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医药课程中的思考

2022-04-16王玉凤吴元洁李白坤

关键词:中医药课程

王玉凤 吴元洁 黄 莉 宿 玉 刘 莹 李白坤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

大学教师不仅要“解惑”,更承担着 “传道”育人的重任,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传授给学生是大学教师更重要的责任与使命。[1]对于承担中医药课程的教师来说其责任就更为重大,不仅要给学生传授治病救人的方法,同时要培养学生德才兼备的职业素养。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医药课程中的方式方法,望与君共同探讨。

一、加强中医药经典传承与创新授课,牢记中医药人的初心与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达到全程、全方位育人。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2]《黄帝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中医药经典是古代劳动人民与中医药学家通过无数次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治病用药经验,尤其历代医药学家在临床上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情、症状、体征等因素,反复推敲,精益求精,不断改进前人的治病用药方法,完善中医药理论,在讲述中医药课程时,不仅要悉心研究与传授中医药经典中的临床用药经验,更重要的是对历代中医药学家的职业操守、医德医风进行传授。历代中医药学家对中医药学不懈追求的精神在中医药课程讲述时可结合古代医家的一些生平事迹或者他们对习医者提出的要求来进行讲解,如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里即对行医者提出要求:“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孙思邈要求从医者应有仁心,对于患者不论身份高低、富贵贫贱,同样给予诊治。古代医药学家多信奉儒家、道家学说,而儒、道学说的核心为仁德,部分医药学家因仕途不顺,转而习医,其为人处事、问诊用药、著书立说均体现着优雅的风姿与气度,如明代新安著名医药学家孙一奎不但崇尚儒学,理学,而且通晓佛学、道学理论,孙一奎在西吴(今南京)行医时,西吴藩玄藻赞他:“君子重道义,贫贱非骄人,折肱不折腰,宏道无所亲,贤名闻诸侯,超然气概新”[3]孙一奎在当时医技高超,被称为中医界的国手,但其淡泊名利,不因患者身份低贱而轻视,身份高贵而仰视。对病人一视同仁,视他病为己病。“杏林”是医学界的代称,杏林的由来是因三国时期著名医药学家董奉为人治病,不收取钱物,患者在痊愈后在附近种5 棵杏树即可,不到十年,杏树成林,人们在董奉的家里挂上了“杏林春暖”的牌匾,表达人们对董奉医生的感谢,也是对其高尚的医德医风的称赞。[4]在讲述中医药课程时要常结合中医药经典进行讲解,将中医药人的初心与使命——治病救人贯穿于所授中医药课程中,弘扬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精神,引导同学们牢固树立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的人生理想。

二、结合中医药文化讲解,增强文化自信

中医药文化渗透在人们的民俗、生活、诗词歌赋、古典名著、神话传说等方面,在中医药课程教学过程中,可密切联系生活,如五月端午人们喜欢购买艾叶,古有“家有三年艾,不请郎中来”的谚语,可见艾叶可用于治病祛邪已经被家喻户晓,此外,还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先生开药方”;“腰杆痛,吃杜仲”等民间谚语,中医药起于民间,根植于民间,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正因于此,古代的文人墨客对中医药多有描述,如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讲述了诗人归隐后的与世无争、独善其身的惬意生活,正如现代人退休之后泡一杯菊花养生茶,悠然自得的打发晚年生活。又如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非常喜欢吃红烧肘子,但是肠胃不好,一次在吃过加了高良姜的红烧肘子后感觉肠胃好了很多,于是为高良姜赋诗一首:“秦时明月汉时关,冠头岭上高良姜;香飘四季闻海内,本草遗风此处扬。”众所周知的《红楼梦》中涉及方剂有人参养荣丸、左归丸、天王补心丹等45 首,提及的中药有麦冬、玉竹、肉桂等125 种。中医病案13 例,[5]因此,可以说《红楼梦》也是一部难得的中医药典籍,可见其作者曹雪芹具备深厚的中医药功底。在授课时提及古代名著中的中医药文化,不仅可以拉近中医药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增强中医药的文化自信,让同学们感受到中医药在历史的长河中生生不息流传的魅力所在。

古代的医疗技术相对落后,发现某些中药有某些功效之后,常虚构一些故事便于人们记忆其功效与应用,于是很多中药都赋予了神话传说,如何首乌传说是顺州南县的何田儿,体弱多病,58 岁未娶妻,一日,见山野中有两株藤蔓相缠的植物,将其分开后又复相缠,有位对草药研究的人认为应该是神药,建议他服用试试,看能否使身体强健,于是何田儿服用几个月后身体康健,后娶妻生子何延秀,父子均活到160 多岁,延秀生子取名“何首乌”,活到130 多岁。[6]虽然此传说对何首乌的功效有所夸大,但何首乌延年益寿的功效却被人们认可并传播,流传至今。在讲述中医药课程时联系民俗、生活、诗词歌赋、古典名著、神话传说等不仅使课程内容丰富多彩,也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中医药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足以证明中医药治病的有效性,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学习现代名老中医临床案例、中药科研新发现,增强专业自信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也相应发生了改变,致病因素也发生了改变,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医疗技术不断提高,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同时并进,共同抗击疾病。在中医课程讲授时不可能不提及现代医学,中医与现代医学各有优缺点。作为中医药院校学生应中西医兼学。我国自2009 年以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选出120 位国医大师,他们在治病用药方面各有独特造诣,在中医药课程授课时可将这些名医的临床验案作为授课案例,不仅可以学习他们的用药经验,也可看到这些名医对《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的传承与创新,人们在应对疾病时不能完全依照前人的经验,应因人、因地、因时进行治疗。

