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外语教师廉洁从教研究

2022-04-16彭朝忠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外语教育教师

彭朝忠,彭 霞

(1.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南昌 330022;2.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江西南昌 330099)

一、高校教师廉洁从教研究现状

中国高校廉政建设研究始于1989年,廉洁教育研究则始于本世纪初,二者有相通之处,但不可混淆。从逻辑上讲,廉洁建设与廉政建设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廉洁建设包括廉洁从政、廉洁从教、廉洁从医、廉洁齐家等多个范畴,不限于廉洁从政。虽然只有一字之别,但(廉洁建设)可谓是对反腐倡廉的再部署、再动员,更标志着反腐倡廉形成了新范式、提出了新要求[1]。高校廉洁从教概念的提出是党和国家对师德师风建设的新要求,希望所有教师,不唯独党员干部,都置身其中,坚定理想信念,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必须人人有份、人人有责。

从时间上看,国内廉洁教育研究兴起是近十来年的事,尤其自中共中央在2005年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教育部在2007年下发《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以来,国内高校廉洁教育研究如火如荼,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加强反腐倡廉理论与实践教育,如许国彬认为廉洁教育主要包括反腐倡廉理论与实践、反腐政策法规、正反典型事例分析、政治文明建设理论。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包括诚信观、法治观等,如夏云强认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高校廉洁教育内容之中。王明成认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结合诚信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增强拒腐意识。三是加强法纪教育,如潘锦全认为要加强群众观教育、纪律教育、规矩意识教育、责任意识教育。

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九大报告对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明确指出“善用成果,整改落实”以后,高校廉政、廉洁建设研究很多,逐渐呈现出更多元、更深入特点,但对比分析也能发现一些研究不均衡问题。如通过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查询,从2010年1月到2019年12月十年间,分别以“高校廉政建设”“高校廉洁建设”为主题共搜索到科研文章达854篇和222篇,数量排前三的论文主题分别为党风廉政建设、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文化建设、廉洁教育、廉洁文化。

现有研究多关注宏观文化构建,或研究廉政建设与纪检监察、经济责任审计、工程建设、领导力、财务内控之间的关系。鉴于高校普通教师队伍庞大,同时为了增强针对性,全文主要对高校外语教师廉洁从教问题展开论述。

二、高校外语教师廉洁从教研究必要性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2]。作为文学类学科,外语承担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因此高校外语教师立德立言、廉洁从教,示范意义不可小觑。探讨高校外语教师“廉洁从教”问题,除了是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应有职责外,还与以下三方面因素有关。第一,高校外语教师任教课程多,学生受众面广,廉洁从教意义重大。第二,高校外语教师群体基数大,廉洁从教问题具有代表性。第三,以往同类研究少,有深入探讨必要。

“上大学网”曾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中506个本科专业在全国各本科高校中的布点情况进行统计,制作了“上大学网中国大学最爱的本科专业排行榜”。榜单显示,近八成的中国本科高校开设英语专业。上大学网通过对布点高校最多的55种本科专业进行分析和对比,发现高达77%的本科大学开设了英语专业。

近几年,英语专业的热度受毕业就业影响有所减退,如2018年12月新浪网一篇题为“大学英语专业频亮红灯,五个院校英语专业将被撤销”的报道指出,曾经非常热门的大学英语专业,近来却频频亮起红灯。即使如此,“高三网”调查发现英语依然是2019年高招最受欢迎的十大专业之一,依然跻身前十,仍然受到很多高中毕业生青睐。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说明,2008年中国普通高校专任外语教师数量达到11.94万人,占全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9.7%,比其他人文社会科学门类的专任教师数都多,比哲学、法学和历史学3个学科门类专任教师总数(10.72万人)还多[3]。当年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205.10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23.75万人。而教育部《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256.67万人,比上年增加7.92万人;专任教师174.01万人,比上年增加6.74万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外语教师队伍规模也今非昔比。

