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课学生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22-04-15田质全董峰李东斌
田质全 董峰 李东斌
摘 要:深化高校课程体系改革、培养应用型高端技术人才成为高校当前重要的培养目标。高校公共体育课在培养优秀人才和优化课程体系时,应根据教学目标、课程结构以及组织形式等方面对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模式创新进行加强,坚持以生为本、以高端人才培养为原则,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进行全方位改革,以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优秀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高校应加强现代化发展理念,使其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和综合性,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熟练掌握相关运动技能,让学生对健康知识和医学上的基本常识有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07-0093-04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符合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全能型人才,高校在开展各类教育活动时,应以高端人才的培养为首要目的,其中也包括对课成体系的构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活动在高校整个教育活动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推动学生强身健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现实意义,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协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在开展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活动时,应积极建立具有新时代特色的课程体系,将优质人才培养目标与教育工作相结合,积极培养青年人才,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育现状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也在不断创新与深入研究,高校各个学科体系得到了稳定发展,形成了与高校教育目标相适应的学科体系,推动了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然而,高校公共体育课虽为高校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体系建设仍处在初级阶段,与高校教育发展水平和整体课程体系构建不相符,对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阻碍。
就当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现状而言,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教学观念缺乏创新,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没有形成高度认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的影响和制约,高校对体育教学在整体教育目标和教学群体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性没有形成正确认识,在高校公共体育学科体系的构建中严重缺乏紧迫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体育教学的发展,停留在普通学校体育学科教学思想上。
二是对理论基础的研究方面不够全面,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受到传统教学理论思想的严重影响,对高校体育的理解一直是围绕传统的运动技术传习式的教学体系进行的,这种传习式教学与新课程的要求不相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教育觀和教育实践上有着较为突出的矛盾,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了严重影响。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是围绕教学的具体内容确定教学任务的,没有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融入当下世界教育快速发展的新趋势中,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落后,在内容上不能做到及时更新,对学生的主体作用缺乏高度重视,在深入研究与认识中,没有将其放到大文化观中,对拓展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在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中,存在脱离实际的问题,只对专业技术评估和完成达标率加以关注,重数量轻质量。尽管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应用的一些教学模式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公共体育教学中呈现的重要性有所认识和重视,但主要还是追求基本教学任务的达标情况,对学生自身素质发展和实现终身体育目标造成了阻碍。
三是高校教学评议估计水平不高。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现在实行的评议估计标准的目标是提高学生自身体制,以运动成绩为重要根据,这些都满足不了高校的实际需要,更不能将高校教育的独特之处充分展现出来。由于教育教学对象具有较强的定向性,培养有关人才的目标也非常明确,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在内容或教学形式等方面,特别是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方面应与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和高校教育发展目标相统一。要想尽快实现这一点,高校应从构建鲜明的教学评价标准着手,不断提升教学评估水平,提高教学质量[1]。
二、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纵观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发展,与我国当时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不同时期都形成了独有的教学观念,代表了当时社会发展所体现的新理念、具有新的内涵,但是,无论是在哪种教学观念上都没有脱离培养学生运动技术技能这一思想,没有使学生形成体育以健康促进为目的的学习观念。造成学生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只是单纯地喜欢体育活动,对体育课程却不感兴趣,导致学生体质得不到有效提升。针对这一问题,只有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深入研究,并不断创新与完善,才能有效促进以学生身体健康为根本、以培养优质人才为重要导向的教学改革,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充分发挥好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的社会价值[2]。
三、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实施
(一)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课程设置多元化格局
高校学习阶段主要是以拓宽专业知识、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核心内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在不断考察当今社会对体育人才多元化需求的基础上,应积极推进新课程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体育课程资源,不断拓展课程深度,对不合理的课程进行适当调整与剔除,将课程设置为重要基点,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专业环境,努力克服因为不合理的课程设置而造成的专业方向不清晰、专业知识结构不完整等现象,进而推动课程体系建设,加快课程改革。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构建中应对综合课程的建设予以高度重视,将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为具有机动性和灵活性的多元化格局。
以培养优质人才目标、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为出发点,对各个学段、层次的学生的培养目标进行科学设置,课程结构不仅要呈现共性,还要有个性,不仅要有必修,还要有选修。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初级阶段的教学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学生健康水平,使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爱好,使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具备健身的基础。在高级阶段,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思想、体育方法和相应的体育能力。在此过程中,可以把以往的团体活动、专业队训练等相关体育活动全部充分融入课程体系结构当中,增强综合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3]。
(二)提高公共课程设置的系统性与层次性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应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将各课程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全面体现出来,使课程更加具有整体性,实现课程质量最优化。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首先应对课程设置所展现出来的整体性做到充分把握。公共体育课程设立和安排的整体性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在学习中可以牢牢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排除迁移中的干扰,实现知识的正迁移,让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專业知识。在不同的时期,只有强化专业整合,采用优化课程设置,才能充分体现学科的整体性。
