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痔疮、肛裂及便失禁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04-15姜涛徐阳张耀铭
姜涛 徐阳 张耀铭
肛肠疾病中痔疮与肛裂较为常见,其中痔疮发生率较高,而肛裂是肛管齿状线以下皮肤出现裂开或溃疡症状[1]。便失禁具体为粪便与气体无法自主控制,不自主流出肛门外,属于排便功能紊乱常见症状[2]。盆底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疗法借助生物反馈仪获取盆底肌收缩信号,通过电刺激及功能锻炼恢复盆底肌功能。本研究以45 例痔疮、肛裂及便失禁患者为例,对盆底生物反馈在肛肠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6 月~2021 年6 月本院收治的痔疮、肛裂及便失禁患者45 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 例,女21 例,年龄分布见表1。
表1 45 例患者年龄分布情况(n,%)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盆底生物反馈及电刺激治疗,应用伟思生物电刺激反馈仪治疗。指导患者取俯卧位,治疗仪肛管电极一侧插入肛管,一侧单通道测压导管插入直肠,根据肌电评估标准,调整电刺激方案,并通过告知患者通过呼吸调节等动作增加腹内压、肛门收缩动作。基于肛直肠压力传导信号计算机处理在显示器上以波形图呈现,讲解正确认识肛门直肠与腹肌运动图形是否正常。结合患者耐受情况,用不同脉宽、频率调节电刺激强度,维持电刺激治疗时,指导患者收缩盆底肌肉,将运动、电刺激与生物反馈联合应用。在场景互动中配合电刺激,对神经与肌肉自主或不自主活动给予声音及视觉反馈。腹部贴理疗电极片,在电刺激下,促进肠蠕动,调节盆底肌功能。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肌力变化情况。①依据症状改善与功能恢复情况判定治疗效果,显效:疼痛与便失禁等症状消失、盆底肌功能恢复正常;有效:疼痛与便失禁等症状基本消失,盆底肌功能趋于正常;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肌力采用盆底肌力手测分级:0 级:无;1 级:颤动1 s;2 级:不完全收缩;3 级:完全收缩;4 级:完全收缩且有轻微对抗;5 级:完全收缩且持续对抗。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等级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效果 45 例患者中,显效20 例,有效12 例,无效13 例,总有效率为71.11%。见表2。
表2 45 例患者治疗效果(n,%)
2.2治疗前后肌力变化情况 治疗后,患者的Ⅰ、Ⅱ类肌纤维肌力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45 例患者治疗前后肌力变化情况[n(%)]
3 讨论
3.1盆底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效果分析 痔是由于局部形成的曲张静脉团,主要表现为腹压增加,或习惯性便秘,反复发作,影响直肠肛管静脉血液回流,形成扩张的静脉窦,严重者还会形成急性血栓栓子。且患者常有肛门疼痛、坠胀感、排便带血等症状,甚至有便秘,严重者需行手术治疗。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黏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通常当排便时持续用力,造成此处静脉内压力反复升高,静脉就会肿大。患有痔疮,肛门内肿大扭曲的静脉壁就会变得很薄,因此排便时极易破裂。对于痔疮与肛裂均可采用手术治疗,但术后基于疼痛及功能失调,术后复发率高等问题,可影响到患者康复质量[3]。为此,还需以生物反馈及电刺激疗法调节功能。成人大便失禁常可见在直肠术后,盆底松弛综合征,腰骶椎外伤中,小儿多见于肛门直肠畸形或巨结肠肛门直肠手术后[4]。除此之外,肛周肌肉废用性萎缩对于大便失禁的发生也具有重要影响。