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建家园联系栏的桥梁作用

2022-04-16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早期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联络陈老师家园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常 宏

问题源起

保教主任陈老师经过中三班的时候,特意留意了一下班级门口的家园联系栏。联系栏里除了本周的周计划、一份班级主题活动中需要家长配合和支持的通知外,还贴了一篇育儿文章《家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坚持性》。这篇文章结合中班孩子特点分析了在家里可以开展的教育活动,篇幅较长,看着比较费劲。再往旁边看,竟还贴着《秋季保健指南》。“现在都冬至了呀!”陈老师不由得摇了摇头,她估计教师们最近都没有用心更新家园联系栏,她想利用中午全园教研活动时间跟教师们说说这个事情。

全园教研活动上,陈老师提起了中三班的家园联系栏需要更新的事情,还进一步强调了家长工作的重要性。但陈老师话音刚落,中三班的汪老师就嘟囔了一句:“有谁看啊?”陈老师想让汪老师解释一下,没想到其他老师也纷纷提出了他们的想法。有的说:“家长每天就早上送孩子的时候会到班里,而且都是来去匆匆,没有人好好看过我们的家园联系栏。”有的说:“我们贴上去的育儿文章、保健常识,家长们都不关注,我们白费功夫了。”还有的说:“现在网络联系这么方便,该说的都说了,这个家园联系栏感觉没有发挥用处。”话匣子一打开,老师们越说越起劲:“很多家庭是老人来接送孩子的,老人都看不清楚字,更不会认真看了。”“ 我们应该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有价值的事情上。”“家长都不关注,我们那么重视干什么。”……

陈老师没有想到,传统家园联系的重要窗口家园联系栏,如今在教师们的眼中不但没有实现家园联络的桥梁作用,反而成了他们的负担。

问题分析

1.家园联系栏为什么会成为教师的负担

教师忘记更新家园联系栏,不重视家园联系栏,甚至觉得这是负担,说明教师觉得家园联系栏存在“费力不讨好”的情况。教师通常需要花较多时间去策划家园联系栏的内容、思考家园联系栏的呈现形式,但结果并没有能吸引家长关注。家园联系栏不能吸引家长阅读,就无法实现家园联络的桥梁作用,教师们自然失去了更新家园联系栏的动力,觉得费时费力制作家园联系栏实则是一种负担。

2.家园联系栏为什么不能吸引家长关注

目前,我们在家园联系栏放置的内容通常包含展示类、通知类、资源类等。展示类如周计划表、班级主题活动计划等;通知类如家长会通知、亲子活动通知等;资源类如一些育儿贴士、保健指南等。家园联系栏为什么不能吸引家长关注,我们可以试着从家长的角度去分析这几类内容。首先,展示类的周计划表一般只是呈现了活动时间和活动名称,比如周一上午“户外活动:青蛙跳”“主题活动:好吃的饺子”,对家长来说,这些活动除了名称每周都在变化以外,很难产生更多的意义和价值。其次,通知类的内容基本上可以通过QQ 群、微信群等即时传达,在家园联系栏呈现,时效性并不高。再次,育儿文章等资源类内容,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这些普适性的资源类文章随处可见,家长的关注度也不会太高。而另一方面,由于家长关注度低,教师对家园联系栏的作用产生了质疑,更新内容不及时,这又会进一步影响家长对家园联系栏的关注度。

3.网络时代家园联系栏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家园联系栏作为家园沟通的一种形式,在网络联络还未普及的时代,曾经一度发挥着重要的家园沟通作用。在网络联络、电话联络成为家园主要沟通形式的今天,虽然家园联系栏的作用被明显削弱了,但如同线上阅读不能完全替代传统阅读一样,与网络、电话联络相比,家园联系栏具备呈现位置固定、呈现形式正式、呈现内容一目了然等特点。且家园联系栏作为幼儿园环境的一部分,也是园所文化的体现,是园所重视家长工作和家园合作的体现。因此,基于有效沟通基本原则,结合园所自身的家园联系需求,通过调整形式和内容等来挖掘现今家园联系栏的独特价值,吸引家长的关注,是教师们非常值得研讨的话题。

