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的遴选原则、培养内容和提升策略
2022-04-16帅泽兵宋祖荣
帅泽兵 宋祖荣
(1.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理综合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5;2.九江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江西 九江 332005)
高校青年教师俗称“青椒”,一般是指高校教师队伍中那些以中初级职称为主、教龄普遍不长、年龄一般小于40 岁的年轻人,在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年龄构成中占有较大比率。据初步统计,“‘青椒’在全国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中的比例高达60%。”[1]。他们在高校教育教学一线勇挑重担,在教书育人、学生管理、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科学研究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是学校教学正常开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为充分调动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思想开放、精力充沛的优势和学科知识面广、科研素质较高的长处,制定和实施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有原则、有内容、有具体措施地开展青年骨干教师的遴选和培养活动,对于提高所在高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校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加快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一、遴选原则
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涉及到学校资源的倾斜角度和青年教师的切身利益,导向性非常明确,历来吸引着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极大关注。因此,对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申报对象的遴选,必须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遴选指标必须明确,遴选程序应当严格,以便让那些各方面条件符合、综合素质较高、作风优良、具有较大培养潜力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1.公平公正原则
在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遴选过程中,必须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要面向学校全体青年教师公开选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委托学校内设组织人事机构,会同教师工会、教务处、科研处、教师发展中心等专门的职能部门,或者成立专门的领导工作小组,具体组织开展遴选工作,接受学校全体教师的疑问咨询和意见反馈。遴选文件、选拔通知、具体名额、范围和条件等,要在学校宣传栏、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及时发布,确保全体青年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无特殊情况下,不设置特意针对某个人或某些人的限制性条件,也不设置特意照顾某个人或某些人的优先考虑条款。在组织校内学术委员会或高级以上职称教师代表进行评议时,应当客观公正,尽量避免人情因素影响,评议结果和定性评语应当向申报对象及时告知,尽可能增强公开性和透明度。
2.遴选指标明确
在选拔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时,可以设置一定的遴选指标,在申报对象的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如40 岁或35 岁以下、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初级或中级职称等,凡在这些方面不符合条件者,可以直接认定为不具备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资格。在申报对象的思想政治表现、团队合作意识、教学科研能力、社会服务水平等相关领域提出硬性要求,坚持客观量化评价,如校级以上综合性荣誉、年终考核优秀等第次数、有无参与集体研究课题、教学科研方面所获奖项、高水平论文、代表性科研成果、社会服务活动效果佐证等,并根据这些项目的层次等级,而明确不同的分值或权重。根据青年骨干教师申报对象在各个项目上的得分,计算申报对象的综合得分,按照分值多少顺序依次排列,作为青年骨干教师申报对象遴选的重要参考依据。
3.遴选程序严格
对于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遴选,应当有一定的工作程序,做到层层审核,多重把关。一般来讲,应当先广泛宣传,发动青年教师对照遴选标准自愿报名,填写《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申报表》,然后以学科教研室或二级学院为单位进行初选,由学科教研室全体教师或二级学院教师代表进行讨论、投票,初选结果提交相关职能部门汇总,再由学校学术委员会或高级以上职称教师代表大会综合评定,综合评定结果经全校公示无异议后,由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出具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推荐人选的师德师风情况核查报告,经校长办公会或学校主要领导审定,面向全校教师公布遴选结果,如有需要,可向上级对口业务主管部门报备。遴选程序严谨无瑕疵,则遴选结果也就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异议;经综合评定、多重审核后遴选出来的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自然也就能让更多的校内青年教师所信服,从而更好地发挥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在学校立德树人、教育教学管理、科学研究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培养内容
学校应当着眼于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进步和成长,精心设计培养环节,合理安排培养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学术研究等方面,给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以确切的帮助和指导,引导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进行创造性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
1.思想政治方面
一是将青年骨干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培训摆在首要位置,积极组织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参加各类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培养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优秀品质和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为人处世的荣辱观。二是将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个人职业道德表现相结合。确保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提高思想站位,注重思想政治立场,为人师表,关心学生,在思想作风和师德修养方面表现优良,树立光辉榜样。三是将青年骨干教师思想政治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引导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把自己学到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去,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做好课程思政,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2.教育教学方面
