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对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认同感调查研究
——以云南省S校为例

2022-04-13李博文刘婷婷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认同感生源问卷

李博文,刘婷婷

(云南大学,云南 昆明 650032)

现代学徒制作为新型师徒学习方式与学校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市场需求对接,教育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在质与量上的高度契合,对促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极为关键,因而在政策层面受到高度关注[1]。近年来,教育部相继颁布《关于公布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通知》和《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持续推进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现阶段,教育部分三批在全国开展了558 个现代学徒制试点,覆盖1 400 多个专业。在政策的引领下学术界掀起了对现代学徒制研究的热潮,从现代学徒制的内涵特征到实施困境与策略方面,涌现出丰富的研究成果。从研究视角来说,较多的是从政府、学校和企业等角度对现代学徒制进行研究,对学生这一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关键主体关注度不高,研究较为匮乏。

“认同”一词最初是由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他认为认同是心理同化的过程,是个体与他人有情感联系的最初形式,这种心理活动过程主要是存在于个人的潜意识之中,并在他人和自身的交往过程中不断深化。认同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最终会内化为自身认知、情感、行为模式的一种主观心理过程[2]。据此,研究将培养模式认同定义为个体在对某一种培养模式有深入的了解与认知后,个体所表现出的对该培养模式认可与接纳的情感,并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培养活动的心理活动过程。学生对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认同是学生积极适应学生与学徒的“双重身份”,主动提升自身专业技术能力的心理基础,是影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

由于我国现代学徒制仍处于探索阶段,在试点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校企沟通不畅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造成学生对现代学徒制这一培养模式出现认知偏差,学生主动选择现代学徒制的意愿较低[3]。学生对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认同感低,既造成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使得人才培养质量大打折扣,也使得大规模推广现代学徒制面临阻碍。如何破解现代学徒制推广阻碍,提升该模式育人能力,引导学生对现代学徒制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良好的认同感是高质量和全方位推广现代学徒制的关键,针对现代学徒制在校学生模式认同现状进行调查具有一定的价值。

一、研究对象与工具

(一)研究对象

云南省S校于2014年开始探索与实践现代学徒制,2016年获云南省教育厅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立项,2017年又获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立项,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研究以云南省S校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150 份,回收调查问卷139,其中有效问卷127 份(回收率为92.6%,有效率为91.3%)。研究样本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基本情况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在参考林媛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问卷》的基础上,编制《高职学生对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认同感调查问卷》[4]。自编问卷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情况问卷,主要包含性别、年级、生源地、学习成绩情况、家庭经济情况以及选择现代学徒制的原因等问题;第二部分是模式认同感调查部分,共设置18 道题,分四个维度,其中A1—A5 为模式认知维度、A6-A10 为模式情感维度、A11-A14 为模式意志维度、A15-A18 为模式行为维度;第三部分为模式认同感影响因素部分,共设置18 个题目,分六个维度。其中,B1-B3 为学校老师;C1-C3 为企业师傅;D1-D3 为课程设置;E1-E3 规章制度;F1-F3为企业实践;G1-G3 为教学资源,影响因素测量项具体内容见表2。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评分量表,分数为1-5 分,依序为非常不认同、较不认同、基本认同、较认同、非常认同,分数越高代表认同感越高[5]。

表2 影响因素测量项

研究使用SPSS25.0 对问卷信度与效度进行检验。先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结果显示问卷总体Cronbachα系数为0.976,可见问卷信度较高。其次对问卷进行效度分析,通过因子分析适当性检验,显示问卷KOM 值在0.7-0.917,该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问卷模式认同感部分进行分析,经斜交旋转法抽取因素,共提取4 个因子,累计方差解释率为78.42%。综合旋转后的因子矩阵及碎石图,判断问卷适合提取4 个因子,与问卷维度设置一致。整体来看,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具备进一步分析的条件。

(三)数据处理

研究数据处理采用SPSS25.0,运用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6]。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培养模式认同感整体状况

为了解云南省S校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学生对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认同感整体现状,对问卷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 可知,学生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整体认同平均值为3.1778,略微高于临界值3,处于“基本认同”与“较认同”之间。其中模式认知、模式情感、模式意志以及模式行为认同得分均值分别为3.143 3、3.091 3、3.169 3、3.307 1。模式行为得分较高,可能与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有关。职业院校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更强,他们愿意进行实操学习,不愿进行长时间的理论学习,而现代学徒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导致在模式行为上认同感较高。调查过程中部分老师也表示“学生上实操课时比较积极主动,课堂氛围也比理论课更好”。模式认知、模式情感和模式意志得分低于平均值,可能部分学生由于父母或者学校要求,而选择现代学徒制,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不愿主动了解现代学徒制,造成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模式认知、模式情感与模式意志认同感不高。

