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多元化护理结合心理干预在结肠癌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2-04-13严凯悦曹耀菊李娟
严凯悦,曹耀菊,李娟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胃肠外科,安徽 蚌埠 233000
0 引言
结肠癌是临床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多在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位置发生,早期无明显症状,中晚期可见腹胀、腹痛、血便、便秘、腹腔积液、肢体水肿、贫血、极度消瘦、精神疲乏等临床表现,严重威胁患者健康与安全[1]。近些年我国结肠癌患病率逐年上升,年新发人数超过50万,年增长率超过4%,如何做好结肠癌防治工作成为医院以及相关人员关注与思考的重点问题之一[2]。据文献资料报道,结肠癌可通过手术切除进行治疗,Ⅰ期结肠癌切除术患者五年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Ⅱ期结肠癌切除术患者五年生存率可达到70%以上,Ⅲ~Ⅳ期结肠癌切除术患者五年生存率约为10%~55%,可见结肠癌患者早期诊疗至关重要[3]。研究表示,在结肠癌治疗过程中,患者易受临床症状、疾病认知、心理状态、手术操作等因素影响,发生各种应激反应,降低遵医行为,影响临床疗效,形成不良预后。所以,应用手术疗法治疗结肠癌时应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增强手术治疗可靠性、安全性、有效性[4]。本研究将多元化护理结合心理干预应用到临床护理中,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76例结肠癌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资料采集时间范围2019年1月-2021年10月,资料采集地点本院胃肠外科,资料分组方式为按护理干预方案分组,共2组,各38例,2组一般资料(见表1)比对差异较小(P>0.05),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且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表1 两组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①结肠癌确诊[5];②实施切除术治疗;③患者及其家属在全面了解临床疗护方案下能够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完成各项任务。
排除标准:①临床诊疗、护理、随访等资料不全;②伴有神经类、传染类、主要器官严重器质性病变等;③近期接受过其他外科手术治疗。
1.2 方法
对照组:基础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为其建立健康管理档案,指导患者顺利完成各项临床检查工作;护理人员遵医嘱指导患者术前术后饮食、用药、康复训练等。
观察组:基础护理下为患者实施多元化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
(1)多元化护理:在护士、临床医师、营养师、康复治疗师等共同参与下,根据患者护理需求,围绕术前干预、术中干预、术后干预针对性制定多样化护理措施。以术后干预为例,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强患者营养管理(针对性肠内支持)、疼痛管理(物理止痛联合药物或止痛泵止痛)、活动管理(术后6h指导患者翻身,术后1d指导患者下床)、康复训练力度(初期以四肢按摩,肢体关节被动训练为主,每次5min,每日2~3次,随着患者病情改善,活动能力提升,开展屈肘、握拳、扩胸、直腿抬高、深呼吸、腹式呼吸、核心肌群等训练,每次5~20mi,每日2~3次)。
(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密切关注结肠癌切除术患者心理变化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运用案例共享法、语言激励法、音乐放松法、舒适环境创设法、肢体语言安抚法、积极兴趣调动法、家属照顾法等纠正患者错误思维,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减轻患者紧张、焦虑、苦闷、害怕等情绪。
1.3 观察指标
(1)心理应激反应:采用症状自评量表中的躯体化(12~60分)、人际关系敏感(9~45分)、焦虑(10~50分)、抑郁(13~65分)分量表评估,分值越高说明心理状态越差[6]。
(2)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以术后排气、术后排便、肠鸣音恢复、术后进食等时间评价。
(3)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于2组患者护理前、出院时、出院2个月进行评价,得分区间0~172分,得分高低和能力强弱成正比[7]。
(4)并发症情况:统计护理期间2组患者术后感染、尿潴留、肠梗阻、吻合口瘘等发生率。
(5)生存质量改善情况:采用肿瘤生存质量调查表(QLO-C30)进行评价,得分区间30~126分,分值高低和生命质量高低成正比[8]。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数(n)、率(%)表示,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应激反应情况
由表2知,两组护理前心理应激反应情况相差较小(P>0.05);护理后均改善,两组对比观察组焦虑、抑郁、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评分更低(P<0.05)。
表2 两组焦虑、抑郁、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评分比较()
表2 两组焦虑、抑郁、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评分比较()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0.05。
2.2 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由表3知,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更短,相关指标两组差异较大(P<0.05)。
表3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表3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2.3 自我护理能力
由表4知,两组患者护理后ESCA评分均提高,但观察组出院时、出院2个月评分更高(P<0.05)。
表4 两组ESCA 评分比较()
表4 两组ESCA 评分比较()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
2.4 并发症发生情况
由表5知,观察组见1例轻症感染,经抗生素及时治疗转归,总发生率2.63%,低于对照组15.79%(P<0.05)。
表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5 生存质量改善情况
由表6 知,虽然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QLO-C30评分均大幅度提高,但观察组评分更高(P<0.05)。
表6 两组QLO-C30 评分比较()
表6 两组QLO-C30 评分比较()
3 讨论
目前,在生活饮食习惯改变、老龄人口数量增多、癌症临床诊断技术水平提高等多因素作用下,结肠癌发生率、检出率不断提高,对临床疗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9]。目前,手术治疗是结肠癌治疗首选疗法,多数早期患者可通过结肠癌切除术治愈,实现生存质量的有效改善。但是手术治疗具有风险性,患者容易受到各种各样因素影响,发生身心应激反应,增加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降低手术治疗有效性、可靠性[10]。针对手术治疗风险,多数研究证实护理措施的有效落实对风险消除、减轻、规避具有积极作用。例如,王思等[11]将多元化康复护理模式应用到围手术期护理中,发现接受多元化康复护理干预患者术后进食、排气、排便等时间更短,为(1.37±0.43)d、(3.17±1.15)d、(3.33±1.15)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65%,和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患者存在较大差异,证明多元化康复护理模式利于患者健康恢复,对患者治疗安全水平提高存在积极影响。
本研究根据结肠癌切除术患者特征,联系已有临床经验,制定多元化护理结合心理干预方案,结果显示患者在多元化护理结合心理干预下,焦虑、抑郁、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评分大幅度下降,说明该护理方案对患者心理症状缓解,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存在积极影响。结肠癌切除术患者受病症表现、手术操作等因素影响负性情绪较高,心理弹性水平较低,多元化护理的多元性、整体性、精细性决定其能够围绕患者身心舒适度提高落实生理干预、心理干预措施。而在多元化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可保证心理护理的专业性、有效性,切实解决患者围手术期心理问题。本研究中患者在多元化护理结合心理干预下术后排气、排便、进食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32.25±4.13)h、(48.69±9.98)h、(24.54±4.65)h、(36.85±7.94)h缩短,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仅为2.63%,与既往研究大致相符,说明多元化护理结合心理干预利于患者机体功能恢复与治疗安全水平提高存在积极影响。与此同时,多元化护理结合心理干预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存质量水平均显著提高,说明该护理方案可通过健康宣教、认知干预转变患者思维,增强患者自我管控能力,促进临床疗护中患者主观能动性发挥,在患者、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下促进手术治疗整体效果提升,实现患者生存质量有效改善[12]。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护理方案在结肠癌切除术患者护理中具有较好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