对策研讨

经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分析,全园教研活动时,教师们就如何改进家园联系栏的设置,重建其在家园联络中的桥梁作用进行了研讨,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1.从内容上激发家长的阅读兴趣

希望家长关注家园联系栏,首先要能满足家长阅读的兴趣和需要。因此,有必要从家长的角度思考如何调整内容,比如在周计划表下面,挑选个别重点活动,呈现幼儿参加这个活动可能获得哪些发展机会、教师会如何引导等。这样,家长从中不仅能感受到幼儿园活动的教育价值,也能从中学习一些教育方法。再如,班级还可以将幼儿最近参加活动的照片、作品等做成系列展览,相比日常在网络上给家长提供活动照片,这样的正式展览更能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和重视。最后,还可以考虑通过班级家长来信、家长经验分享、收集家长关注的育儿困惑等方式把班级家长纳入到家园联系栏的创设中,用有针对性的、结合本班家长实际需要的内容来吸引家长。

2.从形式上提高阅读的便利性

家园联系栏重形式轻联络实质,内容的可读性和吸引力不足

除了内容吸引家长,还要考虑家长是否有阅读家园联系栏的可能,可以根据园所的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处理办法。首先,要考虑调整家园联系栏的位置。如有些园所是让家长在园门口接送幼儿,就可以将家园联系栏设置在园门口合适的位置,根据位置大小选择按年龄段或者按班级呈现内容,这样家长在接孩子的等待期间就有可能进行阅读。确实存在困难的园所,可以考虑调整家园联系栏的形式,如将固定的黑板报形式调整为灵活的宣传页形式,方便家长取阅或者拿走,家长就可以自由选择阅读时间,还可以同其他家庭成员分享交流。其次,考虑很多家庭是由老人接送孩子,可以通过增大家园联系栏里的文字字体,多用照片、图片,减少文字等方式来方便老人阅读,也可以将家园联系栏部分重点内容单独做成简单明了的宣传页方便老人阅读。最后,还可以将网络联络和家园联系栏进行有效结合,发挥互补功能,如将家长们在微信里提出的某类常见育儿问题做一个系列,在家园联系栏做专题分析,还可以用微信提醒家长关注家园联系栏的重要内容等。

3.从设计上体现各班特色

许多幼儿园对家园联系栏进行了统一的安排,各个班级的家园联系栏都安排在统一位置,版式一致,甚至内容也大同小异。这样“整齐划一”的设置,使得班级教师只是家园联系栏内容的填充者,而非设计者和主导者,教师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自然就失去了主动性和创造性,缺乏创意的联系栏对家长的吸引力也自然不足。因此,应该鼓励每个班级的教师根据班级自身情况设计和布置家园联系栏。在每学年不同的时期,各班的家园联系栏是否需要设置、设置在哪里、呈现什么样的内容等,都应该是班级中几位教师共同商量和讨论的结果。商讨的依据可结合班里人、事、物的情况,如家园联系栏的内容安排上可以结合班里近期开展的活动情况、近期的家园沟通需求、正式的通知或公示需求、家长的反馈和建议等。家园联系栏的设计可以发挥班级几位教师的兴趣和特长,也可以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设计。只有让班级教师真正成为家园联系栏的策划者,才能让这块“自留地”体现出班级家园联络的真实需求,呈现出各个班级百花齐放的“个性特点”。

4.从宣传上让幼儿成为联络员

家园联系栏是园所和家长联络的媒介,然而我们时常忽略了这个媒介的核心应该是幼儿。幼儿一头连着园所,另一头连着家庭。因此家园联系栏需要发挥孩子们在这个媒介中的介质作用。不妨考虑让孩子们参与到家园联系栏的设计和布置中,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了解家园联系栏里展示了哪些内容、告知了哪些事情、说明了哪些情况。这样,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自然地成为家园联系栏最生动的宣传员和介绍员,助力家园联系栏真正成为家园联络的桥梁。

猜你喜欢

联络陈老师家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寻找失落的家园
让人大代表联络站不止于“联络”
我的科学老师
只回应 1/3
只回应1/3
小陈老师来上课
我们的“开心果”
把人物写得生动活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