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美洱海源
2022-04-17周学朝
周学朝
“湖上渔人撑小舟,兴来鼓世发清讴。数声欸乃冲烟出,一曲悠然绕水流。日晚自为风月伴,昼闲常共鹭鸥游。浊清醒醉何曾管?了却灵均泽畔愁。”这是明弘治年间任大理寺评事的太和人张云鹏描写洱源西湖的诗句。读来让人感觉这里的古人好像生活在“世外桃源”之中。其实,现代的洱源风景同样还是美得像世外桃源一般。
洱源净,洱海清,大理兴。见过大理洱海的人,无不喜欢它的清澈碧蓝。无论是站在团山公园的望海楼远观,还是乘船在海面上近看,都会被水天一色的辽阔景象所震撼。
我每次来观赏洱海美景,都一直以为洱海水质这么好,除了全仗苍山十八溪昼夜不舍的无私灌注,还得益于大理人民的勤劳爱护和综合治理。今日去了一趟洱源县,洱海之源其实就在洱源,这个“源”,是源头之意,被家乡人称为“山根水”或“竹根水”。那些水清凉甘甜,总是让人心生渴念。无论在茂树修竹中以小瀑布的方式欢腾着,还是到小河阔步欢快地向前,都不改其纯美本色。这些水无论是拿来泡茶还是煮饭、酿酒,味道都比别的水好上一筹。
洱源是大理州的一座县城,紧偎着滇藏盐茶古道,在银苍玉洱之北,东巴玉龙之西。洱海的主源河流是凤羽河。以清澈见底的原色,汇入茈碧湖,再从弥苴河缓缓流向洱海,一路与蓝天保留着同样的底色。凤羽河的源头又是从鸟吊山流出的一股山泉,那“竹根水”,清凉甘甜,喝一口,即使心里有再多的烦恼与不快,都会一下子被融化。
在洱源县境内,看山,看云,看村庄,看飞鸟,看泉水,可谓是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有东湖,便有西湖,还有海西海、茈碧湖、清源洞。东湖因无尽的荷莲而秀美,西湖因芦荡苇墙而壮美。洱源之美,就是美在这一片湖光山色之中。
先说说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西湖。杭州西湖和洱源西湖。一个是平原湖,一个是高原湖。一个身居闹市,一个藏于山水之中。两湖相比,杭州西湖犹如一位漫步在平原大地上风流倜傥的鸿儒;洱源西湖却是一位站在辽阔空旷高原上质朴的姑娘。这是我第一次与两湖约会相识留下的不同印象。
洱源西湖,不见粉黛,清纯幽静。而且,这里村中有湖,湖中有岛,岛上有人,连接这7岛6村的还有几堤芦苇相伴,芦苇丛中鸟语蛙鸣。
洱源西湖,不像杭州西湖,船仅是湖面上的一种点缀。在洱源西湖,每一条船都是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家家户户门口几乎都停泊着小船。这些小船古朴而粗砺,仿佛刚从唐朝驶来,又仿佛停放在明清。远远望去,可见鸬鹚下水叼鱼的技巧和村民撒网熟练的竞技,捕鱼而归,活鱼满舱,渔歌互答。船坞就在埠头,一旦靠岸,屋里的主妇和小孩就出来迎接,笑声荡漾岸边。一年四季,周而复始,湖面和岸上的村子显得美满和谐有致。
首次去西湖,是在春天。春天的洱源西湖,就像一个养在深闺的小家碧玉,沉静安谧而又自然庄重地抵挡住外界的喧嚣。这里的人始终把发展生态农业放在首位,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晨,我们泛舟在西湖上。碧蓝的湖水像少女一样羞涩宁静,娇柔的朝霞映照在湖面上,湖面波光粼粼,折射出无数的炫光,犹如少女闪动的眼波。远处,湖面中央升起的一层层淡淡的水雾,又如少女迷蒙的眼睛,倒映出了蓝天和白云,西湖早已苏醒在柔和的朝霞之中,春姑娘和着她轻柔的舞步,一直将波光推到很远的彼岸。这时,心静如水,水清如玉,清澈见底,波澄如镜的西湖,已再也掩不住春天的勃勃生机。