研究的深入必须充分关注个性差异,廉洁从教研究也应区分教师群体差异,从而明晰其廉洁从教问题特点并分析问题解决路径。然而,高校教师廉洁教育研究很少关注学科特点。以外语教师为例,将其作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10年1月到2019年12月十年间的研究进行检索,共检索文章1843篇,但其中涉及“廉洁”主题或以“廉洁从教”为关键词的文章为0。这与我国高校外语教师众多,廉洁问题不时冒头的现状极不匹配。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何莲珍教授曾撰文阐述大学外语教育的两个重要问题,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4],为新时代大学外语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指引和借鉴。此类有关人才培养策略的文章当然有建设性,而作为培养人的教育工作者,自身道德修养和廉洁建设问题也值得关注。

三、从教不廉表现及成因分析

毋庸置疑,多数高校外语专任教师有良好的道德风尚,能够守住道德底线,不越教育部2014年划定的七条红线。但很多人认为普通任课教师未身居要职,不掌握大量资源,没有腐败机会,普通任课教师天然与廉洁问题绝缘。现实的情况是某些教师徇私情,谋私利;拉关系,捞好处;为了一己私欲,与学生有不当交往,或接受吃请,或态度暧昧,或索物敛财;为了职称评定蝇营狗苟,买卖论文,甚至学术造假。一些教师无法安心做好本职教学科研工作,俨然将高校变成了名利场,带坏后学,败坏风气。

上述问题属于高校教师从教不廉的一般表现,下文根据外语教学的一般特点,高校外语教师的从教实际,从课程教学、课题研究、课外交往和社会服务等四个方面对其从教不廉的具体表现及成因进行分类论述。

(一)课程教学

课程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两个主要方面,容易滋生外语教师从教不廉问题。受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影响,外语教师相对更易受到中外各种价值观念冲击,少数教师缺乏甄别能力,自我约束不够,容易内心失衡,讲台失守。

一般而言,课堂不是从教不廉问题发生的主要场合,但是近年来外语教师课堂言论不当的问题时有发生。一直以来,我国英语学科的文化教学专注“目的语”(英语)文化学习较多,而对“本族语”(汉语)代表的优秀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功能较为轻视,文化教学相对零碎和功利化。目的语文化的单一导入以及母语文化的缺失必然导致“母语文化失语症”,这不仅影响跨文化交际的质量,也会使学习者逐渐丧失独立的文化人格[5]。

据2020年1月第十四届江西省委第七轮巡视反馈,一些高校在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及落实巡视、主题教育、审计整改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认真整改。其中就包括一些外语教师课堂言论不当,有的明显带有宗教倾向,甚至过度宣扬西方民主、非议我党政策的情形。大学生大都刚刚成年,正处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关键阶段,分辨能力不强,行为容易偏激,若受到不良思潮影响,不仅容易被误导,日后纠偏更加困难。此类教师并没有为自己谋私利,但对国家带来大不利,不可小觑。

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等几种形式。不论哪种评价形式,哪种考试,都几乎难于避免主观因素。从某种程度上看,教师评价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评优评先乃至个人将来发展。利益相关,就难免有学生动搞小动作,动歪心思,找任课老师讨要加分。

在所有测试评价形式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大型外语类考试。常见全国性外语考试有英语专业四、八级,大学英语四、六级,研究生入学考试(含外语初试和复试)。每年参加此类考试人数之多,规模之大,一旦某个环节相关教师出现问题,其社会影响就十分恶劣。十数年前外语等级考试试卷泄题问题频发,有少数教师禁不住利益诱惑而涉案,目前此类案件还偶有发生。2019年4月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疑似泄题事件就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虽然未能定案,不能将其归咎于外语教师,但对外语教师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二)课题研究

对于大部分高校外语教师而言,教学一般问题不大,而科研则普遍令人发怵。许多外语教师从事语言教学,工作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外语听说读写技能,与自己的学术兴趣、课题研究关联度并不大,从而导致外语教师教学与科研脱节,这一现象在部分公共基础课教师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6]。凡此种种造成了外语教师科研动力不足。他们在发表论文、申报课题等方面遇到困难,而低成就感让教师“放弃了科研、职称方面的追求,日渐消沉起来”,“越来越多的高校英语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现象”[7]。

