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霍山县蚕桑生产面临困境及对策建议

2022-04-16胡小萍

蚕桑通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种桑养蚕霍山县桑枝

胡小萍

(霍山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 六安 237200)

霍山县是一个集山区、库区、革命老区为一体的山区县,素有“金山药岭名茶地、竹海桑园水电乡”之称,全县面积2043 km2,人口约37 万,地貌特征为“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交通便利,地理、气候、土壤条件优越,非常适合栽桑养蚕。霍山县茧丝绸产业起步于20 世纪70 年代,经过“七五”时期和“八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在霍山县经济结构中逐步确立了支柱地位,特别是1999年在全国率先实行贸工农一体化改革以来,茧丝绸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调查,霍山县实用桑园面积达2000 hm2,蚕农1.5万户;正常年份,年饲养蚕种5万盒,产鲜茧2300 t,户均养蚕收入4000 元,丝厂农民工年收入3.6 万元,白厂丝400 t,平均等级达5A以上,蚕丝制品4.0 万件;年产桑蚕一代杂交种8 万盒(除满足霍山县蚕农饲养外,其余蚕种销往周边的六安、肥西、岳西等市县);年产桑枝香菇、木耳等300 万棒,桑枝竹荪13 hm2、桑叶红茶20 t,行业总产值达3.5亿元,利税2000余万元,为霍山县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近年来,由于受劳动工价的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及蚕桑比较优势下降等因素的影响,霍山县出现了桑园抛荒、弃管等现象,造成桑园面积减少,蚕茧产量下降,蚕桑产业呈现萎缩的态势。为此,本文在分析霍山县蚕桑产业面临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霍山县蚕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对策建议,供同仁参考。

1 面临困境

1.1 产业规模下降

一是受劳动工价提高、蚕茧生产资料上涨等因素的影响,蚕桑生产比较优势下降。据调查,霍山县农村养蚕2000年雇工为15元/d,2021年为110元/d,上涨了6 倍多,鲜茧价格2000 年为19.2 元/kg,2021年为历史最高价55.9 元/kg,仅上涨了1.91 倍;二是部分蚕桑小户退出蚕桑生产。蚕桑小户的蚕茧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少,不能维持家庭开支,更不能致富,扩大蚕桑规模,又受资金、土地等条件限制,导致很大一部分蚕桑小户选择进城务工或从事其他事业,退出种桑养蚕。据统计,霍山县自2010年开始,年均栽桑60 hm2,新增养蚕户约200 户,目前养蚕户为0.63万户,历史高峰时期为1.0万户,即退出种桑养蚕的小户为6100 户;三是石斛、毛竹等其他产业侵占掉一部分桑园,桑园面积、蚕茧产量较历史高峰时期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据统计,2021 年霍山县实用桑园面积为1066.7 hm2,产茧1500 t,分别较历史正常年份下降46.7%、34.8%。

1.2 蚕茧单产不稳

目前,霍山县蚕茧生产以散户为主,蚕种经营企业将桑蚕一代杂交种(以下简称蚕种)统一催青至点青期发放至各养蚕户,由各养蚕户完成蚕种补催青、收蚁,直至饲养至上蔟营茧等工作,但各养蚕户的养蚕基础设施条件均较差。经统计,约30%的农户没有建设专用的小蚕室,有小蚕室的养蚕户中,约50%没有加温补湿设备;90%的蚕室(大棚)没有安装风机、水帘等降温、通风设备,不具备调节温湿度及气流的能力,遇到30 ℃以上的高温,尤其是夏秋季,经常遭遇30 ℃以上的高温闷热、高温多湿等不利于家蚕生长的气候条件,极易诱发蚕病,蚕茧单产下降,如霍山县下符桥镇部分养蚕户2021年秋蚕茧平均盒种单产为29 kg,养蚕收入大幅下降,严重影响农户发展种桑养蚕积极性。

1.3 资金投入不足

新建667 m2桑园养蚕,第一年需一次性投资6500 元(桑园及管理2000 元,蚕室4500 元)。在目前生活水平下,1 户农户最低拥有2 hm2以上桑园,年养蚕50盒以上,养蚕收入10万元以上,才具有发展积极性,需一次性投入20 万元,农户一时拿不出来。我县自2016 年以来,蚕桑相关扶持政策很少,2021年出台了《霍山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奖励办法》(室〔2021〕23 号),对发展规模化养蚕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因财政资金困难还没兑现,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户发展种桑养蚕的积极性。

1.4 产业发展用地艰难

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林地保护制度,不仅新建良种桑园、新建蚕室(大棚)在用地上受到了严格限制,还把原有在耕地、荒田等土地上种植的良种桑树直接挖掉还田,经初步统计,仅黑石渡镇直接挖掉的良种桑园约40 hm2,严重影响了蚕桑基地的发展。

1.5 蚕桑机械化程度低

种桑养蚕属于劳动密集性产业,雇工难雇工贵一直困扰着规模化种桑养蚕,目前种桑养蚕仍以手工为主。据我们调查,霍山县桑园翻耕除草、施肥治虫、采叶伐条,养蚕切叶喂叶、消毒防病、上蔟采茧等均是手工操作,且山区桑叶运输都是肩挑背扛,仅有少数养蚕大户蚕室蚕具的消毒采用电动喷雾器,桑枝修剪、桑叶运输上应用了机械和车辆,机械化程度低,养蚕成本居高不下。

