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姓埋名的张士诚后裔

2022-04-14吴克嘉吴元大

江苏地方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姜堰吴氏吴王

◎吴克嘉 吴元大

(江苏 泰州 225300)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兵集苏州城下,四面筑台长围,张士诚军在坚守了8个多月后,眼看寡不敌众,无法挽回败局,张士诚做了三件事:一是在被困之前把家族年幼男丁送至城外;二是他把城中老者找来,商量守城对策,点燃城中所有户籍,不给朱元璋留下户政;三是一把火烧掉了曾经歌舞升平、富丽堂皇的齐云楼,让自己的妻妾全都葬身火海。后张士诚关门上吊自杀未遂而被俘,在被押送应天(今南京)后自缢而死,年仅46岁。张士诚败亡前后,其被送出城隐匿流亡逃生的家族男丁,成为数百年来的隐秘之谜。进入21世纪之初,在苏北江南移民“阊门寻根”的同时,有关张士诚后裔寻根溯源的研究也在进行。

一、兴化仓巷的张士诚家族后裔聚居地与张氏祠堂

兴化西城外有一条不寻常的巷陌——仓巷,这条巷内,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一直是张士诚家族后裔聚居的地方。因此,历史上曾一度称作张巷。入明以后,张氏族人根据“张”字的谐音设法将其更名为仓巷,并一直沿用至今。[1]

根据支伟成、任志远《吴王张士诚载记》,元至正十三年(1353)正月,盐工出身的兴化草堰场人张士诚(原名九四)率胞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堂弟张士俊(又名士骏)和李伯昇等十八人(俗称十八根扁担)造反,举起反元大旗。在反元以及与朱元璋争雄天下的战争中,胞弟张士义和张士德先后死难。

自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起,朱元璋在击败陈友谅后,即发动对张士诚政权的进攻。至正二十七年九月,苏州城破,张士诚被俘,并被押往南京后自缢身亡。在苏州城破之前,张士诚密令堂弟张士俊保存实力,张士俊秘密率部分将士潜回故乡兴化,在西城外筑屋隐居,以待东山再起。其后,张士俊又去苏州将藏匿于民间的张士诚、张士信的儿子接往兴化,自己则继续留在苏州,直到明洪武四年(1371),张士俊才又以移民身份迁入兴化,与家人团聚。

在明朝统治下,张士诚、张士俊、张士信及其族人的后裔一直不敢暴露本家族的真面目,以种植果园和世代做泥瓦匠为业,生活在仓巷一带。清嘉庆十七年(1812)前后,张士俊第19世孙张如珍看到朱明王朝灭亡已久,这才放下心来集资在仓巷内始建了一座保留至今的“张氏宗祠”,成为江浙地区唯一的张士诚家族祠堂。道光二十二年(1842),兴化知县王检心为张氏宗祠题赠“功在庇人”匾,以表示对乡贤吴王张士诚的敬仰之情。此匾一直悬于挂有“守祖宗贻谋克勤克俭,传九世门第亦读亦工”楹联的祠堂祭台上方。

二、姜堰城北村的吴氏家族:“生姓吴死姓张”[2]

2005年,姜堰市(今泰州市姜堰区)城北村吴家舍村村民吴元大给泰州日报社写信,陈述他们村100多户600多村民数百年来秉承着的一个祖训:生前姓吴,死后姓张,并询问有关行政部门,是否可以将户口本及身份证由吴姓改为张姓。其理由是他们家有资料:自清代康熙、乾隆以来数百年间的分家书,都是体现了生姓吴死后姓张。同年9月9日《泰州日报》第二版以特大号字体为标题,刊登了《文物谱牒专家探讨吴氏之谜》,副标题为“姜堰一吴姓居民自称张士诚后裔并称村里人改姓隐居已600多年”。根据这一信息,泰州电视台到吴元大家对他做了专题采访,不久又制作了上、下两集的电视专题片《吴王张士诚》在媒体上广为传播。

