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经济学大师学习经济学研究方法
2022-04-15崔建军
崔建军
导师论坛
追随经济学大师学习经济学研究方法
崔建军
以经典作家的经典著作为蓝本,探讨了经济学思想的存在方式即理论模型的具体内涵;解析了经济学家最重要的素养即想像力;阐释了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分析方法和综合方法、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数学模型方法的涵义;揭示了经济学“缓慢的”和“不断发展的”进步特点,以期为经济学专业研究生从事经济学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提供借鉴。
经济学研究方法;理论模型;想像力;科学抽象法;研究生教育
经典著作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经久不衰性的传世之作,它是经过历史淘洗、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精髓的精华作品。人文社科研究生可以通过学习经典来培养学科思维、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就经济学专业研究生而言,追随经济学大师的脚步,从经济学大师的经典著作中学习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自然是可靠的、有效的也是最便捷的途径。本文仅挖掘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马歇尔、凯恩斯、萨缪尔森经典著作中的方法论方面的不算系统的片断论述,揭示其本质内涵,探讨其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精髓,与青年学子共勉。
一、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必须明确经济学思想的存在方式:理论模型
经济学专业研究生首先需要明确经济学思想的存在方式是理论模型。理论模型的演进正是经济学进步的基本方式。
熊彼特提出了“理论模型”的经典定义:“任何一个关于社会经济情况的全面‘理论’是由两个互相补充但基本上不同的因素所组成的。第一是,理论家关于这一社会情况的基本特征,关于在特定时刻为了理解它的生活什么是和什么不是重要的事物的观点。让我们把这叫作他的看法。第二是,理论家的艺术,即他用以把他的看法概念化,并把后者变成具体的主张或‘理论’的工具。”[1]显而易见,熊彼特的上述话语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论家关于研究对象的观点、看法;二是理论家对其观点、看法的概念化艺术表现。此可谓“理论模型”的经典诠释。用简单的数学等式可表述为:理论模型=学术观点+概念化艺术表现。
熊彼特在《经济分析史》中论述科学方法时,曾提出了“相像”(vision)范畴,并围绕“相像”范畴提出了一套构建理论模型的方法:“分析工作本身就包含有两种不同的然而又不可分割的活动。一个在于使相像的内容概念化。所谓概念化,我们的意思就是说,把相像中的各种组成成分以准确的概念加以固定,给它们一定的标志或名称以便于识别。同时(用定理或命题)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另一种活动就是猎取更多的经验资料(事实),借以丰富和核对原先已经掌握的资料。应该说这两种活动并不是各自独立进行的,而在两者之间一定有一个不断取舍的过程。为了概念化,往往引起对更多的事实的猎取;而新发现的事实又一定被插进来和加以概念化。在一种无休止的连续过程中,这两种活动改进、加深和修正了原先的相像,同时也改进了彼此的结果。在我们努力的任何特定阶段,我们确定试验建立图式、体系或模式,以便尽量妥善地描述我们感兴趣的整套现象,然后以‘演绎的’或‘归纳的’方式加以发展。……以上是关于科学程序的一个很不完全的描述。”[2]
熊彼特所说的构建理论模型的科学程序大概包括下列步骤:①经济现象(研究对象)范畴化(概念化);②经济范畴变量化;③经济变量函数化(即明确经济变量之间的经济方面的因果关系)。
自然,熊彼特关于构建理论模型的论述比较深奥,不易理解。这里,仅以恩格尔系数为例给予说明。恩格尔系数是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恩格尔通过家计调查得出的经济学原理,它的基本涵义是一个家庭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越大,表明这个家庭越穷;与之相反,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越小,表明这个家庭越富裕。其推论可以扩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用公式表示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全部消费支出×100%。显然,恩格尔系数只是一个我们看到的或者学习过的经济学原理,它是一个完成态的认识结果或者说是一个标准的经济学理论模型。然而,恩格尔是如何提出这一标准的理论模型的呢?我们可以借助于熊彼特“相像”概念,复原恩格尔的认识过程:①研究现象范畴化(概念化):贫富差别;②经济范畴变量化即视角(切入点):消费支出结构;③消费支出结构的观测重点:食品支出数量;④经济变量函数化(即明确经济变量之间的经济方面的因果关系):计算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⑤得出研究结论即恩格尔系数并上升到经济学原理的认识高度,其完成形态是: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全部消费支出×100%。自然,恩格尔本人不可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应当是后世经济学家命名的。
由于恩格尔系数具有广泛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进行划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至此,恩格尔系数从经济学原理和统计分析技术上升为衡量贫富差别的世界通用标准。
