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吴梅对《琴挑·朝元歌》的评价说起

2022-04-14杨月英

古典文学知识 2022年2期
关键词:琴曲临川格律

杨月英

吴梅所著《顾曲麈谈》为曲学名著,初版于1916年,后收录在《吴梅全集》(全四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之中。在《顾曲麈谈》第一章《原曲》第二节《论音韵》之中,吴梅指出“顾古今曲家,往往用韵有不协者”,并举《玉簪记·琴挑》折为反面的例子,移录原文如下:

《琴挑》一折,尤为脍炙人口,而〔朝元歌〕四支所用诸韵,竟是荒谬绝伦。其词云:“长清短清,那管人离恨。云心水心,有甚闲愁闷。一度春来,一番花褪,怎生上我眉痕。云掩柴门,钟儿磬儿在枕上听。柏子座中焚,梅花帐绝尘。你是个慈悲方寸。长长短短,有谁评论。”词中“清”字韵是庚亭,“恨”字韵是真文,“心”字韵是侵寻,“闷”字、“褪”字、“痕”字、“门”字纯是真文,“听”字韵又是庚亭,“焚”字、“尘”字、“寸”字、“论”字又是真文。一首词中,犯韵若此,令人究不知所押何韵。忽而闭口,忽而抵颚,忽而鼻音,歌者辄宛转叶之,而此曲遂无一人能唱得到家矣。

《玉簪记》是明代高濂的名作,至今仍是昆曲舞台上常演的折子戏,《琴挑》出自《玉簪记》第十六出,原题为《寄弄》,叙述女道士陈妙常月夜在女贞观弹琴时,寄居在道观的书生潘必正借助琴曲,挑起妙常的凡心。

这支〔朝元歌〕,其用韵在《中原音韵》中属真文韵,吴梅所列举的出韵之处,在“清”“听”两字用庚亭韵,“心”字用侵寻韵。然而推敲曲词,其韵辙不合,也许高濂有自己的理由。“长清短清”句,用了琴曲《长清》《短清》的曲名作为出典。据历来曲谱中辑录《长清》解题:

《神奇秘谱》:臞仙曰:是曲者,汉蔡邕所作也,有《长清》《短清》二曲,取兴于雪,言其清洁而无尘滓之志。

《琴谱正传》:《嵇康四弄》之首,尤晓翁之得意者。

《太音补遗》:长清,拟雪也,蔡中郎所作。

作曲者究竟是蔡邕还是嵇康,迄无定论。对于曲名《长清》,琴谱著录为“取兴于雪”“拟雪”,认为主题与雪有关。但典籍里未见其他“长清”或“短清”与雪相关的典故。笔者认为,高濂的曲词之中,是把“长清”“短清”中的“清”字作为月亮的清光来理解,“长清”指月圆,“短清”指月缺,因此“长清短清,那管人离恨”句,将琴曲名嵌入曲詞,道出人的际遇离合,自与月圆月缺无关。这句曲词体现出高濂对于“长清”“短清”文义的理解,与琴谱通行的记载不同。

“云心水心”句,则是化用了琴曲名《潇湘水云》。《琴挑》之中,亦有“莫不是为听云水声寒一曲中”句,也是同样的化用手法。曲词本来用韵就密,几乎到了一句一韵的程度,而琴曲名又是专有名词,在下笔时,很难既做到兼顾嵌合曲名,又完全合韵。

将琴曲名嵌入主题为弹琴的《寄弄》,在高濂本人看来,大约是颇为得意的,所以即使存在明显的犯韵,高濂仍要保留“长清短清”“云心水心”两句,这是作者下笔时取舍的用意。吴梅指出高濂用韵错乱的问题固然存在,但直斥“荒谬绝伦”,未免持论太苛。

在曲学创作中,当严守格律和辞藻工丽难以兼顾时,两者之中孰轻孰重,在明代曾引起一场著名的争论,参与的两派分别被称为临川派(以汤显祖为代表,认为不必过于拘泥格律)与吴江派(以苏州吴江人沈璟为代表,主张恪守格律),王骥德《曲律》指出了两派的不同之处:

临川之于吴江,故自冰炭:吴江守法,斤斤三尺,不欲令一字乖律,而毫锋殊拙。临川尚趣,直是横行,组织之工,几与天孙争巧,而屈曲聱牙,多令歌者齚舌。吴江尝谓:“宁协律而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之始协,是为中之之巧。”曾为临川改易《还魂》字句之不协者。吕吏部玉绳以致临川,临川不怿,复书吏部曰:“彼恶知曲意哉?余意所至,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其志趣不同如此。

