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实施与思考
——以旅游法规课程为例

2022-04-14吴剑豪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思政旅游专业

吴剑豪

(福建商学院 旅游与休闲管理学院,福州 350012)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课程思政因其蕴含着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融合的典型特征,已成为新时代高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教育理念。

旅游法规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旅游法制建设的发展和现状,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效性和实用性,承担着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的重要任务。在旅游法规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打破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固有界限认知,充分发掘学科课程内蕴含的专业优势和鲜明特色,寻找专业教学内容的思政教育映射点,对于实现价值引领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高扬爱国主义信念,坚定法律道德底线和坚守职业操守等课程教学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一、旅游法规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

(一)课程概况

旅游法规作为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教材内容共15章,由“依法治国篇”“方针政策篇”“法律法规篇”三大部分组成,教学内容覆盖中国当前旅游业发展相关政策、涉及旅游行业和旅游活动过程的法律法规等。课程基本概况见表1。

表1 课程基本概况

(二)思政要素

课程思政既是体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理念,也是全员全课程“大思政”育人格局的教育体系。对于专业课任课教师来说,课程思政还应该是体现专业教育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一种思维方法。从专业教育教学中寻找选择基本思政要素,旅游法规课程中至少有4个方面的基本思政要素可供发掘整理:政治导向——爱国主义;专业伦理——爱岗敬业;学习伦理——志存高远;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实施思政要素主动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帮助大学生树立国家意识、爱国主义、依法治国理念,坚定认同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期达到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路径

(一)教学内容选取——思政教育映射点

旅游法规课程内容丰富繁多,既有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系列论述等“讲政治”的内容,也有当前旅游业发展政策导向、规划解读的内容,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的指导意见》(文旅市场发〔2019〕12号);还有旅游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旅游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旅行社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等众多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课程教学内容中蕴含众多基本思政元素,教师可通过寻找、选择思政教育映射点(见表2),系统设计章节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成为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2]。例如,通过对旅游法的立法历程和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旅游业立法的曲折历程及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的发展变化,引导学生专业认同和学会以辩证视角看待事物发展:最早在1982年国务院有关部门就着手起草旅游法,1988年也曾列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但因部门利益以及对旅游立法涉及的部分重要问题未达成统一认识,立法提案数次搁置,均未被提上正式议程。直到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发布,旅游法起草工作重新启动,最终于2013年4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并于2013年10月1日实施。又如,通过对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的讲授,对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政教育映射点,结合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述,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与“生态文明建设”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地位立场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

表2 课程思政映射点

(二)教学环节分配——课前、课中、课后

以课堂授课为中心,同时向前、向后延展,教学环节分配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教师在课前需设计构思在一节课中如何导入思政元素以及专业讲授与课程思政的比重分配等问题,提前完善课堂教学的各项安排准备;学生在课前需完成课程章节内容的预习,如果教师有布置课堂上需讨论的话题也必须整理准备相关素材。在课中环节,教师进行思政映射点相关讲授并合理引导讨论;学生主动参与思考探究、交流互动表达观点,教师需要注意营造开放式讨论氛围,尊重学生表达多元观点的权利,充分引发学生的思索、讨论甚至辩论[3]。在课后环节,教师布置学生需完成的延伸阅读课后作业,可以是对课堂教学内容深度研习的案例背景、文献资料或者影视素材等,同时需要对本次课堂教学实施、思政映射点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进行教学反思,以期改进。例如旅游法规第二章宪法基本知识中关于“国旗、国歌、国徽”课程思政讲授。此部分课程知识点包含宪法中关于国旗、国歌、国徽的表述以及国旗法、国徽法、国歌法等法律规定。在课前环节,教师预先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教材内容,收集国旗、国歌、国徽的历史及象征意义资料;在课中环节,思政元素的教学可导入负面素材,如“明星国旗装蹭红毯”“香港球迷足球赛事嘘国歌”等新闻报道以及正面素材,如体育赛场上的中国国家队与国歌,电影《建国大业》《我和我的祖国》,依序展开,教师结合思政素材引导学生讨论:关于“商业用途及不适宜场合”有哪些法律规定?哪些情形被认为是“有损国歌尊严的奏唱形式,故意篡改国歌歌词、曲谱,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通过充分讨论、观点表达帮助学生掌握课程思政映射点——国家意识、爱国主义、守法意识。在课后环节,教师布置延伸阅读作业,如香港及澳门特别行政区是否适用三部法律?收集整理国旗、国歌、国徽的故事;观看电影《建国大业》《我和我的祖国》。学生自主完成课后作业或参与相关课外辅助的思政实践活动,如参加升旗仪式、国庆主题活动等。旅游法规课程思政教学环节及任务分配见图1。

