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陈子庄书法

2022-04-15

中华书画家 2022年2期
关键词:博物院纸本月色

□ 张 凯

近些年,经过对陈子庄(1913-1976)绘画艺术的研究和传播,其绘画成就已被业内认可。在陈子庄绘画研究逐渐走向深入的当下,对于其绘画成就的研究不能脱离对其书法的探讨。

关于书画之关系,陈子庄曾言:“中国画应该从整体看是一幅画,分开看都不是画,是书法。”①“凡绘画格调高者,其人书法、篆刻必有可观。”②他对书画之关系的观念同古人“书画同源”之说相应和,认为书法和绘画的格调是相统一的。同时他还曾说:“书法关过不了,画法关也过不了。金石、书法、诗文,画画的人都须熟悉。”③强调学书法对于画家的重要性,认为书法是画家需具备的基本专业素养之一。观其绘画,其笔墨线条能见到极强的书写性,有极强的书法意味。陈子庄书法和绘画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书法亦是其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传世书作和论书来看,陈子庄也是一位有研究价值的书法家。

一、陈子庄的学书历程及取法

陈子庄 草书扇面 纸本 1962年 四川博物院藏

陈子庄 姜白石句 纸本 四川博物院藏

艺术家艺术风格的确立与其师承、审美取向和取法对象有直接的关系。关于陈子庄的学书路径及取法线索,可以在他的论书、存世书作及研究论著中进行梳理。陈滞冬编著的《陈子庄谈艺录》是根据陈子庄1970年到1976年期间的谈话记录整理编写而成。这份珍贵的记录性文字集中反映了陈子庄艺术成熟期的论书、论画观点,也为我们全面研究陈子庄的艺术提供了相对可靠的宝贵材料。

《陈子庄谈艺录》中《陈子庄年表》载:“1932年陈子庄19岁时在成都跟南社社员蔡哲夫、谈月色夫妇学习书法刻印,从学者陈步鸾、肖仲纶读《老子》《庄子》《周易》。”④“少时即听陈步鸾先生言:写字是素养之一项,写字是习静。人一天动时多,要能静,写字虽也是动,然动中有静。长期写字,能变化人之气质而不自知。”⑤以上文字记录显示出陈子庄学书之初受到蔡哲夫⑥、谈月色⑦、陈步鸾⑧的影响。关于陈子庄曾受业于谈月色的记录,在与陈滞东的座谈中得知为蒋蓼渔⑨转述自谈月色本人。对此,也有学者提出质疑⑩。因未有新材料,本文对此不赘述。

陈子庄的取法亦主张兼容并包,强调学书“不能仅注目于碑帖,殷周铜器、秦权量诏版、汉砖石瓦当文字皆究心取法”。四川博物院便藏有1949年以前陈子庄手拓字砖拓片。这些字砖文字古拙苍劲,别有意趣。

总的来说,陈子庄的书法取法既有其深刻性,亦有其广博性,但偏重取法秦汉、北朝碑版为代表的古代书迹。另外,他亦通过独立思考完成对时风的甄别和取法。他对时人多有品评,涉及郑孝胥、丰子恺、公孙长子、于右任、谭延闿、谢无量、马一浮等。在他心中,郑、丰、于、谭皆为一流。通过对其论书语和书作的考察和对其学生的访谈发现,郑孝胥、丰子恺、杨庶堪、刘孟伉等都是其赞赏甚至学习的对象。深刻而多元的取法使陈子庄的书法高古而活脱,熟悉又陌生。

二、“真、善、美”三位一体的书法品评观

陈子庄 集杜子美句联 纸本

陈子庄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典雅》 纸本

陈子庄 手拓字砖拓片 四川博物院藏

陈子庄的骨子里既有与媚俗割裂的决绝,生生不息的活力,又有追求开畅崇高的胸襟。“真、善、美”三位一体的书法审美观中包含了他对于书法学习、书法创作、书法欣赏的基本态度。这种艺术态度成就了他在书画创作方面的非凡成就,也为我们勾勒出这个艺术家精神独立、坚韧刚健、平淡天真的人格特质。

