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时代农村学校师德建设的基本遵循
2022-04-16单月杰
单月杰
(湖南科技大学 教育学院, 湖南 湘潭 411201)
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要以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与达成为助力。乡村振兴,教育为先。要优化农村教师队伍,推动农村社会师德建设,以教育之力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在优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表明,要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发挥教师在传播先进思想文化、指导学生健康成长上的重要作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以推动师德建设长效化、制度化;《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强调落实师德教育新要求,增强师德教育实效性。在完善全社会教师师德上,《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乡村振兴”“教师队伍优化”“师德建设”三者构成相互促进的可逆关系,强调以师德素养作为教师队伍优化的重要依据,以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的发展作为影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最终使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乡村振兴。
一、举足轻重:认同新时代农村学校师德建设的价值意蕴
认同新时代农村学校师德建设的价值意蕴,以农村学校师德建设作为农村教育的精准发力点,从而为振兴乡村提供内外助力。
1.助力时代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教育为先。教师作为承担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职责的专门人员,是学校教育的主导者。教师教学工作的示范性特征决定农村教师不可囿于可视化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更多地释放其作为育人之师的真正价值。因此,师德建设成为教师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强农村学校师德建设对于优化农村整体教师队伍,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推动农村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有效应对社会发展给乡村教育带来的刚性考验,进而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2.发展农村学校教育
影响农村教师道德建设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学校的作用是最直接的。而在推动农村学校教育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师德建设亦是作用巨大。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愈发强调教育的道德性和教学的教育性,要求承担教育教学职责的农村教师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加强师德建设。学校师德建设的有序开展需要统合农村学校领导者表率力、教师管理评价制度以及师德监督机制等因素。因此,推进农村学校师德建设有利于发挥校长及其他领导者作用、优化学校教师管理与评价制度、完善农村学校监督机制,优化农村教师队伍,进而推动农村学校教育发展。此外,师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优化学校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道德涵养,促进农村学校教育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
3.提高农村教师自身能力
学校师德建设对农村教师自身能力发展的影响可概括为两方面:提高治学水平、发展育人能力。
(1)坚持治学为重。治学是学者的主要活动,强调对知识的探究和对学问的探索。新时代农村学校师德内涵丰富: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师德”,也包括“治学的道德”等其他道德。其中“师德”和“治学的道德”又是学者型教师(兼具学者与教师双重身份的高素质人才)需同时具备的品德。因此,加强新时代农村学校师德建设有利于培养学者型教师,实现“师德”与“治学的道德”的统合,推动农村治学立学风气的形成与发展,在农村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以教育之力带动乡村振兴。
(2)贯彻育人为本。一方面要学做己师。农村学校师德建设的主体性不仅体现在通过教师自身内在善端的扩张来反推学校教师道德素养的发展完善及师资队伍的优化,也体现在教师自身全面发展上,即通过新时代农村学校师德建设,促进教师深刻认识自身,坚定教师教育信念,唤醒教师教育良知,继承发扬人类知识,发展乡村社会文明。另一方面要争为人师。强调发挥新时代农村教师育人本色,既做“经师”亦作“人师”。帕尔默曾言:“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1]如此,在为人师的过程中,农村教师才能在新时代背景下,利用各方资源,依靠德行示范,将师德建设内容有效实践,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时代新人。
综上,加强师德建设不仅是新时代农村学校建设的必然要求,也为乡村振兴的实现提供有效助力。
二、任重道悠:熟悉新时代农村学校师德建设的问题所在
新时代农村学校师德建设任重道远,熟悉其问题所在以便于使农村学校师德建设更具针对性及方向性。
1.政府师德建设力度亟须增强
农村学校师德建设依靠政府宏观上的规限与保障,但由于农村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政府宏观政策落实过程中易出现实然与应然的断层,出现诸如师德红线不清晰、师德监督机制不健全、师德建设政策落实不到位、师德考核标准形式单一等问题。因此,要发挥政府在农村学校师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外在制度与环境对教师道德的型塑,并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原则基础上通过激励引导(养成良好师德),而非打击严惩(减少不良师德),推动新时代农村学校师德建设,以尽可能减少师德不彰现象的出现。
2.学校教师培养方式亟待优化
学校作为教师职能发挥的主要场域,在加强农村教师道德建设上具有重要作用,但通观农村社会整体发展状况及学校发展水平,可知学校在培养师德师风上存在诸多不足。例如,学校制度规定形式化、教师道德建设方式单一化和非常规化、教师道德教育内容片面化、教师道德评价单一化、教师道德监管无组织化。因此,要建设农村学校师德需优化教师培养方式。
3.教师自身师德意识亟须提升
提升教师自身师德意识是发展农村教育、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锚点,而乡村社会发展的相对落后及乡村学校教师培养的相对不足生发出诸多师德问题。例如,农村教师职业价值观庸俗化、职业及道德认同感淡薄化、自律行为缺失化。因此,提升教师自身师德意识是推动学校师德建设、落实乡村振兴的内在关键力量。
三、致知格物:践行新时代农村学校师德建设的方式方法
