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高适《营州歌》

2022-04-14胡可先

古典文学知识 2022年2期
关键词:安禄山原野

胡可先

营州少年满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高适是唐代最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齐名,世称“高岑”。《营州歌》是高适描写北方民族勇敢尚武精神的作品,并通过儿童的游戏以表现北方边境的重要问题,是边塞诗的代表作。这首诗看起来平白如话,直抒胸臆,很好理解,故而研究者多从赏析的层面进行解读,实际上,这首诗具有特殊的背景和丰富的内涵。

一、 诗题释证

这首诗题为《营州歌》,唐代的营州,并不是一般的地名,它因为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当时北方民族集聚的重要群落。民族集聚群落的形成要追溯到北朝时期,这就要谈一下营州的起源与沿革。《通典》卷一七八记载:“营州(今理柳城县)。殷时为孤竹国地。春秋时,地属山戎。战国时属燕。秦并天下,属辽西郡。二汉及晋皆因之。慕容皝以柳城之北,龙山之南,所谓福德之地也,乃营制宫庙,改柳城为龙城,遂迁都龙城,号新宫曰和龙宫。后燕慕容宝、北燕冯跋,相继都之。后魏置营州。后周武帝平齐,其地犹为高宝宁所据。隋文帝时讨平宝宁,复以其地为营州;炀帝初州废,置辽西郡。大唐复为营州,或为柳城郡。”据知营州柳城群落,唐以前一直是北方重镇,一度成为北方民族政权的首都。长期以来,或为民族政权区域,或为汉族政权管辖。无论政治、军事、交通、地理、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

营州是北方军事重镇,《旧唐书》卷三九《地理志》载:“自燕以下十七州,皆东北诸蕃降胡散诸处幽州、营州界内,以州名羁縻之,无所役属,安禄山之乱,一切驱之为寇,遂扰中原。”又云:“营州上都督府,隋柳城郡。武德元年,改为营州总管府,领辽、燕二州,领柳城一县。……柳城,汉县,属辽西郡。室韦、靺鞨诸部,并在东北。远者六千里,近者二千里。西北与奚接界,北与契丹接界。”又云:“营州上都督府,隋柳城郡。武德元年改为营州总管府,领辽、燕二州,领柳城一。”唐代经营营州柳城的过程,《旧唐书》卷一八五《宋庆礼传》云:“初,营州都督府置在柳城,控带奚、契丹。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两蕃反叛,攻陷州城,其后移于幽州东二百里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款塞归附,玄宗欲复营州于旧城,侍中宋璟固争以为不可,独庆礼甚陈其利。乃诏庆礼及太子詹事姜师度、左骁卫将军邵宏等充使,更于柳城筑营州城,兴役三旬而毕。俄拜庆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开屯田八十余所,追拔幽州、及渔阳、淄青等户,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数年间,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

据颜真卿所撰《康阿义屈达干神道碑》与《康阿义屈达干墓志铭》记载,康氏为西突厥宰相,西突厥灭亡后,康氏带领五千人归顺唐朝,被安置在营州柳城。而康氏又是粟特人。除了康阿义屈达干之外,安禄山也是柳城杂种胡人。这样我们就知道,营州是唐朝安置西域归顺诸国降臣所设立的民族部落,是西域胡人的集聚地,又與奚和契丹接壤。营州在唐代已经成为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高适这首诗虽然以地点命名,但与一般以地名为题者完全不同,而是具有特殊的背景和特定的内涵。

就诗体而言,《营州歌》是高适自创的乐府诗,体裁我们可以定为乐府体古风,或者称为古绝,因为诗虽七言四句,但押的是仄声韵,并不符合近体律诗的规律。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云:“王翰《凉州词》、王维《少年行》、高适《营州歌》、王之涣《凉州词》……皆乐府也。然音响自是唐人,与五言绝稍异。”胡应麟将这首诗与王维《少年行》并列,而诗歌的首句是“营州少年厌原野”,这样就与乐府诗《少年行》发生一定的关系。唐代《少年行》诗很多,著名者还有李白的《少年行》:“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刻画的也是倜傥少年形象,可以与《营州歌》相互比照。

