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田消防应急救援人员职业安全、健康、卫生保障存在的不足与对策

2022-04-15王佳伟李刚程鹏

消防界 2022年6期
关键词:职业健康应急救援危化品

王佳伟 李刚 程鹏

摘要:随着油田企业的发展,采油、采气、储运等多方面油气生产、施工作业、装置配置规模持续扩大,气液泄露、爆炸等危化品事故风险陡增,对油田消防应急救援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卫生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通过结合油田消防队伍在应急抢险救援工作中的实际需求,综述了油田消防应急救援人员在救援处置中面临的多种危害及职业安全、健康、卫生保障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消防;油田消防;应急救援;危化品;职业健康

消防应急救援是危险的工作。仅在2014年,全国消防队伍在灭火救援中就有16名消防员受伤,13名消防员在执行任务时牺牲[1]。而2015年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更是直接造成99名消防人员牺牲[2]。消防员在工作过程中面临多重危险,他们会遇到危化品、有毒烟雾、燃烧的危险产物、高辐射热负荷以及混乱的工作环境。而油田消防的应急救援通常需要在高风险、不稳定、未知因素多而复杂的环境下展开,使消防员受伤或者死亡的职业风险成倍增加。而在当前油田消防队伍人员保障建设成果已逐渐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油田生产建设需要的大背景下,响应国家号召,推进危化品应急救援队伍能力现代化,推动完善职业安全、健康与卫生保障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油田消防应急救援人员面临多种危害

相较于一般的救援活动,油田区域内的应急救援处置工作对消防人员的危害更大。

(一)化学损害

消防员的化学损害主要是火灾扑救过程中产生的烟气、粉尘、燃烧后的有毒产物,以及危化品泄漏、腐蚀等因素影响。油气生产、储存、输送的原液、成品油等材料成分复杂,燃烧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有毒化学物,带来常规抢险救援以外的新的、复杂的和意想不到的职业危害,如火灾中产生的大量一氧化碳,PVC塑料燃烧产生的氯化氢,聚苯乙烯燃烧时产生的甲苯,救火过程中产生的氯气等。此外,消防员在参与油田火灾、井喷、爆炸、交通事故等抢险救援过程中,经常还会伴随着大量有毒化学物泄漏所带来的职业危害。如井喷事故释放出的硫化氢、氮氧化物,交通事故中侧翻车辆泄漏的硫酸腐蚀液等。这些数量巨大、纷繁复杂的化学有害因素往往是导致消防应急救援人员急性中毒、窒息、化学灼伤甚至致残、致死的最重要因素。

消防应急救援人员易接触的部分危化品如表1所示。

(二)物理损害

油田生产装备规模逐步扩大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增高显而易见。这些大型设备所导致的重大事故的应急抢险救援,常常需要消防员直面各种包含物理爆炸气体的非化学过程的过压爆炸,液相的气化爆炸,液化气体和过热液体的爆炸,溶解热、稀释热、吸附热、外来热引起的爆炸,流体运动引起的爆炸,过流爆炸以及放电区引起的空气爆炸[3]。此外,在油田重点生产单位场地展开应急抢险救援,消防员还可能遭受建筑物坍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车辆碰撞、触电、热应激、淹溺等多类物理损害。

(三)心理损害

由于直接暴露于有害物质、强压以及具有高度健康风险的环境中,消防员工作压力导致的心理损害明显高于其他职业。如警报应激反应,焦虑,沮丧,神经疲惫,烦躁,突然的情绪减退,暴饮暴食,无法做出决定,注意力不集中,分心和对批评的敏感性增强等。

(四)执勤损害

长期的消防动火执勤监护、联合演练等派外工作带来的不规律饮食易增高消防员的胆囊炎、慢性胃病等疾病患病风险。同时营区驻守面对的夜间响应紧急警报、电话班接警室24小时接警台与UPS备用供电等设备的运转噪音、电离辐射都会直接影响睡眠,打断睡眠惯性,并对消防员的心血管健康、身心压力和疲劳缓解造成重大威胁。

(五)训练损害

为了能够在高度危险的处置环境中顺利施展应急救援,消防员每日的坚持训练不可缺少,但这也使消防员的身体承受了不同程度的压力与损伤,例如:皮外擦伤挫伤、突发肌肉拉伤、关节扭伤、韧带撕裂。部分消防员则在日积月累下的高强度训练中患上腰肌劳损、脊柱损伤、关节炎等劳损疾病。

二、当前油田消防应急救援人员职业安全、健康、卫生保障方面的不足之处

安全、健康、卫生保障的损害发生不是由一个因素导致的,而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产生影响的。近年来,得力于国家和企业对油田消防队伍投入的增加,油田消防队伍中的各类新式车辆装备涌现,队伍的综合建设水平得到了跨步式发展,这些都为油田消防应急救援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卫生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从长远看来,油田消防员的职业安全、健康、卫生保障在规范制定、责任落实、教育培训等方面依旧不够完善,比较突出的不足之处主要有四个“不到位”。

