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智慧课堂本质的思考

2022-04-15许元政

文教资料 2022年18期
关键词:微课智慧过程

许元政

(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一、时代呼唤智慧课堂

“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课堂一端连接学生,一端连接着民族的未来,教育改革只有进入课堂的层面,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课堂不变,教育就不变,教育不变,学生就不变,课堂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地带。”[1]在某种程度上,高校教育改革的关键在课堂,课堂模式决定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当前的课堂模式,长久以来都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以教定学,教师没法确切地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成长,做到因材施教,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缺少比较好的方式自主完成学习,很难培养出符合时代所需要的多元化复合型人才。高校课堂需要注入“智慧”的力量,以大数据、云计算、5G 智能为主导的信息技术为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和新途径。在信息技术为背景的支撑下,课堂与“智慧”深度融合,促使高校传统课堂向数字化、智能化、泛在化方向发展,而智慧课堂就在此背景下衍生了出来。

智慧课堂的核心就是通过“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并运用云计算、网络技术、应答系统等技术手段来变革和改进传统课堂存在的不足,使课堂从忽视人的因素向注重个性化方向转变,从教学程式化、机械化向自主化、智慧化方向转化,从教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化。智慧课堂是一种“特殊认识活动”,“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2],彻底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思想、观念、方法,对传统教学结构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引发了高校课堂教学的全面变革,在高校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二、智慧课堂的界定

智慧课堂的概念没有统一的标准,它既是一个全新的课堂模式,又是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不同的学者对智慧课堂有不同的界定和描述。刘邦奇以“构建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3]界定智慧课堂;孙曙辉认为智慧课堂就是“基于数据的课堂:一切靠数据说话,依据学生学习行为大数据挖掘分析与决策,用直观的数据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水平,精准地掌握来自学生的第一手学情资料”[4];唐烨伟将智慧课堂定义为“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变革教学方式方法、将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有效促进智慧能力培养的新型课堂”[5];袁秀娟提出“数据智慧”概念,认为“数据是信息、知识和智慧的基础和来源,数据通过加工处理后成为有逻辑的数据,即信息。经过提炼的信息指导人们的行动从而形成知识,知识逐步升华为智慧来帮助人们形成判断,并做出最终决策。教师必须分析数据,提升为信息和知识,最终形成智慧,传授给学生”[6]。

综合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学者们基本上从“发生认识论”的角度来思考信息技术与课堂的融合,“构建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7],并从智慧生成角度去界定智慧课堂的概念特征。

在理念上,以皮亚杰的知识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设计课堂教学,通过学生与周围环境“同化”与“顺应”作用的过程,逐步建构起外部知识,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发展;在技术上,利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海量数据,实现对学生个性化和精准化教学;在途径上,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采取动态伴随式学习评价,重构形成性教学评价体系;在应用上,实现“云平台+微云服务器+终端应用工具”在教学中智能化的应用,使课堂发生革命性变革,促使课堂教学由“教主体”向“学主体”转变。

在发展上,智慧课堂将摆脱技术化的偏向,回归智慧教学本质,开启个性化教学、探究性教学、混合式教学、生成性教学为一体的新型课堂。

三、智慧课堂的本质

(一)重新构建课堂教学的性质

1.传统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什么?最早的课堂教学产生于16世纪,17世纪捷克教育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课堂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主要优点就是把相同或相近年龄和知识程度的学生编为班级,使他们成为一个集体,相互促进和提高。一名教师可以同时面对几十人甚至上百人授课,扩大了授课对象,提高了授课效率。不同学科之间课堂相互交叉,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范围,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越来越显现出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对创新性和综合性人才的需要凸显了出来,传统课堂这种“特殊认识活动不能概括课堂教学的全部本质,必须突破特殊认识活动的传统框架”,“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8]也就是说,课堂教学重在动态和生成。