就作年而言,高适一生当中,北使出塞共有两次:一次是开元十九年(731)秋出使蓟北,作有《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赠》《蓟门五首》《出卢龙塞》《塞上》等诗;一次是天宝八载出使蓟门,作有《送兵到蓟北》《使清夷军入居庸关三首》等诗。周勋初《高适年谱》系此诗于开元十九年(731),并云:“此诗亦当作于从军时。诗中之情调反映出高适早期之气概。”今从周先生之说,编于开元十九年(731),其时高适三十二岁,正当年轻气豪、激情昂扬之时。

二、 诗句解读

营州是唐代东北边塞,多族杂居,原野丛林,水草丰盛。诗的第一句写环境,呈现少年借以活跃的广阔天地;第二句写打猎,通过身影和装束呈现少年打猎的姿态;第三句写饮酒,衬托少年一饮千钟的豪情;第四句写骑马,表现少年威武雄健的风貌。诗虽只有四句,但集中了营州的地理风貌与民俗特点。

营州少年厌原野

这首选取的吟咏对象非常特殊,是“营州少年”,首句有四个关键词:营州、少年、厌、原野。诗歌主要呈现营州少年的活动,营州是生活地区,少年是活动主体,原野是活动背景。“厌”的本义是满足,引申为习惯,是说营州的少年习惯于原野的生活。

狐裘蒙茸猎城下

这句诗是说营州少年的特点是威武勇猛,他们在很小的时候所做的游戏就是打猎生活。“狐裘蒙茸”意为身穿的狐裘毛长而繁密,用《诗经·旄丘》的典故:“狐裘蒙戎,匪车不东。”注:“蒙茸,以言乱也。”《左传·僖公五年》亦载:“狐裘尨茸,一国三公。”注:“尨茸,乱貌。《释文》:尨,莫江反,又音蒙。”“尨”亦读méng,与“蒙”相通。

“狐裘”在唐代边塞诗中也是常见的词语。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狐裘不暖锦衾薄”句,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有“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句,张南史《送余赞善使还赴薛尚书幕》有“雁足期苏武,狐裘见薛君”句,敦煌写本《寿昌》诗有“狐裘上(尚)冷搜红髓,葛那堪卧□霜”句,李白《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有“狐裘兽炭酌流霞,壮士悲吟宁见嗟”句,白居易《青毡帐二十韵》有“兽炭休亲近,狐裘可弃捐”句,袁瓘《鸿门行》有“宝马青丝辔,狐裘貂鼠服”句。以高适诗与岑参诗等相互印证,更有助于我们对于边塞环境中衣着“狐裘”的理解。

诗中的“城下”也非常值得探讨。一般的解释都说是营州城,实际上,唐代的营州范围很大,它的治所是柳城,作者不说柳城而说营州,可见诗所描写地点是在营州大范围境内少年的生活,不一定是在营州治所柳城的生活。这里的“城下”,我提出新的解释,应该指长城之下。我们知道,唐代北方民族杂居之地有两个关键地区:一是营州,一是幽州。营州在长城外,幽州在长城内,营州的民族杂居程度比幽州还要高,对于唐代政治军事而言,这两个地方都非常重要。唐代中期的安史之乱,其发源地应该是营州,其核心地在幽州。这可以从安禄山作为营州杂种胡到受到唐玄宗的重用担任幽州节度使作为印证。原来作为突厥宰相的康阿义屈达干在突厥灭国后归唐,唐玄宗也是听从安禄山的奏请让康氏入营州成为特殊聚落,后来因为军功又被安禄山重用调到幽州作为自己部下。因此,我推测高适诗所说的营州,是指长城以北营州区域的大片原野,而不是特指营州治所柳城,城下则是代表营州方位的长城之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

虏酒是胡地之酒,或指营州特有之酒,千钟不醉突出了胡地少年的粗犷豪放。“千钟不醉”极言边地少年酒量之大。“千钟”也是有来源的,《孔丛子·儒服》:“尧、舜千钟,孔子百觚。子路嗑嗑,尚饮十榼。古之圣贤,无不能饮也。”千钟不醉,除了诗歌用的夸张手法以外,还与唐代清酒度数较低有关。唐诗中吟咏清酒者很多,如李白《行路难》诗中就有“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之句。除了清酒还有浊酒,如杜甫《登高》诗有“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之句。清酒与浊酒合吟者,如元稹《酬乐天劝醉》诗有“神曲清浊酒,牡丹深浅花”之句。唐代没有烧酒,这些酒度数都很低,大约酒精度在十度,相当于现在日本和韩国清酒的度数。中国的高度烧酒是元代开始创制的,这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记载。

