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要任务与对策建议

2022-04-15付广青裘实

江苏农业科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农业科技科技创新乡村振兴

付广青 裘实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省农业农村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江苏经济社会良好健康的发展态势,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立足落实《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要求,在江苏基层农业科技发展背景下,结合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农业科技创新应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推进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与应用,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强化农业人才培养与使用,增强内生动力助力脱贫攻坚为主要任务与突破。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领导机制,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强化决策支持,增强多元主体投参与保障资金投入,聚焦领军人才、培养新型农民,创新媒介载体、扩大对外宣传等方面提出了农业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对策与建议,加强农业科技有效供给,为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思路,为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关键词:农业科技;乡村振兴;科技创新;主要任务;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2)06-0248-05

收稿日期:2021-11-26

基金項目: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农业软科学研究课题(编号:19ASS043)。

作者简介:付广青(1984—),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科研管理研究。E-mail:fu_guangqing@126.com。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面部署。按照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重大任务[1],积极推动江苏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019年江苏省委1号文件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深入实施乡村振兴规划,确保到2020年高水平全面小康在江苏乡村大地如期实现[2]。把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着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和支撑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3]。

本文立足落实《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要求,阐述了江苏基层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剖析了江苏基层农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任务,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决策支持、保障资金投入、培养农科人才、扩大对外宣传、深化科技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农业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对策与建议,为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思路。

1 江苏基层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1.1 江苏基层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江苏地处我国东部沿海长江三角洲地带,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点,是全国经济质量好、开放程度高、市场活力强、投资潜力大的省份。江苏以占全国1%的土地、3.8%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6%的粮食、4%的肉类、7%的禽蛋、7%的蔬菜和8%的水产品,贡献了占全国近7%的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农业农村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粮食总产稳定在350亿kg左右;蔬菜播种面积150万hm2、产量5 800万t;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18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到2.27 ∶1,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江苏经济社会良好健康的发展态势,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江苏省农技推广服务效能明显提升,逐步构建了以国家农业产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农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教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农业技术推广体系[4]。在全国率先建成了财政保障稳定、服务手段先进、示范基地具规模、责任制度严格、专业人员优良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在全省建成8 000多个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技推广服务,鼓励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园区、农民合作组织、涉农科技企业、专业服务机构等开展社会化服务。此外,“三农”科技人才队伍发展势头良好。引进和建设4个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的“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重点培育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科技创新团队,凝聚涉农科技专家力量,聚焦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开展协同攻关研究。坚持“院校培训业务骨干人员、市县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境外培训高端人才”多方位培养方式,对全省25 000多名农技人员进行多次轮训,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人才知识更新步伐。

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推进江苏省农业科技发展及新农村建设,不断强化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主体建设推进力度,在全国率先开展科技服务超市建设工作[5],星创天地建设居全国前列,新农村研究院建设初具规模,科技特派员和科技镇长团已成为我省开展科技服务的重要力量。围绕增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能力,不断培育农村科技服务超市、星创天地、农业科技型企业、农业合作社等专业化、综合型服务组织。同时,不断强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突出科技超市、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星创天地的服务主体功能,跨县市、跨省区、跨国界集聚科技人才和科研成果资源。统筹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组织各类社会资本、涉农行业协会和科技服务机构等各种社会力量,协同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科技创业和新农村建设,构建了由成果流、信息流、专家流、产品流所构成的科技物流机制[6],加快科技成果、科技信息、科技人才、科技产品在科技超市、星创天地与农业生产间的相互流动。

1.2 江苏基层农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江苏乡村振兴也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一是农业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江苏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57 hm2,占全国3.8%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6%的粮食,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紧缺,农业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二是化肥、农药施用较多,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不容忽视。2019年,全省农药化肥使用总量分别为6.7万t和286.2万t,我省农药和化肥使用强度在全国排名分别为第15位和第10位,农业绿色生态发展技术尤其是生物农药供给不足,农业农村发展对科技进步的要求日益提高,同时,畜禽规模养殖粪便无害化处理尚未根本解决,面源污染压力依然较大,对科技进步的需求日益增加。三是涉农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明显。“十三五”期间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379家,农业高新技术企业143家,农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偏少,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四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尚有很大提高空间,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结合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农业科技帮扶的带动能力还不太强。科技帮扶项目的带动作用很大程度依赖于地方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市场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项目低水平重復支持现象,导致科技帮扶项目带动作用的长效性和稳定性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任务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任务为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加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提升农业科技供给质量和效率[7]。瞄准国内外农业科技发展趋势,结合江苏实际和未来需求,以产业发展为主线,着力提升农业科技源头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科技需求,坚持基础性、前瞻性、公益性科技研究与集成应用研究相结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2.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