在校研究生由于受学习时间的限制(硕士生是2~3年、博士生是4~6年)、学术积累不够等原因,或许很难构建标准的理论模型,进而提出类似恩格尔系数这样的经济学原理,但明确经济学理论模型的基本构成元素——经济学观点、表现形式和约束条件——却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积累。
二、经济学专业研究生要养成的最重要的素养:想像力
为了研究经济学,追求经济学的真理,写作有价值的经济学论文,经济学研究生必须提高自己的素养,发展自己的想像力。
对于经济学家最重要的素养即想像力,马歇尔曾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经济学家必须训练他的知觉、想像、推理、同情和谨慎的能力。”[3]62“经济学家需要三种重大的智力:就是知觉、想像和推理:其中他最需要的是想像力,使他可以探索可见的事件之不明显即处于表面之下的那些原理,与可见的原因之不显著即处于表面之下的那些结果。”[3]63“经济学家为了可以发展他的理想起见,尤其需要想像力。”[3]66
马歇尔的“想像力”和马克思的“抽象力”有相似的涵义。马克思说:“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4]
那么,马歇尔的“想像力”和马克思的“抽象力”的涵义又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想像力”和“抽象力”包含两层涵义:一是同中求异能力,即在相同的事物、现象中看到差异的能力;二是异中求同能力,即在不同的事物、现象中能够抽剥出共同的东西的能力。这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能力是所有杰出经济学家所具备的难能可贵的能力。自然,这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能力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获得。
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想像力的强弱,一方面取决于天赋(唯物主义是承认天赋的),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后天学习。研究生通过努力学习,系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论,想像力自然可以得到提升。
根据省耕地质量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坚持“四统一”原则进行耕地质量监测点的建设。监测点选择在生产管理方法及水平与当地大面积生产相同或相似的地方,省级监测点设4个处理小区,即:长期无肥区、当季无肥区、常规施肥区、测土配方施肥区。常规施肥区面积不小于333.4 m2,长期无肥区、当年无肥区、测土配方施肥区面积为66.7 m2。长期无肥区和测土施肥区用水泥做成永久性隔离小区,小区进水口位于进水渠上游。其余小区用塑料薄膜嵌入地下做成防渗漏的田埂来隔离。当年无肥区在监测点田块内活动轮换,5年以上轮换一次[1]。
毫无疑问,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的想像力决定了他的科研水平和写作能力。研究生的想像力越强,其科研水平越高,写作能力也越强,其在科研的道路上才会走得越远。
三、经济学专业研究生需要掌握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科学抽象法
马歇尔所说的经济学家最重要的素养即想像力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抽象思维能力只有通过科学抽象法来实现。
科学抽象法是一系列具体科学研究方法的集合。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分析方法、综合方法、归纳方法、演绎方法、观察方法、因果分析法、数学模型方法,等等。这里,仅以分析方法和综合方法、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数学模型方法为例予以说明。
1.分析方法和综合方法
关于分析方法,马歇尔有过清晰的说明:“我们要研究的力量为数是如此之多,以致最好一次研究几种力量,做出若干局部的解答,以辅助我们主要的研究。这样,我们首先单独研究某一特殊的供求和价格的初步关系。我们用‘其他条件不变’这句话,把其他一切力量当作是不起作用的:我们并非认为这些力量是无用的,不过是对它们的活动暂不过问而已。”[3]19“只有通过发现能够影响某事件的所有事件和其中各个事件独自影响的方式,我们才能全部说明该事件。”[5]417
显而易见,马歇尔所说的“单独研究某一特殊的供求和价格的初步关系”“其他条件不变”就是分析方法;马歇尔所说的“发现能够影响某事件的所有事件和其中各个事件独自影响的方式”当中的“发现能够影响某事件的各个事件独自影响”就是分析方法,“发现能够影响某事件的所有事件”则是综合方法,“发现能够影响某事件的所有事件和其中各个事件独自影响的方式”就是分析方法和综合方法的有效结合。
对于应用分析方法和综合方法需要注意的事项,萨缪尔森说过:“经济现象是非常复杂的。……经济学者的处境就不那么好。如果他想确定汽油税对汽油消费的影响,可能使他感到苦恼的是:在实施汽油税的同一年,输油管也开始使用。虽然如此,他必须试图——即使在头脑中这样想——在‘其他条件相同’之下,把税的影响孤立出来。否则,他所得到的,既不是税的经济影响,也不是运输改善的经济影响,也不是二者合起来的经济影响。”[6]“正如任何想孤立出一个因果因素的科学家一样,我们必须一次只改变一个因素。当然,在经济学方面,我们不能在实验室中进行控制下的实验;而在观察经济数量时,我们很难使其他条件不变。这种局限性使得我们更加必须进行条理清楚的逻辑思考。”[6]94
萨缪尔森所说的应用分析方法的困难在于影响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因素,很难孤立出来做纯粹的研究。影响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因素必须清晰、具体。各因素要能够比较清晰地切割、隔离,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必须是独立的平行关系而不是包含关系。
