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变动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2022-04-14张传娜
张传娜
(1.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长春 130028;2.吉林省农村金融改革研究中心,长春 130028)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稳就业、促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人口变动密切相关,要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作用,就必须研究人口变动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2005年以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尤其2019年职教20条的发布,更是使得高等职业教育进入黄金发展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呈现出以下两方面特征。
一是高等职业教育经费增长迅速。2012年,高等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投入13 030.44元,到2019年,这一指标达到21 252.96元,增长了63.10%。2012年到2019年的8年时间里,财政经常性补助收入占高等职业院校经费总收入的比重从25.73%提高到39.45%,提高了近14个百分点①。国家持续增加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迫切需求。
二是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更为完备。职教20条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类型,二者地位同等重要。过去,职业教育定位不够清晰,在招生环节存在与普通教育争抢生源,生源质量不高且数量不充足的问题较为突出;在教学过程环节与普通院校一样,依赖学科知识体系设置课程并实施教学,培养的学生职业属性不突出,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如今,职业教育正在逐步转向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核心的,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以教育工作模块为基础的课程设置,并实施项目制的教学过程[1]。突出的职业属性将是职业院校,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赢得提质升级攻坚战胜利的关键点,也是赢得优质充足生源的关键点。因此,高等职业院校都在努力加强校企合作,推进集团化办学进程,促进产学结合、工学一体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
二、人口变动带来的高等职业教育供给问题
(一)从人口规模来看高等职业院校布局
1.地区人口规模与高等职业院校的分布不协调
从2019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每百万人拥有的高等职业院校数量来看(见表1),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地区分布不够均衡。2019年,中国共有高等职业院校1 423所,每百万人拥有高等职业院校1.02所②。人口规模过亿的广东省和山东省拥有高等职业院校数量较多,分别为87所和76所;但是这两省每百万人拥有的高等职业院校数量都不足1所。2019年,全国人口规模在5 000万以上的省份有10个,其中仅江苏省、湖南省、湖北省和安徽省这4个省份每百万人拥有的高等职业院校数量超过1所。而人口数量相对较少的省区每百万人拥有的高等职业院校数量相对较多,比如:海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青海省的人口总数都不足千万,每百万人拥有的高等职业院校数量都在1.2所以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显然,从人口规模的角度来看,高等职业院校的布局不够均衡。
表1 各省(市)每百万人拥有高等职业院校数量
2.人口数量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不均衡
从2019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每10万人拥有的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人数来看(见表2),中国不同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也存在显著差异。2019年,全国每10万人拥有高等职业院校在校学生人数为915人,不同地区差别非常大。分区域来看③,中西部地区每10万人拥有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人数较高,而人口相对密集的东部地区总体上每10万人拥有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人数相对低一些。其中,中部地区每10万人拥有高等职业院校在校学生人数为963人,西部地区每10万人拥有高等职业院校在校学生人数为897人,而东部地区每10万人拥有高等职业院校在校学生人数仅为883人。分省(市、区)来看,江西省、重庆市、河南省、湖北省每10万人拥有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人数都在1 000人以上。其中,江西省每10万人拥有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人数最多,为1 215人;而西藏自治区每10万人拥有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人数最少,仅为305人;北京市、上海市每10万人拥有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也相对较少,分别仅为344人和557人。
表2 各省(市、区)每10万人拥有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人数
(二)从人口结构变动来看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
人口结构概念比较宽泛,相应的对人口结构进行的分类很多。从人口结构自身特点和人口结构的变动规律,可以将人口结构划分为五大类,分别为:人口的自然结构、人口的经济结构、人口的社会结构、人口的地域结构和人口的质量结构[2]。人口结构变动,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影响很大,具体情况如下。
1.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导致养老服务专业人才供不应求
在“全面二孩”政策的作用下,中国少儿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下降势头得到缓解,近5年少儿人口比例维持在16.8%左右。少儿人口比例是影响未来人口变化的直接动力[3]。少儿比例相对稳定,意味着未来总体上中国教育总规模将保持不变。但是从老年人口比例来看,总体上中国老年人口比例处于不断上升中[4]。到2019年,中国老年人口比例已经达到12.6%,即每八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2020年以后,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大大加快[5]。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对养老服务人才的需求变得尤为迫切。早在2014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就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教职成〔2014〕5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在校生规模增长迅速,从2015年的2 912人增加到2019年的10 879人,增加了将近3倍。但是,与全国1.76亿老年人相比,依然杯水车薪。
2.人口产业结构升级导致高等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
库兹涅茨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指出:随着经济增长,农业部门的社会就业比重将不断下降,工业部门的社会就业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而服务部门的社会就业比重呈上升趋势。中国的人口产业结构与库兹涅茨理论基本吻合。2011年起,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当时,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还不能完全满足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因此,2014年,国务院适时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以解决职业教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体制机制不畅的问题。但是,高等职业教育供给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根据《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18)》,中国技能型劳动者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为21.30%,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比不足6%,高级技工缺口更大,高达上千万人。
