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战略下我国农业经济效益提升策略
2022-04-15宋晓玲
宋晓玲
摘 要 基于“互联网+”模式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农业发展模式和战略目标作出了诸多改革和创新。其以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为核心,为实现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简要阐述“互联网+”战略对我国农业经济效益的作用,分析“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效益提升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利用互联网技术统一农作物标准、优化生产模式、完善销售渠道及加强互联网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等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农业;“互联网+”;经济效益;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6.036
近年来,“三农”问题逐步成为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出台了大量的惠民、助民政策,如乡村振兴战略等。随着大批高质量人才扎根乡村,我国的农业发展有了较大的变化。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农业模式开始融入互联网技术,为农业综合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创造了良好的平台,大大提升了我国的农业经济效益。
1 作用
1.1 优化产业结构
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由于互联网具有资源共享,信息传输速度快,不受时间、地點限制等特点,广大的农业劳动者可凭借智能设备,在网络平台或手机客户端查询资料,了解农作物的价格走向和趋势,以及国家出台的各种惠民政策,以便能够及时调整自身的农作物种植种类。互联网平台有大量的农业信息知识,既可为农户提供科学种植的思路,又能够帮助农户了解其他区域的农业状态,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利用高端的科学技术,农户可自主创造先进的务农工具和新型农作物,分析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的新途径。此外,可通过互联网获取有效的农业信息,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转变自身的农业结构,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灵活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1.2 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互联网”战略下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必须从全方位、多层次的角度出发,全面控制和综合管理农业发展。应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从传统的资源性模式向技术性模式转变,创设农业发展的综合性变革,在完善农业经济体系的基础上,提高现代化的农业管理水平。同时,“互联网+”战略能够形成农业经济效益提升与农业创新的新结构,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1.3 保障农业资源增值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还未完全实现现代化管理,在农业产业结构上仍存在诸多问题。改变这种现状,我国生态农业必须融入“互联网+”战略,从现代化的角度出发,分析和改进传统的农业经济体系,加大对资源、能源的保护与利用力度,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保障农业资源增值、发展特色农业提供有力的发展平台。农业监管部门必须加强对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的重视,在具体的建设工作中,保证农业发展与资源开发的紧密联系。结合互联网智能平台,构建现代化的农业管理系统和农业监管系统,提高农业产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
1.4 提升经济效益
在“互联网+”战略下,我国的农业发展应从生态农业着手,加大对当地农户涉农知识的培训力度,转变传统的农业理念。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打造“互联网+农业”模式,明确农业发展战略目标和规划。结合各区域的实际情况,创新管理方案,为农业的全面优化和综合管理夯实基础。在“互联网+”战略的过程中,立足于当地农业的发展现状,根据农业生产的规律,合理融入互联网发展理念,组建现代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农业管理信息平台,确保各项管理方案能够有效实施。信息化的平台能够简化交易活动的流程和步骤,加快农产品在市场活动中的流动速度,使农产品依据市场需求更新换代。及时捕捉市场信息的变动,清晰认识农业生产中的弊端,选择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保障农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逐步打造“互联网+”时代下的
新农村[1]。
1.5 实现农业全面发展
“互联网+”战略下开展农业经济发展,可立足农业整体发展和综合效益提升的角度,为农业经济效益提升创造有力的技术优势,在加快农业生产转型、创新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对农业的全面优化及综合性协调发展。同时,“互联网+”战略下,农业全面创新和农业经济效益提升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管理场面,优化各项经济指标,确保农业现代化管理方案与农业发展模式相融合,进一步提升农业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为农业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前提与基础。此外,“互联网+”战略下发展农业可以从资源综合利用和资源保护的角度出发,为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及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创新管理平台,切实保证农业综合发展在综合性农业改革中的推动作用,确保农业各项经济效益指标尽快达成,从而形成现代农业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良好管理局面,以便更好地保证农业经济策略的顺利实施,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 现状
2015年,我国政府的工作报告中便提出了“互联网+”战略,自此正式开启了“互联网+”新发展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渗透,各行各业走向了“互联网+”发展之路,新一代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衍生了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型销售模式。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各行业开始转变内部结构,在网络平台实现跨越性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经济,在“互联网+”战略的模式下,搭乘电商平台实现了变革式的发展,农业经济效益呈持续上涨状态。
农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保障,是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0年,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势态良好,生产总值虽每年的增长幅度波动较大,但一直呈持续上涨的趋势。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产业互联网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由于互联网带来了大量的新型技术,传统企业的管理模式开始逐步向智能化、高端化、便捷化、专业化及高效化转变,带动整个行业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农业经济在“互联网+”战略的推动下,不仅拓宽了原有的农产品市场空间和渠道,实现了农产品的集中销售,还大大简化了交易的环节和流程,降低了农业活动中的投入成本,切实保障了广大农户的经济权益[2]。
3 存在的问题
