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分子肝素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2-04-15郭帅陈振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7期
关键词:肝素二聚体直肠癌

郭帅 陈振宇

结直肠癌属于我国临床较为多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呈持续上升态势,对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1]。近几年来,伴随社会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且人口老龄化现象日渐严重,我国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数量不断增加。患有结直肠癌的老年患者,特别是并发心血管病的患者,因为血管结构产生变化且存在功能性退化的现象,外周循环血液产生高凝现象[2]。故而,围手术期发生深静脉血栓事件的风险增加。低分子肝素在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得到许多学者的认可以及重视,然而若是在围手术期中不能合理的运用,反而会增加患者围手术期出血、凝血功能异常等现象,进而使得患者免疫功能大幅降低。为此,本文讨论低分子肝素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实际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随机选择2018 年1 月~2020 年6 月前来本院治疗的150 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作为受试者,年龄≥65 岁,且在手术之前接受电子结肠镜病理检验,并确诊为结直肠癌。通过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5 例。实验组男40 例,女35 例;平均年龄(67.54±5.98)岁。对照组男38 例,女37 例;平均年龄(67.48±6.0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过电子结肠镜病理检验结果确诊患者为结直肠癌;②患者年龄≥65 岁;③患者可以接受手术治疗,卡氏评分>70 分;④患者与家属了解本次实验目的与方法,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对肝素存在过敏症状;②患者手术之前产生凝血功能异常现象;③患者并发严重的肺功能、肾脏功能异常的问题;④患者并发感染性以及免疫性病症。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手术治疗方案,患者需要在气管插管的状态下完成全身麻醉,并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D2 根治手术,所有患者手术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完成。实验组患者在术前12 h 及术后24 h~7 d,每间隔24 h 为患者提供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钠4000 U,那屈肝素钙2850 U),并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对照组患者则不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失血量,术前及术后24、72、120 h 的D-二聚体、PT、FIB、CD4、CD8 水平。医护人员在术前以及术后24、72、120 h 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作为样本,检测其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压积,借此确认两组患者失血量,同时运用Gross 方程式确认红细胞总容量。此外,利用自动凝血分析设备计算两组患者D-二聚体、血PT、FIB 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设备检测两组患者CD4、CD8 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失血量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手术中需要输血的问题,同时也未产生围术期死亡的现象。实验组患者失血量为(80.05±7.54)ml,与对照组的(79.97±10.58)ml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D-二聚体水平比较 术前及术后24 h,两组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 D-二聚体水平达到峰值,之后开始逐渐降低,且实验组术后72、120 h 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D-二聚体水平比较 (,ng/ml)

表1 两组D-二聚体水平比较 (,ng/ml)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两组PT 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P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 PT 水平达到最小值,然后有所回升,且实验组术后24、72、120 h PT水平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PT 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PT 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4两组FIB 水平比较 术前及术后24 h,两组FIB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 FIB 水平达到最高值,然后有所降低,且验组术后72、120 h FIB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FIB 水平比较(,g/L)

表3 两组FIB 水平比较(,g/L)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5两组CD4 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CD4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 CD4 水平达到最低值,然后有所上升,且实验组术后24、72 h CD4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两组术后120 h CD4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CD4 水平比较 (,%)

表4 两组CD4 水平比较 (,%)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6两组CD8 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CD8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 CD8 水平升至最高,之后开始降低,且实验组术后24、72 h 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0 h CD8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CD8 水平比较(,%)

表5 两组CD8 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结直肠癌是常见消化道肿瘤,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分别居第3 及第5 位。随老龄化社会发展,更多见于老年患者,手术治疗是该病症的首选治疗方案,但是手术时间过长、术后产生的应激反应以及疼痛、卧床等都是加重术后高凝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上述因素使得老年患者术后血管栓塞性疾病并发症发几率显著提高[3]。D-二聚体、PT、FIB 都属于临床评估机体凝血功能效果十分理想的指标。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给药的方式也可以加快患者吸收速度,使得生物利用率得到提高,代谢半衰期延长,选择性地限制凝血酶的活性,有助于患者术后微循环的构建与心血管功能的优化[4]。

经过研究证实,围手术期采用低分子肝素注射给药,能够优化围手术期患者凝血功能,然而该药物治疗方式也伴发有一定的风险[5]。所以,寻求一个不仅可以优化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风险,且不会诱发出血风险平衡点显得更加至关重要。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证明围手术期运用低分子肝素并没有提高术中、术后出血的几率,可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低分子肝素可以加强患者抗Ⅹα 活性,进而降低患者手术失血的风险几率。证明针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在围手术期皮下给药预防量低分子肝素具有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后24 h D-二聚体水平达到峰值,之后开始逐渐降低,且实验组术后72、120 h 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 PT 水平达到最小值,然后有所回升,且实验组术后24、72、120 h PT 水平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 FIB 水平达到最高值,然后有所降低,且验组术后72、120 h FIB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 CD4 水平达到最低值,然后有所上升,且实验组术后24、72 h CD4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证明实验组患者凝血功能相比对照组更快地恢复至术前水平,证明低分子肝素可以优化围手术期纤溶系统所具有的凝血功能。

CD4 与CD8 的起伏反映了患者机体免疫抑制水平,两组术后24 h CD4 水平达到最低值,然后有所上升,且实验组术后24、72 h CD4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两组术后120 h CD4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 CD8 水平升至最高,之后开始降低,且实验组术后24、72 h 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0 h CD8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低分子肝素可以优化患者围手术期免疫能力。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采用低分子肝素作为治疗方案,效果显著,具有可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肝素二聚体直肠癌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基于U-net的直肠癌肿瘤的智能分割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