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过程评价的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以安徽大学《物流学》为例

2022-04-15刘宏伟王冠雄安徽大学商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物流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安徽大学导向物流

刘宏伟,郑 健,陈 欣,王冠雄(安徽大学商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

2019年4月,教育部启动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即到2022年建设1万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1万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目的是引导高校回归立德树人的本质。为落实高校育人责任,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推荐工作指导标准》指出,在建设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过程中,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注重学生发展。而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则契合了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成果为目标导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与此同时,我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由此可见,同时强化结果导向和过程评价,是我国教育改革中本科课程改革的大方向,也是高等教育回归育人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安徽大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核心课程《物流学》为例,构建基于OBE+过程评价理念的教学模式,以期为物流管理及其他核心课程提供参考。

1 OBE教育理念及学习评价

1.1 OBE教育理念。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是一种基于目标成果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自被Spady W G提出以来,备受关注。OBE教育认为,教学传导方向应该进行适当调整,即教学应该由教师推动传导转变为学生需求拉动传导。在OBE教育理念下,教学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而是要明确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学生需要学的内容和应该具备的能力,从而设计课程教学,其传导机制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根据OBE教育理念设计课程教学,要把培养目标分解到日常教学中,即为实现某个目标每次课程应该安排什么内容、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熟悉何种业务能力等。通过这样的导向设计,教学中的每个环节、每个知识点、何种成果产出、如何评价等均可清晰呈现,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及教学效果的提升。相较于一般高等教育理念,OBE教育理念更侧重于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成果,以及后续工作中所应该具备的素养、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图1 OBE教育理念导向

1.2 课程学习评价。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建设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课程学习评价是用于评估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的技术和方法,通常分为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是在课程某一阶段结束时进行,通过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以衡量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过程性评价则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检测、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进展,是对学习过程的一种评定。

一般课程学习评价主要是通过期末考试确定的,即结果性评价主导。在这种评价方式下,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对课程学习评价起到决定性作用,不仅仅使学生短时间内学习压力变大,而且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真实情况。基于此,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从课程学习评价逐步转向过程评价,即降低课程期末考试评价比重,提升学习过程中作业、讨论、阶段性考核等环节的评价比重,使得课程学习评价贯穿课程全过程。

2 安徽大学《物流学》教学现状分析

2.1 安徽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简介。安徽大学是世界“双一流”和国家“211工程”首批入列高校,是安徽省教育厅与国家国防科工局共建高校,安徽省属重点综合型大学。2003年,安徽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招生,2010年、2012年、2013年物流管理专业先后获安徽省级特色专业、安徽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安徽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等。2018年安徽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获批建设安徽省级教学团队,2019年安徽大学物流管理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

安徽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提出,本专业着眼新时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物流管理与工程为理论基础,管理、经济、理工学科相互渗透和融合,坚持立德树人,按照文理交融、理工互通、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机制,为物流行业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富于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毕业后能够从事供应链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物流项目管理、物流企业管理、企业物流管理、国际物流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2.2 《物流学》教学现状分析。 《物流学》是安徽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根据《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设置的核心课程,也是所有专业核心课及专业选修课的先修课程。 《物流学》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坚定立场,掌握物流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组成,初步了解物流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理论体系。

该课程一般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期开设,包括36理论课时与24实验课时。理论课时主要用于物流学基本理论体系及前沿观点的学习,而实验课时主要用于物流学实践学习。目前, 《物流学》课程在基础理论体系学习方面,目标较为明确,但在其他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首先,培养目标更新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总体要求是培养政治立场坚定、能够运用物流理论知识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培养方案和教学目标一旦确定,短期内无法更改。但随着各项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建设环境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如对新型商业模式的理解等。在既定的培养方案框架下,课程的培养目标也会出现与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不相匹配的问题,导致目标导向滞后于社会需求。

其次,导向性产出还有待进一步明确。目前, 《物流学》课程要求学生具备物流专业基本能力,包括了解物流管理专业现状和前景、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运营管理的策略、流程、功能等;具备从事物流管理工作必备的法律素养、合同意识和解决纠纷的具体能力。此外,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物流科学思维、物流创新意识以及物流科研能力。但是这种能力以何种形式呈现出来,并没有明确提出,不利于课程教学活动标准化建设以及过程评价的实践。

最后,课程学习过程评价需要强化。传统的结果导向评价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学习主流方式,可操作性强且容易实现。但这种导向的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不够全面,容易忽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动态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的目标。目前,安徽大学《物流学》课程虽然有过程性导向目标,也有过程性评价内容,但是该部分评价内容不够丰富,且仅仅占到总体评价的30%,无法更有效与目标导向相匹配。

