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艺研究型人才培养刍议

2022-04-14刘晓海

曲艺 2022年4期
关键词:研究型曲艺研究者

刘晓海

近年来,推动曲艺学科建设一直是曲艺界及曲艺爱好者所关注的重点。2013年,中国曲艺家协会联合辽宁科技大学启动了12本曲艺本科教材的编写工作,历经8年时间,凝结数百位曲艺工作者的心血,于2020年底,出版了首批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本科系列教材。这样一套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范的曲艺类专业教材,为曲艺本科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曲艺本科教育的推动,对于曲艺学科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与此同时,曲艺研究型人才培养,对于曲艺学科建设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培养研究型人才有怎样的价值、如何培养研究型人才,是曲艺学科发展需要提前考量的重要议题。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简要阐述。

曲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对于曲艺的健康发展具有诸多层面的价值,其中学科发展价值在这一时期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符合高等教育学科设立的规律。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制定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的相关内容,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的设立都需要一定条件。二级学科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其中第二个条件是“具有相对独立的专业知识体系,已形成若干明确的研究方向”①。而一级学科设立的条件更为严格,需要满足4个条件,其中第一条为“具有确定的研究对象,形成了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理论、知识基础和研究方法”②。专业知识体系的形成,研究方向的明确乃至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归纳,都需要高层次学术人才队伍提供智力支持。只有形成学科领域的专业性研究,才能构建曲艺学科高等教育体系,这符合学科建设的一般规律。曲艺本科教育能够得到有效推广,不仅有相关部门的支持,曲艺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的勠力同心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曲艺学科发展只有瞄准研究型人才培养机制,在现有基础上紧抓培育曲艺研究型人才,才能打造中华曲艺学科建设的强劲引擎。

二是满足曲艺本体研究深化的需要。中国曲艺源远流长,但是曲艺的学术研究起步较晚,而研究推进的同时,许多地方曲艺却已濒临失传,这对于地方曲艺研究的推进造成了诸多困难。当前地方曲艺之中,研究相对较为深入的苏州评话、苏州弹词和北方相声等曲艺形式,依赖于长时间存续的研究队伍,而许多其他地方曲艺,缺乏这样的研究队伍,有大量亟待开拓的领域。曲艺本体研究的深化,要补齐短板、加固底板,亟需搭建培养一定规模的研究队伍。

三是推动曲艺本科层次教育的提升。中国曲协副主席崔凯先生指出:“曲艺高等教育不是培养职业艺人,而是要培养复合型的人才,高素质、有涵养、有学养的人才。”③曲艺本科教材的出版发行,对于曲艺高等教育的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仅仅有教材仍然是不够的,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综合型教师队伍,传授专业知识,才能真正培养出助力曲艺高质量发展的本科层次人才队伍。曲艺研究型人才队伍充实曲艺本科教学师资力量,对保证曲艺本科教学质量能够发挥重要价值。在参与本科教学的过程中,研究型人才也能够利用这一契机探索教学创新,推动教学科研的深化,更好地提升曲艺本科层次教育质量。

曲艺研究领域的诸多前辈学者,在曲艺本体研究、曲艺史料整理、曲艺发展历程梳理等方面做了诸多开拓性的工作,这是当前曲艺本科教育能够有序推进的重要基础。因学科发展时代条件受限,曲艺研究的前辈学者,并没有经过曲艺高层次教育的培养。知往鉴今,了解传统曲艺研究者的来源,对于今后开展曲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具有借鉴意义,笔者以相对成熟的评弹研究进行分析。

评弹的学术研究,肇始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最初是文学研究者对评弹予以关注,谭正璧、阿英、郑振铎、赵景深等都关注到了弹词文本的研究价值,相继创作出了数篇对于弹词析辨的文章。新中国成立后,陈寅恪《论再生缘》一文对弹词小说《再生缘》的语言、艺术成就进行探究分析,使得文学界更加重视弹词文学的研究。改革开放后,文学研究者仍然十分重视弹词文学的研究,如鲍震培及代表作《清代女作家弹词研究》、盛志梅及代表作《清代弹词研究》。除此之外,史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也开始关注到评弹研究的价值,这其中的代表人物是唐力行学术团队。唐教授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评弹历史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进行系统设计,带领学术团队完成包括《中國苏州社会史料集成》《光前裕后:一百个苏州评弹人的口述历史》等在内的“评弹与江南社会研究丛书”。

除了文学界、史学界的专家学者从自身学科角度出发开展评弹研究,还有一些是曲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在长期接触评弹的过程中,逐步完成身份的转变,成为研究者。其中的代表是上海的吴宗锡及苏州的周良,两人均是由管理者转变为研究者。两人对评弹本质的认识却不甚相同,吴宗锡认为评弹是以说唱为基本手段的综合性表演艺术,而周良认为苏州评弹是用苏州话说或说唱长篇故事的表演艺术,正是有了曲艺认识观念的多元化,才谱写了中华曲艺学“不啻微芒,造炬成阳”的新华章。