事实上,影响某一事件或导致某一现象的经济变量非常多,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在研究过程中只能抓住几个重要的变量展开研究。比如写作一篇论文:影响A的因素研究。如果通过详尽的分析认为影响A的因素分别是a、b、c,那么,就应该采用分析方法分别专门研究a、b、c对A的影响,接下来再采用综合方法研究a+b+c对A的影响及其各自的影响程度。如果a、b、c对A的分别影响和a+b+c作为整体对A的影响及其各自的影响程度都研究清楚了,那么问题就很好地解决了。
2.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
对于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马歇尔有精彩的说明:“差不多像其他一切科学一样,经济学的工作是收集事实,整理和解释事实,并从这些事实中得出结论。‘观察和说明、定义和分类都是准备工作。但是,我们所希望由此得到的是,经济现象的互相依赖的知识。……归纳法和演绎法都是科学的思想所必须采用的方法,正如左右两足是走路所不可缺少的一样’。这种双重的工作需要采用的方法,不是经济学所特有的,而是一切科学的共同特性。研究科学方法的论文所说到的寻求因果关系的一切方法,经济学家也都必须采用一下——没有一种研究的方法能够很恰当地称为经济学的方法;但是,每种方法必须用得适当,或单独采用或是与别种方法合用。”[3]49马歇尔明确指出:“归纳法借助于分析和演绎,汇集有关各类材料,整理它们,并从中推出一般原理和规律。然后演绎法一时又起着主要的作用。它把这些原理彼此联系起来,从中暂时求出新的更广泛的原理和规律,然后再叫归纳法主要分担搜集、选择和整理这些材料的工作,以便检验和‘证实’这个新规律。”[5]424
马歇尔上面两段话大概包括以下内容:①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是所有科学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经济学也不例外;②单引号中引述希穆勒的话——观察和说明、定义和分类都是准备工作——表明马歇尔非常赞同希穆勒“观察和说明、定义和分类”在经济学研究工作中的重要性;③经济学研究要采用多种方法,针对研究问题可以合理选择某一方法单独使用,也可以合用多种方法;④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是交互使用的。
萨缪尔森指出:“在正确的理解之下,理论与观察、演绎与归纳是并不冲突的。检验一个理论是否正确,要看它是否有助于说明所观察到的现象”。[6]15显然,萨缪尔森强调:只要理解正确,经济学各种研究方法并不矛盾、冲突。客观事实也是,经济学研究过程和经济学论文写作过程中,是多种研究方法并用的。很少见到一项研究或一篇论文只用一种研究方法。
经济学说史上,恩格尔系数是采用归纳方法探索经济学真理的典范,而马克思和凯恩斯对经济危机的科学分析则是应用演绎方法的经典(见图1)。
比较马克思和凯恩斯的思路,我们可以看到,针对同一性质的研究对象——经济危机,他们二人的演绎推理思路是有区别的,得出的研究结论也是截然不同的。由此,对于相同性质的研究问题,演绎推理的结论不是唯一的。之所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研究结论,在于两人形而上的立场、观念、信仰等方面的差异。这是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应用演绎方法时必须加以注意的。
3.数学模型方法
马歇尔和凯恩斯都是学习数学出身的著名经济学家,但二人对数学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却有所不同。马歇尔重视数学方法的应用:“数学上的熏陶有助于运用极其简练的语言来清楚地表述经济学推理的某些一般关系和某些简短的过程,而这些虽然能用日常语言表述,但表述得不能同样轮廓分明。尤其重要的是,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学问题中的经验使我们对经济变动的交互作用的理解,比用任何其他方法所得到的理解更加深刻。直接运用数学推理去发现经济学真理,近来在大数学家手里对研究统计平均数和机遇率以及衡量相关统计表的一致程度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5]424凯恩斯则强烈批评经济学研究中对数学方法的过度滥用:“近代所谓‘数理’经济学,太多一部分只是杂凑,其不精确性一如其开头所根据的假定;而其作家,却在神气十足但毫无用处的符号迷阵中,把现实世界中之复杂性与息息相通性置诸脑后了。”[7]
图1 马克思和凯恩斯的经济危机分析框架
经济学研究包括一切科学研究都要应用数学工具。马歇尔和凯恩斯出版经济学著作的时代不同(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出版于1890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于1936年),两者相隔40多年,在马歇尔所处的时代,经济学研究中还较少应用数学模型方法,而在凯恩斯时代,数学模型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已蔚然成风。他们两人面对的研究问题和学术研究风气不同,因此强调数学方法的应用和批评数学方法的滥用完全可以理解。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经济学研究偏重于逻辑推导;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数学方法在我国经济学研究中又有矫枉过正之嫌。研究生在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中,应该清醒把握经济学思想和技术表达的均衡性,仔细思考熊彼特的学术观点和概念化艺术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二者不可偏废。