在中医药课程授课时联系中医药科研研究中的新发现、新突破,不仅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同时也让同学们感受到中药在治病时已经不再局限于原药材、饮片制成的汤剂、丸剂、散剂、膏剂等,起效更快或疗效更强或对人体伤害更小的滴丸、注射液、胶囊等剂型不断涌现,由用中药饮片到仅用中药中的某一有效成分,使药效更突出,副作用更小的研究从未停息,如青蒿在古代用压榨的新鲜药汁液治疗疟疾,现在则用其中的青蒿素成分治疗疟疾,其疗效已被世界医药学界悉知。结合现代中医临床与科研研究,不仅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增强专业自信、增强学习动力。

四、引入战争、自然灾害下中医药的贡献,增强专业自信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战争与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不仅给人类带来贫穷、饥饿、流离失所,若同时伴有瘟疫发生,则对人类的发展带来毁灭性打击,古代的中医药学家不断探索瘟疫的发生原因,针对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如《伤寒论》成书于东汉末年,战乱濒繁,瘟疫流行,民不聊生,医圣张仲景的亲属也为灾疫所害,于是张仲景根据临床实践结合前人经验著《伤寒论》,被称为方书之祖,后人治疗外感病多尊崇《伤寒论》之法。又如明代崇祯十五年壬午前后,吴县连年发生瘟疫,时医用《伤寒论》中的方法治疗反而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吴又可根据亲身实践,提出了温病与伤寒病因、病机不同,治法有别,著有《瘟疫论》。再如乾隆五十八年,北京温疫大流行,吴鞠通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三焦辨证的独特见解,著《温病条辨》,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为现代临床医生治疗温热性疾病提供极其宝贵的参考依据。1934 秋,红军长征在过草地时,缺医少药,军医学校的学生随军长征,每天早晨都要先采集麻黄、柴胡、知母、贝母、大黄、车前子等中草药,用以治疗部队常见的伤风感冒、疟疾、痢疾、下肢溃疡等,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7]百宝丹(云南白药)主要成分三七,作为伤科要药更是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救治了无数伤患。[8]中医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51 年北京中医药学会组织著名针灸学家单玉堂、中医药学家路志正、针灸医师等8 位中医师组成医疗队为抗美援朝将士治病,医疗队用莪术、木香、白芷、桂枝、皂角、胡椒等为志愿军将士治疗感冒和冻伤,用七叶一枝花、蜈蚣、地锦草等治疗蛇伤。[9]2020 年尹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在现代医学治疗措施下借鉴古代医家针对温热病治疗的方法、措施,加入现代中医药的治疗,使得轻症患者尽快治愈,重证患者病情逐渐减轻,不再继续恶化,大大提高新冠肺炎治愈率。由此可见,中医药在战争、自然灾害面前,为人类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因此,在中医药课程授课时结合战争、自然灾害下中医药的贡献讲解,使同学们认识到中医药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可增强同学们的专业自信,从而提升学习热情。

五、引入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我国中药资源丰富,中医药的应用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就已传入朝鲜、日本等地。公元693 年,新罗将《神农本草经》《素问》《脉经》《难经》等中国医书作为教材讲授习医者;公元701 年,日本《疾医令》规定:医学生应将《素问》《黄帝针经》《新修本草》等作为必读课本。[10]在唐代麝香、硼砂、川芎等传入印度,大黄、黄连、黄芪、牛黄、麻黄、肉桂等输出到中东和中亚地区、欧洲等地。[11]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每次必到越南,将黄连、大黄、黄芩、藿香、龙胆草等带到了越南。[12]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医药在世界的传播和影响越来越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中医针灸、中医药逐渐被世界各国接受与关注,各国纷纷派留学生来我国学习中医药,上世纪九十年代1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2 万多名境外学生来华学习中医药。[13]目前,已有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我国学习中医药,[14]中医药在世界上的认可度不断提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统计,目前有100 个成员国推广使用中医,其中29 个成员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有113 个成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0 个成员国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有110 个成员国广泛应用草药。尤其在2020年尹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柬埔寨、意大利、英国等疫情严重国家也在用中医药进行治疗,并取得较好疗效。[15]在讲述中医药课程时加入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仅可增强同学们的专业自信,民族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医药课程中,主要是为培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医风优良的优秀中医人才。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同学们在困难与挫折中能够砥砺前行,在中医药课程学习中遇到瓶颈时想到中医药前辈坚持不懈,努力拼搏,克服种种困难的工匠精神,增强学习中医药信念,提高职业技能与素养,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让同学们感受到中医药文化之绚烂与精彩,树立家国情怀,中医药情怀,为能顺利胜任未来的中医药服务岗位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中医药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重视中医药发展,发挥中医药作用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