沈璟讲究格律,宁可句子的意思不通顺,也要做到音律协调,便于曲唱,并把汤显祖《牡丹亭》字句不符合音韵之处作了改编,题名为《同梦记》。《同梦记》未能流传至今,我们无法得知具体是怎样的修改。据王骥德的记载,汤显祖读到改编本之后,显然是不满意的,并因此说了气话:“他(指沈璟)懂什么曲意呢?我为了表达意旨,不在乎(因为韵律不协调难以演唱)拗折天下人的嗓子。”

吴梅论及汤显祖与沈璟的争论时,认为:“余谓二公譬如狂狷,天壤间应有两项人物。倘能守词隐先生(沈璟号词隐)之规矱,而运以清远道人(汤显祖号清远道人)之才情,岂非合之两美乎?”并在《曲学通论》中提出了“以临川之笔,协吴江之律”的观点。高濂不属于临川派,据其作品来看,亦是汤显祖同样类型的人物,在高濂所作的《玉簪记》以及《遵生八笺》之中,能见到他的才情与趣味。《遵生八笺》有《论琴》的篇章,高濂有琴学方面的见解和爱好,在撰写《寄弄》时,大约一时技痒,要把琴曲嵌入曲词之中,即使出韵也无所谓。综上所述,高濂的作品不够完美,但不至于到吴梅所说“荒谬绝伦”的程度。以《玉簪记》总体水准,评价为“瑕不掩瑜”,对于高濂来说更为公允。

这支〔朝元歌〕,作为昆曲舞台上的名曲,从古至今,向来如此演出。最近笔者翻阅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中国昆曲精选剧目曲谱大成》第四卷,卷中收录《琴挑》,该卷对曲词作了修改,其改编的曲词如下:

佛门空门,那管人离恨。冰心水心,有甚闲愁闷。一度春来,一番花褪,怎生上我眉痕。风雨黄昏,钟儿磬儿在枕上听。

原文的“长清短清”,改作“佛门空门”,改编后,韵脚的“门”字又与原作“云掩柴门”用字重复,修改者不得已,又将“云掩柴门”句改为“风雨黄昏”。改后的曲词,高濂原作之中,琴曲名的用典荡然无存,反而吴梅指出的“心”字、“听”字出韵的问题,改作未见任何修改。从文辞来看,原作与改作的水平高下立判。吴梅对于戏曲创作的希望,是能够“以临川之笔,协吴江之律”,兼顾文辞与格律。而从改作来看,高濂原作文辞上的优点被消弭于无形,格律上的缺点却仍旧留存。倘若吴梅在世,又将用怎样的语句,来评价这种改动古人作品的情况呢?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好书推荐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八辑)·师竹庐随笔》

《师竹庐随笔》是晚清无锡名士窦镇的随笔见闻录,上卷170条,下卷114条,所记各种遗闻轶事,足可观晚清士人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感。书中较多关注默默无闻却又不乏文采的底层士人,辑录了不少关于寒士的轶闻或诗文,可见一时世风,对治史者颇有拓展眼界之助益;也多辑录忠孝节义的故事传闻、家训箴言等,劝人以敦善弃恶、勤学养德为旨归;还有关于西方技术与海外轶闻的记载,表明新文明的影响开始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除此之外,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的亲历者,窦镇从七岁起就跟随家人逃难避祸,他对战乱的恐惧和痛恶,对亲人离世的不舍和遗憾,尽见笔底;江南富庶之地毁于战火的真实情况,也收录在他的《逃难文》中。在宏观的历史背景下,窦镇个人的命运和遭际显得真实而无力,成为我们了解这段历史的一个窗口。本书作为“一个乡村文士的个人史”,见证江南战乱浮生百态,辑录乡野奇人趣闻。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八辑)·师竹庐随笔》,(清)窦镇著,林怡整理,32开,凤凰出版社2021年9月出版,定价58元。

猜你喜欢

琴曲临川格律
論詞樂“均拍”對詞體格律之投影
缅怀谢灵运在临川
夜的钢琴曲(六)
张居正的误会
一曲低语诉衷肠
趣趣相连赏古曲
悬剑
张经建《当代格律诗词创作》
诗词“申遗”,进退两难的选择
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