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应然性路径探索

2022-04-16郑剑杨光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资本视域

郑剑 杨光

摘要:社会资本理论是近40年来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一种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理论,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解释力和影响力,被广泛应用于哲学、教育学、政治学、管理学以及社会学等领域。从社会资本的视域多维度、多层面、多态势地考量《马原理》教学活动的应然性状态,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方式实施当下的创新,总结《马原理》教学进程中取得的创新成果以及根据,分享推广《马原理》教学经验,促进下一步教学探索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原理;教学创新;成果;社会资本;视域

社会资本理论是一种适应性、解释力和影响力很强的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理论,从社会资本的视域多维度、多层面、多态势地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马原理》)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探索《马原理》教学活动的应然性状态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便捷性,首先直面当下《马原理》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境是开启理论探索的逻辑起点。

一、《马原理》授课过程中经历着的痛点

《马原理》课是目前我国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最重要课程,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理论性最强、知识点最多、跨度最大的一门公共课程,是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关键课程,该课程旨在帮助新时代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基本规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课题组认为《马原理》课程教学效果还不够理想,没有完全达到我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标准要求,与我国广大人民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不少的痛点,概括来说,痛点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教学目标达成度低

学生对《马原理》课程性质认识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教学过程中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机械性记忆,碎片化理解,肤浅认知,理论脱离实践的现象很普遍。

(二)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

课程教学内容抽象枯燥,理论联系实际的程度低,趣味性、互动性、时代性不强;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模式陈旧,灌输性、单面性、说教性成分明显;理论逻辑不严谨,解释性、说理性不强。考核机制片面化,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践行的水平。总体来说,《马原理》课程开课时间不足,难以深入全面开展课程教学。

(三)庞杂信息干扰的程度加强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电脑、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的普及化与大众化,在信息传播内容碎片化和庞杂化的催化下,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和践行呈现出不确定性、复杂化、被干扰性的状态。

(四)《马原理》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公共课教师的业务素养和教学能力总体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限制了《马原理》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马原理》课程的热情和积極性。

二、提升《马原理》课程教学的针对性、趣味性和实效性

面对当下《马原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痛点,我们始终在坚定《马原理》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前提下,要用社会资本多维度、多层面、多态势的创新视域探索提升《马原理》教学实践的针对性、趣味性与实效性。

“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在《马原理》课程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大的促进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

《马原理》主要讲授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理论,以及在这种理论指导考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论证了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依据和发展路径。《马原理》课程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认识论与实践论的高度统一,其中凸显了创新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特点,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提升《马原理》教学的针对性、趣味性和实效性的动力源泉。

目前《马原理》课程的授众群体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他们具有能动意识明显,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接触面广的主体性特点,为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有的放矢,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地进行理论讲授阐述。同时,采取融合性教学方法,把当下社会的热点、焦点和难点等问题融入课堂教学中,以便达到亲近时代,亲近学生,与学生共情、共鸣、同频共振的状态,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

丰富《马原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获得感和参与性。教师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变教材内容为教学内容,在遵照教材规定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灵活融入一些经典著作、人物传记以及地域文化元素,来提高《马原理》课程教学的趣味性。

增强《马原理》课程的实效性,是当下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主要目标,当下增强《马原理》课程实效性的方法首先要呈现《马原理》的真理性和信服力,充分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性与魅力,呈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性、实践性和真理性,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

为此《马原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一定要理论有深度,学术有高度,实践有温度,让学生真正有所获,有所得。

三、《马原理》教学创新的重点性

增强《马原理》教学效果,应着重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

(一)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追溯《马原理》教学实践中历经的痛点,无论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还是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深入系统,或者是对基本原理存在的模糊认知等问题都可以归结于没有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全面贯彻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问题地开展对学生实施思政教育活动的体现。

(二)创新《马原理》教学内容

《马原理》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组成,要讲透讲好这门课程,必须首先建构起稳固的四梁八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框架,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统领各个学科的知识点,实施各学科的跨界性融合。同时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党史宣讲教育,形势与政策学习,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抗疫精神的发扬,学生教育工作等鲜活的思政元素与《马原理》课程教学相结合。

(三)创新《马原理》课程的教学模式

要探索分类分层教学模式,依据学生的学科背景,进行因材施教、量身定制的教学设计创新,以便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施教的目标。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马原理》课程教学要适应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要加强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媒体的运用可以使各项工作变得灵活起来,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马原理》教学的时代性、适应性和便捷性。目前的超星、慕课、蓝墨、钉钉、QQ、微信、雨课堂等教育平台为学生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实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本质上决定了加强实践教学的必然性,要努力探索各种实践教学途径、载体和平台,使其与《马原理》课程的理论教学相统一,以便起到相得益彰、彼此促进的效果。

(四)创新《马原理》教学方法

以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为基础“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3《马原理》课要增强亲和力,还必须契合客观实际情况,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积极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问题引导式教学法,也被称为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这种PBL 教学法秉承了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成果产出为目标的 OBE 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法与《马原理》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具有内在契合性,通过情境导入、问题提出、分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价反思和总结六个步骤环节,实现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提升,以满足新时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要求。

体验式教学法,随着新时代大学生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体验式教学法逐渐成为能够提高大学生学习“原理”课主动性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法是指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情景还原的方式,让学生从被动学习的环境中解放出来,并从预设的情境中去思考、理解、验证教学内容,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架构的一种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提高了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创新《马原理》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马原理》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法能大大促进《马原理》课程教学效果。建立健全多元化、多态势、多主体的的课程评价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要着重从同行评价、领导评价、自我评价、理论考核、实践考核、短期考核、长期考核、动态评价、静态评价、常态化考核与不确定性考核等方面进行,同时要适当调整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的权重比例。

四、《马原理》教学创新价值的共享性

经过以往我们对《马原理》课程教学实践的探索创新,我们课程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积累了一些富有价值的经验。

首先,学生的精神状态、行为习惯、意志品格、思想觉悟、精神境界有了明显提升,呈现出积极向上、阳光开朗乐观的心态。其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学习自信明显增强,理论考试成绩明显提升,每个教学班平均成绩都在95分之上。再次,学生的政治认同、政治热情、政治意识、政治思维、政治能力、政治觉悟等政治素养显著提升。最后,学生的意志品质、理想意志等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可持续学习、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

《马原理》课程教学实践充分证明,采用社会资本的视域多维度、多层面、多态势地进行创新探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在坚持变与不变、内因与外因、确定性与偶然性、主体性与客体性等对立统一的关系中,探索《马原理》课程教学的应然性状态,具有重大的探索创新意义,对于践行“学无定法、教无定法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育方针具有促进作用。

我们课题组秉承以提升教师素养和综合能力为核心,营造良好的思政课教学生态环境和舆论氛围,达到课堂教学的协同效应,形成课堂教学的工作合力的教学范式,对推进今后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大的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1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

[4]郑剑 1969年11月 山东省微山縣 济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教授 博士 社会认识论、社会资本论

[5]杨光 1992年8月 山东省郯城县 济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助教 硕士 马克思主义哲学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资本视域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核心素养视域下“单摆”一节的教学思考
高考开放性试题视域下的初中历史论述能力提升策略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数除法计算教学策略
对当前我国推进PPP模式的探讨
互联网金融与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探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浅析
评价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语篇分析
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