(三)课外交往

外语教师从教不廉的另一表现在课外交往中,包括师生交往、同事交往和其他社会交往三个方面。

先说师生交往,虽然大部分大学生已经成年,但心智并不十分成熟,容易冲动,某些教师利用身份优势从中获取利益。从廉洁角度上看,小到课外和学生称兄道弟,接受吃请,大到少数教师利用外语专业女生多,性格单纯特点,有意模糊师生界限,玩暧昧,甚至搞师生恋,直接触碰教育部规定的师德红线。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性骚扰,乃至性犯罪问题。根据“知乎网”不完全统计,2014年至2019年网络爆出学生举报高校教师性侵案例达42起,涉及多个省份、高校和专业,从学校领导、教授博导到刚入职不久的年轻教师,不一而足。仅从案例来看,外语教师倒也未见明显高于其他专业教师,但外语专业女生一般占绝大多数,教师应该保持更多一份清醒,方能真正引以为戒。

其次是同事交往。除了正常同事交往之外,外语教师间的交往有时会因为各种考试和考核而戴上神秘面纱,各种招呼和关说往往成为一些饭局隐晦的主题。中国自古以来讲究人情往来,有些老师尽管情非所愿,也经常被社会风气或者同事热情裹挟,态度含糊,从而成就了一些学生的梦想,损坏了其他学生利益。

其他社会交往和第二种交往相似,而且往往紧密关联。不当社会交往的驱动力无非是家长的欲望,一些家长为了谋求子女利益最大化,挖空心思,巧用手段,无论直接间接,尽可能接触相关考试或者课程的评判教师,私相授受,达到个人目的。

当然,和行政官员相比,高校普通教师手中资源有限,较少有权钱交易可能。毕竟真正重大考试纪检监督非常严格,难有徇私舞弊可能。能受人之托的往往是一些社会关注度不高,涉及范围较小的考试、比赛。一些教师或因小恩小惠,或者碍于情面,帮了“小忙”,失了公允。这种关照直接社会危害不明显,当事双方往往觉得问题并不严重,甚至还有人认为是人之常情,因此坚持原则者可能受到冷眼,和稀泥的是多数。殊不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长此以往直接导致教育不公,败坏教育风气。

(四)社会服务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指为推动社会物质、精神文明建设,教师个人利用自身知识优势为社会提供服务,包括社会兼职、担当评委和志愿服务等多个方面。廉洁规范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公平公正,认真履约,坚持原则标准,依规照章办事。

外语类赛事较多,除了常规等级考试,各地方企事业单位、各社会培训机构会组织诸如口语大赛、翻译大赛、演讲比赛、能力竞赛等赛事活动,近年来此类赛事越来越多。比赛需要评委,高校外语教师往往是最佳选择。能够担任评委是教师个人魅力,也是社会对于高校外语教师的信任,评委无论如何应该遵守约定,公正评分,断不可搞小动作、谋私利。

社会兼职和担任评委相似,只不过评委往往是临时性邀约,兼职时间一般较长。高校教师因为假期或者业余时间相对宽裕,外语教师,尤其是职称学历高、能力强者,常常收到语言类培训机构或者私立学校聘请。作为社会机构兼职人员,受聘者自然应该认真履约。作为一名承担社会兼职的高校教师,应该牢记自己的双重身份,自觉接受更多约束。

至于志愿服务,主要指高校教师用自己所学无偿回馈社会的行为。对于外语教师而言,这主要包括为地方政府、福利机构、乡村学校进行无偿语言服务,如资料翻译、送教下乡等。参与到此类活动中的教师一般具有奉献精神,较少存在失廉问题。但接受服务对象小礼品和资料信息保密不严等方面的问题,也要引起注意。

从客观上说,网络较少爆出高校外语教师社会服务方面出现的廉洁问题,这一方面也许和协议双方认真履约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社会对这一领域关注不多,监管缺位不无关系。然而,该领域很广,服务形式灵活多样,管理难度较大,监管不到的灰色地带完全可能存在。因此,强调底线思维,保持廉洁,保持清醒同样重要。

