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 患者导尿管相关感染及质量改进研究
2022-04-15曾宇
曾宇
导尿管相关感染是最为常见的院内感染之一,对患者其他感染的发生、预后以及死亡率都有较大的影响[1]。一般而言,导致导尿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可分为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类,年龄偏大、女性、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以及其他健康状况不佳均是导尿管相关感染的重要内在因素,此时进行侵入性机械检查会极大增加感染发生的可能性[2]。而外因则包括导尿管置入方法、留置时间、护理质量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本研究中,医务人员对两组患者积极改善自身免疫功能和健康状况,目的是尽量减轻或消除内在因素[3]。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增加导尿管的管理质量,严格按照适应证控制导尿管留置时间,则是为了加强外在因素管理[4]。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对导尿管相关感染风险的影响,为留置导尿管患者(尤其是ICU 患者,因为ICU 患者几乎全部需留置导尿管)改善预后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1 月~2019 年10 月ICU收治的500 例患者为对照组,另选取2019 年11 月~2020 年11 月ICU 收治的500 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48 例,女252 例;年龄23~75 岁,平均年龄(56.5±11.4)岁。观察组中男255 例,女245 例;年龄24~74 岁,平均年龄(55.2±10.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于ICU住院,且留置导尿管;②临床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无免疫系统障碍。
1.2.2排除标准 ①放置导尿管前已出现尿路感染;②死亡或其他原因丢失随访;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3方法
1.3.1对照组 患者接受ICU 常规治疗与相应护理。
1.3.2观察组 患者接受目标性检测和持续性质量改进措施,具体包括:①有医院感染管理部牵头,组成ICU 感染控制小组,小组成员认真学习和培训导尿管相关感染的知识,包括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并督促ICU 人员进行学习和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对于确诊患者,分析其感染原因,制定干预措施,并与科室人员共同解决技术性问题。②对ICU 医务人员及患者家属进行各种形式授课,并提供现场干预和自学资料等方式干预。尤其对于家属的教育,必须与临床人员达成共识,共同改进。③临床工作者针对导尿管相关感染进行细化操作标准,并熟练掌握相关技术。④给予患者膀胱功能训练,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并定时夹闭导尿管。根据膀胱充盈程度和主观尿意进行定时排尿。⑤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开展导尿管护理过程中的手卫生维护。⑥适时使用抗菌药物,并避免膀胱冲洗。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导尿管相关感染发生情况,导尿管留置时间,不同导尿管留置时间患者导尿管相关感染发生情况。感染判定标准:在入住ICU 时和入住后每周进行尿常规复查,使用无菌方法抽取导尿管近端尿液作为检查样本,若发现样本中有白细胞或红细胞(白细胞标准:男性≥5 个WBC/高倍视野,女性≥10 个WBC/高倍视野),则进行尿培养检测。以尿培养阳性为感染确诊标准。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导尿管相关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导尿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导尿管相关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n,%)
2.2两组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为(9.14±2.79)d,对照组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为(18.25±4.57)d。观察组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045,P=0.000<0.05)。
2.3不同导尿管留置时间患者导尿管相关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不同导尿管留置时间患者导尿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导尿管留置时间越长,导尿管相关感染发生率越高。见表2。
表2 1000 例不同导尿管留置时间患者导尿管相关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n,%)
3 讨论
在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拔出导尿管48 h 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定义为导尿管相关感染[5]。本病是最为常见的院内感染之一,对患者其他感染的发生、预后以及死亡率都有较大的影响。有研究显示,对导尿管相关感染进行有效控制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6]。
既往研究显示,逆行性感染是导尿管相关感染的主要方式,年龄偏大、女性、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以及其他健康状况不佳均是导尿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7]。其中,年龄偏大、基础疾病均会导致免疫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这些是导尿管相关感染发生的重要内在因素,此时进行侵入性机械检查,会极大增加感染发生的可能性[8]。而外在因素则包括导尿管置入方法、留置时间、护理质量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9]。本研究中,医务人员对两组患者积极改善自身免疫功能和健康状况,目的是尽量减轻或消除内在因素。而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增加导尿管的管理质量,严格按照适应证控制导尿管留置时间,则是为了加强外在因素管理。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的权威指南进行操作,严格掌握适应证,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确保导尿管只在必要时使用,这才是解决导尿管相关感染外因的重中之重。决不能仅为方便解决尿失禁问题,记录出入量就进行常规留置,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相关感染的发生[10]。而对于因病情需要不得不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而言,尽早拔除导尿管有助于降低导尿管相关感染的风险[11],依据是本研究中不同导尿管留置时间患者相关感染发生率的研究结果,还有学者对导尿管留置时长与相关感染发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有明显的正相关性[12],也与本研究结果相符。分析其原因,作者认为导尿管的长期留置会破坏泌尿系统的生理性黏膜防御功能以及天然保护密封性,增加了细菌等致病微生物的感染机会。因此对于长期置管的患者,每日的液体入量应额外增加至少300 ml,以帮助改善置管导致的菌尿状态[13]。此外,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的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还包括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患者家属的强化宣教、患者本人的膀胱训练等,这些也在降低导尿管相关感染风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4]。
综上所述,根据导尿管留置适应证进行严格把控导尿管留置时间是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感染的重要措施。此外,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措施也可以有效控制导尿管相关感染风险,降低导尿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利于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