(一)知识储备不到位

目前油田消防应急救援人员在专项教育上仅限于简单的安全提示、条例背诵、器材参数记忆等内容,对于应对多类型危害尤其是危化品事故处置学习不足。鉴于油区生产生活特殊性,重点范围内的应急抢险救援都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在实战与执勤训练中,各岗位消防员都必须具备一定量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重点单位各类突发事故的详细处置流程、事故现场与执勤训练接触物所具有的危害特点、事故现场救援方式、事故处置与执勤训练的安全防护要求,才能避免因误操作、指挥冒进、防护不到位等原因使消防员处于危险境地。而目前相关救援人员在实际工作学习中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具体有:

(1)指挥员知识缺乏。基层中队指挥员作为中队领导者,承担着下达作战命令、指导训练方式、管理队伍运行的重要任务,必须能够熟知、快速地进行决策判断和风险辨识。而目前基层队伍指挥员更多的是凭着部分經验指引、通用指挥延续、上级命令传达来进行队伍综合管理,易导致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破坏消防员的职业安全、健康、卫生保障。

(2)消防员知识匮乏。日常工作中广泛性的油田应急救援理论知识学习不足,应急救援处置理论学习、安全风险辨识尤其是危化品知识学习教育不够,已无法跟上油田企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高危险性、专业性应急抢险救援现场情况的复杂变化,致使相关意识认知缺乏,为一些影响消防员职业安全、健康、卫生保障的事故事件埋下隐患。

(二)综合管理不到位

当前油田消防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在安全隐患辨识、风险分析、事故经验总结、问题整改等多方面要素上作为不足,手段方法滞后,造成职业安全、健康、卫生保障的综合管理不到位。

(1)安全隐患辨识不足。对于应急抢险救援处置及日常消防工作中的隐患点没有及时进行系统辨识,不能融入消防实际工作看问题,解问题。

(2)风险分析不足,预案针对性差。危化品处置预案、人员受伤急救预案、化学防护预案等与油田消防应急救援人员职业安全、健康、卫生保障密切相关的预案编制内的处置措施不具体、部分内容缺乏验证。

(3)手段方法单一,依赖人力分析统计。

(三)保障建设不到位

油田应急抢险救援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卫生保障建设投入在近些年虽有所增长,但对标国际标准,甚至相比国内其他领域的消防队伍而言仍有较大差距。后勤保障、创伤急救、心理疏导、疫病防控、安全防护等方面仍然薄弱。

(四)标准规范不到位

目前油田消防应急抢险队伍消防员的保障标准缺乏针对消防队伍的精准性、科学性,无法精准施策,提升消防员的职业安全、健康、卫生保障水平。

三、提高油田消防应急救援人员职业安全、健康、卫生保障水平的对策

油田消防应急救援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卫生保障关系着油田企业的生产经营安全,影响着突发事故灾害时应急抢险救援队伍能否第一时间拉得出、战得胜。因此,提高整体保障水平还需从以下几点做出改进。

(一)加强专业培训

按照“全灾种、大应急”“一专多能、专常兼备”的队伍建设、人员培养要求,油田消防应急救援队伍应通过一般事故现场应急救援、危化品扑救、新式车辆器材操作、应急医疗救护、个人体能锻炼、防疫卫生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学习,结合线下教学、互联网直播、手机App远程教育、新媒体传播、微信小程序每日答题等途径加强专业培训。如通过定期聘请安全管理讲师,利用钉钉App为全体消防救援人员进行远程线上视频授课。或可以通过制定消防救援人员综合能力提升方案,归纳总结执勤训练、防火监督、安全辨识、车辆装备等几大消防工作要点中必须掌握与重点针对的业务知识,包括危化品分类识别、应急救援现场安全、紧急避险、防化服穿戴要求、洗消要点、训练安全防护、各类健身方法、安全防疫措施等内容。建立消防救援人员学习测试题库,以消防救援人员每日答题测试成绩为考核指标,主动提升全员消防知识储备量,降低因知识欠缺导致的人员损害影响。并且油田消防应急救援队伍还须在消防员实战训练上下功夫,必须“学以致用”,将所学相关理论深度融入灭火战斗、危化品救援等实际工作中,在提升队伍应急救援成功率的同时,提高人员处置现场的应变能力,降低伤亡率。

