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营市小棚养虾的绿色养殖模式探讨

2022-04-16董俊

河北渔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南美白对虾

董俊

摘 要:经调研发现,东营地区近年来开展的小棚养虾极具自身特点,为此,从投入品控制、养殖环境改造、养殖过程管理及尾水循环再利用等方面阐述了该地区是如何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吸收先进经验和养殖技术,在投资少、易上手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合中小养殖户操作的小棚养虾绿色养殖模式。该模式既满足取水、环保的要求,又能实现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ammei);小棚;养殖模式

近年来随着全国南美白对虾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两方面问题逐渐突显:第一,随着产量逐渐增高,终端价格波动随之增加;第二,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升级对养殖环境及尾水排放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进一步增加了养殖户的养殖难度[1-3]。传统养殖模式(如:土池养殖、台田养殖)管理粗放、产量低、效益差;工厂化养殖投入高、能耗大,一般养殖户难以上手。经笔者调研发现,东营市通过近几年的养虾实践,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地利优势,结合当地资源,探索出适合中小养殖户操作的小棚养虾绿色养殖模式,既满足取水、环保的要求,又能实现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 投入成本低,产出利润高

1.1 建造成本低

一般的小型养殖拱棚占地面积在400~600 m2之间,长约40~60 m,宽约10 m,塘深0.7~1.2 m,池塘坡度与深度比约为1∶1,池壁通过铺设土工膜进行护坡,池底为土质或砂质底无需额外进行防渗处理。池塘中间架设宽约30 cm左右的水泥预制板当做通道,可供养殖户通行及查看之用。如有现成池塘可改建小形养殖棚,棚高约1.8 m,用弧形钢材或毛竹搭建,外面铺设塑料薄膜进行保温。每张小棚的建造费用约为1万元左右。夏季气温过高时,可掀开棚头、棚尾塑料膜进行通风降温。

小棚可配备增氧机以防止养殖过程出现缺氧,一般配备:罗茨鼓风机+气阀+纳米盘+水车(根据池塘大小)+发电机(备用),增氧功率至少15 kW/hm2;纳米增氧盘每2~3 m放置1个,每个纳米增氧盘建议缠纳米管不低于4~5 m,纳米增氧盘高于池底10 cm左右防止反底,一般价格不超3 000元。養殖中后期可使用微生物调水防止发生病害,所需人工看护较少。

1.2 养殖周期短,市场价格高

在东营地区,小棚养殖一年至少可以养2茬,90 d左右即可上市。一般3月中旬投放虾苗,大约7月上旬将第一茬全部卖完后,7月下旬至8月上旬由于气温偏高可以进行晒塘消毒等工作。8月中旬温度下降后可放第二批苗,11月即可上市。成虾规格60尾/kg,塘头收购价46~54元/kg。一棚可出虾750 kg,每年两茬约有1 500 kg成虾上市,即有75 000元收入,有加温条件的也可养3茬。所以说:小棚养殖是花1年的塘租,赚2~3年的钱。

小棚养虾错开了外塘虾集中上市的时间,实现了“物以稀为贵”,市场价格较高。反之,对虾大量上市时,市场价格下降严重,养殖户的收益也会随之下降;同时,缩短了养殖时间,人工、饲料、水电等费用也能大大降低。

2 封闭养殖敌害少,生态养殖体质好

2.1 小水体封闭养殖,系统风险易控

虽然小棚养虾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厂化、集约化养殖,但是因为采用塑料棚全覆盖从而实现了全封闭养殖管理,使得整个系统控制变得较为容易,不仅能有效防止周边其它养殖池塘带来的病毒、病菌、病害的交叉感染,还能有效防控其它动物的袭扰,比如鸟类、蛇类、虫、鼠、青蛙、野杂鱼的侵害及病害的传播,进排水系统预先埋好管线,也避免了污染水源的流入,极大地增强了养殖过程的安全性。小棚养殖相对工厂化养殖来说,水系统实施控温以及水质的调节变得更加方便,从而为对虾安全生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2.2 病原影响小,病害发生少

