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中的“情绪设置”传播效果分析
2022-04-14许可
摘要:网络流行语的表达方式在网民群体间有着约定俗成的意义,而青年作为网络流行语的主要群体,在彼此间不仅达成了群体共识,还拥有情感上的共鸣,让网络流行语的表达变得更加隐喻。网络流行语的“情绪设置”效果研究通过分析情绪网络语言中的交流性、文化性、社会制约性等因素,映射出网民群体的现实情绪状态,为探究舆情的发展指出方向。基于对情绪类流行语社会属性的了解,可以发现情绪是有规律可循的,公众特定情绪的唤起、感染与扩散,使得情绪的意见也展现出螺旋化的特征表现。文章通过在线观察和文本分析,整理和评估网络流行语中的情绪设置效果,了解群体情绪的设置方法和情绪共同体的生成机制,为舆论的引导提供方向。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情绪设置;情感表演;情绪的社会规则;情感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2-0106-03
一、前言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作为亚文化传播的一部分,直观表现了社会的变迁和生活的变化,也是大众直接表达自己心境的话语形式。网络流行语的广泛使用,使得虚拟社群的传播得到了更强烈的发展,公众也形成了专属的民间话语场。但由于网络空间的匿名性和隐秘性,如何引导网络流行语朝着主流价值观发展,也引起各方重视。网络流行语中的个性化表达,展现出了当前公众的各种心态问题及各种社会现象中的情绪类型。文章通过梳理2021年出现的网络流行语,来对网络流行语的情绪设置情况进行观察和思考。
二、网络流行语中的情感表达
(一)情感表达的交流性
一般来说,语言和文字是最直接的表述方式[1],公众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构建与他人的联系,建立个人的社交网络。
网络流行语以独特的个体行为作为主要的传播点,比如“发疯文学”(出自网友在与客服协商退款未果后发给客服的一段话,表示一些疯言疯语搭在一起的令人发疯抓狂的文字句式)、“废话文学”(出自B站UP主“那就叫王师傅吧”和“旅途船长”的视频中,表示说了一堆话却好像什么意思也没有表达)等,这一类流行语的出现展现了网民个体借由文字叙述表达情绪的行为,在情感的表达中有着明确的指向性,引发了其他受众在面对同样问题时的情绪认知,与受众群体之间形成了共同的情绪交流。
在情感的表达中,语言有着特殊的情绪意义,不仅推动着不同圈层的群体间进行对话交流,形成群体共识,还构建出公共的话语空间[2]。有研究表明,语言在表意方面的优势,是赋予人们理解和评价情绪等内在心理状态的先验工具。
比如在网络流行语的表达中通过掌握各种情绪的扩散作用,建构出公众对情感的认知方式,即将感知流行语作为符号的标记形式,以达到在社会关系交往互动中,实现自我的情绪价值,对他人情绪产生引导作用,唤起共同群体的认同感及群体内部的一致性,完成情感表达构建和发展社会关系的重要作用。
(二)情感表达的表演性
情感的表演性[3],有学者提出“人们或者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或者小心掩盖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每种表达方式都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而在这其中,情感表演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公共空间的人们表达情感所使用的策略。情绪表演的主体不仅利用身体符号,还通过叙述来展现情感变化,如网络流行语中的隐喻式表达,映射出不同概念域之间的关系,用彼类事物的暗示进行感知、体验、想象和理解,去了解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及语言特征。比如“躺平”(表示无论对方做出什么反应,你都毫无波澜,看似妥协,放弃,但实则是“向下突破天花板”,选择最无所作为的方式反叛裹挟的意思)、“蚌埠住了”(是绷不住了的谐音,用来形容自己的情感上受到的冲击,快撑不住要哭/笑了的意思),不同的流行语中暗喻着不同的文化符号,在情感的表演中架构起不同概念的桥梁作用,有具体概念转向抽象概念的表现作用,含有现实意味中的社会心理状态。
还有表现的类型,如反讽式表达,指说话或写作时一种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或写作技巧,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直接用来形容自己的现实状态,表示自己对现实生活状态的不满意,比如“emo”(原表示一种艺术家气派的音乐,现指代网络语境下的丧、忧郁、伤感等情绪低落的感受),“yyds”(谐音是永远的神,表示赞美,可以用来赞扬人物或事物)、“绝绝子”(既可以表示好极了,又可以表示差極了,用于嘲讽的意思),以及互文式的表达方式等[4],公众在使用情绪类流行语进行交流表演的同时,也为公共领域的情感发展提供了多元的视角,还对公共领域情感规范的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三)情感表达的社会制约性