此外,还应全面考虑课程设置的动态性,在课程设置结构和课程应用方面应运用动态方法进行仔细考查,而不应将课程结构变为僵化的课程,这也是课程体系构建和改革的重要原因。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在构建中应具有动态性,能够真实反映未来发展趋势。学生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的学习时间和课程数量都非常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课程教学效果最优化,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是加强课程体系构建和改革的重要基点。加快完善课程的设置可以让更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习本身就是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的过程,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和专业水平的提升主要依靠于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由于课程在安排过程中存在层次结构不明确等问题,导致学生知识结构较为混乱,知识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高校都在积极开设体育、计算机文化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学英语、法律援助等公共必修课程,为学生未来再学习、拓宽交流范围、提升现代信息社会的适应力等都带来了巨大帮助。但是,高校必须深刻意识到公共体育课程的开设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学生实际学习需要,与现代化社会的迅猛发展不能相适应。不断创新学习和研究方法,增设课程设置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未来发展趋势[4]。
(三)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构建中不断发挥网络作用
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融合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更为严格,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在各大高校同类课程中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将有效提升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网络资源平台,实现课程资源共享;二是构建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通过多种教学资源的提供而提出整体教学解决方案的数字化资源中心,为高校师生提供大量的教育资源,包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项资源和学生学习资源;三是积极发挥网络自身作用,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开展总体规划,为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申报提供良好的网络平台,在网络设计过程中应做到层次分明、结构有序、特色突出、资源丰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网络技术成为当下高校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途径,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发展趋势。就高校公共体育教师个人发展而言,加快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有着巨大帮助,推动了新课标的顺利执行[5]。
(四)丰富教学内容,加强课程实践
对教学内容做到充分把握能够促使教学目标的快速达成,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能够实现培养优质人才的目标,高校教育者应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内容,对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进行重新规划与设计,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对学生自身素质拓展、课题实践以及体育活动进行深入研究,开设多样性的课程供学生进行选择,以真正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高校优质人才培养目标与公共体育课程有机结合的教学内容应以基础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为前提,以培养优质人才为核心目标。
首先,开齐开足高校公共体育课。高校在培养和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在新学期伊始让学生进行线上选课,坚持以兴趣为核心导向,充分利用校内教学设施,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可以包含篮球、足球、排球等球类运动项目;武术、空竹等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素质拓展、散打、跆拳道等新兴体育项目等等以供学生自由选择,在这期间,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想学、喜欢学的知识自主选择。在提升学生体育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开展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进而培养当代大学生独特的个性,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推动高校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其次,将公共体育课程与素质拓展活动相结合。素质拓展活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发挥着积极作用,素质拓展的类型较多,对学生各项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针对性的作用,将二者有效融合,能够使学生得到综合发展,因此,素质拓展活动可以作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开始前的热身活动,教师可在课程开始前开展拓展游戏活动,对游戏内容进行细致讲解,在活动中有目的地对学生某一项能力进行培养。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引入跑距监测App,并将其纳入体育课评分标准,先通过选修课程学习或成立各种新颖的体育社团,对各项体育运动项目进行拓展,组织开展“阳光体育节”“创意校园跑”等体育比赛,让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在课外活动中充当各种角色,例如运动员、裁判员、记分员、器械员和啦啦队员,他们各司其职,严格遵守规则。如此种种,不仅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还增强了学生的体育参与感。
(五)构建全面的教学评价体制
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评价体制的构建与完善过程中,应坚持教学评价内容由单一向多元发展,由统一向分散变化,坚持教学评价主体多样性原则,重视过程化评价,通过教学评价确定当前教学任务的完成度,以便在第一时间对各项体育课程内容进行修订,改变教学模式。
首先,应构建自主管理与检查体制,确保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高校优质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将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目标、过程等众多环节切实落实到培养优质人才的最终目标上。
其次,对学生个人素养评价进行完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接受者,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应包含自我评价,学生对学习的期望和能力的培养等都有着不同的想法。因此,在教學活动开始前,教师应认真记录每一名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档案袋式的形式,获得较为全面、准确的评价信息,做到及时反馈,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综合性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开展自我评价。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对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评价,高校体育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一名学生当前的实际情况,建立档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评价学习过程和结果,借助量化指标比值评定软件,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客观描述。运用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等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评价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思维加工,记录学生的中和指标。当结束了一学期的学习与生活,教师需对学生当前水平做出评价,对能力上升或下降的变化细节进行认真梳理。
四、结语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活跃校园氛围的主力军,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构建进行深入研究,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能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体育技能。通过全面挖掘、制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人才培养方案,可有效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自身文化素养,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承载着助力高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任务,责任重大,不仅要经历长期的奋斗,还要积极探索特色发展道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量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明.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策略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20(12):86-89.
[2] 彭健民. 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2019,18(02):68-70.
[3] 万来红,陈治华,谢彬.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学生成绩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12):74-81.
[4] 贾钧,王焱源,祁文文. 课程一体化视阈下体育分层级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 拳击与格斗,2020(18):44-45.
[5] 毋洪飞. 高校公共体育拓展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J]. 当代体育科技,2014,4(24):65-66.
(责任编辑: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