1.6 蚕桑综合利用程度不高

霍山县已开发的蚕桑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有桑枝食用菌、桑叶茶、桑叶菜等,据霍山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统计和测算,目前霍山县年生产桑枝食用菌300 万棒,利用桑枝约750 t,占可采叶桑园桑枝总产量(约30000 t)的2.5%;年产桑叶茶、桑叶菜约20 t,利用春季摘芯鲜叶约80 t,仅占可采桑园摘芯叶总产量(包括春季摘芯叶、秋季顶梢叶,总产量约750 t)的10.0%,利用率不高,且目前所生产桑枝食用菌、桑叶茶、桑叶菜等综合利用,都是直接生产的农产品,深加工少,附价值低,蚕农增收不明显,还有大量未开发的蚕沙、蚕蛹、蚕蛾、桑椹等可利用资源。

1.7 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目前养蚕的农户均为60岁左右的老年人,知识水平不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较差;乡镇蚕桑技术干部全部参与乡镇各项中心工作,精力、主动性受限,有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弱化的趋势。

2 对策建议

2.1 保蚕茧单产,稳蚕农收入

一般情况下,农户饲养1 盒蚕种,产鲜茧约45 kg,收入约2000 元,其中成本约1000 元是固定不变的,但产量受自然灾害、不良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大,有可能是35 kg、30 kg、25 kg、20 kg,甚至颗粒无收,造成收入减少,甚至亏本,严重影响农户种桑养蚕积极性。因此,采取措施保证蚕茧单产稳定在45kg 以上极端重要,一是,支持现有养蚕大棚升级改造,加装风机水帘等通风降温设备;二是,支持建设小蚕共育室,让养蚕能手饲养技术含量高的小蚕阶段,提高平均蚕茧单产;三是,支持建设社会化服务队,购买无人机等先进设备,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降低劳动强度和养蚕成本;四是,加强科技服务,提高蚕茧平均单产,始终保持较高的养蚕利润,不但蚕农自身种桑养蚕积极性高,还能带动亲朋好友及周边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2.2 发展规模化养蚕,推广集约化生产

规模决定效益,霍山县必须在扩大蚕桑总量、拓展产业规模上下功夫。实行项目、技术倾斜,大力建设蚕桑“强镇专村大户”工程,即将与儿街、下符桥、黑石渡一批重点乡镇建设成年产茧200 t以上的蚕桑强镇;将指封山、四顾冲、大沙埂、庙岗集、黄家畈、汪良、通水灌等一批重点村培育成年产茧50 t以上的专业村;重点扶持建设年饲养蚕种50 盒、年产茧2 t、蚕茧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蚕桑大户;支持购买自动切桑机、桑枝修剪机、电动喂蚕车、自动投喂机、电动撒灰机、自动上蔟机等机械化自动化养蚕设备,推行集约化生产;支持蚕农开展桑园套种套养及蚕桑资源开发利用,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之路。

2.3 推广桑蚕饲养保险,保住养蚕成本

蚕桑生产具有一定的风险,易受自然灾害、病虫害、农药中毒等事件的影响,造成蚕农严重损失。如2018年中秋蚕,受连续高温闷热的影响,畈区乡镇暴发病毒病,很多蚕农盒种产茧仅10 kg~15 kg,少数农户颗粒无收,对蚕桑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推广桑蚕饲养保险保住蚕农饲养成本非常必要。但目前政策性农业保险一盒蚕种的保额仅有400元,保费20元,其中政策支持16元,蚕农自筹4元。而实际饲养成本为1000元左右,保额需从400 元增加到1000 元,以彻底解决农户发展种桑养蚕可能亏本的担忧。

2.4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通过项目资金扶持、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品牌建设、强化科技服务等措施,培育壮大我县茧丝绸企业,带动霍山蚕桑产业快速发展。一是,重点支持鑫缘丝绸、曼昆纺织、玫瑰红茶品等一批生产规模大、经济实力雄实的蚕桑龙头企业进行设备改造和技术升级,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逐步培育成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支持天衡制种、卓美亚家纺、飞腾生态农业等一批潜力大、前景好的中小企业稳步扩大市场,壮大经济实力,逐步分别培育成县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是,加大品牌建设,着力做强做响茧丝绸品牌,实现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提升竞争力,不断带动我县茧丝绸产业持续发展。

2.5 提高产业认识,加强发展考核

种桑养蚕在我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是农耕社会留存至今非常宝贵的资源,具有经济和生态双重效应。发展种桑养蚕,符合我县绿色发展理念,不仅可提高我县森林覆盖率,还可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和帮助脱贫户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作用明显。因此,建议大力发展蚕桑产业,为提高基层政府的重视程度,建议将良种桑园发展任务分解到乡镇,并纳入乡镇年终考核,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对完成建设任务的乡镇,给予一定的发展奖励;对未完成发展任务的乡镇,对乡镇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进行约谈,并在职称晋级上作相关规定。

3 小结

蚕桑产业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特点得到了我县广大农户,尤其是脱贫户的认可,具有较高的比较优势、较强的竞争优势。我县土地、人力等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产业基础较好,产业链条较完整,只要在产业发展用地上给予支持,在产业发展上给予一定的资金引导,加快蚕用机械的应用和推广,加强蚕桑科技服务等措施,我县茧丝绸产业就一定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种桑养蚕霍山县桑枝
大型桑枝粉碎机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桑枝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示范取得成功
霍山县蚕病发生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
种桑养蚕产业化发展问题解析
探究种桑养蚕机械化发展及建议
桑枝屑香菇种植基料配方的筛选试验
小小书画廊
桑枝化学成分的研究
种桑养蚕
当前农村种桑养蚕经济效益提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