网络流行语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受到了相关社会文化的制约,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社会文化的建构性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语言的表达形态[5]。而情绪发展的基本形态主要由语言直接表达出来,公众在社会的实践过程中也会被不同的媒介所引导。对这类情绪类流行语的形成,比如“内卷”(原表示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形态后,没有办法转变为新形态,只能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现指代在高等学校学生中的非理性竞争或被自愿的竞争环境)等,要在固定的语境或群体中才能获得共同的理解,在这类情绪化网络流行语的搜索指数不断升高的过程中,相关热词和话题讨论也登上了热搜的榜单,衍生出了围绕这类流行语所开展的各种传播产品,显示出网民群体的亚文化特征向着主流文化迸发的趋势。
情绪类流行语背后情感规则的不一致,也对公众的情绪认知产生了螺旋化的影响,不仅引导人们对于情绪的管理,还为公众提供了更多情感表达的规范和情绪共识的方向。
三、网络流行语中的情绪设置
(一)群体的情绪唤起
在网络流行语的内容表达中,相似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公众对网络流行语的解读也是近似的,社交媒介的出现让相似的公众聚集在一起,展现出网络流行语中同种社会心态存在的同时,也为群体唤起了共同的情绪体验。比如“伤害性不高,侮辱性极强”(表示某事虽然没有实质性伤害,但却令人难堪),“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表示自己对某件迷惑事情的不解,震撼),“格局小了”(表示人的眼界太小,看待事情不够全面)这一类型的网络流行语要在同样的生活环境及心理状态下进行使用,才能展现出网民的现实心境和真实想法,而网民个体在拥有同种心理状态时,也就可以达到群体情绪的一致性。
有研究指出,在社交网络中,受众并非是要对信息内容进行传播,主要是为了表达个人的情绪状态,从而获得认同和产生影响[6]。网络流行语中所营造的情绪环境氛围及一致的信息内容解读等,都在影响着受众的信息接收和解码。情绪的唤起将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而情绪体验也会成为受众之间获得价值感和认同感的焦点,比如“躺平”(表示无论对方做出什么,自己都毫无反应,表现顺从的心理)、“夺笋啊”(表示多损啊,语音谐意)这一情绪宣泄类的网络流行语,直观展现出网民们的抒发方式。
情绪类流行语对相近情绪的群体会产生强烈的影响作用,其中共同的情绪体验作为了基础,通过情绪的导向性和偏向性,演变成了大众话语的实践形式,刺激了群体情绪,引发了群体关注。
(二)情绪的意见气候
后真相时代的来临,民众更多注重情绪效果的作用,情绪类流行语的广泛使用显现出情绪设置的影响及意义,比如情绪的波动可以引导网民产生转发与评论等的行为,越是高激发性的情绪影响,越会引发网民产生有效的行为。在社会文化的发展中,语言成为情绪认知和表达的重要表意形式。
更有研究认为,情绪是潜在舆论的唯一外部表现形态,比如,“野性消费”(与理性消费意思相反)、“你礼貌吗”(表示对无礼的反击)等表现即时性心态的网络流行语,通过了解网民群体的情绪变化,是解码出不同的社交媒介中隐藏心态的重要方式之一。网络流行语作为网民长期的心态展示,其中情绪的设置虽然不能影响民众带着什么样的情绪想,但是却可以使得民众带着情绪去想。
网络流行语作为话语表达的实践形式,所蕴含的情感内容形成了情绪的意见气候,由“意见领袖”生成及传播,在群体中强烈的意见气候,会感染弱势群体或中立群体,他们为了达成群体意见的一致性,将改变自己的情绪认知方式,达到群体上的认同感[7]。比如yyds(永远的神)、fyp(上热门)这一缩写类的网络流行语,在同样的使用群体之中既可以代表个体的即时性心态,也可以辨别非群体的个体。尤其在对网络流行语的解码和编码过程中,个体的随时参与和解读,不仅构成了网络社会的交际行为,还扩大了网络圈层化的传播范围,使得情绪类流行语可以直接到达更多的民众中去,从而唤起更多民众的情绪态度,影响着情绪环境的意见气候变化。
(三)情绪信息的螺旋化
在匿名、交互的网络环境中,网络话语实践呈现出自主、能动的特性,消解了现实社会的孤立,少数派意见得到了强化,推动了个体到群体的卷入,达到话语的群体生产[8]。由于传播媒介的不同,群体情绪的认知程度也不尽相同,受众接收到的信息里的情感状态将会对之后的情绪感知及判断能力产生影响,进行再传播时便有了独特的情绪变化。