对于肛裂,通过治疗缓解盆底肌的痉挛,而使肛裂痊愈。痔疮治疗是恢复盆底肌的功能,缓解排便困难及时间,减少痔疮诱发因素,而从根本上治疗痔疮,减少复发。本研究显示,本组45 例患者中,20 例患者达显效标准,12 例患者达有效标准,13 例患者治疗无效,总有效率71.11%。提示盆底生物反馈疗法在痔疮与肛裂及便失禁中均获得显著疗效。且治疗后,患者Ⅰ、Ⅱ类肌纤维肌力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反馈疗法需结合肛肠测压与肛门括约肌肌电检查结果进行。针对外括约肌严重损伤或肛门评估结果较差患者,在生物反馈治疗中,配合盆底肌训练,可提升治疗效果。
3.2生物反馈疗法对痔疮术后恢复的影响 生物反馈疗法在痔疮治疗中的应用,主要为配合手术达到辅助治疗或促进恢复的效果。具体目标为恢复盆底肌功能,缓解排便困难及时间,减少痔疮诱发因素,而从根本上治疗痔疮,减少复发[5,6]。痔疮手术后少数患者容易出现肛门失禁情况。肛门失禁的发生与手术操作损伤到肛门括约肌以及局部神经组织相关,可导致肛门扩约肌张力减弱或收缩无力而发生肛门关闭不完全。术后肛门失禁的发生极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影响到术后恢复效果。结合术后肛门失禁发生程度可给予药物治疗与灌肠法治疗以及辅助性生物反馈治疗等。生物反馈疗法通过生物反馈治疗仪,对患者无法感知到的生理信号放大到显示器上。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专业指导,训练患者感受生理刺激作用,以便于更好发挥肛门括约肌功能,同时建立排便反射,达到缓解排便不适症状的效果。将生物反馈疗法应用痔疮手术后患者中具有无创性与痛苦小等优势,同时不会受到患者年龄因素影响,治疗效果确切,且复发率较低[7,8]。对于痔手术后发生肛门失禁症状患者采用生物反馈治疗,有助于提升括约肌功能,对于缩短术后治疗周期改善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3.3生物反馈疗法对肛裂术后恢复的影响 肛裂是肛肠外科极为常见的疾病,是比较脆弱和最窄的肛管组织由于受到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引起消化道出口到齿线肛缘表面裂开导致。肛裂常发生于肛门部位,多发生于青、中年群体,女性多发于男性[9,10]。肛裂很难彻底治愈,易反复发作,肛裂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出现便血,患者在排便时有极大的困难,要及时进行治疗。现代临床中针对肛裂可采用内括约肌侧切术进行治疗。但手术后患者多承受不同程度疼痛,同时还可伴随肛缘水肿与肛门功能受损的表现,对于患者术后恢复具有不利影响。针对此情况可配合给予生物反馈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肛门功能的恢复。但在生物反馈治疗前,需要采用有效手段促进患者肛周肌肉内部血液流通,达到消肿止痛与促使肌肉舒展的效果。通过此种操作,能够为生物反馈治疗的开展提供良好条件。生物反馈与电刺激治疗可导致患者肛门周围肌肉放松,肛门外括约肌得到舒张与收缩运动,可促使其肛门功能恢复。联合应用生物反馈疗法与电刺激还可达到活络筋骨与放松肌肉的作用,有助于增加肌肉敏感性与稳定性,在术后局部肌肉功能恢复以及改变控便能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3.4生物反馈疗法对便失禁恢复效果的影响 便失禁在成年人中多发生在直肠术后或盆底松弛综合征,腰骶椎外伤中后,老年人基于肛门控制力下降,也可发生大便失禁情况。与功能性相关的大便失禁多在心理恐惧与精神抑制后发生,情绪过于激动或抑郁对于大脑皮层排便中枢具有一定影响,此种影响可造成肛门失控。存在便秘症状的患者基于粪团在肠腔内长时间停留脱水与变干,可导致直肠过度扩张或感受其适应。在此种生理反应下,容易造成肛门括约肌与耻骨直肠肌松弛失去功能,感觉丧失可完全失去便意。患者可基于近端肠管蠕动加强,导致少量液态粪便挤出形成失禁,此种情况被称之为功能性大便失禁。对于大便失禁的一般治疗方法主要为调整饮食与训练排便习惯以及灌肠。针对大便失禁患者,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健康饮食食谱。