2.1.1 加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突破 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发展前沿,聚焦农业发展重大需求,针对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问题,系统部署科技创新重点任务,组织实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专项,实施农业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支持产业重大共性技术研究、“卡脖子”重大新品种选育,智能农业等关键技术创新,加强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攻关,农业绿色生产关键技术研发、集成与示范。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突破,抢占未来农业发展制高点。

2.1.2 加强现代种业科技创新 建立和完善农作物种质资源和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发掘和深度利用,开展农业重大品种创制,选育推广一批市场需要、特色鲜明、优质稳产、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新品种。推进农作物、农业微生物基因表达调控及现代分子育种等技术创新,加强种子收购、加工、包装和储运全程质量监控技术研发应用。围绕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开展稻麦、畜禽、水产、林木等重大农业新品种选育,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品种,不断提升良种贡献率和全省种子产业竞争力。围绕农业种质资源共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2.1.3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建设 推进国家、部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农业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各类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各类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及载体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强各类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载体建设,使得农业科技园区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发展,努力创建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构建具有品牌优势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2.1.4 改革创新科研组织模式 推动组织建立以解决产业科技需求为牵引,以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为目标,以创新团队为主体,协同产业上中下游企业为支撑的科技创新联合体。创新联合体组建模式、运行机制、支持举措、激励机制。改革苏北科技计划、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创新联盟管理模式,创新省级农业科技项目支持方式,突出以创新联合体为主体的协同创新模式。进一步落实科技计划项目与经费管理“放管服”改革,不断增强农业产业的科技支撑力量。

2.1.5 催生发展农业新兴业态 深入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进设施农业集群集聚、绿色健康发展,深入开展园艺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在生物技术、智慧农业农机、农用新材料、农业信息技术、现代食品制造重点领域加强农业产业科技自主创新,积极推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GIS地理信息、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催生一批农业科技新兴业态。

2.2 推进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与应用

2.2.1 提升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能力 着力打造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升级版,大力发展“互联网+”科技服务,进一步推动科技服务超市向特色产业和新型经营主体集聚。着力提升农业科技成果交易公共平台运行服务能力,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和服务一体化。加快优化“星创天地”布局,推进专业化“星创天地”建设。以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奖补资金为抓手,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创新与推广组织等科研及推广技术人员到乡村挂职、离岗创新创业或企业兼职,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与农民建立事业共同体、利益共同体[8]。

2.2.2 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结合国家项目支持,全面推行责任农技服务,进一步创新科技人才、科研示范基地、农技推广员、科技示范户、规模化经营主体、普通农户的农业科技推广机制,突出农业科技成果进村进户、入社入企,加快农业新技术、新装备的示范、推广及应用[9]。

2.2.3 大力培育农业科技企业 深入实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升级计划,进一步强化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主体地位,引导有发展潜力的涉农企业向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发展。支持企业牵头联合科教单位承担产业技术创新项目。支持农业企业加快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提高技术自给率和技术竞争力。推动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加强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鼓励发展壮大一批专业化农业科技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和农业科技龙头企业。

2.3 强化农业人才培养与使用

2.3.1 加强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培养 加强农业科研卓越人才培养,组建一批全国有影响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充分发挥省“双创人才引进计划”、省科技计划杰出青年、优秀青年基金在农业高层次人才引进中的引导支撑作用,引进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战略型、领军型高层级农业科技创新人才。

2.3.2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围绕江苏农业现代化总体目标,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和农民实际需求,以强化教育培训为途径,以规范管理为手段,以政策扶持为动力,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根据实际重点培育“三类职业农民”,引进一批有学历、能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以规模化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现代家庭农场主、农业企业负责人等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为培育重点[9],分类别全面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培育工作。

2.4 增强内生动力助力脱贫攻坚

2.4.1 深入实施协同推广计划 按照“扩大规模、量质并举、强化激励”原则,精准组织全省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型农业科技企业与全省农业县(市、区)对接,实现全省农业县全覆盖,实现农业科教单位与地方、专家与经营主体全方位对接,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在一线、创业在基层,培育一批“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农业科技示范村镇,培育一批科技型骨干企业,壮大县域优势主导产业。

2.4.2 发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 围绕江苏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坚持“生态+特色”发展方向,以充分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大力开展产业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培育壮大有优势、有潜力、能成长的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休闲乡村农业、农村电商微商、视频融媒体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产业升级,带动农民增收。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协同推广、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试点建设,不断提升农技推广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农业科技领域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建立健全农业科研成果产权制度[10]。

