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区域重楼种质资源调查
2022-04-14刘贺贺石洪峰梁玖华
刘贺贺,石洪峰,袁 洋,梁玖华
(1.铜仁市农业科技园区管理中心,贵州 铜仁 554300;2.铜仁市科技情报所,贵州 铜仁 554300;3.铜仁市林业科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重楼是百合科(Liliaceae)重楼属(ParisL)多年生草本植物云南重楼[Paris polyphyllaSmithvar.yunnanensis(Franch.)Hand.-Mazz.]、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Smith)的干燥根茎[1],主要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癌症、乳腺炎等疾病,是宫血宁胶囊、金复康口服液、楼莲胶囊、肝复乐片、云南红药胶囊等中成药的主要原料[2]。贵州省是重楼属植物的主产地之一,重楼的种类和资源较为丰富[3]。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是贵州省珍稀濒危及特有药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之一[4],中草药资源十分丰富,是周边省份和地区各民族采挖药用植物的主要目的地[5,6]。贵州省中医研究所多次对梵净山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普查,发现梵净山蕴含的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用于药物的植物资源超过 1 500 种[7,8]。
开展梵净山及周边区域重楼资源调查,进一步摸清梵净山重楼资源底数,可为梵净山区域重楼资源的保护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在江口、松桃、印江三县的交界处,是中国云贵高原东部向湘西丘陵过渡的大斜坡上,为武陵山脉的主峰。地理坐标为东经108°45′55″—108°48′30″,北纬 27°49′50″—28°1′30″,最高峰凤凰山海拔 2 570.5 m,金顶海拔2 493.4 m。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夏季受东南海洋季风的影响显著,冬季受寒潮的影响较小,气温垂直差异明显,在梵净山形成了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等4 个垂直气候带谱,是贵州省乃至全国的多雨地区之一。梵净山山体高大,气候、土壤的垂直变化显著,形成了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亚高山针阔混交林、亚高山灌丛草甸林为主的4 个完整的森林带谱[9-11],为动植物资源的生长与保护提供了天然优越的环境条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调查 查阅《贵州植物志》《重楼属植物》《梵净山药用植物》《贵州中药资源》等学术专著以及已发表的期刊文献、相关学位论文及相关研究。
1.2.2 野外实地调查 野外实地调查主要是通过规划采样路线、实地走访调查、采样记录等实地调查梵净山及其周边区域重楼资源的分布情况。
2 调查结果
2.1 文献资料中重楼资源分布情况
根据重楼的形态特征以及演化趋势,重楼属共包括 2 个亚属,24 种和 10 余个变种[12],其中有 18 种及变种植物作为药用植物广泛利用[13]。中国是重楼属植物的主要分布区,全国共计有30种和变种[2],主要分布在西南各省区,贵州省是重楼的主要产地之一[14]。贵州省分布有 8 种,10 个变种及变型,其中红果五指莲为贵州省所特有,分布在梵净山及周边的有金线重楼、滇重楼。《贵州植物志》记载贵州分布有重楼资源的8 种7 变种,分布在梵净山及其周边区域的有华重楼、球药隔重楼、狭叶重楼、金线重楼[2]。《梵净山药用植物》[15]介绍,梵净山分布的重楼有滇重楼、七叶一枝花、华重楼、金线重楼、球药隔重楼、狭叶重楼、黑籽重楼(表1)。
表1 梵净山及其周边重楼属药用植物生境分布情况
综合《重楼属植物》《贵州植物志》《梵净山药用植物》及其他相关文献资料,初步统计出梵净山及其周边分布的重楼属药用植物有4 种3 变种及变型。梵净山分布的重楼资源丰富,梵净山独特的环境是孕育与保存重楼遗传资源有利条件。
2.2 野外调查情况
经过调查,重楼在梵净山及其周边区域均有分布且蕴藏量较大,调查共收集到8 个区域内100 份重楼资源,种植于碧江区坝黄镇试验基地(表2)。
表2 实地采样调查情况
2.3 人工种植重楼情况
通过走访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铜仁市重楼种植较为零星,未形成规模种植,调查发现在瓦屋乡、高楼坪乡、张家寨镇、长丰乡、高山镇、平原镇、堰塘乡、官舟镇等乡镇均有种植。
2.4 重楼在中药上的应用
通过在《中国药典》2020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标准中所收载方剂、检索数据库“药智数据”及药通网可以发现重楼为原料的中成药有98 种。剂型主要是胶囊剂、片剂颗粒剂、酊剂(外用)、口服溶液剂等,配伍的药材主要有三七、冰片、红花、当归、板蓝根、甘草等(图1);被广泛用于中医、苗医、彝医、傣医等民族中医药中,在外科、呼吸内科、皮肤科、肝胆内科、儿科、消化内科、妇科、肿瘤内科等临床科室也广泛应用。
图1 98 种重楼中成药中配伍药材情况分析
全国生产重楼中成药的企业有180 家,其中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有宫血宁胶囊、云南白药、热毒清片等12 种中成药,有66 家企业生产2 种及2 种以上重楼中成药。从地区上看,主要分布在中南地区(55 家)、西南地区(34 家)、东北地区(32家)、华东地区(31 家)、华北地区(19 家);从省份上看,分布最多的省份有吉林(24 家)、广东(23 家)、云南(16 家)、广西(14 家)、贵州(11 家)、浙江(10 家)、湖南(9 家)等(图2)。可见,国内生产重楼中成药的企业较多,分布广泛,区域内无法对重楼原料形成地方垄断。
图2 生产重楼中成药的企业分布情况
3 重楼资源保护建议
随着人们对重楼药用价值的认识和深入了解,重楼的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加。资料显示,中国重楼的需求量远远超过了中国野生重楼生长总量,重楼资源逐渐枯竭[2],需要开展重楼的相关研究,对野生重楼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
加大重楼野生资源保护力度。大力开展重楼资源的科普宣传、综合利用等,同时增强药农的重楼保护意识,在梵净山保护区内禁止采挖重楼资源。加大药农的栽培技术培训,在重楼异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基础上,为推广重楼的栽培繁殖打下基础。
驯化本土重楼资源。梵净山及其周边地区的地理条件适合重楼的生长,蕴藏量大,需要合理地开发利用重楼野生资源。建设重楼资源的种植资源圃,对野生重楼资源进行迁地保护,从中筛选优质的重楼药用植物资源,进而开展人工驯化扩繁,减少对野生资源的采挖。
加快重楼研究。重楼属于根茎多年生,茎叶当年倒苗,从种子发芽到药用至少需5 年时间,植物发育所需时间长[16]。虽有药农将采挖的重楼种植于林下,但仅依靠经验,未能形成标准化的种植技术。重楼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更需要成熟的种植技术支撑,需要加快重楼的高效繁殖技术、缩短生长期限、标准化种植技术,为重楼的资源化利用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