(二)加强安全综合管理

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与忽视的细微隐患、工作中的盲点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油田消防应急救援人员所面临的多种危害风险必须依靠加强安全综合管理来化解。例如,通过强化HSE班组自主化安全管理,将安全事故模拟演练、安全讲话、隐患治理台账、易制毒爆危化品台账、安全事件分享进行一体化管理,力图涵括消防执勤工作与日常生活中的所有安全风险点。同时,油田消防应急救援人员职业安全、健康、卫生保障还必须做到“防”为先,严格落实预案编制工作,可利用3D桌面推演、现场测试、安全隐患动态追踪等方法来优化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并划定直属领导责任区,定期开展人员的安全、健康、卫生风险评估与应急资源调查,确保隐患风险时刻处于可控状态。

(三)加强科技运用

油田消防应急救援队伍必须依托油田企业信息化、科技化发展快车,以科技护航油田消防应急救援人员职业安全、健康、卫生保障水平。例如,建立危化品查询系统(如图1所示)、数字预案系统、应急辅助决策系统等。通过数据集约化,形成危化品、油田火灾、抢险救援等事故处置信息库,其即时查询、即时辅助决策、即时调用等机制可以为人员专业培训、安全健康管理、事故应急处置、模拟演练提供技术支撑,有效提升油田消防应急救援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卫生保障水平。进入“十四五”时期,科技与消防的融合将更加紧密,油田消防队伍应在已有各类系统的基础上尽快着力打造针对应急救援人员个体健康的监控平台,与整体信息库形成联动,建成油田消防体系独有的健康监控、安全监督、信息查询、应急处置、预案模拟综合平台。例如,可利用帶有5G实时传输功能的运动手环对正在参训人员的血压、心率进行监测并上传数据库,结合日常训练成绩、体脂率、个体患病档案,将每名消防员在应急救援、业务训练中的能力数据化、直观化,以便更好地进行岗位分配,规划训练内容,避免因超负荷、不适应造成受伤事件发生。

(四)加强硬件建设

自国家消防改革以来,油田消防应急救援队伍的硬件配套、装备配置、后勤保障均有了较大提升。但是以目前的综合能力水平来看,应急救援装备、后勤基础保障不全不足仍然是一个突出问题。因此,要提高油田消防应急救援人员职业安全、健康、卫生保障水平就必须继续加大资金与配套配置。例如,向国家及地方政府申请,尽快规划建设主体为广大油田消防应急救援人员服务的职业健康中心,设立常规检查化验、体检、心理咨询、手术、烧伤整形、康复复健等诊疗部门,并开辟与区域范围内各大城市重点医院的绿色就医通道,通过医疗、心理、卫生的强大保障,及时有效地预防或医治各类消防职业病、突发疾病及其他损伤。

(五)加强标准规范制定

建立健全油田消防应急救援人员职业安全、健康、卫生保障体系是适应国家规划、社会进步、油田企业高速发展的重要需要,应当结合油田消防和油田企业生产实际,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为基础,吸收油田企业员工安全健康卫生标准、《消防员职业健康标准GBZ 221-2009》及发达国家先进标准,如美国NFPA规范和标准清单中的NFPA 1500™[4]、NFPA 1550、NFPA704等规范精华,来制定针对油田消防应急救援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卫生保障标准,最大限度地减少油田消防应急救援人员受到危化品、火灾和其他风险伤害的可能性和影响。

四、结语

油田消防应急救援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卫生保障是一项久久为功、与时俱进的工作,其综合水平的提升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重要论述精神、推进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当前,全国各地的油田消防应急队伍正处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国家消防改革“后时代”的到来,油田消防应急队伍的基础设施、装备器材、信息系统和人员配备正在逐步走上发展快车道,而应急救援人员职业安全、健康、卫生保障作为油田消防发展以人为本、打赢打胜的基础,必须作为重中之重来对待。在加强专业培训、安全综合管理、科技运用、硬件建设、标准规范制定等一系列措施落地见效的基础上,还需地方政府、油田企业、消防队伍协同合作,将政策、管理、医疗、技术、人才等各方面要素形成“一体化”“一盘棋”,彻底打通“主动脉”,健全油田消防应急救援人员职业安全、健康、卫生保障机制框架,构建良性发展秩序。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年鉴[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

[2]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调查报告[R].中国政府网,2016-02-05.

[3]崔克清.安全工程大辞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

[4]Simpson B.Development of NFPA 1500,Standard on Fire Department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Program,1997 Edition,Compliance Plan for the Clearcreek Fire District.

猜你喜欢

职业健康应急救援危化品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从一起案例谈如何认定危化品的代加工行为
淮安市构建危化品安全监管新格局
危化品运输岂能有乱象
突发事件下应急救援最短路径问题的研究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职业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粉体物料立体投料在生产中应用的研究
人防通信在应急救援中的作用
关于提升武警部队应急救援行动中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