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图书馆科研服务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
——基于武汉地区37所高职院校情况调查
2022-04-13熊婷,郑晶
熊 婷,郑 晶
(长江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支持科研服务,加速科研发展方面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在高职院校深化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图书馆所拥有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人力优势能有效传导到科研过程之中,使科研团队拥有更为完善的基础支持,能在前沿领域做出持续高质的突破,化解现阶段存在的客观问题。通过综合运用多种调研方式,发现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明确高职院校图书馆在科研服务方面的不足,根据实践调查结果确立具有较强指导性的改进建议,助力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新时期的转型和升级。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深刻反思与综合研判,进一步凸显高职院校图书馆在科研服务方面的作用和价值,健全图书馆的服务体系、资源体系、技术体系、人力体系和合作体系,形成更具指向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的科研服务新模式,使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得以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能在关键领域实现科研突破。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科研服务情况调查概况
针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科研服务情况的实践调查是以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访谈沟通等基础调查方式为主,综合开展深入的实践调查工作。
(一)问卷设计
在问卷设计过程中,为有效覆盖目标人群,研究人员分别针对图书馆馆员、科研人员设计两套问卷。针对图书馆馆员的问卷,从个人能力、工作情况和科研服务三个角度进行设计;针对科研人员的调查问卷,则围绕“图书馆科研服务需求”这个核心展开。通过两份问卷的交叉印证,能清楚了解真实的情况。
(二)变量选择
在初期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对影响图书馆科研服务的因素进行初步的统计和分析,综合国内同类研究的变量选择经验,最终确定从图书馆最基本的构成出发,选择“图书馆馆员、图书馆资源、图书馆合作业务以及图书馆技术”作为主要变量,对照科研工作的全流程(准备、实施、总结和推广等),对图书馆的科研服务能力进行逐一分析。
(三)问卷信效度
由于此次调研所用问卷为描述性问卷,仅对科研服务相关的情况进行基础调查,并辅助采取了实地走访与访谈沟通的方法,能与问卷调查结果进行逐一印证,问卷的信效度能得到有效保障。
(四)样本选择
调研过程中,研究人员选取了武汉地区37所高职院校作为调查对象,涉及省属、市属、公办以及民办等各类高职院校。由于武汉高职教育整体实力居于全国中位水平,选取的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通过走访调查,在全部受访院校中,仅有5 所院校的图书馆未能提供科研服务,占全部院校数量的13.51%,其余32 家院校均会提供一定的科研服务支持。这表明高职院校图书馆在科研服务方面的认识较为统一,乐意为科研服务提供一定的支持。然而,走访中也了解到,大多数图书馆仅通过常规方式提供初级科研服务,少数院校设置了科研服务部门或项目。
从表1 中可以看出,针对图书馆馆员基本情况的调查中可发现,馆员的年龄分布相对较为集中,25 岁至45 岁区间内的占比达到80 个百分点以上,表明图书馆馆员年轻化状态较为理想,他们在个人能力方面有较大提升空间,整体团队活性理想。他们的学历水平以本科学历为主,占比高达70%以上,这意味着图书馆馆员的科研素养相对坚实,有助于为科研服务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从他们的专业分布情况来看,除图书馆相关专业人才外,其他专业也有不小占比,意味着他们在服务各类科研工作时,具备更强的整合性,能根据他们的专业专长,提供更具指向性的科研服务。
表1 图书馆馆员基本情况调查表
(五)调查过程
在调查的初期阶段,研究人员综合相关理论制定了面向图书馆馆员与科研人员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图书馆馆员情况、资源情况、技术情况、合作情况以及支持情况等基本覆盖了图书馆科研服务情况的调查要点。在确立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研究人员还明确了具体的走访计划和访谈提纲,确保了调查工作基础的有效夯实[1]。
实践调查的第二阶段,研究人员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对武汉地区37所高职院校的图书馆馆员和科研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包括107 名图书馆馆员和172 名教研人员,共发放问卷279 份,有效回收问卷276 份。在问卷调查过程中,研究人员随机选取了15 名馆员和23 名教研人员进行了现场访谈,了解他们对图书馆科研服务情况的看法。为了能使相关的调查结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形成完善的认证体系,研究人员深入到科研服务过程中,对实际情况进行走访,记录了相关数据和反馈意见,丰富实践调查的基础。