2.动态与生成性课堂教学

石鸥教授在他的《教学别论》中提出,教学过程是一个流动的本质。“流动”“动态”说明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不是静态的,不是老师讲,学生听的过程。互动与交流,学生先学,老师后讲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意义的教学。除了“动态”之外,“生成”也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性质。维特洛克(M.C.Wittrock)于1974年在《作为生成的学习》一文中提出生成教学理论。生成教学说明课堂教学不是有教学目标、教案、教学设计、备课预设好的教学,而是在课堂师生互动过程中生成人和教学内容。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打造的智慧课堂重新构建了课堂教学的性质,更关注于课堂教学的“动态性”“生成性”,更侧重于交互功能和人工智能,课堂系统超越了时空限制,实现了动态开放的课堂活动,交流方式不仅仅是面对面的交流,也不再是老师现场组织学习,学习工具由黑板、讲台、粉笔变为手机、电脑、平台、软件。这里没有老师的持续监督,没有同学的陪伴,所有学习任务都指向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真正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动态性”与“生成性”,最终完成新课改所既定的教学要求。

(二)重新构建教学的价值观

1.传统课堂教学价值观

课堂教学价值观,就是“对一堂课的价值的认识”。当我们谈“教什么,怎么教”,追问“为什么教”的时候,其实我们在谈教学的价值观。叶圣陶先生强调:“教育者决不该和学生对立,一对立就没有教育可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紧密“耦合”在一起的。它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的活动,一方面是“学”的活动。传统课堂教学价值观认为,高校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人才,课堂教学就是传播知识和技能,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方面的教育价值,课堂活动变得很简单,课堂以“教”为主体,“学”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的活动变成了既定的、现成的和静止不变的记笔记、背知识点、做作业和考试,教学最终为单一的目标服务,学生除了培养掌握知识和技能之外,其他的与人成长相伴而生的一些重要素养、能力却被遮蔽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高校学生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教学价值观注重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转变旧有的教学理念,使课堂变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同思想的碰撞,产生火花,促使教学相长这样一个场所,这就需要变革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独立的学习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学习的内容不是已经确定的知识,而是随意的、自发的、生成性的知识;教学过程不是单向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过程,而是随机进行的认识过程。

2.智慧课堂教学价值观

智慧课堂使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与活动智慧化,使课堂教学回归了本质。课堂教学不再是“学”围绕着“教”或“教”围绕着“学”做天体运行这种“行星”与“卫星”的关系。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通过课堂的智慧化达到彼此相互对话、合作、沟通,课本知识不再是抽象的,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隔绝,课堂更多的关注是与学生成长相关的困惑、好奇、问题、期望、兴趣以及许多潜在的能力。智慧课堂依据大数据、云计算、学情分析及虚拟学习平台构建了智慧学习环境的整体构架,为激活知识、实现三个方面的沟通、达到真正意义上“教”“学”相长提供了数据和技术的支持。促使课堂教学价值在教的方面由确定性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置向深度开发、重新组合、多向激活方向转变;在学的方面由预习、记忆知识点、作业、练习向学生不确定的可变的因素拓展,使课堂教学贴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状态,师生在随意的、自发的、生成性的互动过程中生成知识。

(三)重新构建教学的过程观

1.传统教学过程观

在传统的教学价值观引导下,产生了传统的培养目标,形成了传统的教育内容,构建了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统一的人才规格代替了个性发展”,“专门的知识、技能的掌握取代了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集体授课占据中心地位”。[9]课堂教学的过程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围绕着教师的讲做预习、笔记、练习、作业,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基本形式是“讲—听—记”公式化知识灌输过程。我们把这种基于知识本位而非学生本位的教学过程叫作“目中无人”教学过程观。