(三)人口迁移加剧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不均衡问题
由于人口城乡结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受人口迁移、人口流动的影响,因此,分析人口迁移对高等职业教育供给的影响可能比单纯分析人口城乡结构变动对高等职业教育供给的影响更有意义。中国的人口迁移主要包括两个方向:一是农村向城镇迁移,二是小城市向大城市迁移。
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主要表现在城镇化率的提高,到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已经突破60%,达到60.60%。一方面,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意味着农业部门劳动人口的减少;另一方面,意味着城镇工业部门和服务部门劳动人口的增加,而同样增加的还有职业培训需求。由全国总工会发起,针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新生代农民工中,近三分之二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但是接受过专业技术教育的比重不足四成,从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的占比高达61.10%。[6]
小城市人口向大城市转移,一方面解决了大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另一方面加剧了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1980—2010年30年间,深圳市人口年均增长18.2%,已达到1 035.8万人,是中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城市,其次依次为北京、上海,人口依次达到1 685.9万人和2 301.9万人;而同期,六盘水、伊春等小城市的人口规模出现了下降情况,人口数量分别下降到31.53万人和75.26万人[7]。与前文的分析类似,人口密集的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等省(市)每百万人拥有高等职业院校数量相对较少,且每10万人高等职业院校在校学生人数也较少;而人口相对稀疏的江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省区每百万人拥有高等职业院校数量相对较多,且每10万人拥有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人数也较多。人口由小城市向大城市迁移、从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是高等职业教育分布更不均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应对人口变动的高等职业教育供给对策
人口的数量、结构、迁移都会对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产生影响。因此,相关部门需做好人口变动趋势的预测工作,以便全面规划未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空间布局和专业、课程设置方向。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中国未来人口变动的总趋势为总量平稳增长,但是从结构上来说老龄人口增长较快,农村到城市、小城市到大城市迁移较快,高级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迫切。不同地区面临的人口问题差别较大,各地区要结合自己区域内人口变动的实际情况,科学预测,提前谋划,切实保障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社会、服务区域经济职能的落地,保障《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实施。
(一)调整高等职业院校布局,以应对人口迁移的迫切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职能[8]。但是,人口迁移加剧了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布局不均衡问题。为了缓解此问题,高等职业院校需加强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区域间校企合作,实现人才供给和需求的跨区域匹配;二是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库建设,提高现有网络教学资源利用效率,以满足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供给相对不足区域的人才培养需求。
(二)增设养老服务专业,增加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和培训,以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方面应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这一因素,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如老年人心理健康、老年人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专业。同时,在培养培训对象上,应不仅仅考虑适龄学生,还应考虑对非从业人员的再教育、再培训。另外,高等职业院校还应尝试开设适合老年人学习的专业,以老年大学的方式,对身体健康有学习能力的老年人进行培训。一方面,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余热和余光。
(三)优化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以应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专业性,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需基于产业结构发展规律,在准确研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向的基础上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如: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上不应简单地实施“去农化”战略,而是应该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因此,相关院校应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开设现代种养殖技术、现代农村金融等专业和相关课程,以提高农村居民和农业从业者的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
除此之外,从政府和社会层面,应全面推进教育公平理念落地,以保障有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意愿的人都能享受到相应的服务。具体而言,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保障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地位平等,另一方面保障每个人都享有平等地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权利和机会。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地位平等,可以从根本上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经费支持等,从而保障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和人才培养质量。而每个人都享有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更是从实际操作上,保证了高等职业教育公平理念的落地,保障了有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意愿的人都能享受到相应的服务。如今在高职扩招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入学门槛大大降低,农民工、下岗职工、退役军人、新型职业农民等社会考生也可以平等地接受高等职业教育,这是高等职业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迈出的一大步,对于提高人口质量大有裨益。
注释:
①文中关于高等职业院校的有关数据,除非特别说明,皆取自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
②每百万人拥有高等职业院校数据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数量除以全国总人口,全国总人口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2020)》
③文中的区域为按照中国三大经济区进行的划分,其中:东部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中部地区: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