近处邻家出墙的红杏,隔院飞雪的梨花,堤岸伸到水中红得耀眼的木瓜花,水影中的柳枝开始吐出嫩嫩娇羞多情的细蕊,相互映衬,相互媲美。湖中嬉乐游玩的一群小鸭,先知春江水暖,跟着小船在湖中划得老远。“一年之计在于春”,瞧!西湖岸边的农人开始忙碌起来了。湖面上只见船来船往,这一船人又准是到隔家不远的湖中菜地,忙碌一通后,一船沉甸甸的收成让人喜笑颜开。卸下那一船刚腾完田地的农作物,又开始新的播种。远处那拥秀叠翠的峰峦,堤岸那柔软弯腰的芦苇,头顶那蓝天白云中翱翔的鸥鹭,小船中那打鱼采菱的俏丽金花,水草间那悠然自得的鱼群都能清明通透地显影在水平如镜的西湖心中。还有那村与村之间,汀港相间,曲折成趣,隔岸相呼,渔歌互答;岛与岛之间,曲桥交映,柳堤相连,形成了一湖胜景一湖画、一村诗韵一村情的和谐优美画卷。
在夏季,我们再次泛舟西湖。一些水域,新芦苇丛开始生长,跃跃欲试地想把整个湖面隔成若干区域。在主湖区,随处可见鱼儿摆尾,小船游荡,水鸟扑翅,体现出原生态之美。在芦苇掩映之中,穿过一条大沟,又见一片水域;在陆地凸起之处,都散落着房舍村庄,让人在戏水环游中有一种“曲径通幽处,别有一洞天”的感觉。小船继续晃晃悠悠地沿着岸边行驶,绕着湖走,看似到了尽头,却又转入了新的水路。小船慢慢划进悠长的水巷,又见一片豁然开朗的水域,水乡深处尽绽田园风光。在丰盈的湖中小岛,安于一隅的村民在辛勤劳作,醒眼的湖岛、屋舍,还有老人在悠闲地晒太阳。旖旎的湖畔,有俏丽的金花在浣衣涤物,那湖水滋润下的白族“三坊一照壁”,总是储藏着浓浓和谐的家长里短。湖中的张家登、清水塘、东登、中登、南登、海塘6个村700多户人家,错落在碧绿泽国仙境中的7个岛上。在这里,无论是在小船上还是站在陆地上观赏,人与人、自然与自然、人与自然之间,永远都是在上演着永不落幕的和谐大戏。看!曲埂柳岸是西湖别致的风貌,水碧波清是西湖秀美的精髓;芦墙苇壁是西湖自然宏伟的壮美;鱼鹰木船是西湖古老的神韵;炊烟袅绕村舍是西湖宁静安详的音符;鸥翔鱼跃是西湖和谐快乐的乐章。此刻荡舟西湖,放飞心情,释放疲惫,是人生中最理想的小憩驿站。
小船绕过又一片芦苇,一座水上村庄呈现在眼前,绿荫丛中,白墙青瓦,农舍相连,大多没有围墙,一些果树围着一户人家。透过树枝叶隙,可隐约看到农家宽敞的院心,青石板的台阶,木质的屋架,土夯的墙;房屋四周的农田像漂浮在水面上,田间地头,一丘丘,一块块。黑黝黝的土壤被重新翻了过来,一个少妇正在用铁锄把大块的泥土敲碎,肥沃的土壤酝酿着农人殷实的希望。小船继续向前划去,耳际传来了嬉水打闹的声音,一看,是几个小男孩从芦苇丛中划出一条小船,在湖面中扎猛子,黑黢黢像泥鳅一样在水中自由地游荡穿梭,其中,还有两个小孩静静地站在另一艘船头,用绳子系了一只蓝颜色的雌蜻蜓,在空中打着转圈,在引诱湖面上飞舞的一只只雄蜻蜓。那只上钩的雄蜻蜓立即跟着圈圈飞转,频率和速度都一样敏捷有趣。小船刚划过芦苇护着岸边窄窄沟槽一样的水面,一对白鹭被惊飞起来,好似突然惊醒了沉睡的湖面,使得湖面更加寬敞明亮。在前面不远处的岸边树荫下,一位老人悠然自得地在垂钓,嘴里叼着烟斗吸着自家地里种的旱烟;一只披着华丽羽毛的雄鸡在伸着脖子打鸣,更加增添了西湖的热闹场面。
乘船寻美洱海之源,似从画中划来,又载入画中去。船过之处,伸手可摘采几粒清香的菱角。我在绿中穿行,仿佛整个身心都融入了绿色的怀抱。放眼望去,三五座白族民居点缀在湖畔河岸,田畴平旷鸡犬相闻,更加增添了村庄和湖海的衬托之美。面对如此奇妙的美景,我禁不住一声惊叹:想不到在洱海之源,竟有这样一片美丽的高原水乡。