除以上两类研究者之外,还有少数研究者来自于专门曲艺研究机构。目前在曲艺界有较大影响力的专门曲艺研究机构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不仅对中国曲艺整体有着深入的研究,而且对评弹艺术本体特征和评弹发展方向等角度进行了深入探析。

通过以评弹为例的梳理不难发现,传统曲艺研究者的来源主要有3个:一是文学、史学等其他学科的知名学者的跨界研究;二是曲艺从业者在长期接触曲艺的过程中逐步转向研究;三是专门曲艺研究机构的研究者。以上3类曲艺研究者各有所长也皆有短板。如跨界研究者多依托于自身学科,不免以“他者”的视角观察曲艺,其学术研究的成果也多服务于自身学科。曲艺从业者开展研究虽然浸润于曲艺之中,但也容易导致“就曲艺谈曲艺”。专门曲艺研究机构的研究者,对曲艺有着较为深入的学术研究,但是受限于机构规模,面对庞大复杂的中国曲艺诸多门类,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当前面对曲艺本科教育层面的推进,传统自发形成的曲艺研究队伍显然不能适应曲艺发展需要,必须要顺应曲艺研究型人才系统性培养的新潮流。

作为推动曲艺学建设的重要依托,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当前曲艺界应该超前布局,利用现有条件、资源及经验,培养一支能够适应当前曲艺学建设需要,同时能够满足曲艺本科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素质研究型人才队伍。具体而言,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是依托现有学术平台孵化曲艺研究型人才培养机构。当前由于曲艺学学科仍然处于初创阶段,所以创设专门的曲艺研究型人才培养机构面临着诸多困难。不过,可以依托现有的学术平台开展曲艺研究型人才培养,并在此过程中孵化专门的曲艺研究型人才培养机构,这一方面已经有成功的范例。前文已经提及,上海师范大学唐力行教授领衔的学术团队从史学的角度开展评弹的相关研究,唐教授不仅对评弹研究作出重要贡献,而且培养了一支研究型的学术人才队伍,迄今已经培养了18位博士和6位硕士,打造了一支“高、精、尖”层次的曲艺人才队伍,以曲艺研究为牵引,带动曲艺学科整体提升。唐教授在最初开始评弹研究时,所依托的是上海师范大学的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唐教授组建了最初的评弹研究队伍,并在学术队伍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新成立了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苏州评弹文化研究中心。这一曲艺学术研究平臺的成立,使得研究型人才队伍的培养有了更为稳固的平台。同时,中国苏州评弹文化研究中心也聘请多位曲艺界知名人士担任兼职研究员,成为评弹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二是注重学术团队的组建与发展。任何学科的建立,都需要有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曲艺同样如此。曲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同样应该注重学术规划、明确研究方向,在培养研究型人才的过程中形成系统性的理论研究体系。这一方面仍以笔者较为熟悉的唐力行教授学术团队为例。唐力行教授在培养曲艺研究型人才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学术整体布局规划。唐教授在“评弹与江南社会研究丛书”的总序中,对评弹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并指出诸多有待研究的要点,在培养硕博士生的过程中,也是据此与研究生共同确定学术研究的选题,研究型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两者之间得到了有机协调,对苏州评弹与江南社会的互动做了深层次多角度的探索。

三是搭建研究型人才成长的平台。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依靠单一机构是很难完成的,当前其他学科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有效经验也应该借鉴吸收。应该重视搭建研究型人才学术讨论平台,利用学术期刊、学术会议等形式,发现研究人才新星,给予青年足够的成长空间。通过学术著作出版资助、评奖等方式,保证研究型人才的学术成果能够更广泛地传播,这不仅有助于扩大曲艺在学术界的影响力,也可以使研究型人才在研究中得到足够的认同感。与此同时,在曲艺本科教育推进的过程中,也应注意预留给曲艺研究型人才一定的教学岗位,保证曲艺研究型人才能够学有所用、人尽其才,在专业领域持续性地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踔厉奋发,踵事增华。”曲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各方面有识之士的协力推动,任重而道远。有着曲艺本科教育推进的经验,相信曲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也能够取得新成绩,不断迸发蓬勃昂扬的生机活力,为曲艺学科的健康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注释:

①《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2009年2月25日。

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2009年2月25日。

③《曲艺本科教育如何规范化》,搜狐网,2015年7月24日。

(作者: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讲师)

(责任编辑/邵玉茹)

猜你喜欢

研究型曲艺研究者
研究型审计成果回顾及内涵界定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曲艺泉城》
饿死的毛毛虫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小学数学单元研究型整合学习的探究
基于研究型大学视角下数学课程学习初探
年轻瘦人糖尿病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