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生态的课程化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2022-04-16杨丰烈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导图校园文化校园

杨丰烈

2021年11月印发的《河南省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有三个:一是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硬指标”;二是增强校园文化建设“软实力”;三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成体系”。

新生态教育主张建设绿化、美化,课程化的“三化”校本课程活动平台,建构“三园”“四节”校本课程框架体系。虽然课程只是建设新生态教育校园文化的一个支点,但是唯有课程化才能使“学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做教室里做不到的学问”的校园文化“巧实力”得以彰显。满楼标语口号、满墙喷绘写真的校园文化建设已不符合《意见》的精神要求。因为,只有抓住课程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巧实力”,才能有效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硬指标”,增强校园文化建设“软实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成体系”。

一、课程化校园的重点"与学科课程相融通男成为各学科拓展型课程单元的有效活动平台

校园文化与校本课程体系都是围绕学校办学核心理念来打造的,主要解决办学理念与校园文化"两张皮""平行线"的问题,从而找到两者的交织点。例如,灵宝市第六小学融合书院建筑的风格和书院文化的特色,构建了养正、大阅读、大体育、新六艺、新劳动、书院礼节的校本课程体系。

新生态教育校园文化的生态功能是指师生在校园里恒常性、习惯性固化的行为举止,以物质要素呈现出来的内涵,也是通过制度要素的引领,促使人的行为举止发生变化,形成恒常性的固化行为。生态功能是由生成、运行、维护,达到自动化后的"无为而治"等环节递进形成的,其行为受思想支配,常常表现为外面的显性活动。其中,行为要素的表现形式为语态的、体态的和事态的,因此,环境育人的自我教育,被称为教育的"第三任老师"。

如洛阳魏书生中学以"五个四好习惯"为切人点,通过系列化、序列化、细目化的自我教育过程,使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养成品质。再如,洛阳市伊滨区第一实验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以立德树人、科技引领为切人点,规划建设了党史校史教育思政园、数学思维导图知识墙、生物果蔬养殖观察墙、河洛文化体验水系园、语文字词句章研读园、音乐吹拉弹唱欢乐园、美术七彩缤纷涂鸦园、体育特色项目训练园等十个校园景观组成的课程活动平台。

此外,洛阳复兴学校近期启用的思维导图数学花园、正在筹划的以"元宇宙"为主要元素的"历史的我、现在的我和未来的我"模拟研学旅行基地,穿越时空隧道,整合课程资源,赋予了校园文化新的内涵。

二、课程化校园的难点:扩大学科课程平台的影响力、渗透力兽成为不同一般的多功能"教室、学室"

办学理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能够以静态和动态方式来展示,是新生态教育课程化校园文化所要追求的目标。其课程活动平台上实施的课程与教学活动,需要创生许多制度去链接、整合的新样态,"书香校园、艺术校园和道德校园"三位一体的新生态教育课程化校园文化生态圈。

首先,用"书香校园"解决信息输人和编码问题。现代社会信息来源五花八门,需要解决信息输人和编码的随机性和可接受、能理解程度。若能让师生轻松、便捷地阅读《弟子规》《父母规》《学习轨》《高效能人士的7個习惯》《运动改造大脑》《考试脑科学》《道德经》《论语》《孙子兵法》的话,"书香校园"则大有可为。

其次,用"艺术校园"解决学生能力彰显(信息输出)问题,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表现和彰显是一个多功能环节,既练习了所学内容,又检验了习得程度,还反馈了教学质量。要知道,为了最后精彩的表现,学生会在意完整的过程而竭尽全力,要知道,能力的输出才是我们最终教学任务完成的目的。

例如,义马市第五小学借助"五马渡江去,一马变为龙"的寓意,利用前院升旗台、后院观礼台和中院圆形组合台,将输出延伸、泛化到校园文化中,为双主体 stream 故事化课程的展示构建了所学、所演的有效输出新样态。

再次,用"道德校园"解决师生日常行为按客观规律活动问题。新生态教育遵循大思政理念,建立了"课程思政化,思政常态化"的叠态课程体系,给师生一个"尊道而德行"的模拟环境和真实环境(见下图)。

最后,用春季读书节、夏季体育节、秋季科技节、冬季艺术节等活动,承接更加丰富多彩的课程和安排教学,搭建无所不能、无所不容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载体。

简而言之,"三化"校园文化,特别是课程化校园文化,创设了新的载体。"三园"基础上的课程活动平台,创设了更有利于教育整体大幅提升的条件。"四节"活动的开展无疑给课程改革和教学优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三、课程化校园的亮点:与学科课程教学同步走兽特别是与"应试"学科教学同步走成为有机整体中强有力的一部分

教学无形之中嵌人校园文化。课前预习告知栏与课后质疑答疑栏的设计、使用、维护和考评,能教会学生管理好学习中的"课前、课中、课后"环节。依照这种思维去发散、拓展下去,能研发出许多替代教师的自我教育课程,既符合"双减"政策,又跟进"五项管理"

例如,新生态教育项目学校——洛阳启迪未来小学研发的"大数学"课程,培养有理性的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灵宝六小研发的"大阅读"课程,培养有情感的人——情景、情绪、情感、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洛阳缠河回族区巨龙小学研发的"大体育"课程,培养有身份的人——信仰、仪式、忠诚、精神、情感。

再如,由北京德华盛基础教育研究院张欣院长最近主持研发的"思维导图绘本助学课程"(用思维逻辑"画"学习内容)、"思维导图模拟研学课程"(用思维导图"讲"学习内容)和"书写技能素养课程"(用整洁卷面"写"学习内容)在部分学校使用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这三个课程衍生出的二次作业均采取"行知小先生"回家讲给家人,并录像上传视频的方式,不仅与教学内容同步无缝对接,而且活跃了线上课程活动平台。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解决了课堂上深度学习的求知问题和现实中应对挑战的做人问题。

又如,新生态教育项目学校——济源示范区王屋——中结合愚公移山精神,进行自信教育,研发的"技能素养校本课程",培植"三生"内涵,健全人格体系,生成"三自"能力,构建能力立方,形成核心素养,享受智慧人生。

另一所新生态教育项目学校——灵宝市第四实验小学,结合"黄帝文化"将"三园"(花园、果园、菜园)命名为敦敏园、铸鼎园和帝耕园。充分发挥环境育人、课程育人的功能,让学生走出教室,在"田园课程实践基地"动手动脑,以"一班一品"(一班一花、一班一果、一班一菜、一班一树、一班一文化)特色课程为抓手,丰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素材,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导图校园文化校园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