一是引导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加强学科专业知识学习。“掌握学科知识是教师学科专业发展的基础层次。”[2]青年骨干教师对所在学科的专业知识积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授课的水平和深度,有必要进一步强化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基础,增强对其任教学科专业发展趋势和前沿知识的了解。二是加强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熟悉和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知识,把握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教育发展改革动态,对所在高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及宗旨等有着深刻的体认和理解。三是加强教育教学业务技能学习。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究竟何如。通过校本培训和外出访学,在专业讲座、研究课、观摩课、信息化教学示范课以及相关学科专业教学竞赛等常规教研活动中开展培养工作,提高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教学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
3.学术研究方面
一是对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参与教研教改和科学研究活动予以经费保障。在教育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中,按照一定比例对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经费进行单列。二是对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参与教研教改和科学研究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在承担各级科研课题、开设校级以上公开课、安排参加学术活动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优先考虑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对其予以重点培养,既压担子,又提要求,让培养对象得到充分锻炼。三是对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参与教研教改和科学研究活动进行专门指导。在教研教改课题申报和实施、公开课开设、教师专业技能竞赛、教学改革项目推进等学科专业领域向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提出合理建议。
三、提升策略
为确保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有所成效,显著提升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科研能力,所在高校应当采取如下具体策略,全力推动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得到有效落实。
1.采取师徒结对形式
在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过程中,虽然也强调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进行自主性学习,鼓励他们加强自我研修,自主深入阅读,并以所在学科专业为中心,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整理,以便形成个人化的认知体系和深度思考,提高自我综合素质。但从客观上来说,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也许还有着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欠缺、科研意识和学术积累相对薄弱等不足之处,这些问题纵使能通过自主学习、自我摸索得到逐步解决,但所花费的时间成本却不容忽视。因此,有必要给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配备1 到2 名指导教师,采取师徒结对形式,并强化指导教师负责制,督促指导教师在思想政治、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对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进行全面指导,促进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快速成长。
2.立足教育教学常规
青年骨干教师的进步体现在方方面面,确实也能通过不同的渠道、不同的项目来实现不同领域的成长。但问题是高校教师具有一定的职业特殊性,必须聚焦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主责主业。因此,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应当立足教育教学常规,落实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全过程中。要求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坚持德育为先,创新德育形式,开展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价值引领。引导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突破口,深化课程、教材、教法研究,关注学生、学情和学法,形成个人教学特色和学术研究方向。鼓励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专业选修课程开发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或指导学生学科(技能)竞赛。
3.注重培养过程管理
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确定后,应围绕学校发展目标与需求,组织学校学术委员会或高级以上职称教师代表大会多方论证,结合指导教师及培养对象本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方案。在培养过程中,严格按照培养方案开展工作,定期组织考核检查,自主学习、外出培训、教研活动、课题实施等,都应当有相对完整的原始记录和证明材料,在一般情况下,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还应当提供学习心得和个人反思。指导教师和培养对象之间,应当定期交流研讨并作出简要记录以备查询。学校内设组织人事机构应当会同教务处、科研处或教师发展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每学期至少应当组织一次专门会议,听取培养对象汇报个人发展情况,并加以点评和督促。对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考核,可以结合年终考核一并进行。通过落实培养过程管理,确保实现总体培养目标。
4.坚持目标导向原则
“西方教育心理学家的许多实证研究表明,目标特别是具体的目标对行为的改进具有良好的作用,目标决定过程,目标决定方法,目标决定结果的测量和评价。”[3]鉴于此,有必要对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设置一定的目标要求,青年骨干教师在培养期限内的进步和成长,确实也需要有一定的成果材料来加以证明。青年骨干教师应在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等领域,有扎实的举措和具体的成效;应在培养期限内承担一门以上专业主干课程教学任务并开设一门以上专业选修课程,应开设一定数量的校级以上公开课或示范课,在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有明显提高,所教课程的学生成绩优良率应达到一定标准;应主持或参与校级以上教研教改课题或科学研究项目若干,每年发表相关高水平论文1 篇以上,指导学生在校级以上大学生竞赛活动中获得荣誉若干人次。具体数据可以结合所在学校实际情况和个人发展潜力来确定,但在立德树人、教育教学、教研教改、学术研究等方面的目标要求一定要有,并尽可能清晰和明确。目标作为预期的行为结果,必将在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发展上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高校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宝贵财富,是学校最具潜力的教育资源。对青年骨干教师的遴选和培养,既是高校青年教师个人成长阶段的一次机遇,更是对所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验。相关高校唯有高度重视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作,从遴选原则、培养内容和提升策略上仔细谋划,严格落实,才能真正实现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的初衷和意义,为学校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优秀师资和中坚力量,为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