养殖病害的发生一直是近些年来小棚养虾失败的主要原因,但是相较于其他的养殖模式,小棚养虾的病害发生率还是要少得多。首先,苗种很重要,笔者调研的养殖场每年从海南采购P5的南美白对虾一代幼体,引进苗种过程要做多次病毒检测,选择体质健康的虾苗。虾苗在淡化池生长15 d左右,就可以分到小棚养殖,放苗密度一般在105万/hm2左右,不过分追求密度。当然,如果水质持续恶化,虾苗较长时间处于高应激状态,也是很容易感染发病的。针对养殖过程的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微生物调水,可有效降低氨氮及亚硝酸盐的含量,抑制有害细菌的繁殖。

7—8月份东营地区温度太高不适宜南美白对虾的生长,从7月份第一茬虾出塘后就充分晒塘。东营地区池底盐碱性很强,不适宜使用生石灰消毒,太阳光的紫外线是最好的杀菌消毒剂,长时间暴晒,细菌和病毒可以大量被自然杀死,有利于池底有害物质的充分氧化分解,晒塘期间池底会少量长草,草可以把池底过多的氮磷等有机质消耗掉,对养虾帮助极大。同时,可掀开棚头、棚尾的塑料薄膜充分通风。等到再次放苗前,注水用食盐和茶籽粕清塘消毒和肥水,不用任何氯制剂和菊酯类杀虫剂,这些药物都会残留,对南美白对虾的生长都是不利的。

充分利用面积小、好调控的特点,把改水、调水、水质监测充分做好,就可少用或不用药,用纯生态方法养殖出的对虾体质好、口感好。

2.3 养殖环境独立,气候影响少

小棚养虾采用塑料棚封闭养殖空间,使得小棚内环境与外界不利因素相对独立,比如天气突变对养殖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御台风、暴雨、降温等极端恶劣天气的影响。因为没有降水及大量水分蒸发的影响,一塘水即可养到底,水质及水中的藻类相对稳定,虾在养殖过程中一般不容易出现应激反应,体质较好。小棚中的温度及湿度控制相对简单,养殖中后期增氧机可一直开启保证水中的溶氧量。

总之,好的养殖模式能够有效避开风险,获得更高的效益。

3 充分利用地利,节水环保零排放

面對有限的地下水资源,各地政府都在养殖取水问题上严格控制,养殖尾水排放更是政府对内陆水产养殖“一票否决”的决定性因素。东营的小棚养虾就积极地探索出可较少地消耗淡水资源的养殖模式并努力达成零排放。养殖尾水循环处理可以较大程度地减少对淡水资源的依赖并实现对环境的友好,这是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3.1 利用地利优势实现节水、生态养殖

一般在放苗前15~20 d左右选择专用有机肥或无机肥进行肥水,时间选择在晴天或少云的上午,下雨后不宜施肥。肥水后的水色为褐色、黄褐色或淡绿色,透明度以10~20 cm为宜。调好后,不再大量往池塘内加水或换水,一塘水养到结束。夏季高温水分蒸发快,一般可以每7~10 d补充10 cm的蒸发水。在东营的河口地区可有效利用池塘养殖青苔(丝状海藻)和蜾蠃蜚(Corophium acherusicum)作为虾苗前期生物饵料的生态化养殖模式,虾长至6~8 cm时不投喂或少投喂,管理较为方便,不需要进行换水,是一种非常适合我国盐碱地区的对虾养殖模式,通过进一步优化该模式中定植培育的生物饵料组成与配比,可以做到对虾养殖全过程不换水、少投喂。这样既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也创造出了稳定的水环境,可有效减少对虾的应激反应。

养殖过程中有效利用微生态制剂可以增强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提高虾对饲料的消化率,进而增强虾的抗病能力。使用微生态制剂代替抗生素可以有效地降低养殖尾水的药残比率,减少对水体、水质的污染,这也是未来水产养殖业的重要选择之一[4-5]。使用光合细菌能够大幅度增加水体的溶氧量,将二氧化碳进行转化,充分利用水体中的小分子物质,对水体起到了有效的净化效果,有研究发现投放适量光合细菌能够有效地降低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中的有机物含量,抑制氨氮的产生,同时增强对虾溶菌、抗菌的活力,促进对虾生长[6-7]。

