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高级分子遗传学》双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2022-04-15尤晓颜汪伦记秦翠丽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遗传学双语研究生

尤晓颜 韩 静 汪伦记 纠 敏 秦翠丽

(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河南·洛阳 471023)

没有强大的研究生教育,就没有强大的国家创新体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等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强调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在《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严抓培养全过程监控与质量保证,对研究生教学全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随着研究生教育面临着不断提高的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挑战,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已经成为培养国际化研究生的重要环节。特别在目前我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入、“一带一路”合作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研究生专业课程开展双语教学不仅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专业领域中的前沿进展,提升学生的专业文献阅读、写作能力,以及拓展国际视野、奠定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基础,而且对于提升所在高校的国际化水平、国际竞争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高级分子遗传学》是我校生物学专业研究生的基础课,通过在分子水平全面系统地阐释遗传、突变和适应的机理,涵盖从基因到蛋白质的信息流、人类基因组计划、个体发生和群体遗传,使学生在分子水平理解生命现象、了解前沿进展、掌握分子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问题。因此,本文将就开展研究生专业基础课《高级分子遗传学》双语教学中的一些改革措施和心得体会进行总结。

1 组建高质量教学团队

建设好教学团队是成功开展双语教学的核心。通过科研项目合作、国外进修交流,以及团队结构优化,《高级分子遗传学》教学团队打造了一支有省级教学名师带头,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整体素质高、专业结构合理、教学水平好、责任心强的教学团队。团队中现有成员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所有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教学团队成员专业英语功底扎实,核心成员均具有出国留学或出国外语培训学习经历,英语口语流利、口音清晰,如在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进行交流学习,团队负责人具有美国纽约大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经历。团队现有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2人,校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教学团队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自团队成立以来,先后主持完成研究生课程建设及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全外语/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高级分子遗传学》”“PBL教学法在生物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等教改项目3项;建设“高级分子遗传学”等双语教学课程2门,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发表“生物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硕士研究生《高级食品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等多篇教改论文[1-2]。先后获得省级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校级教学优秀奖一等奖3次,二等奖4次,三等奖3次,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优秀奖1次,校优秀教师2人。

2 精选高水平双语教材

教材是专业知识的重要载体,更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的依据和工具。使用国外高水平教材是实现双语教学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优秀英文教材的引入,对培养本科生对分子遗传学的兴趣、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动态及借鉴最新科研成果的学术思想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对教师而言,教材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核心纽带,在提高专业知识及教学质量、科学研究、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做好双语教学工作奠定了物质基础。团队通过对市售的14本“分子遗传学”相关英文著作进行了仔细甄选(表1),最终决定选用Jocelyn E Krebs,Elliott S Goldstein,Stephen T Kilpatrick三位作者合著的《Lewin'sGENESXII》作为教学团队使用的双语教材[3],《Lewin's GENES XII》对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进行了精彩的论述,内容涵盖了基因与染色体、DNA的复制与重组,基因组进化、基因的表达调控和表观遗传等分子遗传学内容,不仅有基础遗传学知识的介绍,还增加了本领域的最新研究内容,因其出色的组织性和综合性而备受赞誉。该教材的三位作者均为本领域长期在科研一线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著名学者,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背景,此外还有多位优秀的科研人员参与到相关章节内容的撰写和校对工作。为了帮助读者理解复杂的遗传学原理和分子过程,该教材还制作了大量的极具吸引力的高质量插图和照片,从而使得本书成为分子遗传学领域经典的名著和研究人员必备的参考书。

表1:国外“分子遗传学”英文著作

除此之外,本课程还推荐使用近年来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分子遗传学原理》作为中文参考教材[4],该教材由吴乃虎、黄美娟老师撰写,由作者根据科研与教学实践,在深入研读并分析大量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八年多的艰苦努力撰写而成。全书共十二章,分上下两册出版。在重点讨论分子遗传学基本原理的同时,作者还着力反映当今相关研究领域的许多新内容和进展,此外,还纳入了作者多年来学习分子遗传学的心得体会,如“分子遗传学的传承与发展”“基因概念的演变”等。因此,该部教材具有取材新颖、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等特点,适用于生命科学各领域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和研究人员。