根据吴元大介绍,自己在读初中时,其祖父吴怀宝在常州生活,但每年除夕都要回姜堰老家祭祖。有一次,吴元大在请木主时,无意中发现上面写的名字是张广文,感到很奇怪,自己家明明姓吴,怎么会有姓张的祖先?祖父告诉他,这位姓张的的确是家里的祖先,而且村里吴氏家族的人,死了之后写在牌位上的名字都改姓张,一句话“生姓吴死姓张”。

吴元大家保存了一块曾祖父的牌位,“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家用油纸将牌位包好埋在院子里,每年除夕祭祖时再挖出来,祭祀仪式完成后再埋进地下。这块牌位其实有三层,正面与背面之间夹着一块薄薄的木板,上面用蝇头小楷写着:

“……吾辈九世孙调查吴氏源流支派,实系世居海陵(注:泰州古称)东,地名草堰,张氏所出。何故?追忆由姑苏城立我始祖张士诚,与大明朱元璋得帝后,与张争战以来,厥后迁移淮城之西,寄居外舅吴氏家,埋名改姓吴。是以上下数百年,风教流传,恐其失旨,编辑详载木主内。今而后,知先主箕裘勿莫,使子孙纪念不忘,享千秋之俎豆,宴二社之鸡豚。自兹之后,凡我同姓,生姓吴,死姓张,故作此文志之……”

木主夹层上这段文字中的“九世孙”,指的是张士诚的九世孙,这段文字是康熙五年(1666)写下来的,从此世代流传。

姜堰的文物工作者窦亚平多次到吴元大家实地走访,并对城北村吴氏宗族部分居民进行调查,发现这里村民超度祭祀时,在丧告(也称申文,是一种民俗上的公文)上确有“生姓吴死姓张”的表述。

从元至正二十六年到康熙五年的近300年间,张士诚后代是如何流落到姜堰城北村的?如果是张士诚的后代,为什么这里的100多户居民会改姓吴?对 此,研究张士诚及其家族多年的泰州市谱牒学学者张培元认为:姜堰区城北村的这些吴氏祖先很可能就是当年张士俊带着张士诚的一个儿子逃到兴化西门仓巷及西水关淘沙巷一带隐居,其后裔隐姓埋名流落江湖迁移到姜堰区城北村一带的。根据张士诚的后人迁移淮城之西寄居外舅家改姓吴,张士诚很可能有一个妃子姓吴,而吴元大则说这个姓吴的外舅家族,其实是高邮人。吴元大说:“祖上说过,清朝的平西王吴三桂就属于这个家族的。”[3]

吴元大家中有生于乾隆、道光年间,亡于道光、光绪年间的先祖死亡后由吴姓改为张姓的资料留存。

三、“高邮堂”《温张族谱》反映的张士诚的两个幼子下落

关于张士诚的后代,《明史》一百二十三卷列传第十一中记载,平江城被攻破时,张士诚的妻子刘氏有两个幼子,藏匿于民间,后来不知所终。张士诚的这两个幼子真的是不知所终吗?

2019年,高邮姓氏文化研究会会员徐学林获得一部“高邮堂”《温张族谱》,谱中详细记载了张士诚后人去向。根据该谱的记载,张士诚与刘氏生有五子,长、次、三子,不知所终。四子伏七,字肇之,五子千七郎,由乳母何氏带着避乱到江西黄土坡夹河口。他们过渡口时,被船工温良弼收养,二子遂认温为父,何氏为母,改姓温,千七郎更名为宗武。正因如此,这部家谱叫《温张族谱》。谱中称宗武15岁时“自江西吉安府黄土坡太平乡沙窝村迁楚,初籍监邑担盐埠,复迁沧湖垸走马岗。”沧湖垸走马岗在今湖北省监利县。宗武57岁去世,与妻于氏生有四子:彦、良、海、亮,张彦居走马岗,张良迁河矿桥,张海、张亮迁蚌潭湾(均在今湖北省监利县)繁衍生息。

