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口腔护理安全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04-15孙蕊姜磊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安全工作口腔护理儿童

孙蕊 姜磊

【摘要】提升口腔科治疗的工作效率,降低医疗纠纷概率的有效方式就是护理安全,儿童口腔科的工作有着一定的特殊性,病患的年龄普遍偏小,所以,治疗时会产生一定的恐惧,且也会多次复诊,诊疗时间也不能精准预估,所以操作起来存在很大的风险,所以我们十分有必要重视儿童口腔护理的安全性。为此,文章阐述了儿童口腔护理中的安全现状,并分析了危险因素,最终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儿童;口腔护理;安全工作;现状;对策

前言

儿童的主要口腔疾病就是龋齿,据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5、12岁儿童龋齿患病概率分别为66.0%与28.9%,龋齿的高患病率及其引起的口腔疾病使儿童口腔门诊的就诊率得以增加。因患儿小,加上医院陌生的诊疗环境、不良就诊经历等因素的影响,使患儿很易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出现退缩及抗拒等行为,影响治疗顺利开展,也为护理安全增加隐患。儿童口腔门诊还存在操作风险较大,对诊疗操作时间不能预估等显著特征,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使护理风险性增加。

1儿童口腔护理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儿童口腔护理工作特点

儿童多是被家属要求至医院就诊,无主动求治的意愿,对疼痛的承受力、自制力均较弱,在诊疗过程中容易产生恐惧感。而牙科诊室内难闻的气味、噪音较大的设备、患者治疗时的尖叫声、尖锐的诊疗器械等均会增加患儿的恐惧感,引起牙科畏惧症。且儿童的恐惧程度与年龄呈负相关。儿童的心理特点使其产生不敢说实话、躲藏、抗拒、不愿意或不配合治疗等行为。医护人员须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治疗过程,取得其配合。同时利用各种技巧取得患儿的信任,从而保证治疗的顺利实施。这就为医护人员在操作技术、配合、沟通交流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影响儿童口腔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

1.2.1心理因素

调查发现,疼痛是儿童产生恐惧心理的主要因素。徐海燕等调查发现,由于疼痛导致儿童牙科畏惧心理占68.00%。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敏感性较高,牙科诊室布置特殊,吸唾管、高速涡轮机等的噪声会增加患儿的恐惧感,根管扩挫针、牙钳等锋锐器械会使其产生危险感,牙科器械导致的畏惧心理占32.67%,而牙科手机相关声音、震动、喷水占62.33%;诊室白色墙壁、医护人员的穿戴会增加患儿的紧张感;侵袭性牙科操作的就诊经历、其他患者治疗时的疼痛反应、从公共传媒得到的负面宣传均会使其产生不愉快感;医护人员态度严肃、缺乏耐心会使其产生厌烦感,甚至产生被虐待的感觉。

1.2.2待诊因素

由于儿童就诊时间较为集中,治疗时间和候诊时间较长,多个亲属陪伴,而专供儿童患者就诊的专科诊室较少,候诊大厅的范围有限,且人员流动性大、嘈杂,秩序容易混乱,儿童和家长均容易产生焦躁情绪,且儿童喜动,玩耍时容易发生走失其其他意外。

1.2.3检查因素

儿童尤其是年幼儿童对语言理解度较差,加之其畏惧心理使其不愿意张口,甚至产生抗拒心理不配合检查,或者听见其他儿童的哭闹声产生替代感受而不愿意接受检查,而医生也因无法观察到其口腔疾病情况而不能开展下一步的诊疗工作。

1.2.4治疗

口腔检查治疗器械较多且尖锐,容易使儿童产生恐惧心理。治疗时的吸唾管产生较大的吸引气体声,去除龋坏牙体的器械涡轮在儿童口腔内高速转动,加剧其恐惧感,加之儿童不配合,如头部乱动、不张口、器械放入口中后哭闹、突然起身等,不仅增加了操作难度,也增加了隐患。

1.3不安全因素的危害

上述不安全因素可导致医疗次序混乱,诊疗环境噪音,使医护人员产生疲惫感,导致其精力下降,增加儿童治疗时的不安全性,降低诊疗准确性,导致治疗不彻底、疾病易复发及其不良事件。

2儿童口腔护理安全问题改善对策

2.1做好侯诊室和就诊室管理

儿童就诊时间多较为集中,护理人员应主动维持秩序,紧凑安排就诊时间,适当在候诊室播放儿童喜歡的动画片、儿歌,以稳定其情绪。同时美化诊室环境,将诊室和治疗室墙壁涂成儿童喜欢的颜色,悬挂儿童喜爱的图画,诊椅上粘上卡通玩具,将医护人员工作服换成淡绿、粉红等颜色,播放儿童喜欢的动画片、音乐等,以分散其对器械的注意力,消除其恐惧情绪。

2.2重视儿童首诊

护理人员应提高对初诊患儿的重视,将首诊患儿安排在治疗后感觉良好的患儿后面,使其有愉快的牙科就诊经历;尽量将哭闹者安排在单独的诊室,以减少其他患儿的影响。对年龄稍大儿童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诊疗过程真实情况,以减轻其畏惧心理。

2.3增强医护人员的亲和力

儿童由于紧张和害怕,对医护人员的语言极其敏感。因此,医护人员应注意交流技巧,与患儿交流时,态度温和,语言温柔亲切,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使用不同的口吻和语言,对幼儿可增加肢体语言。检查和治疗前先通过聊家常等拉近彼此的距离,取得患儿信任,以增加其配合度。

2.4掌握儿童陪伴原则

研究发现,当儿童的陪伴人不在场时,其合作行为更好。3岁以上儿童,已具备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应根据孩子的情况,在征得其家长同意后,尽量避免陪诊;3岁以下儿童,需家人在场,以便于询问病情。

2.5心理干预

对儿童恐惧的诊疗器械,在治疗前护理人员可将器械展示给儿童,让其摸一摸,或放到其口内进行体验,使其产生兴趣后再进行治疗。在临床操作前,先与儿童沟通,讲解操作内容,并进行模拟演示,以帮助其克服恐惧心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儿童在口腔科就诊时存在较多的不安全因素,包括儿童的心理、治疗时的器械、疼痛、就诊环境等。护理人员可通过做好侯诊室管理、强化儿童和陪伴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提高服务技巧、给予儿童更多的关心、一定的奖惩办法等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同时要做好风险评估,以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儿童口腔就诊安全。

参考文献:

[1]赵丽萍,董文亮,徐喆.口腔科门诊儿童牙病护理配合体会广东牙病协会,1006-5245(2014):11,604-03.

[2]刘婷.口腔科门诊开展安全护理管理的效果[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35.

[3]魏艳霞,李孟飞.儿童牙科畏惧症的概述及干预措施[J].当代护士,2018,25(15):23-27.

猜你喜欢

安全工作口腔护理儿童
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舒爽”中药口腔护理液的临床效用研究
老年住院患者口腔护理技巧分析
留守儿童
新形势下碧流河水库安全工作之探索
六一儿童
护理专业口腔护理基本操作法
浅析医院常见的火灾安全隐患及其预防措施
浅析医院常见的火灾安全隐患及其预防措施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