唐代边塞诗中用“虏酒”可以与高适诗印证者,还有黄滔《送友人游边》诗:“虏酒不能浓,纵倾愁亦重。关河初落日,霜雪下穷冬。”殷济《岁日送王十三判官之松州幕》诗:“异方新岁自然悲,三友那堪更别离。虏酒未倾心已醉,愁容相顾懒题诗。”尽管用的“虏酒”,但表现的都是愁情,与高适诗的情境都有很大的区别。

有关“虏酒”,我还可以列举营州地方志中的记载作为印证材料。民国十九年《朝阳县志》记载:“朝境之初,有商业,自晋人始。晋人悉知蒙族无贵贱,皆嗜酒。边塞所产之高粱、莜麦价廉,且多。俗传先有‘三泰号’晋人烧锅,后有喇嘛庙。由是直鲁人之营商者,亦相继而起。自有烧锅之后,舍吉之平地、山荒始有转兑于汉族之举,是烧锅与香火会二事于遗迹中国一最有价值者也。”这里说的烧锅酒虽然是唐以后的事,但其较早时期蒙族无贵贱皆嗜酒,则应该是源远流长的。

胡儿十岁能骑马

这句诗通过胡儿骑马,凸显北方游牧民族突出的尚武精神。“十岁能骑马”,说明北方生长在北方的少年,很早就掌握了骑马技术,他们是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的,十岁就能在原野上策马扬鞭,纵横驰骋。不仅“胡儿”十岁骑马,胡地女子年轻时也能骑马,李白《对酒》诗就有“葡萄酒,金叵萝,胡姬十五细马驼”之语,说明营州之地无论是儿童壮年、男女老少,都是可以在马背上驰骋于原野的。

总体上看,这首诗是唐代边塞诗的杰作,在艺术上表现出特殊的成就:一是特有的构思,作者出塞时有感于北方的勇武剽悍而作诗,但没有从普遍的现象表现,而是从儿童的游戏着笔,抓住着装、打猎、饮酒、骑马几个细节进行夸张渲染,达到了奇妙莫名的效果。二是特有的形象,诗人捕获的形象是原野、狐裘、虏酒、胡马,这些都旨在表现出能骑骏马的胡儿少年的勇武形象。三是特有的韵律,诗押的是仄声韵,韵脚是“野”“下”“马”。“原野”“城下”“骑马”都与营州的特殊地理与民族特点有关。明人顾璘《批点唐音》云:“盛唐侧韵之可法者。”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云:“高达夫《营州歌》……写塞外情状。诗用仄韻,音节亦殊抗健。”

明人唐汝询《唐诗解》卷二七云:“此排斥少年之词。猎必于野,今厌原野而猎城下者何?乘醉以夸善骑耳。我想虏人饮千钟而不醉,胡儿十岁即能骑马,则又胜汝矣。深贱之,胡以胡虏取璧。虏酒胡儿,倒装作对,益见奇绝。”唐汝询的这段解释,跟我前面的分析是完全不同的,是倒过来的说法。他把第一句和第二句对立起来分析,又以第三句和第四句为倒装,然后得出诗的主旨是排斥少年。这样的解释不仅降低了诗格,同时误解了诗意。因此,我体会到在分析诗歌的时候,既要力求创新,但也不要剑走偏锋。

三、 “胡儿”释证

这首诗虽然仅有四句二十八字,但关键的名词却有好几个,如营州、狐裘、虏酒、胡儿。营州在第一部分中已作考证,狐裘、虏酒在第二部分中也已做了阐述。“胡儿”内涵极为丰富,这里专门进行考释。

“胡儿”在边塞诗中是一个常见的词语,大体上是对北方和西北异族的称呼,约略又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一是指边地异族之人,王昌龄《塞上闻笛》:“胡儿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武元衡《单于晓角》:“胡儿吹角汉城头,月皎霜寒大漠秋。”江为《塞下曲》:“胡儿移帐寒笳绝,雪路时闻探马归。”贯休《边上作》:“胡儿走马疾飞鸟,联翩射落云中声。”贯休《塞下曲》:“锦袷胡儿黑如漆,骑羊上冰如箭疾。”

