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语言康复对脑卒中后语言功能障碍的意义分析
2022-04-15高美娇
高美娇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使得脑血管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脑卒中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其临床致残率较高,是患者致残的重要原因,其严重威胁我国中老年人的健康,后遗症主要包括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语言障碍[1]。相关临床资料显示,约20.91%~37.52%的脑卒中患者会留下失语症状[2]。对于语言障碍患者,其阅读和写作的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由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临床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对患者预后存在很大影响。因此,临床迫切需要尽快恢复患者语言功能[3]。目前,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主要是对其进行运动康复训练,而对语言障碍康复训练的研究相对较少[4]。早期语言康复是治疗失语症最常用的方法,其在脑卒中后语言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者对此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在沈阳市中医院针灸一科进行治疗的60 例脑卒中后语言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30 例。对照组男15 例,女15 例;年龄55~67 岁,平均年龄(61.15±2.05)岁。试验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55~68 岁,平均年龄(61.17±2.0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均符合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符合CT/磁共振成像(MRI)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发病时间1~3 周,均存在语言障碍的症状;患者意识清楚,均无临床精神疾病史;患者处于脑卒中发病后恢复期,有明显口语表达、阅读或运用语言等障碍症状;根据汉语失语症临床检查表确诊伴有失语症,患者母语为汉语;年龄45~70 岁;患者听力正常,签署关于临床试验的知情同意书。
1.2.2排除标准 存在听力异常者;存在意识障碍,不能配合临床治疗者;脑卒中后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存在听力和理解能力严重障碍者;合并其他影响语言功能疾病的患者;存在癫痫、抑郁、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长期服用精神药物或吸毒的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给予溶栓、抗血小板聚集等临床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语言康复。对完全性失语患者采取最简单的发音训练,对于不完全性失语患者,直接学习短词、短句。具体方法:①要求患者进行舌头部位运动训练,引导舌头收缩和抖动,训练舌尖灵活性,并指导患者进行张闭口、咀嚼及以鼓面颊为主的运动。唇部运动训练:让患者练习吹口哨。如果患者无法进行,则进行演示,直到学会为止,并适当进行如a、o、e 等辅音的唇音训练,鼓励患者进行发声音训练。对先进行单音节词发音训练的患者,要注意对其不规范的发音及时进行纠正。如果患者的a、o、e 等训练较好,可以鼓励其进行简单的双字单词发音,并循序渐进,适当鼓励,最后训练其说简单句子。②复述训练:先给患者打印词语,读一个单词,让其复述,熟练之后,读一个短句,让其重复,循序渐进,朗读一小段文字,引导其重复;最后训练更复杂的句子,让患者重复练习;③语言描述训练:用简单的常见物体,引导其进行描述,包括物体的形状和用途,之后给出一些图片,引导其使用语言描述,发送一些简单的命题作文,指导患者描述所发生的事情,并进行纠正;④对话训练:与患者进行简单对话,如“你觉得怎么样”、“感觉舒适吗”等。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引导其运用肢体语言如手势、表情等表达,给予患者鼓励,增强其自信心。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汉语失语症评定量表评分 包括:阅读能力、语言流利程度、复述口语能力、反应复述、图像命名、听力识别和执行能力等,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语言功能恢复越好。
1.4.2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评分 对患者进行诊断性失语测验,比较治疗前后语言障碍的程度,分数越高语言障碍程度越低。
1.4.3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采用Barthel 指数进行评定,包括梳洗、吃饭、转移、步行、穿衣、爬楼梯、洗澡等。根据患者需要帮助程度,可分为1~5 分,对各项加权平均,线性折算到总分是100 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自理能力越强,之后,按以下标准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缺乏程度:0~15 分为患者存在非常严重生活自理缺陷;16~25 分为患者存在较严重生活自理缺陷;26~45 分为患者存在严重生活自理缺陷;46~60 分为患者存在中度生活自理缺陷;61~90 分为患者存在轻度生活自理缺陷;91~100 分为患者生活完全自理。
1.4.4脑卒中失语症生活质量评分 采用脑卒中失语症生活质量量表(SAQOL-39g)评定患者生活质量。每个项目采用3 级评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4.5治疗效果 判定标准:基本痊愈:患者功能缺损情况降低95%~100%;显效:患者功能缺损情况降低80%~94%;有效:患者功能缺损情况降低60%~79%;无效:患者功能缺损情况降低<60%。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汉语失语症评定量表评分、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评分、Barthel 指数、脑卒中失语症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脑器质性损伤,其是由脑血循环障碍引起的病变,患者脑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急性脑血液系统循环障碍,对脑组织造成很大的病理损害,其严重威胁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5]。随着医疗的进步,其临床死亡率不断下降,但致残率仍然很高。语言的运用是人类融入社会角色的必要条件,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理功能,是人格、行为和情感全面的塑造过程[6]。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和认知损伤,且其预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语言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自理能力,而且给家庭带来负担,更容易使患者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7,8]。因此临床应积极帮助脑卒中后语言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语言康复,帮助其重新融入社会,对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9]。目前常采用药物干预、脑刺激疗法等,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后语言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并开展早期语言康复训练[10]。后者近年来取得了积极进展,为脑卒中后语言功能障碍患者语言康复提供了新的干预途径和研究方向[11]。临床根据音节、单词、句子、听写等语言功能恢复方法,进行早期语言康复,提示脑卒中引起的部分脑神经元缺血性坏死,但其仍具有可塑性。早期语言康复训练能抓住最佳时机,最大限度地提高语言康复干预效果[12]。
综上所述,采取早期语言康复对脑卒中后语言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