四、经济学的进步是“缓慢的”和“不断发展的”,经济学专业研究生从事经济学理论创新存在巨大的空间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第一版序言中明确指出:“经济学是——而且必然是——一种缓慢和不断发展的科学。”[3]11在《经济学原理》第八版序言中他又强调说:“‘自然界不能飞跃’这句格言,对于研究经济学的基础之书尤为适合。”[3]18
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中引述普朗克《科学自传》中的名言:“一项新的科学真理取得胜利,并不是通过说服它的对手从而使他们认识到了这一真理,而是由于它的对手最后都死了,而熟悉这一真理的一代新人成长起来了。”[6]17“往往需要一代人的时间来使新思想成为传统的智慧。这可以再次说明:科学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葬礼而前进的。”[8]
经济学说史上三本里程碑教科书——约翰•S•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初版于1848年)、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初版于1890年)、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初版于1948)——各自独领风骚、风靡西方世界大约半个世纪,足以说明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内西方的经济学理论并没有革命性进步,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非常稳定的。对此,只要看看前两本汉译世界名著中,我国经济学家陈岱孙教授、石再教授撰写的中译本序言和书评就应当非常明白。
同样,经济学说史上两大思潮即自由放任和政府干预的代表性著作——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于177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于1936年)——两者相距整整160年,同样充分说明了经济学的革命性进步里程是非常漫长的。与此同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代经济学的任何论著,都不同程度地能够看到自由放任和政府干预的影响因子,这只能证明经济学发展是马歇尔所说的“连续原理”的应用。
笔者最后之所以专门介绍马歇尔、萨缪尔森关于经济学进步方式的经典论述,目的在于端正研究生学习、研究经济学的态度。研究生学习经济学、写作经济学学位论文,应该抱持坐冷板凳、踏踏实实、求是求实的谦逊心态,莫要轻言创新(特别是理论上、方法上的创新)。不少研究生对学位论文创新点的介绍模糊不清、模棱两可。只说“做了”“研究了”“分析了”“论证了”“构建了”什么,而不说“做出了”“研究出了”“分析出了”“论证出了”“构建出了”什么具体的东西,一字之差,相距何止千万里。此外,有的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创新点的介绍中讲自己建立了什么“研究框架”“分析框架”。其实,“研究框架”“分析框架”本身并不是创新,重要的是从“研究框架”“分析框架”中推导出了什么有别于他人的新的有价值的研究结论。此外,对创新点的介绍不能搞自我推销,用不当的形容词。日常见到的作者自己写“本文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分析透彻、富有逻辑”“本文无疑做出了独创贡献”云云,事实上是学位论文写作的大忌。论文有无创新、有无贡献并不是自己说了算的,而要由评阅教授和答辩委员会的专家学者做出独立的判断。
同时,强调经济学的进步是“缓慢的”和“不断发展的”,是说明经济学的进步并不是一日千里,经济学研究生要有踏实从事艰苦探索并敢于创新的勇气。
我国宋代大思想家朱熹《观书有感》诗云: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掌握了经典作家的经济学研究方法论,从事经济学科学研究、写作学位论文就会“巨舰一毛轻”进而“中流自在行”了。
[1] 熊彼特. 从马克思到凯恩斯十大经济学家[M]. 宁嘉风, 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65: 264.
[2] 熊彼特. 经济分析史(第一卷)[M]. 朱泱, 孙鸿敞, 李宏,等,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1: 77-78.
[3] 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上卷)[M]. 朱志泰,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64.
[4] 马克思. 资本论(第一卷)[M].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 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5: 8.
[5] 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下卷)[M]. 陈良壁,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64.
[6] 萨缪尔森. 经济学(上册)[M]. 高鸿业,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79.
[7] 凯恩斯.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 徐毓楠,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 256-257.
[8] 萨缪尔森. 经济学(下册)[M]. 高鸿业,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2: 297.
崔建军,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西安 710061。
10.16750/j.adge.2022.04.001
(责任编辑 周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