同时还需要反复训练,养成良好排便习惯,逐渐恢复排便功能。除一般治疗手段外,还可采用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而本次研究中显示,康复疗法中电刺激与生物反馈疗法对于便失禁具有一定治疗效果。电刺激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直肠与骶部以及耻骨,促使直肠壁肌肉与括约肌紧张,逐渐恢复肌肉功能。采用生物反馈疗法进行大便失禁的治疗,其实质是通过测压管将扩张直肠时肛门内括约肌压力转变,通过声光等大脑熟悉的信号转换,促使患者通过视听觉有目的性加强肛门外括约肌收缩锻炼[11]。通过反复锻炼可逐渐提升与直肠同期收缩的协调性,进而达到改变排便功能的效果。其中与肌肉功能相关的大便失禁,扩约肌缺陷是大便失禁发生的主要原因,针对此在治疗中,应将增强括约肌训练作为主要治疗手段。通过反复训练,最大肌力可得到明显提升,同时还可延长最大收缩时间,此种表现提示患者肌肉抗疲劳性有所增强。另外直肠感觉阈值是显示直肠敏感性的关键性指标,通过生物反馈感觉训练治疗,降低患者直肠感觉阈值,对于提升敏感性具有重要意义。已有报道显示生物反馈疗法在降低感觉阈值,提升直肠肌敏感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尤其针对大便失禁患者的便秘症状改善。而此种作用的发挥其具体机制为通过生物反馈治疗,加强粪便进入直肠要排便过程的警惕性。同时在内括约肌松弛反射前可意识到粪便的存在,促使患者能够及时收缩肛门外括约肌,预防大便失禁情况的发生[12]。以神经源性大便失禁的便秘症状为例,多基于直肠感觉异常而无法及时排出粪便。采用生物反馈训练,促使直肠敏感肌有所增加,便于患者及时意识到粪便存在并排出,可逐渐恢复排便功能。
3.5生物反馈疗法形式与作用机制 生物反馈疗法的常用形式包括以下三种。①肌电图指导的生物反馈方式。此种方式是当前生物反馈疗法应用最为常见的模式。在医疗机构中可应用大型治疗系统或便携式家用小型治疗系统完成生物反馈治疗。治疗期间所用设备包括柱状钢管内肌电感受器与腹前斜肌体表电极,以及生物反馈治疗机与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屏幕能够显示并测量耻骨直肠肌与肛门外括约肌的电活动情况,同时还可进行患者反映情况的记录。在此种治疗方案中患者的主动配合对于治疗顺利进行至关重要。为此需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及目的的讲解,促使其掌握收缩与放松肛门肌肉方法,同时能够自行观察屏幕所显示的肌电活动。将其应用到肛肠科患者中,通过反复训练,可逐渐恢复患者排便功能。生物反馈仪敏感度较高,能够识别肌肉松弛状态,在生物反馈疗法辅助下,多数患者能够改善盆底肌痉挛所导致的排便困难问题。完成初期训练后,可指导患者应用家庭型便捷训练系统,借助于视觉反馈观察节律,反复肌肉收缩训练有助于提升肌耐力。②压力测定介导的生物反馈治疗。此种反馈疗法的基础原理为应用肛门括约肌探头进行括约肌压力测试。通过压力传导器,将肛门直肠内压转变为电信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显示。患者可在收缩与放松肛门括约肌的同时,观察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的图像,通过长时间生物反馈训练,能够逐渐恢复正常排便功能。③其他生物反馈治疗模式。采用能够实现下摆动并发出声音信号的光棒进行训练。预先将带电极的塞子插入直肠,记录静息与屏息以及用力状态下排塞时肌肉活动情况。指导患者控制肌肉活动。
生物反馈电刺激仪除自我认识作用外,还可作为自我调节工具,在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或肛肠功能紊乱疾病中(包括肠易激综合征)均可发挥出显著成效[13]。但针对年龄较小患儿及年龄很大,配合不好患者的应用中,其依从性对治疗效果干扰作用较大,应指导家属及家长参与其中,陪同患儿进行盆底肌收缩训练,为确保疗效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通过盆底生物反馈及电刺激治疗,痔疮、肛裂、便失禁疾病患者肌力恢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