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定向士官人才招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04-15卢志舟徐晨耀高振华何彦雨李士达

河北职业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士官生源定向

刘 娟,卢志舟,徐晨耀,高振华,何彦雨,李士达

(1.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2.澳门城市大学教育学院,澳门 999078)

士官,即“职业士兵”,是未来作战任务的骨干,随着我国军队建设向着科技密集型转变,军队对士官的要求越来越高,定向培养高学历士官成为必然,这也是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服务军民融合发展,把军队相关的职业教育纳入国家职业教育大体系,共同做好面向现役军人的教育培训。[1]文章就职业教育定向士官人才招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地方高职院校相对于军队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

地方院校对军队现代化建设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定向士官人才招生,是要培养一批拥有精湛技术,能熟练运用信息、机械装备的院校人才去服务军队,使地方院校发挥最大的教学效能。未来院校人才培养中,应力求构建出以职业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直接上岗为目的的士官教育体系。

(一)有利于培养“一专多强”的复合型士官

定向培养士官是贯彻我党新时代强军目标和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士官的特别身份、特定地位和特殊作用决定了高职教育定向培养士官的特殊价值。为了适应未来战争的需求,加快实现强军目标,军队依托地方院校、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定向培养具有高技术、学习能力强的复合型士官,这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现代化军队适应未来发展的新举措。定向士官的招生与培养有利于部队人才培养,比如将“四会”教学法运用到教学中,通过高校与部队的联合教学,在军民融合背景下,定向士官们可以很快做到“会讲、会做、会教、会做思想工作”,进入部队后就具有班长应具备的技能。在校期间无论是进行职业技能教育训练还是学习军事理论,能够缩短进入部队后的磨合时间,做到一到岗位,立足岗位。

(二)有利于多维度协调培养机制

我国现有士官定向培养院校48所,其中高职院校43所,本科院校专科专业5所。因此,对士官的专业培养,学校和课程数量是足够的,但是系统性规划仍然需要进一步优化。教育部门应积极配合各军种、部队科学论证士官队伍建设并了解军队的中长期需求,完善培养政策,健全培养机制,优化培养模式,细化标准规范,完善中国特色定向士官培养体系。此外,在地方院校培养相应的士官人才,能够发挥多维度协同教育的作用。在士官人才培养上,应聚焦“军人风貌、理论学习、实战发展”这三个问题,整合“专业教师队伍、军事人才培养、军事理论研究、教学研究、实战化经验分析”等维度协同培养应用型士官人才。

(三)有利于“校企”三向互通合作,着眼未来

由于士官生专业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在培养优秀士官生的过程中,可以与民营企业和军工企业三向互通合作。在民营企业方面,经过一系列的考核,并不是所有定向士官生都能进入部队,因此相应的职业规划和职业衔接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地方院校相对于军事院校的优势之一,紧紧结合地方产业,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在军工企业方面,由于军事保密原则,先进的军事技术不能面向大众以及众多地方院校。因此,学校教学和教资培养就需要校企(军工)合作,这样学校能够借用军工企业的装配设备和真实产品,教师能够获得更加专业的技能培训,清晰地把握行业发展动态,为课堂理论和实践教学积累更多的教学素材和操作经验。

(四)有利于学生体验普通高等教育生活

在军民融合背景下,军地合作定向培养士官,不仅有利于为军队输送相应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而且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传统军校所没有的普通高等教育院校的学习环境和人文环境。虽然在定向培养中也需要一日生活制度,严格按照军队要求进行,但是其严厉程度相对于传统军校还是较轻的。因此,军地合作下的定向士官培养,学生不仅能接受军事化的管理,更能体验到普通高等院校的生活。

二、职业院校定向士官人才招生的现状

(一)报考生源不足

由于定向士官在社会面公开招生的宣传不够充分,加之家长对于高职院校的固有看法,社会对于定向士官的关注度、考生报考的热情都没有达到预期,报考人数与士官招生计划有一定的差距,增长速度也不匹配。此外,有些地方的武装部没有将定向士官纳入征兵工作考核中,导致地方往往热衷于义务兵的征兵,忽视了定向士官,使报考生源的严重不足。