陈子庄 致任启华信札 纸本 1975年 四川博物院藏

陈子庄 致任启华信札(局部) 纸本 1976年 四川博物院藏

三、陈子庄的民间立场

民间书法近些年在书法界逐渐成为热词。对于民间书法的概念,各研究者给出的定义并不统一,其争论主要集中在是否应具有“阶层”属性。复旦大学沃兴华认为民间书法的概念应该摒弃阶级分析的方法进行界定。他曾将民间书法的定义概括为形式上不成熟的历史上被人遗忘的古代书法。他所指的民间书法是与传世名家法书相对应的古代书法遗存,这部分书法遗存包括了大量作者姓氏不可考或长期被忽视的秦汉简牍帛书,汉魏六朝的摩崖、碑版、墓志、造像记、砖瓦文字,魏晋简牍残纸等。如果把名家法书比作浩瀚书法史上的“山峰”,那么民间书法便是连接这些“山峰”的“汪洋”,民间书法和名家法书一起构成完整的中国书法遗存体系。

据《陈子庄年表》所述,陈子庄出身普通平民家庭,12岁开始习武、画画。他早期曾有在政治纷争中争得立足之地的抱负,青年时代因武术过人且有豪侠之气结交社会名流,先后参与义救张澜、校场口事件、策王起义等事,期间虽有艺事记录但明显不是其主要事业。历经社会动荡和风雨沉浮,他逐渐认清政治的残酷,也在书画艺术中找到准确的自我定位和心灵归宿。1955年以后,他调入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得以潜心研究绘画,虽历经困顿,但笔耕不辍,终在艺术中得以自我实现。

陈子庄以其独立思考和“民间立场”实现对于中国书法史的观照,形成个人书法取法和审美的独特观念。这种观念引导他从清末民国的“碑帖之争”中摆脱出来,拓宽了他的书法学习和创作实践界域。他对于秦权量诏版、汉碑、魏碑、砖石瓦当的究心取法和其所追求的雄强质拙、天趣的书法审美取向正是其民间书法立场的重要表现。他从这些民间书法遗存中找到了雄强高古、朴素大方、胸襟开畅的审美格调,滋养了他的艺术,实现更大的“艺术自由”。这些艺术思考使他的书法和绘画的审美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给了他“我的画定会光辉灿烂”的自信。

陈子庄 杨万里《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得园十诗》 纸本 四川博物院藏

陈子庄 杨万里《复日杂兴》 纸本 四川博物院藏

陈子庄 姜夔《戊午春帖子》 纸本 四川博物院藏

注释:

①陈滞冬《陈子庄谈艺录》,河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38页。

②陈滞冬《陈子庄谈艺录》,第42页。

③陈滞冬《陈子庄谈艺录》,第138页。

④陈滞冬《陈子庄谈艺录》,第189页。

⑤陈滞冬《陈子庄谈艺录》,第141页。

⑥蔡哲夫(1879-1941),原名守,广东顺德龙江乡人。早年加入南社,襄助黄节和邓实主办《国粹学报》,刊辑《风雨楼丛书),与王秋湄、潘达微合编《天荒画报》,工诗词书画及文物鉴赏。

⑦谈月色(1891-1976),广东顺德人。原名古溶,字月色,晚号珠江老人。擅篆刻、书画、考古。她的楷书作品主要取法欧阳询,法度严谨,刚健而不失内蕴。

⑧陈步鸾(鸣鸾)(1874-1949),是四川近代一位诗书画卓有成就的艺术家。陈步鸾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词创作上,有《白漫斋初稿》存世。陈步鸾也是一位书画家,他的绘画师法石涛、八大等,颇有逸趣。他的章草既法度严谨又韵致灵动,寓巧于拙,耐人寻味,具有浓郁的书卷气息。他还有《论书次直方韵》等论书诗和书论存世。1920年秋,陈步鸾在荣昌县任职,陈子庄便是在这期间跟陈步鸾学习。1932年,陈步鸾在成都时也教授过陈子庄。详见https://www.yybnet.net/leshan/jingyan/202008/10742463.html

⑨蒋蓼渔(1910-1966),原名了予,字廷铸,室名镬庐,四川崇庆人。酷爱篆刻,18岁即赴上海治印为生。1940年到重庆任铸印局技士,曾与谈月色共事。

⑩刘振宇《黄宾虹面授陈子庄画艺考》,《中华书画家》2021年第5期,第96页。文章对陈子庄向蔡哲夫、谈月色学习提出质疑,认为1932年黄宾虹游蜀期间蔡哲夫、谈月色夫妇不在成都,陈子庄亲笔自传中1940年前也从未离开四川全境,没有远赴广东、江苏、上海拜师蔡哲夫的经历。

猜你喜欢

博物院纸本月色
张睿作品
梅花依旧向阳开
——吉林省博物院建院及开放七十周年书画专题展
《岩高千尺虎》
山西博物院推出“鸟尊”雪糕
春意
月色
视觉
张顺琦作品
养一帘月色,等你缓缓归
郭诗奇美术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