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体育赛事对城市品牌国际化的赋能机制

2022-04-14葛入涵黄嫣周朝霞

公关世界 2022年5期
关键词:城市品牌国际化

葛入涵 黄嫣 周朝霞

摘要:本文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探讨了国际体育赛事对城市品牌国际化的赋能机制,对几个著名城市因国际体育赛事而提升城市国际化案例进行了分析,提出杭州以亚运会为契机赋能城市国际化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城市品牌,国际化,赋能机制

城市国际化是指一个城市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在全球范围配置和利用各种资源,广泛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和社会文化交流、并向各领域逐步扩展,促使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某些方面或全方位的跨国联系和影响不断紧密与深入的城市社会变迁[1]。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与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升,城市国际化也逐渐上升成一些城市的顶层发展战略,而以国际体育赛事为契机进行全方位的城市国际化赋能,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国际化发展战略与模式。

一、国际体育赛事对城市品牌国际化的赋能机制

1.国际体育赛事赋能城市政治影响国际化,拓展国际友好城市关系

政治职能是国际化城市的关键职能之一,反映出城市在国际政治体系中的影响力与话语权。2003年,上海体育局策划首届上海国际友好城市运动会,汇集了德国汉堡、英国利物浦等城市代表,使得上海的国际友好城市关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体育领域的国际交流成为城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突破口,在国际体育项目的合作过程中,城市为国际体育赛事、体育培训的来访团队,全方位提供高品质的外交服务,大大提升了城市的外事服务能力,也进一步扩大了城市在国际政治体系中的影响力。

2.国际体育赛事赋能城市资源配置国际化,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

经济职能是国际化城市的基本职能,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为对全球市场和资源的管理与控制能力,对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等。在承办赛事过程中,从前期的大量优质项目建设,到举办期间对城市资源的集中调配;再到后期对于赛事场馆的遗产处理,都让赛事本身形成一个区域性的临时资源配置中心,带动整个城市经济在赛事信息的传导效应下的联动效果。另外,这种城市资源配置的国际化,会吸引更多外商投资项目的落地,进一步推动城市产业形态的变迁,提升城市经济发展的外向度。

3.国际体育赛事赋能城市社会文明国际化,促进对外服务体系建设

社会文明指人类社会的开化状态和进步程度。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汇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参赛者、组织方与体育粉丝,这要求居民与工作者遵循国际标准的社会公共文明礼仪,进而衔接城市的对外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举办城市会在筹备期间推进服务的全方位完善,如国际化社区的便民服务、针对机场的交通接驳服务、安保医疗服务等。因而,一场成功的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不仅给城市整体社会文明的发展提供助力,还进一步推进对外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城市对外宣传中最好的“扩音筒”。

4.国际体育赛事赋能城市主题文化国际化,提高文化旅游吸引力

文化职能也是国际化城市的重要职能,其更多体现在城市主题文化的定位上,也是城市战略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内在依据。国际体育赛事本身的主题思想体现了赛事的核心特征与人们对于赛事的美好愿景,往往也促成了赛事传播的广度与深度,从而提升城市的国际美誉度与知名度。城市主题文化的国际化使得城市国际影响力迅速提升,文化也趋向多样化发展,城市越来越具备举办大型国际赛事、会议与展览的号召力,从而整体提升城市的文化旅游吸引力,这也是打造独特的城市国际品牌的有利手段。

二、国际体育赛事赋能城市品牌国际化的实例

1.巴塞罗那:1992年奥运会赋能城市更新计划,实施“旧城换新城”战略

巴塞罗那是一个具备丰富体育历史的世界名城。在获得奥运主办权以后,巴塞罗那实施“旧城换新城”战略。巴塞罗那奥运村项目涉及沿海环路的建设、污水系统的重组和海岸线的再生,进一步加快了城市化进程[2];另外,奥运会的筹建对于城市技术和电信系统的升级,使得该市作为行政中心获得进一步发展。在奥运会的筹建与举办的后效应加持之下,巴塞罗那不断发展成崇尚体育文化的海滨旅游城市,到现在仍然成为欧洲旅游教育和服务的中心。

2.悉尼:2000年奥运会赋能旅游品牌推广,深度开发“奥运遗产”

悉尼被譽为南半球的“纽约”,奥运会为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旅游品牌的推广与导入,首先在奥运设施建设中纳入“绿色”设计原则,翻新了原本破败的体育场与公园;其次奥运村也形成了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示范郊区,CBD和机场之间的高速公路和铁路基础设施也被进一步完善,为后续奥运会结束所带来的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基础[3]。悉尼奥运会也作为澳大利亚永久的遗产,与澳大利亚独特的旅游产品相结合,进一步推动悉尼的国际化城市品牌的塑造与传播。