再一次去西湖是在冬季。相比之前的“俏西湖”,冬季的西湖就成了一个别具一格的“瘦西湖”了。这时,西湖附近的芦苇枯了,岸边的柳叶落了;远山干了,西湖却瘦得苗条可爱了。冬天的早晨,来到湖边岸上看,可见岸边陆地覆盖着一层淡淡的薄霜,平静的湖面倒映着连山,显得单调、朴素、纯粹的静美。我乘坐在前面的一叶小木舟上,后面跟着差不多五六只木船组成的船队缓缓离开了码头,在一阵阵划桨声中打破了西湖冬日的宁静。小船缓缓地向前行驶,哗哗的水声激起阵阵水花,顺着船沿,我把手放入到湖水之中,感觉这一湖瘦水没有寒意,却是清凉润滑。不一会儿功夫,看似小船已行至西湖的尽头,在湖埂相交处又灵巧地穿过石桥,眼前又见一片更加开阔的湖面。桥的正对面是两山相交处隘口,山风就从那隘口中灌进了湖面,在开阔“懒惰酣睡”的湖面上刮起一层层波浪,使湖面一下子欢跃起来。在正午的太阳底下,湖面已完全成为一汪活水,浮光点点,粼粼波光。沿着湖边向前划去,岸上的人家,户户面湖而居,鸡犬相闻。小船到了湖面正中再回头,刚经过的河道口是一个大港湾,往前的湖埂上长满了柳树,枯黄的柳条在不停地摆弄着风姿。我们的小木船从相对而行的几艘木船边擦肩而过,船上的金花和阿鹏们开始热闹地唱起了渔歌:“西湖深处是我家,湖边稻谷翻金浪;西湖一片好风光,西湖美景处处甜;小小渔船两头尖,妹子划船哥撒网;归来鱼满仓。”这边歌声刚落,那边就开口唱道:“湖畔金柳手招摇,波光艳影心头漾;洱源有个俏西湖,阿妹唱歌欢迎您;阿哥来游西湖,想唱什么唱出来;妹妹记心头。”我们一边听歌一边划船,虽然寒风扑面而来,但心里是热乎乎的。
人在湖中游,听歌一起走;我的思绪仿佛隨流水漂去,此刻的美景是下笔难书的。前人曾赋诗赞美道:“碧水烟波荡西湖,轻松愉快伴我身;六村七岛皆诗画,西湖无处不风流,梦里还在湖心醉,心驰神往是西湖。”细细观赏,西湖之美,果真如是。
说完西湖,再说说茈碧湖,虽说没有西湖游览的细致,但在青碧如玉的茈碧湖上寻美时,这里的美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茈碧湖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水质清洁,让我体验到了一种真实的美。再加上有数百年的古榕、梨树、桃树,组成了沿湖的梨花源、桃花源,犹如一棵棵银树盛开出的一朵朵银花,真有一种世外桃源的味道。在水中的梨园村仿佛与世隔绝,这世外梨园,竟然还有多户白族人家就掩映在美丽的梨花丛中。这墙外的梨花再配上墙内的烟火气,组成一派令人难忘的景象。岛外的湖水秀美奇清,在阳光下,茈碧花像睡莲一样,浮在湖面上,碧绿的叶片,开着洁白的小花,绿中映白,显得耀眼高洁。原来茈碧湖故而因花得名。还有可见水底的小草游鱼,水乡洱源有这么多美丽的湖泊,托起了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不断孕育着洱源独特的秀美。
银苍玉洱佳景天成,美在高洁和灵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洱海源景色之美,美在源头之水。在寻访洱源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拥抱着这方热土,不仅寻找到了自然之美、和谐之美、生命之美,我更是深刻领悟到保护水源、水乡环境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