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2022-04-16

实事求是 2022年6期
关键词:时代化中国化中华

王 也

(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P16)回首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风雨征程,党之所以能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奋斗并取得光辉成就,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坚持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始终以理论创新回应时代课题、引领实践发展。“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1](P16)理论创新不仅关乎着党的历史重任,而且承载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使命。认真分析和总结党的理论创新的经验,有助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思想力量。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一座高峰,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灵魂,也是指导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理论。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党的事业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遭受挫折。因此,回答好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前提。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我们究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观和怎样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一方面,任何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对时代问题的回应,因而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看作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加分析地机械套用,而是要“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2](P288)另一方面,要反对打着以创新为旗号肆意歪曲马克思主义的行为。比如,马克思曾针对法国一些所谓的“马克思主义者”曲解其理论这一现象十分气愤地说道“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3](P590)总而言之,科学的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守正与创新的统一,是不断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思想活力。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由于理论不足,在关于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基本问题上,曾出现“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4](P142)严重危害了党的革命事业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挫折中不断反思、总结,形成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曾说道“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5](P111~112)并提出一个重要命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一直被中国共产党视为指导思想和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党在认真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马克思主义过渡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紧密联系社会发展实际状况创造性地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尤其是提出“和平赎买”政策,“用和平的办法废除私有制”。[6](P85)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我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观点,如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中国工业化思想等,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并取得重大建设性成就。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7](PP291~292)科学规划社会的发展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此后,以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条道路继续奋勇前进,萃取理论创新的本质,“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8](P114)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1](P17)“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9](P23)因此,我们要紧密结合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的伟大实践,写出马克思主义的新版本。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不忘老祖宗和敢于讲新话结合起来,以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结合当代中国发展的新特点、新形势和新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观点和新理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新的飞跃。

纵观党的奋斗历程,马克思主义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兴衰、中国人民的幸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相连。正是由于树立了科学的理论观,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结合实践和时代的发展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党的理论创新事业才能硕果累累。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处理好守正和创新的关系,既保证党的理论创新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又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10](P1470)但只有结合本国的国情和实际,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巨大威力才能得以发挥。要想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生机活力实现本土化和民族化,就必须要妥善处理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实现二者之间相互贯通,“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11](P53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蕴含着丰富的养分,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灵魂。中华民族在历史上遭受各种挫折,但始终没有被打败压垮,反而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归根结底是因为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民族发展的有力支撑。因此,在新的征程上更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提供了理论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国思想,如强调以民为本、为政以德、清正廉洁、秉公用权等,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提供了重要思想文化资源。再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12](P2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凝聚起了最大的价值共识。“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13](PP163~164)我们要善于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资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坚实的文化根基。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塑造和提高人格修养的宝贵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如强调慎独自省、自强不息、扶危济困、坚韧不拔等,我们要利用好这些资源,使之成为“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的宝贵资源,[14](P141)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修养。

尽管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各不相同,但两者之间有许多融通契合的地方。例如,在社会理想上,马克思主义强调要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新社会,与中国儒家传统的“大同社会”具有契合性;在价值追求上,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提出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人民群众,强调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为人民谋利益,与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具有契合性;在自然观上,马克思主义提出人与自然和解的观点,强调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然规律结合起来,利用和保护自然,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朴素自然观具有天然的契合性,这些都是两者能够结合融通的重要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15](P120)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提出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二者之间的关系。毛泽东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遗产。”[11](P533)他自己也身体力行,熟读经典,经常运用典故、成语、俗语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阐释。如在形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关系时用“有的放矢”,用“愚公移山”来激励全党同志不怕牺牲,排除万难,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在改革开放中,邓小平也经常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阐述。如赋予“小康社会”新内涵,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话语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用“摸着石头过河”比喻改革要大胆尝试、敢闯敢干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16]并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创造性地提出了“正确义利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使传统文化与时代相结合并焕发出新的生机。

“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1](P18)回顾历史征程,正是因为我们正确处理好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才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中增强自身说服力和感召力。

三、坚持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相结合

实践是思想之源,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力量源泉和内驱动力,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往往带有感性色彩,需要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等一系列的思维过程”,[17](P288)将感性经验升华为系统的理论,而党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推进理论创新要把坚持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结合起来。