3 构建接地气的教学模式

笔者所在学院2010年获得省“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在历届高校学科评估中分别获得省第八批、第九批重点一级学科。作为生物学专业研究生的重要基础课《高级分子遗传学》,现已面向全校生物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开放,授课学生除了本学院有生物工程、生物制药等专业的学术型、专业型研究生外,还有来自外学院相关专业的研究生;研究生除了本校培养的学生,还有外校考入的学生,有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已经学习过《遗传学》课程,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储备,有的学生则没有学过,这就使得上课研究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差异较大;另外研究生阶段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外,还需要开展研究课题的试验工作,一些研究生也希望能够讲授一些与其研究课题相关的知识和试验方法;此外,有些研究生的英语基础较好,通过大学英语六级测试,有一定的专业词汇量,有些学生基础较差,这些问题都从客观上要求任课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学生个体情况和培养目标定位,有针对性的调整授课内容和教学模式,下面为本团队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3.1 优化教学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教学团队首先对课程的培养目标进行了修订,即: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分析分子遗传学与表观遗传学基础问题和综合使用分子遗传学与表观遗传学研究的常用实验方法的能力,了解目前生命科学的主要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独立地阅读、分析原始文献和从事专业研究打下理论基础。然后,根据培养目标以及任课教师的擅长领域对课程的授课内容和结构进行了优化,淘汰陈旧内容,增加学科最新研究热点等内容,调整后课程分为基础知识和拓展环节两个部分:基础知识部分主要讲授分子遗传学内容,包括“基因、基因组和基因组学”“遗传标记与基因组作图”“基因组遗传重组的分子机制”“转录、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和“蛋白质组与蛋白质组学”等5个章节;拓展环节主要讲授表观遗传学内容,包括“DNA甲基化修饰与表观遗传调控”“组蛋白修饰与表观遗传调控”和“RNA修饰与RNA调控”等3个章节的内容。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既保证了符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试行)》的要求,同时也考虑到了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此外,团队还鼓励团队成员将自己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成果,或从事与课程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增加到教学案例中,进行专题讲授,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课本知识在实践当中的应用,领会分子遗传学理论联系实际的精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开拓学生的科学视野。使得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科研兴趣,促进学生能够尽快地融入到自己的研究课题之中。

3.2 改进教学方式

双语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熟悉专业名词及科技英语的表达方式,提高英文文献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科研思维能力,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分子遗传学知识体系,并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自己的研究课题中。然而在团队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来自多个学院及不同专业,学生自身的英语功底不同,口语和听力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难以同步;而有些学生在听课时,会过于关注个别词汇的字面意思,不能专注于对知识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思考,往往易发生思维疲劳,导致遗漏学习重点。另外,课堂的师生交流也无法像中文教学那样顺利进行。因此,双语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针对实施双语教学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团队成员积极学习同行相关优秀经验,对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在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又能够提升学生的科技英语能力。在教学安排中,教学团队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即:由英文专业词汇、重要知识点的双语教学推进至整个教学内容的全英文教学。为了使学生熟悉英文专业词汇和表达方式,团队成员在全英文课件的关键词汇处和重要知识点出标记出中文,讲解时首先使用英文,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反馈的理解情况,辅以中文进行讲解,以保证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随着课程的不断推进,逐步尝试采用全英文进行教学。在教学方式中,教学团队也鼓励团队成员积极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5],通过在每一章节的讲述过程中教师都提出一个拓展性的问题,并给出相关几篇英文专业综述,让学生课后根据文献综述查阅感兴趣的相关资料、自行尝试分析、解惑,然后在课堂中通过反转课堂的方式组织学生讲解自己整理的答案,并开展课堂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如在讲授“基因、基因组和基因组学”章节时,首先就基因组新一代测序技术及其应用领域这一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然后让学生就纳米孔和PacBio等单分子测序技术让同学们下去后分别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英文PPT讲义,并事先规定好报告时长,在后续课堂中进行阐述并讨论单分子测序技术的优势及其未来可能的应用领域等。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使学生主动查阅英文专业文献,锻炼了同学们的综合分析和组织表达能力,强化了学习效果。

此外,在授课过程中,团队成员还尝试在课堂教学环节中采用微课的方法[6],通过引入小视频、卡通、动画等多媒体教学内容,使得原本一些静态的不易理解的分子相互作用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和课堂学习效果。

3.3 改革成绩考核方式

在以往的研究生教学过程中,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指标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学生的成绩也与奖学金的评定等级相关,因而,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在于取得好的分数以获得奖学金,甚至在选课时故意选择容易取得较高分数、考试过关的课程,从而忽视了专业课程学习的初心。基于此,教学团队与学校研究生院沟通并获得许可后,尝试对学生成绩评定方法进行改革,即:最终学生成绩不再采用过去的由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的直接评价方法,而是采用将出勤情况、课堂互动、作业完成情况、平时作业完成情况、PPT制作、课堂汇报情况等指标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大幅提高学生平时成绩的占比(60%),降低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40%),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参与程度,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质量,降低对于末考成绩的过度关注,授课效果较以往相比有较大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课堂讨论、交流和课后作业的悉心设计,在此过程中不但促进了学生主动去思考、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同时也在该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交流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上述训练的过程,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建立一个较为完备的专业知识体系。

4 结语

研究生教育水平是衡量一所大学、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当前我国广大研究生培养单位面临的重要任务。研究生专业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文献阅读和写作能力、拓展国际视野、培养科研思维能力,以及提升高校的国际化水平、国际竞争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基于此,笔者所在教学团队,通过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精选高水平双语教材、构建接地气的教学模式,对研究生课程《高级分子遗传学》的双语教学进行了改革尝试,探索出一条适合本专业研究生特点的教学模式。然而,完全适合学校及学生个体情况的具有特色的双语教学之路仍然任重道远,还需要不断努力,不断地提高《高级分子遗传学》双语教学的教学水平,在此,也希望和广大教育同行一起探讨,为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遗传学双语研究生
例析对高中表观遗传学的认识
实验设计巧断遗传学(下)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医学遗传学PBL教学法应用初探
表遗传学几个重要问题的述评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