表3 培养模式认同感整体状况

(二)培养模式认同感差异分析

1.不同年级学生认同感差异

为分析不同年级的学生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认同感是否存在差异,采取独立样本T 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 可知二年级学生在模式认知、模式情感、模式意志、模式行为与整体认同得分均略高于三年级的学生。通过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来看,二、三年级学生在模式认知(P>0.05)、模式情感(P>0.05)、模式意志(P>0.05)、模式行为(P>0.05)、整体认同(P>0.05)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4 培养模式认同感年级差异

2.不同生源地学生认同感差异

为研究不同生源地学生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认同感差异,选择独立样本T 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从表5 可知,生源地为农村和城镇的学生在模式认知(P<0.001)、模式情感(P<0.01)、模式意志(P<0.01)、模式行为(P<0.01)与整体认同(P<0.01)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生源地为农村的学生在模式认知、模式情感、模式意志、模式行为与整体认同的得分均高于生源地为城镇的学生。

表5 培养模式认同感生源地差异

不同生源地学生对现代学徒制认同感存在差异可能是由于农村与城镇学生不同的就业观造成的。生源地为农村的学生对职业选择的机会相较于城镇的学生更少,对工作的要求也更低,他们认为只要能找到工作就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有助于其毕业后找到相关工作,如果学生自身在做学徒期间表现优秀,甚至可直接留在实习企业工作。不难发现,相较于生源地为城镇的学生,来自于农村的学生对现代学徒制这一培养模式的认同感更高。

3.不同家庭经济情况学生认同感差异

为分析不同家庭经济情况学生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认同感的差异,选择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探究,具体结果如表6所示。从表6 可知不同家庭经济情况(较差、一般、较好)在模式认知(P<0.05)、模式情感(P<0.05)、模式意志(P<0.001)、模式行为(P<0.001)与整体认同(P<0.001)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表6 培养模式认同感家庭经济情况差异

对不同家庭经济情况学生认同感的LSD 事后多重比较可知,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学生对现代学徒制模式的认同感最低。从各个维度上来看家庭经济情况较差与家庭经济情况一般的学生在模式认知(P<0.05)、模式情感(P<0.05),模式意志(P<0.001)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与家庭经济情况一般、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学生在模式行为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

S校试点现代学徒制,学生企业实习的底薪在800 元左右,与学生的心理预期工资存在差距。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学生对实习薪资更为敏感,他们的认同感就更易受到薪资水平影响,因此,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学生对培养模式的认同感不高。对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学生来说,由于家庭条件优越,他们有更为多元的职业选择。调查过程中部分学生坦言“我只是来混学历的,不想去企业实习,更不在乎工资”,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他们必须前往企业进行实践,由此可见,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同样对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认同感不高。

4.不同学习成绩情况学生认同感差异

选择单因素方差分析研判不同学习成绩情况学生在模式认同感上的差异,结果见表7。从表7可知,不同学习成绩(较差、一般、较好)情况的学生在整体认同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模式认知(P<0.01)、模式意志(P<0.05)二个维度上同样存在显著差异。学校成绩一般的学生在整体认同、模式认知和模式情感上得分最高,成绩较差的次之,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模式意志与模式行为上得分最高,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次之,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认同感得分均为最低。

表7 培养模式认同感学习成绩情况差异

“工学交替”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相较于传统的培养模式,长时间的企业实践是现代学徒制不可脱离的核心培养环节。调查过程中部分学生表示“许多成绩较好的同学都想参加专升本考试”,可见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大多具有提升自身学历水平,继续深造的意愿,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影响了他们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对他们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并没有太大帮助,甚至可能是一种阻碍,以致他们对培养模式的认同感不高。成绩一般与较差的学生更倾向于毕业后直接工作,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他们在大企业的工作经历,有助于他们寻找工作,他们对该模式认同感更高。

5.不同选择现代学徒制原因学生认同感差异

为分析不同选择现代学徒制原因的学生在认同感上的差异,选择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探究,结果见表8。从表8 可知不同选择现代学徒制原因(学校要求、父母要求、自主选择、其他)的学生在整体认同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在模式认知(P<0.001)、模式意志(P<0.01)、模式行为(P<0.01)上同样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模式情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表8 培养模式认同感选择原因差异