比如“emo”(表示我颓废了,具有负面情绪意味)、破防了(表示破除防御,具体指遇到一些事后心理防线被突破,情感上受到很大冲击的意思)这一语境类的网络流行语,其中隐藏着特色的情感色彩,对群体的使用有明显的情感限制和导向意义,媒介受众的信息解读和情绪一致性不仅都表现出了先前信息留下的情绪影响,还将对受众造成情感认知的改变,引发受众的情绪共振。
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指出,本能性的情绪特别容易感染,而理智、冷静的情感在群体中丝毫不起作用[9]。在群体中,同质性的情绪态度,会引发大量共同的群体行为,而群体间的情感差值越小,也更容易彼此之间产生情感交流。网络流行语中隐藏的情绪与社交行为强度正相关,含有正面或负面、积极或消极的这种强烈的情绪状态将引起群体中的共鸣,完成在交流和互动中的运用和推广。情绪类流行语的生成,也会根据不同的媒介语境和使用情境,具备不同的传播效果,比如“社会牛X症”(与社交恐惧症意思相反,表示在社交方面不胆怯,游刃有余)的出现,来源于网红“双喜哥”的B站短视频中,视频内容展示了他经常在公共场合不在乎别人眼光的行事方式,使用该词来表现自己,后来经由社交媒体的滚雪球式传播,引发了该话题的热度升高,收获了亿次的播放量。依据媒介气候情绪特征的不同,将情绪状态隐藏在话语表达之中,消融了群体边界的同时,还会带来情绪的循环。
四、结语
在情感的认同过程当中,要不断地持续性互动和交流,网络流行语中情感表达的可见性,也带来了更多的群体共识。有研究认为,情感表达的实践性不仅要社会的文化资本,还对公众自身存在的习惯和表达的场域有所限制,当这三方面达成共识时,即可获得情感中的认同价值。
首先是情感气候环境的一致性,为了保证社区中的群体获得共同的情绪体验,“意见领袖”通过各种表现方式进行情绪传播,其中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要群体在同种语境中编码解码,共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表现了群体间的亲密关系,是其他个体无法参与到的社会交往过程,如群体间分享的泛在情绪,让集体行为得到了更多的认同,支撑他们展现群体中的文化意识形态,助于群体身份的认同,及群体核心价值观的展现。
其次是情感话语的认同,在场景调试中,群体获得了信息传播的主动权。在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过程中,不仅有网络群体,还有主流群体对其进行运用,作为反映社会心态的现实存在,主流群体可以通过解析网络流行语中的情绪作用,对网络群体进行了解,还可以利用流行语作为一种表达形式,连接与网络群体的情绪互动性,满足网络群体追求的公共空间中的情绪共识,对社会情绪起到引导作用。
最后,群体打造了情感的共通空间,沉淀集体记忆。不同网络流行语映射着不同的社会心态。所以在使用网络流行语的过程中,不同的社交媒介上,网民群体也拥有着不同的情绪体验,在他们利用网络流行语阐述想法时,也将会吸引群体间更多的关注和转发。重视舆论形态的情绪传播特征,及早地对公众消极情绪进行分类和引导,避免消极舆情的剧烈波动,对情绪的导向性进行明确的调整和控制,预防未知社会舆情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赵云泽,刘珍.情绪传播:概念、原理及在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地位思考[J].编辑之友,2020(1):51-57.
[2] 隋岩,李燕.论网络语言对个体情绪社会化传播的作用[J].国际新闻界,2020,42(1):79-98.
[3] 袁光锋.迈向“实践”的理论路径:理解公共舆论中的情感表达[J].国际新闻界,2021,43(6):55-72.
[4] 袁光锋.“情”为何物:反思公共领域研究的理性主義范式[J].国际新闻界,2016,38(9):104-118.
[5] 徐翔.从“议程设置”到“情绪设置”:媒介传播“情绪设置”效果与机理[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3):82-89.
[6] 李继东,吴茜.近五年网络流行语的青年身份认同与话语实践[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2(8):39-43.
[7] 隋岩,李燕.论群体传播时代个人情绪的社会化传播[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34(12):10-15.
[8] 童清艳,刘璐.网络流行语的“匿名群体驱动”研究:2004-2019年中国网络流行语的三维结构框架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2(1):120-125.
[9] 徐翔.新浪社会新闻传播中的“情绪偏好”效应与特征研究:基于新浪社会新闻的网络挖掘与实证分析[J].国际新闻界,2017,39(4):76-94.
作者简介 许可,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情绪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