二是战争时将“胡儿”置于对立的位置,李颀《古从军行》:“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戴叔伦《塞上曲》:“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张籍《关山月》:“海边漠漠天气白,胡儿夜度黄龙碛。”张籍《将军行》:“胡儿杀尽阴碛暮,扰扰唯有牛羊声。”马戴《出塞词》:“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儿缺宝刀。”李山甫《兵后巡边》:“风怒边沙迸铁衣,胡儿胡马正骄肥。”

三是将“胡儿”与“汉人”对举,司空图《河湟有感》:“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许棠《塞下曲》:“汉卒闻笳泣,胡儿击剑歌。”殷文圭《边将别》:“汉将出师冲晓雪,胡儿奔马扑征尘。”王贞白《胡笳曲》:“戍卒泪应尽,胡儿哭未终。”沈彬《塞下曲》:“胡儿向化新成长,犹自千回问汉王。”马戴《送和北虏使》:“汉将行持节,胡儿坐控弦。”

四是特指西域某国某地的人物,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李益《登夏州城观送行人赋得六州胡儿歌》:“六州胡儿六蕃语,十岁骑羊逐沙鼠。……胡儿起作和蕃歌,齐唱呜呜尽垂手。”李益《从军夜次六胡北饮马磨剑石为祝殇辞》:“半没胡儿磨剑石,当时洗剑血成川。”周朴《塞下曲》:“石国胡儿向碛东,爱吹横笛引秋风。”

五是与西域音乐相关的“胡儿”之声,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戎昱《听杜山人弹胡笳》:“南看汉月双眼明,却顾胡儿寸心死。”元稹《琵琶》:“学语胡儿撼玉玲,甘州破里最星星。”白居易《听李士良琵琶》:“声似胡儿弹舌语,愁如塞月恨边云。”

我们再进一步探讨一下营州的“胡儿”。营州是胡人集中居住的聚落,高适的这首诗就是对于这一特殊地域的吟咏,故拈出“胡儿”。唐代姚汝能《安禄山事迹》卷上记载:“安禄山,营州杂种胡也。”《旧唐书·安禄山传》也称:“营州柳城杂种胡人也。”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加以阐释说:“杂种胡即中晋昭武九姓胡,唐人当日习称九姓胡为杂种胡。杂种之目非仅混杂之通义,实专指某一类种族而言也。”营州是粟特胡人的集中居住区,是唐朝“以胡制蕃”政策下发展起来的特殊部落。安禄山属于“杂种胡”,所制者为奚、契丹。柳城胡人聚落唐初就开始形成,唐高祖武德元年改柳城郡为营州总管府,七年改为都督府,治柳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夏,契丹攻陷营州,“大发河东道及六胡州、绥、延、丹、隰等州稽、胡精兵,悉赴营州”(《资治通鉴》卷二一一),唐玄宗开元五年,营州都督府还治柳城。唐代营州胡人聚落的兴盛,又与安禄山和康阿义屈达干关系最大。安禄山在开元初期就来到柳城,因为他的影响,柳城就成为集中的胡人聚落区。天宝元年突厥亡国,康阿义屈达干归顺唐朝,率领部落五千余人定居柳城,胡人聚落在柳城更加壮大。晚唐時贯休作《读玄宗幸蜀记》:“宋璟姚崇死,中庸遂变移。如何游万里,只为一胡儿。”这里的“胡儿”专指安禄山。

以上解读,是我近来对于高适《营州歌》的思考,重在在于诗文互证,可能会有不到的地方,请读者多加指正。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文学院)

好书推荐

《群经平议》

本书为《俞樾全集》中的一种。《群经平议》是晚清朴学大师俞樾仿高邮王氏《经义述闻》而作的辨正群经之学术代表作,凡三十五卷。此书对《周易》《尚书》《周书》《毛诗》《周礼》《仪礼》《大戴礼记》《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左传》《国语》《论语》《孟子》《尔雅》等十五部经典进行了校释,对前人及同时代学者的观点亦有批驳,多阐发己意之处,新见新义颇多,是一部体大思精的著作。整理者王其和广泛参考诸版本,对此书做了细致的校勘与标点工作,便于读者使用。

《群经平议》(全二册),(清)俞樾著,王其和整理,精装32开,凤凰出版社2021年9月出版,定价298元。

猜你喜欢

安禄山原野
杨国忠的预言
唐玄宗&安禄山:一个敢宠,一个敢作
原野上的呼喊
杨玉环是“安史之乱”的背锅侠吗
NO.21原野
秋日的原野
靠跳舞发迹的安禄山
狼狈为奸
庞华(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