在产出导向基础上,强化对产出过程的评价,能够有效解决目前《物流学》课程中出现的目标滞后、产出不明以及忽视过程评价等问题,更有利于通过课程教学实现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中对人才培养的目标。

3 基于OBE+过程评价的《物流学》课程设计

3.1 设计思路。OBE理念强调以产出成果为导向,对课程实现过程进行反向设计,强调通过将课程预期的学习成效作为课程教学设计的依据和基础。此外,由于过程评价能够更全面呈现学生课程学习进展和成效,将其融入目标导向、强化过程管理,更有利于成果的实现。基于以上考虑,安徽大学《物流学》课程教学设计思路如图2所示。

图2中, 《物流学》课程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其一是人才培养目标要更新;其二是学生产出导向要明确;其三是课程学习过程评价要强化。产出是基于目标实现的产出,同时产出也是学习过程的最终呈现,是课程设计的最关键点。

3.2 更新人才培养目标

“十四五”期间,我国物流业仍将保持5%~6%的增长,处于增量阶段。按此增速,到“十四五”末期,社会物流总额将增加60万亿元,到2025年将会增加到360万亿元,说明我国物流业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物流业未来的发展应该是高质量导向,物流发展将朝着运营数字化、操作智能化、组织专业化、产业服务化、装备高端化等方面发展。

注:()为过程考核形式;*为持续考核方式。

在此背景下,培养目标更新如图2“人才培养要求”环节所示。安徽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在思政教育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对数字化管理的认识以及对新型商业模式的分析能力。相应地,作为安徽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最为根本的核心课程, 《物流学》教学目标应该是要求学生在了解时政、关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掌握物流学基本理论体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物流数字化、物流智能化的认知,并能够引导学生提升对新型物流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的分析能力,如电商与物流的深度融合、新零售对库存控制的挑战等。

3.3 明确学生产出导向。在OBE理念下,所有的课程教学设计均是以学生产出为导向。在培养目标更新后,学生产出应该能够支持实现新的目标,同时产出应该可以有效测度。如图2中“产出导向”环节所示,导向性产出分为三部分,即思政导向产出、知识导向产出以及能力导向产出。

与更新后的培养目标相结合,思政导向产出要求学生政治正确,对国家经济形势和物流行业发展有一定的了解;知识导向产出要求学生掌握物流基本功能要素、企业物流运营管理以及物流系统理论;能力导向产出要求学生初步具备学科基础能力和物流业务能力。进一步考虑可测度性,思政导向产出可通过了解新闻的形式完成,即要求学生以汇报形式展示物流领域重要新闻;知识导向产出可通过学生对理论前沿的阅读和物流理论体系的掌握程度完成,即要求学生进行前沿文献汇报以及完成期末理论测试;能力导向产出可通过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完成,即要求学生完成企业调研报告以及案例分析报告。

3.4 强化学习过程评价。有了明确的导向性成果,还需要对成果的形成过程进行管理,即能够实现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如图2中“过程管理”环节所示,根据“产出导向”应该呈现的成果是新闻汇报PPT、案例汇报PPT、调研报告、文献分享PPT以及期末测试试卷,这些成果既代表了课程学习过程又代表了阶段性结果,可以较为全面地呈现学生学习成效。

对这些产出导向进行过程性评价,首先,要界定评价主体,即除了任课教师还需要学生参与补充,实现对过程的多维评价。其次,对每项成果明确其评价标准,由评价主体根据标准完成评价。再次,除了对成果的静态评价,还要能够实现对能力提升过程的动态评价。最后,还要提升过程性评价在整体课程学习评价中的比重。依据这些,物流新闻汇报PPT、文献分享PPT,主要从选题、理解程度、制作规范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期末测试主要是知识掌握准确性进行评价;而案例汇报和调研报告需要进行三次汇报,除了对制作规范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进行评价,还需要通过方案的改进过程实现对学生能力提升程度的评价。《物流学》课程尝试将过程性评价权重提升到与期末测试等同,充分体现导向性结果和过程性评价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

4 结 论

本文在OBE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嵌入过程评价,提出了基于OBE+过程评价的物流管理核心课程教学模式。进一步,本文以安徽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物流学》为例,应用提出的教学模式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设计,既突出了学生学习结果导向特点又强化了对学习过程的考察,体现出课程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猜你喜欢

安徽大学导向物流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读《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札记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秦晓玥作品
犬只导向炮
L'examen dans l'antiquitéet de nos jours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