在调查工作的第三阶段,研究人员对问卷调查、访谈沟通和实地走访的结果进行整理、筛选和分析,确立了高职院校图书馆科研服务的实际情况,形成较为完善的实践调查结果,明确了核心的影响要素和具体的影响机制,为形成有针对性的反馈建议,奠定了实践基础。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科研服务情况调查结果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能力分布情况
如图1所示,图书馆馆员在信息素养、协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力方面还存在薄弱之处,难以在科研服务过程中发挥更为积极的推动作用。总体来看,他们的可塑性水平相对较强,年轻化与专业化的馆员团队,有助于科研服务水平的提高。但由于缺乏实践锻炼和服务,他们在科研服务关键能力方面的水平有待提高。
图1 图书馆馆员关键素养达标情况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技术构成情况
在实践走访中发现,高职院校图书馆主要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技术,能为科研服务提供远程支持、检索支持、下载支持、分发支持以及共享支持等基本技术支持[2]。从实践走访过程中也了解到,近年来高职院校图书馆重视技术层面的革新和升级,建立了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的管理体系,确立了数字化、智能化和智慧化的发展战略。因受到自身技术开发能力、资源支持能力和资金获取能力的限制,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技术升级方面,存在不足之处,需依据科研服务需求,进行有指向性的技术升级和优化。
在与高职院校教研人员进行深度访谈时,不难发现,相关各方对图书馆技术服务的整体满意度相对较高,认为图书馆提供了相对完善的资源支持技术,方便了科研人员进行各类资源的调取和应用。高职院校科研人员希望图书馆能在实际的技术开发上,进行更加多元的拓展,以便充分运用自身在资源方面的优势,借助多元的技术构成,为科研工作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对国内图书馆管理技术、服务技术和协同技术的横向对比中也发现,武汉地区高职院校所具备的图书馆技术水平处于中等偏下状态,在图书馆技术体系的现代化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在科研专项技术支持,包括数据分析支持、虚拟实验支持和智能服务支持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高职院校图书馆进行更深入的技术开发和技术革新[3]。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构成情况
如图2所示,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构成中,图书资源和档案资源的占比最高,其中图书资源占比达到了33.17%,档案资源占比达到了36.79%。面向科研工作的期刊资源和拓展资源总量相对不足,在满足科研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需求方面,存在少量问题。在与高职院校科研人员进行深度访谈时了解到,该群体对优质资源特别是时效性更强资料的需求相对旺盛,但图书馆在满足该方面需求上还存在一定差距[4]。从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更新的情况来看,资源支持问题比较突出,年度资源更新率不足5%,在满足科研工作最新需求方面的能力相对有限,难以通过合理的拓展渠道,提供更丰富资源的支持。
图2 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构成情况
总体来看,高职院校图书馆在资源支持方面存在短板,特别是在时效性资源支持方面的问题,已影响了科研服务的水平和品质,不利于科研工作借助更具时效性的优质资源,进行科研突破和创新。
(四)高职院校图书馆科研合作情况
从表2 中可看出,高职院校图书馆在科研工作的各个阶段,提供了专项的合作支持。其中,科研课题申报阶段,图书馆主要是提供资源支持服务,通过优质资源的提供,助力科研人员的课题申报,使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能在更多元资源的支持下,具备更强的创新性和前瞻性;在开题论证阶段,图书馆则提供意见反馈服务,即根据开题论证的实际需求,提出专业性的反馈意见,帮助科研人员进一步完善开题方案。在科研工作实施阶段,图书馆也会大力提供资源支持和反馈支持,有效助推科研工作的有序进展。在科研成果的推广阶段,图书馆会在合作推广和实践落地上,提供一定的服务支持,以便研究成果能更好的应用和转化。
表2 高职院校图书馆科研合作情况
从服务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在整个科研工作过程中,都会提供强有力的合作支持,但从高职院校科研人员的反馈意见来看,图书馆所提供的合作支持平均满意度仅为67.17%。这说明图书馆在合作方面还需更深入地探索和创新,以便形成更具指向性的合作方式,切实解决科研工作的实际需求,更好的助力科研工作的深化发展[5]。
(五)高职院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情况
