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李维汉干部教育思想主要内涵及现实启示
2022-04-16杨健
杨健
(南开大学 天津 300350)
李维汉不仅是民族工作、统战工作方面的重要理论家和领导者,而且在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中作出了诸多贡献。他在主管延安干部教育工作期间,密切联系革命实际,探索形成一系列干部教育宝贵经验,为其干部教育生涯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干部教育历来是建设党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工作,而李维汉在延安时期形成的干部教育思想至今仍有丰富的实践意义,值得深入分析与研究。
一、延安时期李维汉干部教育思想的形成
首先,李维汉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他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对党员干部的重要意义,强调:“党的铁的纪律的建立,要靠党内马列主义理论水平的提高。”[1]他在《列宁与中国》一文中指出“列宁把唯物史观活泼应用于解答一切社会问题,而非死板板地守着马克思的公式”[2],中国革命必须同样积极学习并灵活运用唯物史观。这一表述体现了其本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思维,也使其后续的干部教育工作能够紧密结合中国革命的需要,为形成其具有时代特色的干部教育思想提供了理论指引。
其次,李维汉具有丰富的干部教育实践经历。他在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期间,就尝试通过办夜校、读书班等形式培养党的干部,同时在湖南自修大学和湖南工人运动讲习所授课,为湖南地区的工农运动培养了大量骨干人员。[3]中央苏区时期和延安初期,李维汉都担任过中央党校校长职务,并于1938年3月调任至陕北公学工作,先后任副校长兼党组书记、分校校长、后期陕公总校校长等职务;其间,李维汉还于1938年和1941年分别到中央干部教育部、中央研究院担任重要职务,主管在职干部教育和教育研究工作;1942年,李维汉任中共西北局委员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后,大力开展包括干部教育在内的边区文教工作。这些丰富的实践经历为其干部教育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基础。
最后,李维汉面临大规模干部队伍建设迫切需要。抗日战争时期,大批进步青年为了抗战救国奔赴延安,为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增添了新力量,但需要集中资源加强他们的培养。加强干部教育成为建设革命大党的必经之路,必须在全党得到重视。李维汉肩负的干部教育工作在当时极具重要性和紧迫性,这种现实问题的倒逼是促其干部教育思想形成的迫切现实需要。
二、延安时期李维汉干部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
李维汉作为党的理论教育主要领导者,结合延安时期我们党的历史任务和革命环境,对干部教育工作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把握了革命战争年代干部教育的规律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干部教育要为革命事业服务
开展干部教育工作必须要与党的方针政策紧密联系。李维汉认为党的教育政策,总是与一定的历史条件和斗争环境紧密联系的,要重视教育与政治相结合。延安时期,“实行国防教育政策,使教育为民族自卫战争服务”[4]成为了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干部教育亦是如此。李维汉在陕北公学分校的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我们学校内的各种活动,都是向着一个方向发展,而这个方向正是统一战线与持久战的方针。在干部教育工作中找准为革命事业服务目标方向,赋予了干部教育鲜明的目标方向性。
李维汉在主管陕北公学工作期间,深刻认识到培养抗战人才的紧迫性与边区干部的紧缺性。因此,李维汉倡导教育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到战争形势的变化,“前线特别需要民运干部,我们就加强民众运动课程的分量。”[5]他采取短期班与训练班结合的教育形式,使学员一般在三个月的学习后就马上投入革命的各个战线上,在短时间内培养大批的抗日干部。同时,李维汉指出,“陕北公学是一所统一战线性质的学校”,要坚持向一切要求抗日救国的进步青年敞开大门。在治校过程中李维汉贯彻“民主、平等、团结”的原则,不同党派的学员一律平等,在遇到分歧时也采取辩论、讲道理、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解决;教育计划与工作计划的讨论、决定都有学员代表参加并监督。这些主张很好地契合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使陕北公学成为了统一战线的模范,壮大了革命力量。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干部教育的基本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李维汉结合早期的革命经验教训,深刻认识到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要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到中国环境的具体斗争中来”,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他在延安干部学习动员大会上作报告强调:“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的原则,无疑是教育事业中最基本的原则。”[5]