通过对学生不同选择现代学徒制原因LSD 事后多重比较可知,选择原因为父母要求的学生认同感得分最低,而自主选择的学生认同感得分最高。从各个因素来看,自主选择与父母要求的学生,在模式认知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自主选择与父母要求、学校要求的学生在模式意志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模式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P<

0.05)。

学生是否自愿选择现代学徒制这一培养模式对其认同感极为关键。部分学生由于是父母或学校要求而选择了现代学徒制,他们最初就对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存在负面抵触情绪,非自愿选择的学生对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认同感较低,如有学生提到“我选择这个专业本就是无奈了,选择现代学徒制更不是我的想法”。但对于自愿选择现代学徒制的学生,他们在开始时就已经抱有认同的心态,愿意接受“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其认同感较高。

(三)培养模式认同感影响因素分析

1.相关性分析

为分析影响学生模式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第三部分的结果,借助于SPSS25.0对模式认同感与六个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9所示。从表9 可知学校老师(P<0.001)、企业师傅(P<0.001)、课程设置(P<0.001)、规章制度(P<0.001)、企业实践(P<0.001)、教学资源(P<0.001)均与模式认同感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具备进行回归分析的条件。

表9 培养模式认同感与影响因素相关检验

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将模式认同定义为因变量,把与模式认同线性相关显著的影响因素(学校老师、企业师傅、课程设置、规章制度、企业实践、教学资源)定义为自变量。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0所示。从表10 可知,学生对现代学徒制模式的认同感与学校老师、企业师傅以及规章制度三个因素之间存在线性关系(F=25.934,P<0.05),并呈现出正向影响关系[7]。

表10 培养模式认同感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三、研究结论及对策

(一)研究结论

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云南省S校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学生培养模式认同感现状进行调查,通过问卷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总体而言,云南省S校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学生对培养模式的认同感不高,仅略高于临界值,其中模式行为认同得分最高,而模式情感得分最低。此外,不同年级学生在模式认同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生源地学生在模式认同感上存在显著差异,生源地为农村的学生认同感高于城镇学生。不同家庭经济情况学生在模式认同感上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经济情况一般的学生认同感高于较差与较好的学生。不同学习成绩情况学生在模式认同感上存在显著差异,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认同感最低。不同选择现代学徒制原因的学生在模式认同感上存在显著差异,自愿选择的学生认同感最高。显然,学校老师、企业师傅以及规章制度是影响学生认同感的关键因素,并呈现出正向影响。为提升学生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认同感,以促进学生发挥自身能动性,主动参与学习实践活动,需要从政府、企业、学校以及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入手。

(二)对策建议

从政府层面来说,要持续完善法律法规,不断优化监督管理机制。规章制度是影响学生培养模式认同感最为关键的因素,毋容置疑,优化完善规章制度是学生认同感提升的首要任务。一方面,政府要充分发挥统筹全局的作用,推动健全完善现代学徒制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个参与主体的权责,做到有制可循,切实维护好学生的核心利益,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过程性监管力度,可通过设置专门的监管机构,对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企业或学校违背学生意愿和损害学生利益的行为进行监管,并及时制止,指导其进行整改优化。

从企业层面来说,要提升企业育人能力,完善学徒管理培养制度。企业师傅同样是影响学生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认同感的关键因素,企业育人能力的提升同样是认同感提升的关键环节。企业不仅要加强对企业师傅育人能力的培养,提升其带学徒的能力。还需要关注到企业师傅的利益诉求,通过发放“学徒津贴”等方式调动企业师傅教授学徒的积极性。企业还应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持续深化,协同完善学徒管理的规章制度,着重保护好学徒的切身利益,如学徒的人身安全和实习津贴等关键利益。

从学校层面来说,要坚持学生本位理念,加大“双师”队伍建设力度。职业院校要做好家校协同育人工作,学校与家庭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意愿,不能采取强制性措施要求学生进行选择,以免造成学生对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排斥。在日常学生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对于生源地为城镇和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学生,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学习观。职业院校要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针对教师开展教学方法技能与企业实践技能的培训,实现学校教师实践能力与教学能力的双提升。

从学生层面来说,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自身专业技能成长。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决定了学生具有学徒与学生的“双重身份”,必然带来较高学习强度。学生既要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充分利用现代学徒制理实结合的优势,积极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并主动参与企业实践,提升自身专业实践能力,又要努力适应企业员工与学校学生的“双重身份”,主动参与到企业的实际运营活动过程中去,以企业员工的身份要求自己,提升自身企业工作适应能力,实现自身专业成长。

猜你喜欢

认同感生源问卷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成都市初任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问卷网
图表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问卷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