如图3所示,高职院校图书馆在科研支持方面的整体水平并不理想。技术支持、资源支持和人力支持三个要点的支持效果相对较高,渠道支持和设施支持方面的水平明显偏低。从整体的情况来看,即便是资源支持这一最具优势的科研支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取得效果也不太理想,整体的效果度仅为71.37%。技术支持的有效度为57.63%,人力支持则不足50%。这种相对较低的支持效果度,反映出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服务科研,助力科研工作发展方面的实际效用未得到充分展现,具有较大的挖掘空间。需要高职院校图书馆根据科研工作的实际需求,进行更深层次的科研支持探索和创新,以便充分利用现有基础,配合有效的升级,形成强劲的科研推动力。
图3 高职院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情况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科研服务改进策略
(一)明确科研服务定位
综合分析调查结果可发现,高职院校图书馆在科研服务方面的整体表现不够理想,特别是在整体服务水平、合作水平和资源提供水平上,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本着促成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深化发展的基本原则,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确立以用户为中心的平台定位,主动根据科研工作的实际需求,进行自我调整和完善,在有效助推科研工作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综合服务水平的大幅提高。
在实践科研服务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图书馆应作为核心的资源整合平台,本着促成高职教育事业品质化发展的原则,主动整合优质资源,强力推动科研先行,为科研工作提供资源、技术、人力和渠道等众多层面的服务支持,建立一站式科研服务体系,使图书馆这一具备显著平台优势的参与主体,成为保障科研工作发展效能,推动高职教育品质发展的关键基石。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作为人才培养的动力平台,借助自身特有的优质资源,人文环境和开放空间,搭建起人才交流、学习、协作和发展的成长平台,并源源不断地注入成长动力。图书馆的学习资料、图书期刊、科研材料和科研服务成果等可成为科研人才学习的养分,专业学生参考的样板,在潜移默化中促成人才发展。以项目为导向,以图书馆为中心展开的教科研工作,全面带动高职院校师生的正向发展,不断夯实高职院校的人才根基。
(二)确立科研服务模式
通过对当前科研服务满意度、效果度和稳定性相关问题的分析,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确立深入的合作方式、支持方式以及服务方式,形成嵌入式科研服务新模式,将高职院校图书馆现有的资源、人力和技术深度融入到科研工作的各个阶段之中。通过嵌入科研工作的方式,充分发挥自己在服务方面的综合优势,助力科研工作的深化发展。嵌入式科研服务模式,能让高职院校图书馆与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紧跟现代科研工作的实际需求,不断进行内在的调整和完善,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持续适应科研工作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图书馆唯有嵌入到科研工作之中,才能持续了解最新的服务需求,进行深刻地服务调整,不断夯实高职院校在科研教育与其他领域的服务基础,完善自身的服务体系,成为具备更强服务效能的综合体。
(三)提高科研服务水平
从调查结果来看,图书馆在科研服务方面的整体水平存在明显不足,人力服务、技术服务和资源服务等方面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鉴于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着力从自身的基础不足问题入手,进行专项提升和改进,提高自身的科研服务水平。
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从馆员队伍建设入手,根据馆员队伍年轻化和可塑性强的特征,积极开展深入的培训和教育,打造一支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协作能力和信息能力的优质团队,使之在科研服务过程中,发挥更为主动的作用,切实增强服务人员能力素质水平。高职院校图书馆还应针对科研工作的技术需求,在改革自身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探索数据技术、虚拟实验技术和智能技术等尖端技术的应用,通过与校内外技术研发团队的深度合作,不断丰富自身的技术体系,为科研工作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并成为科研工作中最具影响力的技术提供方。
简言之,高职院校图书馆应针对当前资源构成上存在的具体问题,主动对期刊和拓展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开放的科研资源共享体系,健全资源获取通路,通过图书馆的渠道整合与资源整合,形成更完备的资源矩阵,为科研工作提供更强有力的资源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