2.5 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驱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要求、新路径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抓手,拓展产业内涵,彰显产业特色,提升产业层次,构建乡村产业新格局,加快推进農业农村现代化。一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提高企业技术自给率和竞争力。二是大力推进“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整合农业科教单位和企业的科研力量,组建农业科技创新联合体,推动一体化协同创新。指导支持农业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强的科研团队、新型研发机构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支持力量,进一步优化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推进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三是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围绕现代种业、农机装备等优势领域,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开展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建设运行好农业科技成果网上交易公共平台,建立完善线上线下结合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模式。四是切实提高科技人员收益水平。深入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赋予创新人才和团队项目经费调剂权、人才和资金使用支配权、技术路线决定权。实行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提高科技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50%以上。五是推进科技园区转型升级。统筹建设各类科技载体和平台,持续支持科技园区成果示范、创新创业和农民培训,推进各类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与科技园区协同发展,建立教科推一体化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11],着力提升科技园区建设水平。六是促进产业富民兴村强县。围绕苏北农业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指导苏北各县(市、区)编制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组织实施苏北科技专项,扎实推进特色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及集成示范和科技精准帮扶,做好“三区”科技人员专项工作,进一步优化提升扶贫绩效,推进“一村一品一店”建设、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等,切实推进产业提质增效和富民兴村强县。

3 农业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工作领导机制,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形成省、市、县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与推广协同联动工作机制,统筹各级农业农村科技资源;打破区域、部门、单位、学科界限,建立各类参与主体工作协调机制,强化并统筹资源要素支持和制度供给。建立以我省农业农村科技需求为导向、以农业科技项目为载体、以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目标的“政产学研金”五位一体协同创新机制。完善农业科研成果评价方式,按照职责分工完善规划实施督导和检查考核工作机制。

3.2 强化决策支持

完善科技三农新型智库建设,加快推进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乡村建设、乡村产业、农村改革、乡村治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开展宏观政策研究和微观实证分析,形成服务江苏乡村振兴的决策参考、技术支撑、模式创新和动能培育。加大财税、信贷、保险等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新型智库在乡村振兴发展项目组织、任务部署等决策中的重要支撑作用。高新技术企业实施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品种后补助政策,根据品种推广应用的社会经济效益确定补助额度。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激励相关政策的研究、制定、落实和监测。

3.3 保障资金投入

加大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省级公共财政资金投入向乡村产业倾斜,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资金保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整合公共力量和民间力量,引导城市工商资本、风投、创投资本投资农业产业化项目。有机统筹全省各级各类农业科技创新资金项目,共同推进农业科技跨越发展。设立科技支撑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发挥农业类创新基金引导作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建设农业创新创业基地,培育农村新业态新产业。

3.4 培养农科人才

充分发挥我省科教大省优势,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加大解决农业科技“卡脖子”问题的人才引进,创新人才稳定支持方式,推动科研单位人员分类评价机制改革,培育一批顶尖农业科技人才。探索农业科技基层服务新机制,组建新农学院,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加强与地方政府、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组织的合作,拓宽基层农技推广渠道。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现代化生动实践中快速成长。

3.5 扩大对外宣传

实行乡村振兴科技成果定期发布制度,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采取媒体宣传、现场观摩、集中展示等方式发布和推介,扩大社会显示度,加快技术转移转化,有力支撑乡村振兴目标实现。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站、微信等公众媒体,普及乡村政策、治理法规和农业科技等知识,宣传行动计划实施成效,突出创新路径、典型样板、案例经验和成功范式。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人民政府.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EB/OL]. (2018-05-14)[2021-09-07].http://www.jiangsu.gov.cn/art/2018/5/14/art_59164_7637384.html

[2]江苏省人民政府. 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EB/OL]. (2019-03-19)[2021-09-07]. http://www.jiangsu.gov.cn/art/2019/3/19/art_64351_8287831.html

[3]周曉薇,饶和斐.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调查和思考[J]. 党建研究,2019(3):60-61.

[4]汤国辉,黄启威. 高校、科研院所参与农技推广创新服务的融合体系构建研究[J]. 中国农业教育,2021(2):55-62.

[5]汤国辉,刘晓光. 农村科技服务多元主体协作模式探索——以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为例[J]. 中国科技论坛,2016(8):137-142.

[6]徐凯飞,葛 琳. 江苏家禽业科技物流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中国家禽,2015(12):68-70.

[7]韩长赋. 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J]. 甘肃农业,2018(5):6-10.

[8]黄安胜,朱春奎,张一博. 中国省域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绩效评估[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19(10):32-40.

[9]徐孝海,朱念均. 创新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模式[J]. 江苏农村经济,2019(9):58-59.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 (2019-02-19)[2021-09-07]. http://www.gov.cn/zhengce/2019-02/19/content_5366917.htm

[11]袁 波,高 凯,王善虎,等.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聚力江苏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考[J]. 江苏科技信息,2019(23):1-4.

猜你喜欢

农业科技科技创新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浅谈生物技术与农业科技发展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浅析南疆农业科技知识服务体系的构建
新疆兵团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