养殖后期(一般为出塘前15~20 d)水体中氨氮及亚硝酸盐的浓度会较快增高,主要由于养殖水体中的上下层温差大, 水中的浮游植物变少, 溶解氧降低, 水中的有机物无法进行正常的氧化分解过程, 从而使得养殖水体中氮元素的硝化过程受阻, 导致亚硝酸盐、氨态氮等有毒、有害物质激增。这时东营河口地区可以利用场区内的卤水井抽水调整水体的盐度,可以有效压制氨氮与亚硝酸盐浓度的上升,并且有利于成品虾的口感提升。据调查,东营河口地区地下水的盐度一般在40‰左右,养殖后期水体盐度应从3‰至5‰逐渐调整至13‰至15‰为宜。

3.2 尾水处理有特色,实现养殖水循环再利用

在场区内事先挖好排水渠,由养殖小棚排出的尾水经排水渠流去沉淀净化水池,净化水池可以开挖较大面积比如100 m×100 m,深度约为1.5~2 m,使尾水能充分沉淀、净化。笔者调研的养殖场修建了500 m长的排水沟渠,排水渠两侧及场区内空地大量种植芦苇,并在排水渠及净化水池中投放由凤眼莲、轮叶黑藻、香根草和水雍菜等植物制成的生物浮床形成多块小型人工湿地,通过这些植物的复杂根系大量吸附水体中的营养盐、氨氮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经检测当尾水流入净化池时TN、TP、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72.2%、67.9%、34.6%,在净化水池中充分利用微生物、微生态制剂及水生植物的净化作用对养殖尾水进行有效修复。有条件的养殖场区可利用生态渠道、水生动植物混养、人工生态膜组、增氧曝气及施用微生态制剂的综合处理法,经检测后水质合格的尾水重新成为肥水,通过预先埋设的水管将净化好的水重新抽回养殖小棚,实现循环再使用。

4 结束语

南美白对虾是国内水产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在某些地区甚至可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传统的养殖模式采用开放式水体进行池塘养殖,由于养殖方式粗放,对病害难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容易发生污染使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对水产品质量安全也造成诸多不利影响。东营地区近年来开展的小棚养虾极具自身特点,发挥了地区资源禀赋优势,吸收了先进经验和养殖技术,在投资少、易上手的基础上实现了生态可持续;实现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式的转变;实现了有效的绿色生态养殖,因此有很大的推广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邵梦亭,车斌,孙琛,等.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成本收益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海洋开发与管理,2021,38(9):15-23.

[2] 王华生.浅谈南美白对虾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9(10):172.

[3] 万夕和.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上) [J].科学养鱼,2021(9):24-25.

[4] 刘俊杰,朱丹,江守铭.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探讨[J].科学养鱼,2018(9):33.

[5] 叶麦,童家歆.海水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技术与发展趋势[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1,40(5)241-252.

[6] 何俊,赵敏芳,李强,等.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技术[J].科学养鱼,2021(5):34-35.

[7] 李活.对虾养殖新模式与尾水无害化处理技术[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0,32(1):34-36.

Discussion on green culture mode of Penaeus vannamei in small shed in Dongying City

DONG Jun

(Shandong Freshwater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Jinan 250013,China)

Abstract:It is found that the  farming mode of the shrimp Penaeus vannamei in the shed in Dongying area in recent years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aspects of input control, aquaculture environment transformation, aquaculture process management and tail water recycling,it was elaborated how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resource endowment in this area, to absorb advanced experience and breeding technology, on the basis of less investment and easy to use, to explore for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farmers to operate the green shrimp farming mode. This model not only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water fetching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but also achieves remarkable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Key words:Penaeus vannamei;shed;cultivation mode

(收稿日期:2022-01-27)

猜你喜欢

南美白对虾
双茬温棚对虾养殖新模式
南美白对虾的病害防治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水质的数据分析研究
响应面优化对虾腌制条件
南美白对虾池塘放苗的制约因素及应对方法
春秋季节大棚南美白对虾养殖管理技术
马尾藻多糖脂质体纳米制剂对南美白对虾抗病力的影响
pH值对南美白对虾虾苗成活率的影响
聚维酮碘对南美白对虾虾苗的毒性试验
毛蚶在南美白对虾综合养殖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