李维汉坚持根据抗日战争中的不同战役和革命根据地建设的需求来开展研究计划,避免干部教育局限于课本知识,使学员掌握最新的热点问题。在任中央党校校长期间,李维汉就倡导丰富党校的教学内容与模式,把中国革命问题、游击战争等军事课程增设到了教学中。主管陕北公学工作后,李维汉实行彻底的国防教育,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民众运动等课程纳入教学大纲,并在此基础上不定期邀请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党内重要人物向学员作时事报告与演讲,保证干部学员能实时了解国内外革命动向,保持最新的思想状态。
李维汉还认为要引导青年到抗战运动中去,在运动中发扬青年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其成为独立负责的干部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一主张下,陕公通过开展“时事研究委员会、时事座谈会与抗战问题讨论会”等校内活动,实现“校内教学与抗战救亡联系起来、实际生活与课堂学习联系起来”的目标。当时延安的大部分干部学校均开展军事训练和军事战斗演习内容,李维汉在中央党校干部教育中回忆到:“期间曾组织为期半个月的野营学习,每日急行数十里,还要学习进攻、防御、侦察等科目。”[5]这加强了干部学员的军纪教育,从实践方面提高了党政干部投入革命一线的战斗力。为锻炼干部今后参与根据地建设工作的能力,“还有计划地组织学员参加边区的民主建政工作、办冬学扫盲、下乡搞社会调查、参加镇压汉奸运动等。”[5]
(三)干部教育要采用适合的方法与制度
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制度运用,是实现教育结果与目标相统一的必要条件。李维汉曾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者会议上强调:“我们的干部教育,一定要有适合实际目的的制度,并彻底抛弃教条主义内容和教条主义方法。”[2]无论是安排干部教育工作,还是从事一线教学的实践,都重视采用一定方法与制度保证干部教育质量,是其延安时期干部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李维汉倡导采用科学合理的干部教育方法,认为应考虑不同学员间的文化水平差异,因材施教,主张由浅入深依次设立“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类课程”,其中文化水平较高的干部主要学习“联共党史、政治经济学”等比较有理论深度的课程,而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干部则主要以“文化学习为主,兼学党的建设”,打好基础。同时,李维汉倡导民主化的教育方法。他在回忆中曾强调,陕公的生活是高度团结的,而团结正源于民主的生活,这也使李维汉的干部教育方法极具民主特色。当时接受教育的干部学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为有高度觉悟的进步青年,李维汉认为这些青年容易接受先进的理论,热心前进的事业,但也存在主观、冲动的缺点,而对于这些缺点错误,应当“循循善诱,用民主讨论的方式,启发他们自觉地克服。”[6]
李维汉非常重视干部教育工作中相应制度的建立。首先,他认为学习要有恒心、有持续性,干部的学习时间需要得到保障。任干部教育部副部长期间,李维汉发现在职干部的学习很难完全依靠业余时间进行,他号召建立在职干部的“每日平均两小时学习制度”,保证在职干部教育的持久性。其次,他指出学习情况的鉴定和考核是“给学员对已学知识有一个温习、整理、综合与提高认识的机会”,具有重要作用。在陕北公学期间,他就借鉴了中央党校的政治鉴定与学业鉴定制度,主张设立考试、考查制度来检查学员学习情况与教员教学情况,保证干部教育质量。1942年,参与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干部工作后,李维汉发现“边区干部的了解、使用、培养等,都缺乏统一的政策与制度”[2]的问题仍然存在,就在《陕甘宁边区简政实施纲要》中号召各县负责人及时制定建立起干部管理通则、考核奖惩等条例,以规范干部管理和教育工作。
(四)重视优良校风与光荣传统对干部的影响
鲜明的精神品格,是推动共产党人前进的内在精神动力。延安的干部教育工作都是在人、财、物各方面极为匮乏的情况下进行的。而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李维汉提出了“培养学员敢于斗争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革命的实际主义与民主作风”的重要教育方针。重视塑造干部的精神品格,成为延安时期李维汉干部教育思想中极具时代特色的内容之一。
李维汉在总结延安干部学校工作的经验时多次强调“忠诚、团结、紧张、活泼的校风与艰苦奋斗的传统”对干部学员价值观念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央党校通过把李大钊、蔡和森、方志敏等建党以来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英雄事迹纳入教学内容,以培养学员们的革命气节与取得革命胜利的信念,李维汉认为这是成功的,并评价道:“实践证明,我们的同志对抗日是坚定的,对共产主义事业是忠诚的,同志间是团结的。”[5]其在陕北公学工作的回忆中指出:“为克服办学困难,学员们既要在简陋的环境下学习,又要自力更生从事挖窑洞、筑路、开荒种菜等劳动,而正是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造就了陕公的光荣传统。”[5]在办学过程中,陕公把“忠于革命,忠于共产主义信仰,这种精神贯彻到了学校的教育方针、制度、内容之中”[5],通过这种氛围帮助延安的干部教育克服种种困难,造就了一个个无限忠于民主革命、忠于共产主义事业的模范。
三、延安时期李维汉干部教育思想的现实启示
延安时期李维汉干部教育思想虽然产生于抗战时期艰苦的革命和武装斗争环境,但是其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干部教育培养智慧依然是我们必须学习借鉴和发扬光大的宝贵财富,对我们在新时代加强干部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