党的领导是理论创新的根本保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1](P18)在理论创新进程中,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党的领导就不可能取得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成就。党的领导是理论创新的根本保证,主要体现在:其一,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命题,这不仅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更揭示了科学的方法。其二,中国共产党是理论创新的推动者。在理论创新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命题,如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形成了符合具体实际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其三,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自我纠错能力,勇于自我革命,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证。

人民群众是理论创新的强大动力。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品格特征,在理论创新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夯实群众基础,以人民群众为导向,强调导向作用,释放人民群众的潜力,不断开辟新境界。一方面,理论创新要以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为依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1](P19)理论创新要从人民群众的智慧中汲取营养,团结和凝聚人民群众的力量,激发人民群众的热情,进而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另一方面,理论创新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要。人民群众在追求自身解放的过程中,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引,减少实践的盲目性。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真理性认识,是对人类社会几千年追求的崇高社会理想的集中展现和理论表达,能够为人们提供精神动力和精神寄托,指引人民群众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奋斗。[18]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始终与人民同行,共同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毛泽东指出:“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5](P115)“要在人民群众那里学得知识,制定政策”。[19](P324)他把群众路线确立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要求党员干部深入到群众中去虚心请教并集中群众的意见。改革开放新时期,面对改革开放这一没有先例可循的全新事业,邓小平强调要依靠人民的智慧,发扬人民的首创精神。他指出,“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7](P38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是党执政的根基所在、力量源泉,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8](P697)要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更好地为治国理政服务。

回望党的历史,我们一贯坚持“群众—领导—群众”的工作方法,把坚持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结合起来,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我们要继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将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以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理论创新的源头活水,夯实群众基础,使党的理论为人民所认同和理解,更好地凝聚起理论创新的合力。

四、坚持推进理论建设和深化理论武装相结合

理论的生命在于指导实践,只有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实现其价值。推进理论创新的同时也要加强党的理论武装,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灿烂的真理光芒。

马克思认为,科学的理论不仅要按照事物自身样貌揭示客观规律,更重要的是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变革世界的实践。如果科学的理论如同神像一样束之高阁,它将不会有任何价值。恩格斯进一步指出:“我们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20](P233)因此,他们总是深入工人运动的实践中,进行宣传和鼓动,让工人阶级掌握马克思主义,使其成为追求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思想武器,在改变世界的进程中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中,也十分重视理论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他指出,“没有理论,革命派别就会失去生存的权利,而且不可避免地迟早注定要在政治上遭到破产”。[21](P367)在实践中,他创造性地提出灌输思想,作为加强无产阶级理论武装、提高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基本方法,号召党“派出自己的队伍分赴各个方面”,“到居民的一切阶级中去”宣传马克思主义,[22](P363)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民,保证革命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注重党的理论武装工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党长期在农村开展斗争,党员队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占党员人数的大多数,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也渗透到党内,侵蚀党的肌体,弱化党的纯洁性。毛泽东指出,“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5](P77)他把“思想建党”确立为党的建设原则,旨在加大对党员的教育力度,提高全党思想理论水平。党的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并掀起了学习热潮,“用毛泽东思想来武装我们的党员和革命的人民,使毛泽东思想变为实际的不可抗御的力量”。[23](P337)新中国成立后,党的中心任务由武装斗争转向经济建设。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毛泽东提出要加强学习,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革命和经济建设去读书,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管理知识等,以利指导经济工作。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上来,邓小平提出党员干部要抓紧学习经济学、科学技术和管理,“从实践中学,从书本上学,从自己和人家的经验教训中学”,[24](P153)切实提高工作本领。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邓小平理论”的概念,对其科学内涵和指导意义进行了全面阐述,并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随后,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提出要增强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努力形成学习新高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学习“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不断进步的重要途径”。[25]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以学习克服本领恐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的十九大正式被确立为指导思想,我们要认真贯彻和把握其思想精髓中体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理论创新,不断取得辉煌成就,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真谛和强大的生命力。回顾百余年历史,我们党始终坚持理论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紧跟一步,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推动实践,指引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继续坚持守正创新,既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将理论建设和理论武装相结合,用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提高党的思想引领力,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伟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猜你喜欢

时代化中国化中华
习近平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时代化”视角下的毛泽东思想——兼论“国际时代”与“国内时代”及其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