(二)优质生源偏少

一所院校要想拥有好的发展前景,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好的生源。作为为军队输送高质量士官的基地,良好的生源招生是士官定向培养院校培育军队士官人才的基础。然而,某些院校在该专业招生中分数线过低,使得生源质量达不到军队的要求,毕业生需要在部队进行重新回炉才能走上相应岗位。

(三)招生覆盖范围小

开展试点以来,定向士官培养规模快速增长并趋于稳定。2012-2020年,招生省市从7个增加到17个,增长1.4倍;招生院校从11所增加到48所。但是以全国考生数量来看,依然不能满足相应的招生数量要求,无法在全国范围内筛选出优的士官人才。以河北省为例,河北省优质生源较多,其高考竞争压力也高于众多省份,但却不在定向士官招生范围内,一定程序上影响了优质士官的选拔。

(四)招生方向与军队需求匹配不佳

定向士官相关专业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定向人才,需要围绕培养目标,培养军事素质过硬、思想品德合格、专业技能精湛的人才。在招生过程中,也需要对学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全方位考查,了解学员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思想品德等,通过多方位分析,招收高质量人才,以满足军队的需要。

三、原因分析

(一)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政策的指引在招生过程填报志愿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虽然定向士官相关专业目前执行专科提前批次的录取政策,但是仍然落后于普通本科批次,这对于吸引学生填报来说是一个劣势。

此外,当前定向培养单位绝大部分是高职院校,社会上一些家长和考生对于高职院校有偏见,报考并不积极,这导致了直招士官生源质量不均衡。宣传方式上也过于单一,没有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进行实际考量,缺少了对直招士官学费补偿、入伍待遇、服役年限、工作提干以及未来考学等方面问题的宣传,没有做到政策指导的全面性和针对性,也没有精确地体现出直招士官的优势。

(二)考核机制不健全

定向士官招生的考核标准一直是在不断探索前进的,地方院校培养的定向士官生参照什么要求、什么条件才能入伍,一直缺乏具体、合理的标准。由于各高校自行把握,一些常规要求被纳入考核机制,导致淘汰率很高。另外,当前的定向士官生存在身体素质差、学习基础弱的问题,而部队和院校在考核标准上缺乏具体规定。高校一般缺少军事体育专业的教师,有些学校把学生体能混同于军事体育,这导致队列训练、战术基础训练、战备演练与军事体能训练等内容难以达到标准。此外,教师的军事理论水平也需要提高,有些军政教师不清楚“四会”内容,有些专业教师不熟悉“组训”要求。专业教师业务不达标,考核内容相对简单,退兵率和淘汰率又很高,这一切都使得士官质量十分堪忧。

(三)部队需求调研不够

在军民融合的政策大背景下,我国依托地方高职院校培养士官工作已经开展了9年,相关院校向部队输送了大量应用型士官人才,为军队结构性优化以及士官队伍的素质提高做出了贡献。但与此同时,相关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由于对部队需求以及要求的调研不够充分,导致士官生的培养质量和培养方式脱离目标要求,与部队的需求差异大。从军队(用人单位)接收的反馈情况来看,定向培养直招士官的能力素质与军队现代化发展还不完全相适应。对部队需求的调研不充分主要表现在:学员的专业技能知识严重滞后于军队的发展需求,对学员军事素质的培养达不到军队的要求。

(四)专业设置有待优化

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中,由于保密性质的原因,职业院校的教学设备非一线军用装备,导致一些课程的教学实操严重落后于部队实际应用,使得地方院校的专业设置无法匹配军事需求。此外,地方院校的课程体系也不完全符合军事能力体系的要求。地方院校课程体系一般由公共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实践实习等组成,与部队所要求的政治理论学习、专业课、公共课和军事实践课存在较大的差距。职业院校虽然在为军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学员的专业知识结构仍旧是非军事专业培养体系,缺少系统的军事化专业培训。

四、解决途径

(一)扩大招生范围:招生地域扩展

扩大招生生源的省份,完善定向士官录取计划省市调剂制度,使定向士官的招募向优质生源省份流动。河北省是古“燕赵之地”,自古英雄辈出,尚武精神代代相传,这对于军队人才的精神培养来说是极大的优势。从考生规模看,河北省是生源大省、高考大省;从生源质量看,河北省基础教育整体水平优良,生源备受优质高校青睐。因此,扩大招生范围,吸收各省份优质生源,有利于军地融合的培养方式的落实。

