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职英语立体化协同育人体系构建与探索
2022-04-16黄雨
黄雨
(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泉州 362000)
课程思政背景下,教育部在2020年对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制定了新的标准。其课程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中等职业学校或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够在职场中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其中,高职英语课程所要达成的重要核心素养之一,就是能够通过英语学习获得多元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汲取文化精华,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继承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立场,具有国际视野,能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掌握必要的跨文化知识、具备跨文化技能和平等、包容、开放的态度,能够有效完成跨文化沟通任务。在此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高职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使之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合力,如何面向高职学生进行特色化的英语教学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构建高职英语立体化协同育人体系的必要性
(一)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文化全球化促进了多元文化并存、互融、互补和共荣格局的形成。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文化都应当具有平等对话、平等交流的资格和权利,任何国家和民族要保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就必须固守和发扬文化传统,并积极主动与不同的文化进行交流、借鉴和融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构成了习近平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主要战略布局〔2〕。新时代背景下,展示中国文化独特魅力,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翻译与传播成为当务之急。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高职英语教学也要作出相应的改革,必须重视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引入中国特色文化元素,使学生能够在多元化的背景中正视本国与他国文化,培养大局观和整体意识,从而促进自身的良好发展。例如中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典籍、传统饮食、乡村民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等都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独特而丰富的宝贵资源。
(二)培育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需要
一直以来,高职英语课程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相分离,重知识技能传授、轻德行培育的状况〔3〕。由于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忽视挖掘德育元素,当前高职英语课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得到有效地开展,也难以完成高等职业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学生在英语课程中能够接触到很多不同于中国主流价值的西方的文化因素和价值取向,在此过程中,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就容易出现一定程度的价值观偏离现象,例如崇洋媚外、个人主义、否定主流意识形态、盲目追捧普适价值等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的思想“倾向性”问题。高职英语课程只有同时承担起“教书”和“育人”的功能,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才可以有效地避免因学习外国文化的同时遭受西方文化思潮以及价值观的冲击的不良影响。
(三)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需要
首先,探索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新模式,形成有效的高职英语协同育人机制,有利于提高高职英语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高职英语课应紧密契合高校“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方向,构建全过程育人格局〔4〕。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掘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元素,针对学生及其专业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思政育人功能。其次,有利于提升外语教师的综合素质。课程思政背景下,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根据学生及专业特点,敏锐地提炼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这些思政元素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将理想信念层面的内容“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知识学习过程中〔5〕;如何根据教学内容提炼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展示具有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文化;如何引导学生善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去剔除“文化糟粕”“文化毒素”的能力,用马克思主义来激活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在接受外来文化进程中保持民族本色的文化定力,让精神的力量转化为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持续动能〔6〕。这些都是外语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对于外语教师而言,要想做到教书育人,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外,其个人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育人”的效果。
二、构建高职英语立体化协同育人体系的途径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目标既要满足国家与社会的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需要,又要兼顾学生个人的近期就业和终身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应通过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从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改革、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索,通过创新教学运行机制,汇聚更多资源力量,营造高职英语全方位育人的大环境,形成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基础专业、学习就业、现在未来相结合的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育人体系,使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互配合,共同承担育人职责,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以“三全育人”为引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构建高职英语立体化协同育人体系,要以“三全育人”为引领,通过更新课程理念以强化教书育人意识、彰显传统文化体验来提升教师民族文化自信、强化主流意识;通过提升教师核心价值素养及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而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高职英语教师必须强化育人意识和责任,提升自身的政治及文化素养,培养“+思政”能力,能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的特点,合理设计德育内容、途径和方法,自觉将英语教学中的育人环节落到实处,使德育层层深入,有机衔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师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知识点中,使学生受到思想洗礼,唤醒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深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要推进一体化进程,建立高职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就业的全过程,可持续、贯穿式的育人链条〔7〕。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载体和手段,拓展教学时空,将立德树人覆盖到课堂内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实现育人无处不在。
