APP下载

到闭家大村做客

2022-04-17陆向荣

大理文化 2022年3期
关键词:彝族服饰

陆向荣

大雪时节,草木凋零,众鸟高飞。隆冬里,我到闭家大村闭学军家做客,陪同下关的朋友到村里体验多姿多彩的彝族风情。

墙头的三角梅开得正盛,屋后的柿子却已经挂满了霜。闭家大村的清晨,是在袅娜的炊烟中醒来的。顺着一股炊烟的指向,我们走进了闭学军家。堂屋上,堆满了丰收黄灿灿的玉米,黑黑的屋檐下,挂着刚腌制好的腊肉和香肠。虽然遍地庄稼已入仓,但一进小院就能深嗅到粮食的草木香。

海拔2300多米的闭家大村,地处巍山境东的大仓镇小三家村委会,是一个纯彝族聚居的小山村,全村共有50多户群众237人。因海拔较高,气温明显要比巍山古城低了许多,因此在炊烟日渐稀少的今天,这里的炊烟却比其他村庄明显多很多。因为在这里,火炕床依然是厨房里的主角,穿着漂亮彝族服饰的妇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忙着在火炕床上的火塘上做饭;小孩子们在火炕床边打闹嬉戏;男人们则盘腿坐在火炕床上,悠闲地抽着旱烟,品着喷香的烤茶。

闭学军说,虽然如今科技已经普及到了村里家家户的厨房,可是在很多彝家山寨,烧水、炒菜、做饭仍然离不开火塘,好像几千年的生活模式从来如此的感觉。其实,在巍山许多彝家山寨里厨房里不乏灶头、电饭煲、电磁炉,可温暖的火塘并没有完全消逝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提供着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暖意和烟火气。或许,是因为彝家人特别崇拜火,迷恋火苗变化多端的身影,迷恋炊烟的袅袅,迷恋火的温暖诗意吧。

太阳渐渐升高,把人照得暖暖的。闭学军的老母亲取出针线,开始坐在小院里绣起花来,灿烂的阳光下,细细的绣花针在她的指尖上飞舞。在闭家大村,女人的一生似乎都是在飞针走线中度过。因此在村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妇女身上色彩鲜艳的服饰。这些服饰大都以红、绿两色为主,“红花配绿叶”折射出彝族妇女的勤劳品质。在彝族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一学剪、二学裁、三学绣花缝布鞋”,这些服饰都是村里的妇女绣出来的。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中,彝族妇女把花草、动物和文字图案一针一线地绣到衣物和服饰上,造就了彝族刺绣这门古老的技艺。

闭学军告诉我,嫁衣是彝族妇女最为贵重靓丽的一套服饰,只有女孩子出嫁那天才穿,从火炕床上穿戴完毕,一直到新郎家,拜过天地父母后入了新房就换装,平日里是不穿的,只到自己的女儿长大成人出嫁,再代代相传下去。巍山本土艺术家字秀仙还为此创作过一首歌曲《嫁衣》。女子出嫁时,脸上还要蒙上一块黑纱头巾,也是要一直戴到新郎家入了喜房由新郎亲手摘下。这让我想到了中原地区新娘子的红盖头,虽然颜色不同,但意义应该是一样的。

还未到午饭时间,同行的几位朋友就掩不住心中的激动,开始缠着闭学军的媳妇闭竹花要穿上彝族服饰“美拍”一番,闭竹花和她的弟媳开始为大家打扮穿衣。别看巍山东山彝族服饰看上去漂亮,穿起来也十分费劲,从衣裤鞋子到飘带裹背头饰等,有八九个步骤。朋友说,如果不是主人家帮忙,这衣服还真不知道如何穿上去呢!

穿好精美的彝族服饰,闭学军说,可以到村后的古树林里看看,那里的景色很漂亮。一行人顺着山路边走边拍照,路边的野花野果都成了大家拍照时最美的装饰物。在路上,我们遇到了一位穿羊皮褂的牧羊老人,听说我们想与他和他的羊群合个影,老人家特别开心,边拍边说能不能回去后帮他的照片洗一张,装个框送给他,我愉快地答应了。

太阳高照,山路陡峭,一路爬行。斑驳的树身,硕大的枝干,还有满目的苍翠……村后的大青树林其实是村民们祭密枯的地方。闭学军说,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和火把节,包括闭家大村在内的许多彝族村寨都要举行活动,其中“栅大路”“祭密枯”是共同的节日内容。当天,各村寨都要砍些树枝把进入村寨的各条路封栅起来,“祭密枯”活动在本民族内举行。

相传密枯原是彝族的一个老人,传说以前二月八这天,一只老虎进村,对村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密枯老人砍了很多树枝和荆棘阻拦老虎进村,拖延时间等待救援,最后遇害。人们射杀老虎后,就把密枯老人葬在大青树下,把他追认为自己的祖先。此后,人们就把大青树叫做“密枯树”,彝族过二月八的习俗也就开始流传下来了。

