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新闻舆论工作“四位一体”发展路径探析*

2022-04-16张恩强周剑娜

实事求是 2022年6期
关键词:四位一体舆论工作

张恩强 周剑娜

(1辽东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丹东118001;2中共大连市委党校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辽宁 大连 1160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1]这成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遵循。随着全媒体的持续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也随之发生深刻改变。当前,媒体平台自由开放、信息海量庞杂、话语体系泛娱乐化等使得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面临严峻挑战。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之中,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世界经济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虽然我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但同样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冲击的同时也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变局潜藏危机、危机孕育转机。新时代如何有效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如何能够坚定信心、凝聚民心、温暖人心、筑牢同心,在化危为机中为我国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是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面对新变化、新任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做到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持续增强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实现新闻舆论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党性原则以保证正确政治方向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必须始终不渝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尽心竭力地为党的事业服务。在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对党报党刊的党性原则进行了界定和要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党报作为党的财产,从业务上、人员上都要接受党的执委会的领导与监督,在原则问题上必须遵循党的纲领,在策略问题上应服从执行委员会。[2](P19)列宁在论述党报党刊工作时,第一个明确使用“党性”这一概念,强调了党的报刊宣传在党的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分,党报在组织上必须接受党的领导。[3](PP40~41)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马克思主义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毛泽东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4](P809)党的性质和宗旨就决定了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就是坚持人民立场。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对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有深刻的认识。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始终坚持党性原则不动摇,实现对党对人民负责的高度统一,保持本色不变,保证党与人民心连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并将坚持党性原则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准则,既不区别对待,也不留空白与死角。当前,党性原则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是我们党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为了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维护人民利益,新闻舆论工作唯有坚定不移地坚持党性原则,才能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真正成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一)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方面。”[5](P40)党管媒体原则必须全面贯彻到新闻舆论工作的方方面面,所有从事新闻信息服务以及具备媒体属性、舆论功能的传播平台,均应纳入依法管理范畴。无论何时何地在任何情况下,新闻舆论工作必须体现党的意志和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团结,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把握舆论话语权,使我们党发出时代最强音,这是事关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的大问题。

(二)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对每一件事情的看法和主张,应该说就是人民愿望、要求的充分体现,就是人民的看法和主张。”[6](P73)坚持把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贯穿于新闻舆论工作中,就是把党的主张和人民群众的心声真正统一起来,从人民群众中获得动力之源。当前,我国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追求美好生活而展开的,不仅要为人民谋利益,给予人民以表达、知情、参与的自由,使党及时了解民情民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还必须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等及时进行传达和解释,做好党和人民的沟通桥梁,增强人民对党的领导的政治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7](P154)这一重要的政治论断为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导和基本遵循。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绝对不是简单口号,而是要站在人民的根本立场上,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法和手段,在宣传报道中准确、生动地将党的主张和人民的心声表达出来,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把党性和人民性统一好,并且在实践中用好,才能使新闻舆论工作真正担得起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对得起党和人民的信任。我们要清醒认识到社会上出现的“人民性高于党性”“人民性代替党性”“反对坚持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等观点都是错误的、有害的,是站不住脚的,必须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击。不论何时,新闻舆论工作既要对党负责又要对人民负责,二者是统一的,从来都是不容分割的。

(三)坚持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相统一

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困难和挑战也前所未有,但团结稳定始终都是干事创业的基础。当前,“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已成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在生产生活中,积极正面的事物始终是主流,消极负面的东西只能是支流。这就要求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如实地反映社会风貌和积极向上的本质,用主旋律的音符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提升人民的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赢得人民的最大拥护与支持,引领人民自主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当然,新闻媒体在积极开展正面宣传的同时,也要重视自身的舆论监督力量。面对社会不良风气、丑陋现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舆论监督功能,做到批评不留情、不手软,且批评性报道要力求真实、客观、公正,做到有理、有利、有节,真正发挥扶正祛邪、修正错误、改进工作的功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8](P333)实践中,新闻媒体坚持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相统一,不仅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对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创造优质内容以引领舆论导向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客观报道要完全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援引事实并直接依据事实进行评判。[3](P166)在他们看来,新闻必须遵循真实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报道。同时,他们反对死气沉沉的报纸,认为报纸要办得有生气、有活力,内容丰富,富有人情味的宣传报道,常常比枯燥无味的政治说教更易取得成效。[3](P33)坚持全面、真实、深刻且考虑读者兴趣等新闻舆论观点,被中国共产党所认可和接受,并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对新闻报道在一段时期内出现的“客里空现象”“经验主义”问题、“左”倾与右倾错误偏向等给予及时批评与纠正,不断加强和改进新闻报道工作。长期以来,我国的新闻舆论工作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但是也存在枯燥乏味的说教、干瘪的口号宣传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民群众的接受度和认同感。而当前移动互联网技术在为新闻舆论增加平台与渠道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多元表达形态。实践证明,“内容为王”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抛弃,唯有创造出优质的内容,才能够真正建立起用户的忠诚度,促进媒体平台的持续良性发展,不断增强新闻舆论工作成效。