(一)服务大局,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培养什么样的干部,总是随着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演变而动态发展。延安时期,李维汉能够充分把握时代的要求,坚持干部教育与革命事业紧密结合,使一大批进步青年转变为英勇无畏、甘于奉献、忠于人民的革命先锋。可见,党面临时代课题的鲜明指向,就是培养干部价值信仰、业务能力的聚焦方向,明确干部教育目标是李维汉干部教育思想的重要实践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干部教育工作同样需要明确鲜明指向,在服务党和国家的大局中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干部队伍。
在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中增强干部教育工作的针对性。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建设,是成功开展各项中心工作的关键因素。要坚持“党管干部”“干教姓党”的根本原则,把坚定党员干部的政治立场作为干部教育的基础工作重点推进,确保一切干部教育工作紧抓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在进行纷繁复杂的伟大斗争中,永葆党的干部队伍的政治本色。同时,树立问题意识,在干部教育培训的制度设计、内容选择等环节上主动适应中心工作要求,针对性地加强国家重大战略方面培训,培养干部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
在干部教育中积极贯彻“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这是党在任何时期干部教育工作都必须把握的风向标。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7],为培养干部提供了教育标尺。其中,忠诚是党员干部的立身根本,也是干部教育必须贯彻的第一标准,要加强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守护初心使命。其次,干净是党员干部的思想底线,更是每一名干部的红线标准,要强化党的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教育,把加强党规党纪的廉政教育与运用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相结合,时刻保持党员干部的干净本色。最后,担当是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也是衡量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要注重在实践之中强化党员干部对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体验感受,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民观、政绩观,在为党和人民谋事创业中锻炼本领、落实责任。
(二)知行合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
理论联系实际是指导李维汉干部教育实践的重要思想,他坚持以最新的理论知识武装党员干部的思想,大力开展实践教育,在革命实践的大熔炉中培养了大量德才兼备的革命力量。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积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是李维汉干部教育思想的重要现实启示之一。
时至今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中青年干部的讲话中也仍然强调“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8],表明了在干部教育过程中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重要现实意义。
时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干部思想。学懂理论,把握思想真谛,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前提。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育培训的中心内容,组织学员阅读研讨党的最新理论思想原著,结合国内外形势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在教学中研究党的最新思想成果,挖掘其中深邃的时代内涵与实践要义,不断实现干部教育理论创新。
历史证明,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都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面对当前的复杂形势与克服困难的迫切需要,把干部的知识运用与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联系起来,是实现知行合一的必然选择。既要在干部教育培训中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结合社会发展与人民关心的问题开展务实管用的专题实践能力培训,提高干部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要强化教育中的实践锻炼,引导干部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投入工作第一线,善于对实践工作进行总结提炼,不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在落实责任担当中学以致用。
