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实践探究
2022-04-16徐文雅石钟旭汤佳诺
徐文雅,石钟旭,汤佳诺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九江 33200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2〕与此同时,教育部、财政部正式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将“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3〕,列入“双高”建设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在“双高”建设的新背景下,高职院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握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新要求,着力构建职教特色鲜明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育人工作新局面。
一、“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实践内涵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举措
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中,将“构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作为职业教育领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4〕。这与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一致,而突出“职业教育”这个“定语”,更加凸显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定位。因此,高职院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探索突出职教特色、适应自身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具有职教特色的“三全育人”模式和方法。
(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需要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着破除现实困境,适应时代要求两项突出任务。从现实困境角度来说,在“百万扩招”的背景下,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着“生源复杂、基础薄弱、动力不足”的学生现状,如何因材施教,全环节、全过程、全方位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增强学习的能力,实现身心和技能的协调发展,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从时代要求角度来看,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发展要求,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随着从“被动适应”向“主动适应”的发展,人才培养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更扩张到企业和社会,育人主体不限于专业教师,还扩展到全体教职员工,甚至扩张到政府、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因此,在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更加贴合学生需求,挖掘各个岗位中的育人要素,加大整合力度,形成育人合力,让学生的思想有人引导、学习有人辅导、心情有人疏导、就业有人指导,从而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
(三)顺应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内在要求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5〕。2022年5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不仅明确了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法定地位,同时明确“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6〕。高职院校育人工作作为一个整体,要突出立德树人,围绕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育人内涵,提升育人质量,统筹育人力量和育人要素,打通思想政治素质与科学文化、专业知识、实践能力、道德品质的内在断点,让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契合学生成长规律、职业教育发展和社会需求,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实践现状
(一)全员育人:存在角色缺位
目前,仍有部分高职院校教职工存在理念上的偏差,不能将教学、服务、管理、育人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没有意识到自己是育人主体,育人意识淡薄,在实际工作中错误地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管理与育人的关系、教育与服务的关系割裂开来,认为育人工作主要是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的职责,与专业课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等非学工队伍无关。另外,部分高职院校的一些部门只从自己部门角度去开展育人工作,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甚至出现“单打独斗”现象,没有调动校内、校外各部门的积极性,无法形成育人合力,这影响了育人实效。
(二)全过程育人:存在链条断裂
育人是个系统工程,从入校前到入校后的学习、生活、实习、就业、毕业等,要做到时时育人、全程贯通。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复杂,入校前分为高中学历、中职学历、初中学历(五年制高职),还有的来自“百万扩招”,不论是哪种生源,都应当分阶段、一体化设计培养方案,提高育人针对性〔7〕。但针对学生入校前和毕业后阶段的育人工作,仍存在方法不多、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导致育人链条出现断裂。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企业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岗位中是否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作,对学生职业精神、劳动精神的培养等德育相关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此阶段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空白。
(三)全方位育人:存在重心偏移
现阶段高职院校辅导员在思政工作中呈现出经验不足、专业性不强、工作方法单一等特征,由于对学生情况不了解,对于如何开展全方位育人办法不多。有的学生管理工作者甚至沿用传统的育人办法,单纯地进行理论灌输,没有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生活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育人工作,导致育人效果不理想。还有的教职员工主动性不强,没有结合自己的岗位从教学、管理、服务、科研等环节挖掘育人要素,没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育人载体的功能〔8〕,课程思政推进力度不足,家、校、社联动不够,校内校外、线上线下一体化协同育人机制未完全建立,无法实现全方位育人。