2.智慧课堂教学过程观

智慧课堂重新构建了教学的过程观,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五个要素构成不同的阶段,这些要素是:教师运用5G 技术,网络VR 虚拟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个与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把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联系在一起;在情境中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假设,产生兴趣,并尝试用书本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通过思考和各种假设,开始对问题进行理解性的把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步步地开始对各种假设进行归纳和整理,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学生通过智慧课堂大数据检验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确定是否有效。整个教学过程以“学”为中心,让课堂教学发生根本性变化,整个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发现过程,而且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对知识的自我体验过程,而且也是学生对知识自主生成的过程;不仅是学生感性认识丰富化,想象力、观察力发展的过程,而且也是学生对知识主动选择、加工、处理,进行主动的意义构建、价值内化的过程。

四、智慧课堂的应用

智慧课堂的核心是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重新定义了课堂,从基于知识的课堂转向基于关系的课堂。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智慧课堂主要由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组成。

(一)课前,充分发挥微课作用

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课堂内知识的重难点,制作相关视频资料。微课短小精悍,一个微课就是解决一个知识难点。整个微课虽然短小精悍,但内容特别丰富。一方面,它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把知识学习和动手实践结合起来。微课除了课堂教学短视频之外,还包括课件、疑难知识点反思、测试、动手训练、学生反馈数据、教师点评互动等一系列组件所构成的一个“小环境”,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另一方面,它也是学生拓展课外跨学科知识学习的最好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完整知识体系的形成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推送过来的微课,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处理问题、发现问题,并反思自己从微课的学习中理解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期待解决什么等等,使学生从中学到新知识,真正达到课前传递知识的目的。通过微课的观看情况和课前检测的完成情况,收集数据,为课堂教学设计及课中支持学生开展积极对话和有效互动,对知识深层次理解提供了准备。

(二)课中,智慧课堂的核心,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索中将课前知识进行内化、吸收

教学模式是翻转课堂。翻转课堂被人形象地称为颠倒课堂,跟传统课堂相比,这个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把传统课堂上的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前完成,在课堂上教师跟学生通过“对话”完成一个任务就是让知识内化。因此,翻转课堂就是一个对话的课堂,就是引导学生与书本对话,与生活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通过对话,形成主动性、探究性、思考性的认知方式,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对知识进行发现与接受、解构与建构、模糊与明确,不断内化的过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中环节包括:收集微课数据分析学情、下达新任务、合作探究、检测、点评。

收集微课数据分析学情。根据学生课前微课学习情况,收集微课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分析总结,为科学地设计课堂教学,下达新任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课前微课的学习,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为学生在课堂自主学习提供了抓手。但对于一些学生的疑点、难点及期待解决的问题,仍需要学生在课中通过实践、师生合作沟通交流一步一步地完成。因此,下达新任务对学生进行检测是智慧课堂的必要环节。合作探究,它是学生为了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困难,在课堂上进行互动性学习,通过质疑、辩论、讨论、问答等方式,让问题一步一步得到解决的同时,实现知识内化,弥补了传统课堂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每个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真正实现自我发展的目的。课堂检测是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测试的一种方式,课堂检测一方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准确收集每一位学生的检测数据,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查漏补缺。点评,教师通过检测所呈现的数据,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点评。通过点评,让学生反思自主整个学习过程,从而发现自己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改正。

(三)课后,总结反思

智慧课堂,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教师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自主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在信息平台上都有精确的数据记录。课后,教师分析处理这些数据,反思本节课学生学会了什么、达到了什么样的目标、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智慧课堂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等等。通过反思,不断寻找更好更适合的方法,实现智慧课堂教学在课中得以深度融合与应用。

总之,智慧课堂是一种以对话、互动为基础的教学系统,它整合了手机终端、互动电子平台、即时反馈系统、电脑终端等软件、硬件的智能化教学方式。通过智慧课堂的构建可以使个性化学习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成为了可能,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变革,使课堂由传统的以记忆性的学习向生成性学习转变,由被动性学习向自主合作性学习转变,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知识由记忆走向内化。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尤其是课堂需要解放学生的头脑、眼睛、双手、时间和空间,解放学生的思想,放飞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从做中学。”

猜你喜欢

微课智慧过程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