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的理念及构建实践
——以“一次函数的图象(第1课时)”的教学为例

2022-04-16甘肃省甘谷县第三中学巩霄鸿

中学数学 2022年14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图象直线

甘肃省甘谷县第三中学 巩霄鸿

1 “以生为本”理念的提出

“以生为本”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主张,就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形成学习的动机,通过创设适切的教学情境,设计合适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实现自主建构.在日常教学中,不少教师积极探索,努力践行“以生为本”的理念,有时整节课都能落实得很好,有时部分环节落实得很好,这林林总总的“好”犹如一颗颗珍珠,散落在教师的课堂行为之中[1].笔者拟结合自身开设的一节“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公开课,对“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和主张进行探讨,以飨读者.

2 “以生为本”理念的实施案例

2.1 铺垫导入,激趣启智

师:某市2021年1月1日的气温T和时间t的函数图象如图1所示,请观察图象,说一说你能从中掌握哪些信息.

图1

生1:这一天中14时的温度最高,是6℃,凌晨3时的温度最低,是-4℃.

师:能具体说一说这些信息你是如何获得的吗?

生1:观察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坐标得出的.

师:很好,其他同学呢?

生2: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各个时刻的温度.

生3:我发现从3时至14时温度是持续上升的,而14时之后却是持续下降的.

师:观察得真仔细,那这个图象是如何画出来的呢?

生4:先找到部分点,再用线连接起来.

师:这些点是随意的吗?

生4:不是,要找到一些起到关键性作用的点,如一些转折处的点.

师:说得真好,那这些点如何在坐标系中一一找到呢?

生5:定位到时间与温度就可以找到了.

生6:应该以时间为横坐标,其对应温度为纵坐标,然后描点、连线,即可作出图象.

师:总结得不仅正确,而且简洁,非常好.(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的目的不仅在于导入新知,而且还能激趣、启智和引疑,主要功能在于通过新知识和旧知识的沟通及新任务的过渡,顺畅而自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从“某日温度的函数图象”导入,这样设计是因为:其一,该问题具有针对性,它与新课题相契合,也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知识能力适配,是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好问题,可以加快课堂导入的节奏,让学生快速入课;其二,该问题富有探究性,本节课还是初中生首次画函数图象,他们对什么是图象、该如何画只有一个模糊的认知,这一问题的呈现,让学生对画图的方法和步骤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从而为后续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提供了很好的助力.

2.2 以生为本,实践操作

活动1:已知图2中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 cm,请试着画出一个周长是12 cm的长方形OABC,使得边OA落在OM上,边OC落在ON上.

图2

学生按照活动要求开始作图,教师巡视.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生7的作品,能和大家说一说你是如何思考的吗?

课件展示生7的作品.

生7:根据周长12 cm,可得它的相邻两边之和是6 cm,取几个整数情况,即分别为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

师:我们将这五个长方形画出来(见图3),观察图中点B的位置,有何发现?

图3

生8:这些点在同一直线上.

师:若设OA长xcm,OC长ycm,请试着写出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

生9:y=6-x(0

师:以OM所在直线为x轴,ON所在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现在需要在这个坐标系中画出y=6-x的图象,第一步是什么?

生(齐):找点.

师:你们知道的其他的点还有哪些?

生10:(1.5,4.5).

生11:(2.5,3.5),(3.5,2.5),(4.5,1.5).

生12:远远不止这些,有无数个.

师:这些点的位置都有什么特征?

生13: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师:非常正确.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

借助《几何画板》演示画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接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很难!但通过适当铺垫,便可以水到渠成.教师设计适切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探究中发现、感知和体验,顺利地感受到一次函数的图象就是一条直线.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无疑得到了充分凸显.教师所有的探究性活动设计都是基于“以生为本”的理念,从而很好地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形成认识.

2.3 互动交流,自然生成

活动2:请在平面直角坐标中画出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

由于时间充足,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作图后,开始小声讨论,交流画法.

师:下面的环节交给你们,展示你们的创意想法.

生14:我随意取了几个x值,将其代入函数关系式,求得对应的y值,得到了一些点的坐标,再将它们一一在坐标系内描出,最后用线连接起来.

师:除去你取的点,图象上可有其他的点?

生14:有无数个点.

师:这无数个点该如何凸显呢?

生15:连完点后可以向两边延伸,得到一条直线,再在表格的两边标上省略号,表示还有无数个点.

课件展示生15的作品.

师:很有想法!我们再来回顾作图的过程,谁能阐述一般步骤?

生16:列表、描点和连线.

师:提炼得很精确!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确定一次函数的图象就是一条直线.既然如此,我们还可以让画图更加简便一些吗?

生17:其实只需描出两个点.

师(追问):为什么?

生17: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师:到位!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自发展开讨论,此时思维不再受到束缚,在流畅、愉悦的交流中,使得“两点一线”的画法和步骤自然落地,从而铺设好通往成功的桥梁.

2.4 深入探究,有所生成

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一次函数y=-3x+3的图象.

(1)点A(-1,6)和B(5,-12)在该函数图象上吗?

(2)在该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一次函数y=-3x的图象.

设计意图:这里练习的设计可以说是思维发展的需求,一步步地将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很好地考查了对本节课重点、难点的掌握情况,并使学生切实感悟到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函数表达式中常数项的重要意义,从而不断丰富探究思维.

3 几点感悟

3.1 好理念是好设计的“源头活水”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数学教学的生命,有效的教学离不开好的教学设计,而教学设计的达成需要适当的理念来指导[2].因此,好的教育理念是好设计的“源头活水”,是有效教学的支撑.

3.2 心系学生是灵动课堂的“动力源泉”

我们常说:和谐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想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需要心系学生,用温情打动学生,用激情点燃学生,用热情激励学生.

3.3 些许缺憾是砥砺前行的“力量支柱”

课堂永远富有“缺憾的美”,本节课自然也不例外.本节课重点突出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若能让学生在坐标纸上取更多的点,就可以给予学生多维度的感知,并为今后探索其他函数图形助力.同时,在师生交流中,对边缘化学生的关照还不够.这是本节课的两点缺憾之处.让我们带着缺憾的美,不断反思、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图象直线
函数y=Asin(ωx+ϕ)的图象
画直线
从图象中挖掘知识的联结点
“有图有真相”——谈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两条直线 变变变
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
画直线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