1.政府采取多样举措拓宽农村学校师德建设的渠道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政府应采取多样化措施拓宽农村学校师德建设的渠道。例如,在形式层面,注重加强农村学校教师培训,以创新型师德培训方式推进新时代农村学校师德建设工作有序开展;通过构建良性机制、注重建章立制,形成以舆论引导、科学评价、合理奖惩、有效活动等为一体的长效机制;明确师德红线,加强师德监督、完善师德考核、严格师德惩处,以防出现师德乱象。在精神层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原则引领师德建设方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培养具有爱岗奉献精神的乡村教师,使教师多方面提升自身素质,努力成为人格端正、自律严谨的道德人;要求教师具备创新式思维及宽阔视野,努力成为能够活化传统道德资源、进行道德重建,并具有国际意识、拥有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时代人。
2.农村学校发挥直接教育和间接渗透的合力助推师德建设
一方面,要将师德建设作为教师教育必修课,强化师德学习、组织主题教育:教育内容上,缺乏针对性、带有片面性,因此要在关注农村学校师德知识教育的同时,强化农村学校教师道德意识、行为等方面的培养;教育实施上,易落实不到位,因此要培训师德建设教育者,发挥师德建设反哺作用;教育评价上,易呈现单一化趋势,要打破唯学生分数的单一标准,实现农村教师道德评价多元。另一方面,要使农村学校师德建设常规化,将师德建设融入日常教学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因此,要把握师德建设的直接性与间接性,实现二者统一。
师德建设作为社会师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实现农村学校教师的新时代价值。但农村教师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知识储备缺乏,自身素养较低,更容易产生功利化的教育功能,形成契约化的师生关系。因此,加强新时代农村学校师德建设,在发挥外部约束作用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实现农村教师的内部完善,从根本上推动新时代农村学校师德建设。
3.教师提高自身师德意识促进个体内部完善
师德涵养是教师在对师德的认知、感受、体验中不断生成的。[2]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身体体验在认知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并将师德养成看作是一个以身心体验为核心的知情意行整合的过程。[3]以教师道德建设的内部发端——教师良知为例,何怀宏认为“良知是正当与善的知觉、义务与好恶的情感、控制与抉择的意志、持久的习惯和信念在个人意识中的综合统一”。[4]因此,实现农村学校教师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有机统一,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农村师德建设。
(1)教师要以知识育人。指拥有良好的知识结构,掌握较高的知识水平。此外,农村教师要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形成高度的自觉意识,具备道德直觉。以新时代学生观为例,合格的农村教师应在培育农村学生的同时尊重关爱学生,认识到农村学生的独立性与差异性、主体性与发展性,并有意识地采取公正客观的方式评价学生。
(2)教师要以情意化人。指具备积极的道德情感、坚定的道德意志。一方面要实现农村教师教育情感与教育理性相统一,引导农村教师形成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要注重引导农村学校教师树立坚定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坚持教育正当与教育美善,形成和强化农村学校教师道德直觉能力和反思能力,推动新时代农村学校师德建设与发展。
(3)教师要以行为示人。指具备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做出恰当的道德行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工作的示范性要求教师做到言行一致,以正确的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
“若以不当之法、循错误方向追求理想目的,犹如缘木求鱼,毫无用处。”农村学校教师师德建设不仅是外在社会道德规范内化的过程,更是内在德行善端外扩的过程,如果说外部约束是底线师德(坚守教育义务)实现的条件的话,那么教师自身主动性的发挥则是崇高师德(追求终极价值)实现的保证。教师道德发展的内在需要得到满足时会达到一种平和状态,这种心境平和状态不仅是师德修养的重要内涵之一,也是一个合格教师重要的职业道德素质。[5]因此,仅仅依靠外部约束无法真正达到推动新时代农村学校师德建设的目的,农村教师自身主动性的发挥才是根本,新时代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要求教师通过理性思推动自身师德完善,通过实现新时代教师师德内化,提高农村学校教师道德水平。
总之,农村学校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内外合力以实现由外部制度、规约管理向内部行为自觉地转化。而在转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冲突,以标准化、功利化的外在现实评价标准与教师内在良知的冲突为例,可以通过构建良好的教育制度使教师内在满足的同时获得制度认可,以缓和教师道德发展过程的内外冲突。因此,一方面要注意发挥外部约束的积极作用,为农村学校教师道德内部完善提供条件,促进农村学校师德建设外在约束与内在完善的统一;另一方面要注意减少外在不良影响对农村教师道德建设的破坏,引导农村学校教师树立新时代幸福观,促成“德福一致”,避免“德福冲突”。此外,要注意探寻农村学校师德建设的精神诉求,强化农村学校教师内心的道德立法功能和道德审判功能,实现农村学校教师的理性回归,把握道德理性和知识理性的有机统一关系,最终推动新时代农村学校师德建设。
四、结语
农村学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无可争议: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人需不断加强师德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亦需不断加强师德建设……这不仅要求农村教师对事业保有激情,能在履行教育职责的基础上收获成长,促进教师专业水平自觉提高;而且要求农村教师对集体和他人(尤指学生)保持热情,能够融入集体;还要求农村教师合理认识自我,能严格规范和要求自己。但在有关如何建设农村学校师德上尚无定论,而如果不解决好如何做的问题,农村学校师德建设便只能停留在空想层面,无法落实到新时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就会与乡村振兴的理想相悖。因此,把握农村学校师德建设的基本遵循、掌握农村学校师德建设的方式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要把握新时代农村学校师德建设的特殊性,从实际出发理解和把握师德内涵,强化农村学校师德建设的底线要求,鼓励农村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和创造性劳动,在以教师为主体的师德建设中不断提升农村教师的主体能力,以发挥农村学校教育兜底式服务功能,重点培养各方面素质综合发展的时代新人,以推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