(二)提升招生标准:除专科外还可设置本科

生源质量的优劣决定着士官培养的质量。教育考试院与当地武装部要紧密联合,单独划定士官录取控制线,从源头上把握兵源质量。并且根据相关省份的经验,可以将专科提前批录取改为在本科提前批与本科批次之间招录,以此获取更多优质的生源。在招生标准上,要建立招募标准机制,以军队征兵的要求为标准之一,在政治思想上更要严格把关,使学员不仅“身体入伍,更要思想入伍”。

生源十分充分的省份可以试点培养本科定向士官。在目前信息化作战的背景下,新型科技装备层出不穷,其技术的复杂化、功能的集成化都在不断加成。新型科技装备的作战效能体现在体系与体系之间的融合以及多个岗位的协同配合上,士官依靠单一专业技能已经很难完成装备技术保障任务,必须具备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种专业技能,具备面向岗位群的任职能力,具备“技指兼备”的综合素质,因此,本科层次甚至研究生层次的定向培养士官已经成为军队的未来需求。

(三)深入部队一线调研需求,优化专业设置

1.优化专业设置,深化教学改革。在军地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要始终遵循“因地制宜、需求驱动、目标指引”的原则,优化教育教程。在专业设置上要面向军队、面向战场、面向未来,紧紧围绕实战要求,全面符合士官岗位需求,狠抓部队训练标准,确保训练内容、训练时间、训练形式与部队训练“对接一致、融合一体”。

在整个招生过程当中,需要进一步明确招生目标。随着国家发展对军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多,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最主要目标是满足国家的人才发展需求。因此在招生过程中就需要制定详细的招生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部队要求为牵引,合理设计系统性的招生方案与内容,优化专业设计,紧紧扣住军队人才标准,对学员进行严格筛选与考核。各院校在招生过程中需要与军队进行密切联系,了解军队所需人才,制定合理招生方案以及后续的专业培养机制。

2.军地合作选拔。在选拔过程中,建议军地两方开展合作机制,将两方诉求进行整合,统一选拔标准。地方普通高等院校邀请部队专家参与到选拔工作中去,以期发挥出军地双方合力选拔定向培养士官人才的优势,从而将那些专业能力素质过硬的定向培养士官学员选拔出来进入下一阶段的培养,同时淘汰专业能力素质一般的学员。双方协同合作的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招生标准,满足军队定向招生的需要,尤其是在高职院校结束课程进行士官选拔时,这种协同合作的模式更为重要。必须严格按照军地两方合作机制下的标准以及定向培养士官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开展士官人才选拔工作。

(四)进一步合理化征兵考核标准,向定向士官招生倾斜

在进行人才选拔的过程当中,为了更好地选拔高质量人才,需要设置一定的标准进行淘汰,并且该标准要始终向部队士官靠拢。军地应该联合制定培养定向士官的考核机制和淘汰机制。只有进行淘汰制选拔,才能够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后期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人才选拔是一个十分严谨的过程,而制定一定的制度进行淘汰,能够更好地选取高素质人才,这是人才选拔的必然要求。为了提高士官生培养质量,还可以制定军民融合的考核淘汰机制,在士官生培养过程中,建立全程、全面、全方位的跟踪式综合性考核与评价机制,保障士官生的毕业质量。在培养过程当中会出现一些不符合要求的学员,应直接对其进行淘汰,实行全程淘汰制。同时,在招生结束之后,对于进入学校的学员也应实行淘汰制,定期进行军地联合考核评价,使学员一直保持相应的标准并且持续进步,对于考评不合格的学员进行再教育、纠正如不合格直至淘汰,确保分配到部队的学员能够更好地满足部队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士官生源定向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定向培养女兵士官教育管理要突出“四心”
论新时期士官院校教学改革
偏序集上的相对定向集及其应用
咱是士官
我院成立士官学院
定向越野
高职院校农村生源的补短教育
定向驯化筛选耐毒酵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