(一)必须在内容的多样性上下功夫

在互联网时代的海量信息中,同质化、价值密度极低的信息过度泛滥,主流媒体应该下大力气挖掘更深层次的、对于受众具有无法替代的信息,坚持推动具有独创性、稀缺性内容的产品创作,避免信息内容雷同,把优质内容的生产作为赖以生存的根基。例如近些年多种类型的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等蓬勃发展,知识付费、资讯订阅、品质增值等备受追捧,就是主流媒体发挥自身优势生产优质内容的有益尝试。当前,传统主流媒体受到自媒体发展的影响而很难再垄断“独家新闻”,需要从追求独家视角、独家观点,发掘自身独有价值等角度找突破口,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进而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的新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9](P63)在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中,传统的内容生产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现实需求,必须从“文字+图片”方式拓展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相互配合,形成新的内容生产方式来实现。例如人民网就是通过出色运用新的内容生产方式而不断创作高品质新闻来打造核心竞争力,有效实现了聚拢用户的目标。因而主流媒体一定要将重心转移到内容的生产上,如果内容质量差,即使渠道再好也会丧失用户的信任并导致取消关注。

(二)必须在内容的引导力上下功夫

新闻舆论工作的目的就是要使人民群众接受传播者在选择和整理加工事实时所蕴含的立场和观点。传播者创作的优质内容一定会得到受众的喜爱并广泛传播,而广泛传播的内容不一定全是高质量的内容。比如一些低俗的、暴力的内容就是为了博取受众者眼球而存在。在新闻舆论工作中,要倡导传播积极的因素及真相,而不是散布消极的情绪及假象。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加速转型,不同阶层在利益结构、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等方面表现出多元化特征,导致媒体内容出现泛娱乐化现象,不仅削弱了媒体舆论的引导力,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这就需要主流媒体通过积极的、建设性的内容生产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如在新闻编写时,要将事实过程进行详略得当的论述并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尽量让受众了解多方面的知识,减少出现片面化、套路化的情形,使新闻内容不仅有积极的态度,也有建设性的意见。又如在不断拓宽新闻来源渠道、挖掘目标对象的过程中,不能只是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做到眼光向下,尽量发布一些接地气的、有实际作用的新闻,特别是涉及民生类新闻,内容要紧紧围绕百姓生活,真正做到为百姓说话、替百姓办事,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难题。此外,主流媒体还要加大对新领域出现的新现象的关注度,以赢得更多受众的认可,实现舆论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三、利用新技术以提高传播效果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十分重视利用新技术来推动新闻舆论工作的开展。19世纪30年代电报技术的发明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及交往时间,推动了报刊、通讯社、电报局等事业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时间意识到电报技术对传媒业发展的重要性,在办报过程中,他们十分重视借助电报、利用电讯来增强新闻报道的时效性。[10]同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也认识到照相机的影像能够增强人们对事物感性的、形象的认知,因此在报刊中加大了照片的刊登使用。20 世纪初,许多国家都在进行无线电技术的研制,列宁对开发广播技术所需条件给予了大力支持。他认为,广播技术可以看作对报纸印刷技术的延伸,广播具有报纸不具备的更优越的传播功能,对宣传鼓动有着重要的价值。[11](P217)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坚持运用各种新技术开展思想宣传、文化教育、社会动员等方面的工作。

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变革与发展。从报刊、通讯社的出现到广播、电视的问世再到互联网的诞生,媒介技术也在发展和变化中改变着新闻舆论的传播方式,而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媒介技术,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当前,运用好新技术能够实现宣传效果的最优化,在新一轮媒体发生重大变革的背景下,只有积极拥抱新技术、争取更多的用户,才能壮大主流舆论阵地,使新闻舆论工作取得根本性的突破。