3.广州:2010年亚运会赋能未来国际城市规划,巩固“两心四城”发展格局

广州是继广岛、釜山之后第3个举办亚运会的非首都城市。亚运会前期筹建以场馆建设为牵引,按以国际标准进行规划,如商务中心区建设、城市危旧房改造,使其国际化承载能力大大提升,为规划中的“两心四城”发展格局作环境铺垫[4]。“两心”指天河新城市中心、广州新城中心,“四城”指奥体新城、大学城、白云新城、花地新城。广州经历亚运会的承办,大大提升了城市的综合软硬实力与其在亚洲和国际上的知名度。

三、亚运会赋能杭州建设“世界名城”的具体策略

1.将亚运会作为智能科技的落地场景,外宣“智慧之都”独特名城品牌

2016年,中国新型智慧城市白皮书发布,杭州成为全国生活最智慧的城市。杭州可利用亚运会来外宣“智慧之都”的名城品牌。在前期筹备期间,杭州可将“智能焕新”应用在亚运村与场馆内部,并联动到城市的各个节点区域中去,推进管理上的“机器换人”,做好亚运村周边“城市大脑”的信息化接入工作;另外,在亚运会举办过程中,将智能媒体运用至杭州亚运会新闻生产的全流程,乃至对杭州整座城市“智能”形象的展现中,使得“智慧之都”通过亚运会的窗口实现现象级的独特名城品牌传播。

2.完善亚运国际化社区建设,打造世界名城新型服务功能单元

国际化社区是国际城市公共服务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狮城新加坡作为亚洲的服务中心与会议之都,国际化服务功能十分完善。因而国际化社区建设也是世界名城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杭州可扩大建设范围,如将亚运村所在的萧山区钱江世纪城作为国际化社区配套设施的建设区域,既满足亚运会参赛人员与外籍体育观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也使其成为新型城市服务功能单元的有机更新范本,为杭州其他区域的国际化升级提供借鉴,从而提高整座杭州城的国际化服务功能,走向世界名城之路。

3.结合eWTP优势发展体育健康产业,为世界名城建设打下坚实经济基础

世界名城需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撑,如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新加坡也被称为“亚洲四小龙”。在承办过程中,大型体育企业会对赛事进行赞助与冠名以提高曝光度,而杭州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聚集地,对于它们来说,冠名的资金投入难以负荷。而eWTP平台,即全球电子贸易平台,可连结资本实力尚缺的中小企业。因而可基于此平台,进行优势体育项目装备的推介,搭建好線下跨境试验区与线上电子支付平台,捕捉“亚运经济”高附加值,为世界名城建设打下坚实经济基础。

4.充分开发赛事场馆遗产,打造旅游名城“后效应”

世界名城都在利用高知名度来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这要求城市有值得驻足与欣赏的城市景观。因而可抓住赛事主题,创新赛后场馆资源的利用方式,使其成为丰富城市功能、吸引游客观光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将场馆投入市场化运营,承办部分体育赛事、商演等活动;在筹建过程中便注重建筑设计与城市环境的融合,打造靓丽的城市景观,引发旅游“后效应”。如悉尼凭借2000年奥运会的举办使得奥林匹克公园成为了世界各国游客的赏玩与休闲之地,配以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全面提升了悉尼的国际美誉度。 PR

本文系浙江传媒学院课题(Z301B19530)城市品牌构建、定位及策略研究——以杭州城市为例。

参考文献:

[1] 方秀云.杭州城市形象与国际化问题的思考[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06):83-86.DOI:10.16072/j.cnki.1243d. 2011.06.006.

[2] Stephen Essex,Brian Chalkle.Olympic Games: catalyst of urban change[J].Leisure Studies,1998,17(03):187-206.

[3] Glen Searle.The long-term urban impacts of the Sydney Olympic Games[J].Australian Planner,2012,49(03):195-202.

[4] 王武生,曾小武,黄为根.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城市发展的影响[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7(01):17-19.

(作者简介:葛入涵,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研究生 ,研究方向:品牌管理;黄嫣,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粉丝文化与粉丝社群;周朝霞,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品牌传播)

(责任编辑:李雪威)

猜你喜欢

城市品牌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西藏区内城市品牌模式比较研究
赣州文化融入城市品牌的构建研究
试论品牌经济时代的城市形象设计要点
论城市品牌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建设意义
网络媒体在城市品牌形象传播中的特点及意义
杨元庆:国际化不是简单的“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