这支张氏沿用堂号“高邮堂”旨在纪念祖先张士诚最初称王之地。

四、苏州光福“府”姓传为张士诚后裔

苏州西郊光福镇有一个村,村民中许多人姓府,所以叫府巷。明朝以来,府氏家族人才辈出,但是在宋人所编的《百家姓》中,并没有府姓的记载。民间传说光福府姓其实是由吴王张士诚的一个后代隐姓而来。[4]

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的大军攻破苏州城,张士诚被押解到应天(今南京)。他的妻子儿女在战争中死的死、抓的抓。有一个忠心耿耿的老仆人,带着张士诚的一个儿子,躲在王宫内的乱砖堆里,避过朱元璋军队的搜捕。天黑后,老仆人决定带着小主人逃出去。他考虑到自己老眼昏花,小主人年纪小,不认识宫外的道路,因此临走时提了个乱砖堆边的破灯笼。这个灯笼本来挂在屋檐下,炮火一轰,便被轰到了乱砖堆边,上面写的“王府”,也因为灯笼纸破碎,只剩下一个“府”字。

当时,朱元璋已关照布置人马守住六座城门,不许随便放人出城,并吩咐:一旦发现张士诚王府上的人就抓起来。老仆人与小主人走到胥门时,被守门的军队拦住。守兵盘问他们是何许人,去干什么。小主人吓得讲不出话来,老仆人说:“我们是普通老百姓,他是我的孙子。孩子他爹今天一早出城去办事,直到现在还没回来,我们实在不放心,就想出城去寻寻。”为首的守兵要他们拿出户籍证。

老仆人一听,非常着急,因为他们是宫里的人,不入民籍,没有这所谓的户籍证。他看见灯笼上剩有一个“府”字,便急中生智说:“大人,我们姓府,是住在卧龙街的平民百姓。我们找人很心急,因此没有带户籍证,我们的灯笼可以证明我们的姓氏。”那些守兵都是穷苦人家出生,从小没念过书,认不了几个字,他们看了看灯笼,一时没看出什么破绽。但他们说:“大帅有令,夜里不准放人出城。你们还是回去吧! ”老仆人从身上摸出一锭银子递给守兵,这才被放出城。

老仆人和小主人一口气逃到光福,找了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就是府巷村)住下。因为“府”字救了他们的命,因此他们就改姓了府。老仆人没有子孙,所以姓府的都是张士诚的子孙。

兴化边城广场的吴王张士诚像(张文祥 提供)

五、张士诚后裔的寻根溯源活动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2005年,姜堰城北村吴氏宗族村民“生姓吴死姓张”的隐秘经媒体广为传播后,有关张士诚后裔的信息陆续被披露出来,全国有不少自称张吴王后裔者,或是先祖曾与张吴王一起共事的,纷纷加入先祖身份之谜探究行列。2010年后,兴化市边城村支部书记张文祥筹资在当地建起了一处文化广场,广场的中心竖起一座5.3米高的张士诚青铜像。

2020年,兴化市成立了张士诚史料研究会。辽宁盘锦张氏寻根问祖研究者张兴文,是山东胶东双山张氏后裔,疑是吴王张士诚后裔,为了厘清600年的血脉,他联系吴王张士诚后裔,牵头组建“吴王张士诚后裔认祖归宗”微信群。2021年7月改群名为 “吴王张士诚后裔寻根问祖群”;2021年9月,群名再次更改为“吴王张士诚后裔文化研究院”。建群的唯一目的就是寻根问祖研究张士诚文化,最终完成《吴王张士诚后裔族谱》。

猜你喜欢

姜堰吴氏吴王
江苏泰州市姜堰区:家庭农场在新模式中走出“新路子”
吴王光鉴铭文复原考释
共享“悦”读之美南京图书馆向姜堰赠送图书设施
轮椅上的好医生,发明“吴氏膏药”
孙武为何敢于斩杀吴王宠妃?
孙武为何敢于斩杀吴王宠妃?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王安石用善良赢得真爱
北宋宰相王安石:用善良赢得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