(一)提升用户的体验效果

互联网已由单向传播web1.0时代、人网互动web2.0时代向智能服务web3.0时代迈进,新闻传播格局也在不断地向人性化、个性化、智能化、专业化方向演进,并呈现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态势。因此,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要用好新兴传播技术,精准定位受众,善于设置话题,实现同一话题多样化传播,以适应受众对于优质的精细化信息内容的需求。如在选题策划环节,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舆论热点、网民态度和情感倾向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媒体选题提供参考。在信息收集环节,利用无人机拍摄、传感器新闻(可穿戴设备)、VR/AR 直播、VLOG 录制等手段增强受众的现场感与参与感。在新闻生产环节,综合运用图文、动画、H5、AI合成主播、二维码等方式满足受众对新闻的新需求。新闻发布环节则以智能分发、算法推荐等形式,实现面对点的有效传播模式,提高新闻和用户之间的匹配程度。以往的“空洞说教、大水漫灌、千报一面”已经不能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只有充分利用智媒技术,促进数字新闻高质量的生产和分发,适应用户的多元化需求,才能更好地助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大规模大批量的不断壮大,以报刊、广播和电视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在面临发展困境的同时,也获得了实现技术转型、融合发展的机遇。传统媒体要正确认识与新媒体之间的优势互补,不失时机地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不能仅仅停留在两者简单的“嫁接”上,必须要利用好二者在内容生产与传播渠道上的优势,创建有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占领新闻舆论的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把当今媒体环境概括为“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12](P317)就很好地诠释了媒体融合时代“四全媒体”的特点。在当前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及视频化的趋势下,必须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来开发移动客户端,建设手机网站等新型应用和新型业态,通过持续提升技术研发水平,实现新技术主导下的媒体融合发展和媒体转型升级。当前,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快搭建多路径、多层次的传播渠道,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发挥好导向作用。

(三)改进媒体与用户之间的沟通

新媒体凭借互动性高和参与性强等特点,改变了受众接受和处理信息的习惯,并使受众在使用媒体方面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新闻舆论工作必须改变以往单向宣传灌输的思维,尊重受众对新闻舆论的知情权与表达权,利用媒体与用户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新闻舆论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此,一方面要跟踪监测互联网媒体上的舆情动态,对群众的意见及时给予回应,尤其是对负面的舆论、评价要用事实说话,做好正面引导;另一方面要利用新媒体平台,了解受众的需求、期望及感受,切实做好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四、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以筑牢发展根基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党报工作者要具备政治立场、道德品质和业务能力等多方面素质,并在长期工作实践中不断增强自身修养。[13]他们以身作则成为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的学习榜样。列宁进一步指出建立和发展报刊通讯员队伍的重要性,要求党的地方组织和编辑部关心通讯员队伍的建设,加强对通讯员的培养,使之成为“非著作家撰稿人”。[14](P86)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与党同时诞生、同步前进。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新闻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及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注意在不断加强业务学习的基础上,用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良好的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去教育和培养每一名工作人员,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良好的思想作风与道德素养。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新闻舆论工作在传播方式上的深刻变化,使新闻工作者必然面临更多的挑战。新媒体工具的运用以及相关的高新技术设备的投入使用,对新闻工作者在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设高素质新闻舆论工作队伍,既是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要求,也是更好适应全媒体发展的现实需求。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从来不是单纯的业务工作,讲政治是第一位的。”[5](P47)讲政治必须把忠诚可靠放在首位,它是增强队伍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法宝。具体落实到新闻实践中,就需要有一支有信仰、守纪律、敢担当的“新闻铁军”。政治过硬、忠诚可靠是确保新闻媒体党性原则的根本保障。在新闻舆论工作中,要做好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教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广大媒体从业人员的头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培养媒体从业人员的个人操守;教育和引导媒体从业人员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主动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的信仰者、忠实的实践者、有力的传播者。由此,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铸就一支有高度政治站位、有强烈大局意识、有深厚家国情怀、有高尚人格节操,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媒体队伍。

(二)强化业务能力提升

在全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除了具有采、编、写等方面的基本素质外,还要擅长运用新兴媒体所涉及的多种新技术,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为了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实现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提高新闻工作者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律性,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以达到提高个人业务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要做好岗位培训工作,完善岗位培训的内容、形式,提升培训质量,扩大覆盖范围,建立健全培训制度。通过个人自主学习及岗位培训等方式提升新闻工作者在信息获取、解读、运用方面的能力以及新媒体的运用能力,培养一支学识渊博、技术精湛的专业人才队伍。

(三)重视优良作风培养

好作风就是凝聚力战斗力竞争力,是攻坚克难能打胜仗的有力保证。每一件新闻作品既能够检验新闻工作者的业务能力,也能够反映其工作作风。保持和弘扬优良作风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基础条件,是增强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重要手段,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提升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行之有效的措施。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工作者提出:“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8](PP333~334)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三贴近”,深化“走转改”,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肩负起社会责任,不断锤炼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力争推出更加富有深度和内涵的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作品。新时代,新闻工作者只有保持优良的工作作风,才能立“实”、戒“虚”,真正把心思和精力放到工作中,以一流的作风创造一流的业绩。

结语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内外宣传思想阵地的交锋与较量日益严峻复杂、尖锐激烈。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必须始终坚持党性原则,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重要使命,做好创造优质内容、利用新技术以及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等方面的工作,实现新闻舆论工作高质量发展,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猜你喜欢

四位一体舆论工作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不工作,爽飞了?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选工作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