三、“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实践路径
(一)做好顶层设计,建好三支队伍,奏响人人育人协奏曲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从战略高度统筹设计,将“三全育人”改革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将思政工作与“双高”建设、教育评价改革等事关学校发展大局的重大战略统一谋划、统一部署。要唤醒育人意识、明确育人责任、强化育人考核,通过制定岗位职责说明书,完善岗位考核标准,逐步明确各岗位的育人职责和使命,确保育人工作全员参与,纵深传导。要聚焦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全员育人能力。一是要打造专业化的思政工作队伍。按要求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推进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岗位津贴发放到位。搭建协同育人工作平台,探索思政课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机制,让课程教育与日常管理有机结合。用好“辅导员沙龙”“集体备课会”等载体,不仅能够丰富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内容,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二是要建立“经师”“人师”相统一的教师工作队伍。把课程思政纳入新入职教师培训、纳入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评审标准、纳入职称评审,彻底转变专业课教师只授业的狭隘观念,形成协同效应。三是要锻造“以生为本”的服务管理队伍。明确各类岗位应当承担的育人职责,纳入聘用、培训、考核各个环节,选树一批服务育人典型,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党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育人的主动性,营造多主体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延伸育人时空,把握成长规律,织密时时育人立体网
要坚持打通学生入校前、入校后、顶岗实习、毕业、就业等环节,做好全程链接,延伸育人空间。必须提前谋划,根据学生特点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学生成长三年规划。入校前,通过学校官网、“两微一端”和录取通知书上的学校简介、资助政策等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学校,解决当前面临的困难等。大一阶段主要是以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转型期为主,通过各类主题的新生转型教育系列活动,让学生从方方面面了解大学生活,减轻学生面对新环境产生的恐慌情绪和失落感,引导学生尽快面对当下的学习环境,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更快地融入校园。大二阶段以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为主,强化“校风、班风、学风”建设,开展系列竞赛,遴选优秀学生代表参加国际、国家、省级职业技能竞赛,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水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获得感。大三阶段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导向,通过举办大学生简历大赛、模拟招聘等活动,帮助学生熟悉面试流程、环境,提高简历制作水平,提升学生面试的成功率;同时,要抓好顶岗实习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最易遗漏的环节,把企业文化、职业道德融入实习实训,提升职业素养。除此之外,育人主体应当把重要节日、寒暑假、党和国家的重大事件等融入育人全过程,开展喜闻乐见、体现思想教育的第二课堂活动,做到三年不断线、环节不缺项。
(三)拓展育人载体,加强多方联动,打造处处育人新阵地
要坚持扩充视野,创新载体,将课堂上下、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资源有机整合、充分运用,立足职教特色,打造各类阵地,形成校园处处育人,“家校行企”“政府社会”联动育人的生动场景。一是要以思想文化为先导,以“科技活动周”“校园文化艺术节”“心理健康教育师生月”“大国工匠进校园”等活动为载体,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教育,让具有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办学理念、校训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成效。二是要以教育教学为主导,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切实发挥育人主渠道作用。加大课程思政推进力度,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出发,认清课程思政的重要性,理清工作的思路不是为了完成任务,简单机械地把课程和思政叠加在一起,而是要“以生为本”,提炼课程、专业中有助于学生人格、道德品质养成的所有育人要素,不断消化淬炼,最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三是要以多方联动为向导,利用家庭、政府、行业、企业、社区、校友等教育资源,打造一体化的联动教育网络平台。聘请企业指导老师、社团指导老师、职业指导老师、创业指导老师、心理咨询老师等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就业、创业、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目标,打造校内学生管理、校外顶岗实习、线上教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平台等为一体的新媒体矩阵,使得各项育人资源向中心聚拢,确保育人功能充分发挥。
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平起平坐的类型教育,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大有可为。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育人的贡献度。高职院校应当立足实际、突出特色,打通“德”和“技”两个关键点,确保输出的人才能够适应新时代需求,在“德”上立得住,在“技”上有专长。高职院校要通过开展“三全育人”实践探索,改革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制度、方法载体、形式内容,将育人工作从个人向组织延伸,从课堂向课外延伸,从校内向社会延伸,充分挖掘各个主体、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育人元素,创新网络化育人方式,拓展育人资源,将一个个教学管理科研服务的孤岛连成“三全育人”的大陆,使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贴近职业需求和成长需求,有效提升育人科学性、有效性,为高等教育育人模式提供“职教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