(三)改革创新,提升现代化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延安时期是党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走向系统化的重要阶段。在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关于“改革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要求影响下,李维汉倡导从学员的具体情况出发,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并坚持探索建立各种学习管理制度,来解决干部教育的规范化问题,保证教学成果。其注重改革创新各种教育培训方式方法与配套制度的教育思想,为在现阶段推进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提供了重要借鉴意义。
创新干部教育方式方法。要在凸显干部主体地位中创新干部教育方式方法,这是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必经之路。一方面,要遵循干部成长规律,注重干部学员在教育培训中的参与感,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使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案例式、互动式教学转化,更加高效地在教学中落实提高干部理论素养、工作能力的职责。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干部的学习层次、类别和岗位需求来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方式,尤其注重干部教育与新技术手段的创新融合,发挥网络教育培训的显著优势,健全覆盖干部成长各阶段教育培训资料数据库,形成现代化的网络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加强与干部教育匹配的制度体系建设。制度建设是制度治党的前提条件,党的干部教育作为意义重大的党建工作,同样需要注重制度建设与改革。首先,要做好前期策划工作,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调研制度,对干部的思想情况与组织要求充分调查研究,制定科学的教育培训方案。其次,在教育培训过程中,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学科研制度改革,提升专业化办学水平,形成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为主的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促进教学、科研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最后,在教育培训效果上,要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与监督制度,积极围绕党中央关于干部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定期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工作,加强对干部教育主阵地办学质量与干部理论知识学习进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党性修养情况的考核,营造从严治教、从严治学的良好氛围。
(四)传承践行,塑造共产党人的鲜明精神品格
延安时期的艰苦条件使得李维汉十分注重在教育中通过发扬艰苦奋斗光荣传统来实现对干部学员的精神品格塑造。最终实践也证明,优秀的精神品格是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不断克服困难、走向革命胜利的重要滋养。李维汉的这一干部教育思想为在党的优良传统与奋斗历史中继承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加强对干部的精神品格塑造提供了重要启示。
在党的光荣传统教育中涵养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党的光荣传统是共产党人优秀精神品质在革命、改革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都是激励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9]广大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与中坚力量,“必须把加强党的光荣传统教育作为干部教育培养的一门必修课。”[10]要深刻发掘蕴含在党的光荣传统中的优秀精神品质,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道德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等光荣传承教育纳入干部教育的内容体系,并在传承与践行光荣传统中引导广大党员不断提升优秀干部必备的素养和精神境界。
在百年党史的学习中传承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新时代塑造党员干部的精神品格,必须把历史作为最好的教科书,把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传承下去。一方面,百年党史中呈现的伟大精神谱系因历史条件不同而具有丰富时代特色,但都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以“伟大建党精神”为起始,再到新时代的“探月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爱国、奋斗、创新等精神内核贯穿于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要把这些重要精神内核作为党员干部精神品格塑造的重要指引,融入到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另一方面,百年党史中形成的红色资源、红色基因是传承共产党人精神品格最为生动的教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11]要在党史教育学习中积极开辟“第二课堂”,通过实地考察、主题展览等方式,利用好革命纪念馆、革命根据地旧址、烈士陵园等重要红色资源,讲好党的红色故事,追寻红色记忆,让共产党人的鲜明精神品格熔铸于干部灵魂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