四、廉洁从教路径选择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对于儒学复兴和师道学说构建起了重要作用,在他看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要传道育人,自己必须先修身养性,为人清廉,品德高尚。宋明理学关注师道的社会担当,认为师道使命在于“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8]。这拔高了教师职责与品德要求,近千年过去,虽然人们对教师德才兼备,为人师表的基本要求没有变化,但随着时代和环境发生变化,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愈多,教师面临的考验愈多样,社会对师德的要求也愈细致,相关部门的管理也愈明晰。如:201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2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2017年1月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文件都明确指出,在教育国际化形势下,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而师德师风建设一直排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

当前高校教师群体中出现了一些从教不廉现象,这主观上是由于一些教师价值观念蜕变、师德理想迷失、对廉洁从教认识不足等,客观上是由于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考核评价体制不完善等。要构建高校教师廉洁从教长效机制,必须进一步健全思想保障机制,建立廉洁从教的教育机制,完善廉洁从教管理机制,强化考评监督机制等[9]。此外还要注意区分学科特色,做得精准施策。以高校外语教师为例,要提高教师廉洁从教,应充分考虑考虑学校、院系、教师、学生等各方面因素,可从以下四个方面选择合理路径。

(一)预防和教育相结合,促进高校外语教师个人师德师风向好

外语教师廉洁从教意识培养要从强化问题意识开始。与西方的价值观隐性渗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培育和践行方面,方法过于简单。因此,在代表着西方强势文化价值观的“三片”(好莱坞大片、薯片和电脑芯片)的隐性渗透过程中,在西方文化对大学生们形成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全面“围剿”[10]。和大学生一样,很多外语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业余时间多爱追美剧、看大片,耳濡目染西方文化多了,思想容易被带偏,个人主义倾向明显。要从根源上纠正此类问题,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在预防方面,首先可以适当提高准入门槛,严把教师入口关。以外语教师入职高校为例,除了学历和专业能力考查外,还应该通过走访同学师友等方式了解其个人品行、平时嗜好、意识形态、宗教倾向等,坚决杜绝三观不正、阳奉阴违者进入教师队伍。其次,通过板报专栏、网络媒体等各种手段向在职教师及时宣传教育部划定的七条红线,提醒坚守师德底线,明确校规法纪高压线。以严禁校园性骚扰为例,可制定教师行为准则,建立校园性骚扰防治规范,设立举报、调查、问责和惩戒机制,明令禁止教师与学生亲密接触。违者视情节轻重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教育方面重在端正思想。在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多维图谱中,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在宏观层面的政治定位、办学方向上,还是在矛盾冲突的有效化解上、多元主体的有效融合共识凝聚上,或者是在机制运行上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介入[11]。除了常规的政治学习,思想教育还可采取灵活且具有针对性的手段,如学校纪委或学院党委组织观看与教师相关的违规犯罪的警示片,达到警示教育的目的。学院定期组织师德师风宣讲,各部室积极开展师德师风讨论,所有教师充分参与到公开课、示范课堂,学习如何将课堂思政、道德养成融入外语教学当中。真正结合外语教师特点,创新教育方式,充实教育内容,以学习党纪校规达到防治腐败、自觉规避违法乱纪的目的。

(二)关心与鞭策相结合,充分调动多数教师从业积极性

学校对教师的关心可以体现在对学科差异的合理关照上。以职称评定为例,外语教师因为基数大、课时数多,科研压力相对更大,可以在科研考核方面享受一定政策倾斜,或者学校采取变通手段,如增加教学工作量、减少科研工作量,或者用超出额定教学工作量折算科研工作量。同时,鼓励教师根据外语类课程特点,创新思路,革新教法,总结经验,编写教材,成果同样计入科研考核指标体系。此外,可根据期刊影响因子或者业内评价适当扩大核心刊物比例,允许学院根据需要设置课题研究项目。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外语教师的科研活动已由原来较单一的出版活动发展为包括科研项目、出版、成果鉴定、申请专利及学术交流等指标在内的多元活动[12]。学校应该尽可能让青年教师和科研后进者看到希望,循序渐进,避免部分教师晋升无望,消极应对,思想散漫,滑入从教不廉的泥沼。