(二)以课程改革为基础
“以语言为基础,以理实为路径,以育人为目标”,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实施分阶段、模块化教学,形成“基础通用+专业升级+能力拓展”的“三步走”课程体系。具体来讲,一年级以通用英语为基础,主要从校园生活、社会问题、未来规划三个层面,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围绕职业相关话题,帮助学生规划职场,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二年级以专业英语为主,模拟相关行业的工作场景、流程及典型工作环节来组织学习内容,依据完成主要工作任务所需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来设定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用英语处理相关工作业务的能力。三年级以校企合作为平台,通过到真实的企业环境进行课外实践来拓展和提升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三)以教材改革为载体
英语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语言教学,更应是让学生了解文化、认识世界、提高心智、拓展思维〔8〕。教材编写要准确把握课程内容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系统设计、合理安排;要体现职业特色,涵盖日常生活和职场中各种典型语篇,强调职业情境设置和职场活动设计,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行业所需语言技能;要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将听、说、读、看、写、译多种语言技能训练相结合,增加中华文化内容,使学生既有国际视野,也能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重点可通过调整高职英语教材内容的中西文化的比重与筛选西方文化素材来完善教材,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课程当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融入理想信念,强化价值导向。具体来看,可根据学生的专业及特点进行教材的重构,除了提炼教材中所蕴涵的思政元素,还可以根据章节的话题内容加入相应的中国文化板块知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念、思想信仰和行为规范融入英语教学中。在顺应社会发展和考虑学生具体英语水平的基础上,将文化教学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学习英语,通过多元文化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9〕。例如,在一年级的实用英语中,融入中国古代圣贤及其优秀思想。以突出文化自信为宗旨,用精炼地道的语言助力学生感受古典文化情怀与新时代的奉献精神。例如,通过学习《论语》的英文翻译,理解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看到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的联系。在二年级的专业英语中,应加大教育引导力度,融入中国现代的杰出人物和大国工匠,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大国工匠艾爱国、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等,让学生深入理解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学习劳动者笃实专一、心无旁骛,勇攀技术高峰,把技艺的精准、精细视为生命的崇高境界的精神。此外,积极引入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平台,建设中英文双语课程思政资源库,结合学生及专业特点开发校企“双元”合作教材,编写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校本教材,为教材改革提供有效的支撑,更好地服务于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四)以教学方法为关键
在通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进行设计引导、情境创设、问题导向和评价导向,通过分析当前高职英语课程的现状,深入挖掘高职英语课程育人功能,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对比教学法等,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予以继承创新,发挥学科的独特价值。例如,通过对比分析最新的英文时事材料,尤其是涉及种族歧视、强权政治、军事扩张等方面的问题,在培养英语阅读及语言交流能力的同时,启发学生对新闻事件背后的价值观及意识形态的深刻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在比较辨析英文素材的过程中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自然而然地坚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阵地。在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精选篇章和生动案例,邀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大师名匠兼职任教,将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创新意识等融入教学,构架教学之径,将文化自信与工匠精神继承发展,构筑教育之魂。第二课堂活动应兼具趣味性与高度思想性,寓德育于活动中,可以通过阅读中外名著、双语时政、汉英翻译竞赛等活动进行中西方文化对比,使学生在此过程中习得语言、增长知识、陶冶情操;通过鉴赏经典诗词、历史典故,感受中国语言豪迈奔放、瑰丽动人之美,树立文化自信。开展英语类技能竞赛,通过组织各级英语类竞赛,为学生提供展现英语风采的实践平台,锻炼语言交流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此外,在新媒体环境下,要借力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多维度、多渠道地增强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学习。
(五)以教学评价为改进依据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方向应着眼于学生丰富性、多样性发展的生态式激励评价,让学生充满自信,每个个体都各得其所,始终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教学评价前应了解学生的价值观现状、学习问题及发展需求,改进高职英语课程思政评价方法,发挥课程思政教育评价正向作用,提升课程思政的课程设计〔10〕。可结合知识技能、价值观、获得感、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的内容,全面地评价课程思政的有效性。知识技能维度:可以从学生的作业、报告、回答问题、小组贡献度等方面,以及价值、情感、逻辑思维、思辨能力、自主观点等指标进行测评。例如,除了传统的英语词汇、语法、篇章测试,教师还可设计和提供跨文化交际的考核情景,观察学生是否有能力解决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文化冲撞,误解等,由此可以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情感适应能力、灵活性和开放性。价值观维度:行为是价值观的反映,课程思政的目标不仅在于强调学生当下的学习效果和表现,更在于学生的行为是否有持续的提升和进步。教师可以通过学习日志记录、心理量表测试、调查问卷、隐蔽观察与参与观察等方式,收集学生在校日常行为表现数据,从侧面对其价值观的现状进行考量。获得感维度:可以通过师生互评、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来评估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是否不仅可以学习到专业的技能和知识,还能在学习中树立专业自信,获得价值认同。同时,对于自己的成长目标、成长途径是否具有清晰的意识。可持续发展维度:这是在实践维度上的体现,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延续到学生毕业后的长久发展。可以通过跟踪调查、回访等手段进一步考察学生毕业后个人职业胜任力、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等方面的表现,进一步整合更多深度数据评价课程思政的有效性。
今天的教育是为明天培养人才。高职英语教育理念、课程设计、能力培养都应该以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为依据。我们要吸收世界各国教育的经验,扎根中国大地,融通古今中外,继承借鉴,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高职英语立体化协同育人体系的建立,旨在助力实现高职英语教学“中外融通”、中国文化“国际化”,唤醒学生的“文化自信”,满足学生职场涉外沟通、多元文化交流、语言思维提升和自主学习完善的全方位提升,使他们成为兼具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仅为学生未来继续学习、就业,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英语基础,更为实现培养一批服务于国家的政治素质过硬的国际专业人才的战略目标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