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化饮食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2022-04-15刘诗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7期
关键词:糖化胎儿依从性

刘诗宇

目前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GDM 在我国的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若不及时治疗极有可能导致妊娠期高血压、巨大儿、羊水过多等不良并发症发生,严重者可导致胎儿死亡。妊娠期药物选择需谨慎,否则极易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1]。同时研究指出,孕前体质量指数(BMI)过高和孕期体重增加过多可加重GDM 孕妇胰岛素抵抗作用和糖脂代谢紊乱[2]。因此,做好GDM 日常饮食控制对于控制血糖、改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认为,对GDM 孕妇进行积极的饮食指导能够对血糖控制产生良好的辅助效果[3]。本研究通过对本院2017 年6 月~2019 年4 月收治的GDM 孕妇进行个性化饮食指导,以期了解其对GDM 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7 年6 月~2019 年4 月收治的GDM 孕妇18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 例。对照组年龄20~42 岁,平均年龄(29.68±4.36)岁;确诊GDM 孕周25~28 周,平均孕周(26.59±1.28)周;BMI 20~33 kg/m2,平均BMI (25.62±3.01)kg/m2;超重/肥胖27 例;初产66 例;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11 例,高中和中专28 例,大专及以上51 例。观察组年龄22~44 岁,平均年龄(30.12±4.97)岁;确诊GDM 孕周24~28 周,平均孕周(26.47±1.19)周;BMI 20~34 kg/m2,平均BMI (25.29±3.03)kg/m2;超重/ 肥胖30 例;初产62 例;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13 例,高中和中专27 例,大专及以上50 例。两组孕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2014 年版《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4],并于本院按时完成产检和生产的孕妇;年龄≥20 周岁;单胎妊娠;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全;严重感染;合并恶性肿瘤;精神障碍;孕前糖尿病史;肝肾功能不全;合并其他内分泌疾病。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后进行。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孕妇进行常规饮食干预,指导孕妇应少食多餐,以低脂肪、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为主,控制主食,同时应按时监测血糖水平,根据结果合理调节饮食。观察组孕妇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饮食指导。首先,通过分析GDM 孕妇与正常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GDM 转化为终身糖尿病风险等一系列数据,讲解饮食与GDM 发生发展的关系等,使孕妇充分认识到饮食干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对孕妇进行营养状态检测,了解其饮食状态和饮食结构,收集孕妇饮食餐数、偏好、口味等数据,对孕妇每日摄入热量进行评估,并根据孕妇目前的BMI、胎儿情况、饮食习惯和血糖水平设计出合理的饮食计划,在确保孕妇获得每日所需营养的前提下控制热量的摄入,使碳水化合物占总饮食量的50%左右。同时保证饮食计划的多样性,避免单一性,在一日三餐的基础上使孕妇每日早、晚、睡前各加餐一次,进行少量多餐,在均衡合理饮食的基础上达到控制血糖的目标。同时要求孕妇对自身血糖水平、体重增长情况进行定期监测,以合理调整饮食计划。两组均干预12 周。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干预前及临产前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②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依从性,在干预前和干预6、12 周时从饮食、体重监测、血糖监测3 方面评估患者依从性,评分越高代表依从性越高。③比较两组临产血糖达标率,即空腹血糖<5.3 mmol/L,餐后1 h 血糖<7.8 mmol/L,餐后2 h 血糖<6.7 mmol/L;计算体重增长情况。④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包括早产、胎儿窘迫、剖宫产、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及临产前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产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及临产前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表1 两组干预前及临产前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注:与干预前比,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2.2两组干预前后依从性及临产血糖达标率、体重增长比较 干预前,两组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12 周,两组依从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 周,两组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干预6 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产血糖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体重增长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依从性及临产血糖达标率、体重增长比较[,n(%)]

表2 两组干预前后依从性及临产血糖达标率、体重增长比较[,n(%)]

注:与干预前比较,aP<0.05;与干预6 周比较,bP<0.05;与对照组比较,cP<0.05

2.3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观察组早产、胎儿窘迫、剖宫产、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n(%)]

3 讨论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平均生育年龄增加,GDM 发生率明显增加[5]。若对GDM 不能及时进行干预,不仅会导致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肝脏损害、感染等的发生,同时持续的高血糖水平还会通过胎盘对胎儿造成一定的影响,引起胎儿窘迫、巨大儿、高胆红素血症等的发生[6]。控制孕妇体重增长的目的是为避免发生GDM,在满足妊娠期营养需求的前提下,将孕妇血糖控制在正常标准范围内,进而达到改善母婴结局的目的[7]。然而妊娠期为用药的特殊时期,因此,为了对GDM 孕妇进行有效的血糖控制,进行积极的饮食干预十分必要。

不同GDM 孕妇的身体素质、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差异较大,因此,在对GDM 孕妇进行饮食指导时应充分考虑孕妇意愿,根据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饮食干预措施的制定,以达到最佳的血糖控制效果[8]。血糖是目前临床用于GDM 诊断的重要指标,常用的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值,空腹血糖指8~12 h 以上未饮食饮水时的血糖值,反映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餐后2 h 血糖是反映食物刺激下胰岛β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研究显示,空腹血糖预测GDM 的灵敏度为77.8%,特异度62.5%[9]。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测定前8~12 周内平均血糖水平,且其水平不易受其他因素影响。研究显示,糖化血红蛋白用于DGM 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4%和85.9%[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临产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12 周,两组依从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 周,两组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干预6 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产血糖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体重增长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对照组孕妇饮食干预方法较为单一,未充分考虑孕妇个体情况;观察组干预意识到孕妇依从性对于饮食干预效果影响的重要性,因此在干预初期即通过直观数据展示和疾病相关知识讲解,使患者意识到遵循饮食干预对自身健康和胎儿健康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其依从性增强[11];在做好心理干预的同时充分了解患者孕前BMI、饮食结构、饮食偏好、餐数等情况的基础上,既保证饮食方案满足患者意识偏好,又保证了妊娠期充分营养摄入,这也是患者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血糖控制和体重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的原因之一。妊娠期饮食控制不佳不仅影响个人身体健康,同时会增加早产、巨大儿、胎儿窘迫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持续高血糖会影响母体对胎儿的供血,造成胎儿宫内窘迫甚至早产;糖脂代谢异常会诱发胎儿高胰岛素血症,影响胎儿体内脂质分解代谢,造成胎儿发育过度,从而导致巨大儿形成[12]。截止临产时,观察组早产、胎儿窘迫、剖宫产、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是由于通过饮食指导,能够对GDM 孕妇的营养状态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在医学营养学的基础上给予较为合理的饮食指导,增加低糖食物的摄入量,降低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进而在保证母婴营养充足的前提下使GDM孕妇血糖得到有效的控制[13]。此外,在饮食指导过程中,对GDM 孕妇的体重、血糖水平和胎儿生长等情况进行了持续性监测,降低了营养摄入不充分发生的风险,保证了胎儿正常的生长发育,进而减少了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风险。

综上所述,个性化饮食干预有助于增强GDM 孕妇依从性,帮助孕妇更好调节机体糖脂代谢,控制血糖和体重,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糖化胎儿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双主动弓1例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胎儿三维超声科普知识
胎儿的性别你别猜——这四种胎儿性别鉴定方法不可靠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天天测血糖仍需测“糖化”
常吃煎蛋有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