图1 课程思政教学环节及任务分配

(三)教学方法运用——单向传递、双向互动

从信息传送方向、交换与否的角度看,旅游法规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运用可以划分为单向传递式和双向互动式两个方面。前者主要以教师单向传递信息的直入讲授法为代表;后者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讨论法,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分组辩论法,还可以是情景模拟法等。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思政映射点内容的需要,选择实施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第10章导游管理法律制度中关于“导游人员义务的规定:不诱导、欺骗、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思政映射点:守法意识、职业道德、专业认同。教师可以先选择直入讲授法介绍案例:“2018年云南一名导游因强迫交易罪获刑半年”;之后通过互动讨论法剖析其中的导游人员不得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的义务规定并阐发守法意识、职业道德对于导游从业的意义,引发学生专业认同和职业思考。此外,将优秀业界人士的现实榜样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对于帮助学生建构专业认同与职业规划,有较强的说服力。需要注意的是,与单向传递式教学方法相比,双向互动式教学方式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话题,课堂更加生动活跃,但也对教师有效组织、引导讨论互动环节提出更高的要求。课堂上的讨论探究不等于放任自流、逻辑混乱的自由表达。教师在针对开放讨论的教学内容进行备课时要力求周全,充分考虑学生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若干典型观点,做到全过程掌握讨论的节奏感分寸感,避免出现偏执冲动、主题逸散或陷入歧路的状况。

三、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突破

(一)教师思政素养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4]。作为课程思政的主要实施者,专业课教师要注意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四个自信”,主动关注时事政治,在思想导向上时刻保持与主流意识形态和国家大政方针的一致性[5]。结合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能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注重自身言行举止,在言行方面做学生的表率。专业课教师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初心与宗旨,用好课堂教学这个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到教学环节中,努力实践专业教育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以思政元素融入带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一体化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二)正确认识多元价值观与“致用”心态

如今的大学校园多元价值取向交错汇聚,沉溺游戏、个人享乐、盲目消费、透支信用等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较为常见,“校园贷”引发的悲剧事件时有发生,同时,社会思潮影响下的功利主义、个人价值至上,一切选择取向以是否“致用”为导向的逻辑判断在大学生群体中较为普遍。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多元价值观与“致用”心态不单纯是学生群体的原因,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带来的衍生问题,专业课教师需要明确树立问题导向的思路,不回避敏感问题,透过问题现象探究事物的本质及成因,积极顺势而为;通过合理选择课程思政元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对不良价值观的辨识能力,引导学生妥善处理个人发展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诚实信用、拼搏奋斗的人生信念。

(三)比重分配问题

思政元素应该“浸润”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其特指两者的结合形式和理想效果,但是落实到旅游法规课程安排的学时限制以及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全覆盖等具体方面,就不可避免会产生专业知识内容与思政教育内容分配比例的问题,两者的合理比例关系需要教师在课程对应章节教学实施过程中有所考虑。教师可尝试调整教学环节各阶段学生参与的程度,加强对学生课外自主线上学习的专题内容安排和学习反馈管理,搭建网络课程思政教育平台,如推荐“学习强国APP”的课后学习,通过其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参与探究型学习的主动性。此外,还可根据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安排,把理论教学育人与文化实践育人结合起来[6],配合实施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统筹安排教学进度。

总之,旅游专业旅游法规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素材,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突破原有学科思维,将德育理念贯穿到教学全过程,通过发掘教学内容的思政映射点、设计分配教学环节以及恰当运用教学方法,融合实现德育目标与课程教育目标。专业课教师要主动履行课程育人的职责,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素养,深入剖析大学生群体存在的价值观迷茫与困惑等问题,通过学科课程的专业教育与思政元素的渗透融合,有效实现价值引导与专业教育的双重目标,达成与大学思政课的同向同行,共同完成高等学校“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

猜你喜欢

思政旅游专业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