在关心大多数的同时,对少数进取心不强者予以鞭策。鞭策措施可以通过院校两级设定量化考核标准来实施,学校宏观指导,学院微观落实。标准一旦制定,提前预告,定期考核。对于初次业绩不达标者,亮红牌警告。对于个别不求进步,不思悔改者,采取转岗或降级处理。以此形成警告效应,营造良好的教研评学环境。

(三)自律与他律相结合,逐步完善监管体系

目前高校发展普遍偏重科研、教学及学科建设,对师德建设关注较少。过度关注业绩和较少人文关怀加剧了新时期少部分教师道德滑坡。一些人渐趋功利性,责任意识淡化,道德底线失守。高校教师廉洁从教意识的提高既要靠教师自己严于律己,也要靠同行监督、学生监督、行政监督等他律手段,二者结合,多方联动,充分发挥基层学院和校级管理部门作用。

自律是内因起关键作用,靠自我克制达到约束目的。高校外语教师可以一方面可以通过院校组织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提高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学习增强自身修养。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要内容,立足全体党员、面向全社会的“学习强国”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教师个人可以通过业余时间登录学习,提高个人学养,自觉向榜样看齐。

他律是通过外因控制言行。合理的管理制度和监督体系能够明确行为标准和规程,使行为人预见不规范行为的不良后果,从而达到规范行为的目的。学校相关部门如教务处的课堂教学评价、人事处的绩效考核、财务处的报销制度等如果合理,一般能够形成很好约束力。反之则不然,以课堂教学评价为例,很多高校引入学生评价教师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监督教师教学言行的目的,但是不可流于简单化、表面化,要注意避免学生随意高分和恶意差评。杜绝让坚守原则教师失望,令无原则教师狂欢等教育底线失守现象的发生。

此外,外语教师所在学院也可根据本院教师潜在从教不廉的领域,常见问题根源制定更加具体的管理细则,形成更有针对性的规定。譬如可以制定平时院系领导走访、督导听课,期末教考分离、规范评卷,年终学生座谈、师风考核等办法,作为上级部门管理条例的合理补充,促使立体全面的高校评价体系逐步完善。

(四)惩处与奖励相结合,促进高校廉洁从教风气形成

管理效能常取决于合理奖惩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教师如果接受了良好的师德师风教育,自律严格,遵守规定,应该得到肯定和奖励,反之则应该受到相应惩处,否则管理就会陷入混乱,不利于高校廉洁从教风气形成。

对于积极典型的评定,高校可以制定总纲,提出总要求,但没必要面面俱到。学校应该给基层学院一定自主权,以外语教师为例,他们工作压力过重,工作环境单调。《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一书中提到,大学英语教师平均周课时为15课时,多则有20课时以上[13]。优秀评定如果过偏重科研业绩,忽视教学贡献,就容易造成外语教师不公正待遇,从而滋生各种问题。而对于正面典型,既要注意物质上奖励,更要正面宣传,还应该在评先推优、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等方面多措并举,确保有效激励先进,带动后进。

对于负面典型,应该及时处理,不可姑息迁就。当然,对于出现从教不廉的教师,不应该简单粗暴,一罚了之。对于问题轻微者,应该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促进其问题纠正和觉悟提高,使其尽快回归教师队伍。对于问题严重,尤其是屡教不改,屡禁不止者,不能和稀泥,应该离开教职的果断将其转岗,应该依法严惩的则立即移送司法机关。

教育部2020年6月发文强调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高校外语教师基数大,所教授学生人数多,教师既要帮助学生学习外语知识,开拓国际视野,了解西方文化,也要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坚定爱国情怀,讲好中国故事。极少数外语教师出现师德失范、从教不廉的问题,影响面可能更广,因此值得关注。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充分考虑学校、院系、教师、学生等各方面因素,结合预防与教育、自律与他律、惩处与奖励等手段,构建合理综合评价体系,最终促成廉洁从教良好风气的形成。

猜你喜欢

外语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