3.1 农产品具体标准不明确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生产大国,各区域内的农作种植涉及品类较多,受区域和时间限制的影响,同一农作物会存在不同的价格,导致农作物出现下单困难的情况。由于农产品具体的标准不明确,买卖双方在认知方面会出现较大差异,尤其是一些进口农产品的流入,加剧了农产品质量、规格、价格不统一的矛盾。有些消费者在选择同款农产品的时候,要么选择物价较低的产品,要么更倾向于进口产品。此外,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电商平台的数目日益增多,受不同评价机制的影响,同一类别的农产品由不同商家销售,价格上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消费者很难对农产品的质量好坏进行鉴别,以至于伪造假冒事件频频发生,造成销售者与消费者的信任危机。长此以往,对我国的农业经济效益发展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阻碍了我国经济水平的长远发展。
3.2 农业生产模式太过单一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农业生产模式太过单一,以传统人力生产为主。由于地理环境比较恶劣,为解决温饱问题,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在乡村劳作的基本只有老弱妇孺,由于其对外界的信息和现代化技术了解较少,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有待提升。近几年,社会发展对农业的生产要求越来越高,机械农具逐渐被应用于偏远地区的农业生产,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农户们的生产效率,只不过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國的农业生产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3.3 农产品销售链不完善
一般情况下,农产品大多具备时鲜期、易腐烂变质的特点,对销售过程的配送时间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有些经营商为了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基本会选择冷链物流。由于现阶段农产销售链不够完善,冷链物流渠道较单一,很多农产品在销售的过程中,依然无法避免出现腐烂变质的情况,增加了企业的投入成本,阻碍了农业经济效益更好的发展[3]。
3.4 基础设施建设较差
目前,不少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较差,对电商平台、互联网技术等现代化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无法在农业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融入互联网思想,限制了当地农业发展的脚步。受家庭和环境的影响,部分村民不具备现代化工具和技术的应用能力,没有专业的互联网人才,限制了农产品对外销售的渠道和范围,大大影响了农作物变现的情况,极大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4 有效策略
4.1 利用互联网技术统一农作物标准
“互联网+”战略下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必须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统一农作物标准,对农作物的销售渠道和销售范围加以约束,明确各区域农作物的市场定价,缩小各销售商对同一农产品的价格差异,保证农产品市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进一步结合新时期农作物经济协调模式,制订提升经济效益的具体指标和规划。全面研究综合性农业发展思路,建立健全农业现代化管理制度,构架新型的农业体系,合理部署生产策略。将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紧密结合,在“互联网+”战略下形成长期经济效益提升的战略布局。优化各项管理机制和销售环节,以全面提升农民利益和社会经济效益为核心,加强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精准定位互联网产业的风口,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开放性的创新思路,确保各项经济效益指标能够达到预期的数值。
4.2 优化生产模式
“互联网+”战略下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必须优化生产模式和销售方法。新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根据各种农作物种植的实际情况,制订最适合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结合农作物种植地区的水资源、土壤肥力、基础设施等外在条件,综合性分析农业发展走向。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学习最科学的农业生产知识,改变传统单一的生产模式,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实时掌握不同农产品的行情、价格、需求等,评估最容易实现经济最大化的作物,及时调整生产模式,有针对性地发展生态农业或特色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模式的智能化和现代化[4]。
4.3 完善销售渠道
“互联网+”战略下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必须完善销售渠道,搭建现代化电商销售平台,优化管理政策,激发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和参与度。了解市场的真实需求,有针对性地创新和改进农业结构,培养有素质、有知识、有技能的“三有”农民。当地政府应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注重农民专业农业知识的培养,加强农民对大数据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提升广大农户的农业技术水平和道德素养。统筹规划市场行为,推动电子商务的大力发展,加大国家财政的扶持力度,制定标准的规章政策,切切实实维护农民的利益。
4.4 加强互联网技术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战略下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必须加强互联网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加快农村互联网技术的覆盖和普及。组建专业的知识和科研团队,深入农业生产活动一线,为农民提供农业知识和现代化设备的相关指导,帮助农民自主建设电商销售平台,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拓展新的渠道。引导和鼓励农户将自己的农作物进行网络销售,根据市场的需求量,不断扩展生产规模和销售范围,从根本上解决农作物因销售渠道单一而出现变质腐烂的问题。在农产品对外销售的过程中,各部门必须进行协同合作,对农产品的生产、批发、经营和销售进行精细化管理,共同组建农产品一体化销售平台,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农产品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还能共享物流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投入。此外,建立专业的网络监管平台,防止不法分子随意更改农产品的规格和价格,造成数据的篡改和
丢失[5]。
5 结语
“互联网+”战略为我国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带来了机遇,政府、企业、农户都应抓住互联网的“风口”,调整生产的结构,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不断提升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为我国农业经济效益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阿依努尔·司马义.“互联网+农业”模式对于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的提升作用[J].新疆农业科技,2021(5):13-14.
[2] 亓纪燕.新常态下完善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策略探讨[J].商讯,2020(13):176.
[3] 闵新辉.浅谈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影响[J].广东蚕业,2020,54(4):94-95.
[4] 张传利.论经济常态下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J].经济管理文摘,2019(13):118-119.
[5] 徐广娟.“互联网+”时代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分析[J].财经界,2020(13):39-40.
(责任编辑: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