闭学军说,在过去,妇女是不能参加祭密枯的。因此,这片古树林不仅外地妇女不能来,连村里的妇女也不能进。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各种风俗也在改变,也允许女人进密枯林了。着彝族盛装的朋友,站在古树之下,鲜艳的红色与苍翠的古树构成一幅和谐的画卷。这些古树已经在这里站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平日里,没有尘世的喧嚣,有的只是明媚的阳光、和煦的清风,还有明月、鸟鸣。

既然是到彝家做客,打歌自然是少不了的。巍山打歌彝语称“欧克”,是巍山分布最广、影响最大、历史久远的一种民族民间歌舞,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巍山打歌根据服饰、音乐、动作、风格及习俗分为五种,相比西山地区的粗犷狂野,闭家大村的东山打歌显得优雅委婉了许多,有点像宫廷里的轻歌曼舞。因此,东山彝族又被认为是真正南诏国王室的后裔。

现年50岁的闭学军是巍山打歌非物质文化遺产州级传承人,从小就喜欢打歌,年轻时就跟随父亲闭正成和民间艺人闭凤宗学习彝族打歌和大刀舞等技艺,是舞大刀的好手,打歌场上的歌头,15岁就进入巍山县民族文艺工作队担任过合同制演员,16岁就参加全省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由于工作关系,我曾多次采访过他,过去的每次采访是在阵阵婉转悦耳的东山打歌声中开始的,我还记得他的小孙子,叫闭烁,才3岁多就经常跟着爷爷学舞大刀,一招一式,有模有样。

于是,一行人在闭学军夫妇的指导下,在他家门口打起歌来,虽然看上去跳得不是十分和谐,却也学得有板有眼。于我等而言,快乐何止于此?

闭家大村民风纯朴,文化底蕴深厚。村里除了有闭学军、闭竹花、闭兴龙3位打歌传承人,还有一位已被评为县级传承人的“芦笙王”,他就是现年67岁的闭万清,制作芦笙已有30多年历史。芦笙是一种深受彝族群众喜爱的多孔吹奏乐器,听其吹奏,音调古朴、悠扬,是彝家打歌场上必不可少的伴奏乐器。彝家人通过芦笙吹奏,借乐器来言情志事,传达明确的语义。据说能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当地文化部门的扶持下,闭学军还在村子里建起了彝族文化传习所。传习所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彝家火炕床。“现在村里三分之一的群众家中已没有了火炕床了。”闭学军说,建传习所的目的,就是要把彝族民间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因此,他还收集了30多种彝族民间器乐及日常用具,展示给前来考察、参观的游客。他还经常义务到当地小学传授东山彝族打歌技艺,组织了学生打歌队,先后培训学生和村民2500多人(次)。

“在闭家大村,还保留着传统的建房习俗。”闭学军说。尽管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数村民的新房已由过去古老的土木结构,变成了砖木或是钢混,但依旧保留着飘梁、丢粑粑的习俗。我们走到一栋房屋旁,当屋顶的最后一根横梁在鞭炮声中安放完成,站在横梁上的木工大师傅大声喊出祝福的“吉利”,还边往四周扔下包着硬币的粑粑,并洒泼清水,在楼下的人就会不顾水淋去抢粑粑,抢到的粑粑越多,水淋得越多表示越幸运。

盘桓半日,终要离开了。村口伫立,山高天阔,长风当野。一行人依依不舍地离开闭家大村,村口大片大片的梅花已打出饱满的花蕾,当洁白的梅花开遍村庄的房前屋后,我还想约朋友来这里做客。我想,那必定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欢声笑语的日子。

编辑手记:

很多热情的旅行者热衷于阅读和写作,分享在大理旅行的快乐,以及通过阅读感受旅行的快乐。《大理走笔》的作者继续挖掘捕捉着旅途的种种细节,在大理旅行走过的路成为笔下书写不尽的主题。这让我们对于发现旅途之美、生活之美的心受到新的鼓舞。洱源素有“高原水乡”之称,并被称为洱海之源,水资源极为丰富。《寻美洱海源》聚焦洱源西湖和茈碧湖两大湖泊,作者边游边感悟着水乡自然季节的流转和浓郁独特的风土人情,寻美之旅丰富而充实。在少数民族村落里,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很多还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自然和人文景观经过漫长的岁月留存下珍贵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到闭家大村做客》记录了一次山乡之旅,文中以客人的视角将闭家大村的乡村面貌生动展现,并描写了当地政府、村民对少数民族村落在发展传承路上的关注和重视。乡村新貌的发展令人为之动容并充满期待。

猜你喜欢

彝族服饰
彝族美神故里 生态山水画廊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中共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党校:加快发展,努力开创新局面
彝族民歌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猜朝代
Wearing History
做自己个性本色 COCO薇服饰
台湾原住民服饰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