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地区花椒锈病防控技术优化

2022-04-13任杰群向苹苇牟虹霖乔兴华周天云

南方农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花椒树锈病化学防治

陈 力,任杰群,向苹苇,牟虹霖,3,李 丽,乔兴华*,周天云

(1.万州区植物保护与果树技术推广站,重庆万州 404020;2.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重庆万州 404155;3.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万州 404199;4.重庆市种子站,重庆 401121)

花椒锈病是花椒叶部的主要病害之一,大多数为害花椒叶片,尤其是嫩叶,少部分为害花椒果实、叶柄,可引起大量椒叶提前脱落,从而导致椒树再次萌发新叶[1-2]。花椒锈病是由花椒鞘锈菌引起的病害,发病初期在叶片正面出现褪绿色斑点,并在病斑的背面会出现橘黄色粉状夏孢子堆,在秋季会出现红色近胶质的冬孢子堆,这不仅影响当年椒树的营养积累及翌年的花椒产量和品质,更重要的是对花椒树的寿命有很大的威胁[3-4]。开展青花椒锈病防控技术研究,以期为青花椒锈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提高花椒品质,降低病害发生率,助力花椒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花椒园为重庆市彭水县鹿角镇周家村、重庆市万州区分水镇大地村花椒基地,海拔460~600 m。

1.2 试验材料

供试花椒品种为九叶青。

供试药剂信息见表1。

表1 供试药剂信息

1.3 试验方法

1.3.1 不同农业措施的田间防效比较

2020 年夏秋季开展不同农业措施对花椒锈病田间防效的比较试验,设4 个处理,即处理A:加强椒园管理,6 月中上旬对花椒树进行科学修剪,清园,秋季落叶后及时清理落叶及树下杂草,并集中烧毁;处理B:加强肥水管理,6—9 月加强肥水管理,增强花椒树树势,提高花椒树自身的抗病能力;处理C:既加强椒园管理,又加强肥水管理;处理D:不做任何处理。10月中旬调查花椒锈病发生情况。

1.3.2 田间药剂筛选比较试验

2020 年7—9 月在花椒基地进行田间药剂筛选试验,选取表1 所列的5 种农药(不同稀释倍数)对全树叶面进行喷雾处理,以喷清水处理(CK)作对照,其中喷施枯草芽孢杆菌为生物防治,其他药剂均为化学防治。试验花椒树树龄在4 年左右,试验区花椒树上下排列,其中喷施药剂的处理各喷施100 株,对照处理20 株。第一次喷药时间为7 月底,在10 d 后检查,第二次喷药时间是15 d 后,第三次喷施药剂时间为第二次喷药间隔15 d 后,一共喷施3 次。10 月中旬调查花椒锈病发生情况。

1.3.3 综合防控措施应用示范

2020 年开展了花椒锈病综合防控措施的应用示范。在彭水县鹿角镇周家村13.3 hm2花椒基地进行“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综合防控,具体措施是6 月中上旬对花椒树进行科学修剪,并加强水肥管理,清园,喷施生物农药枯草芽孢杆菌,秋季落叶后及时清理落叶及树下杂草,并集中烧毁;7 月底开始进行化学防治,每间隔15 d 喷施1 次,共喷施3 次;10月中旬调查花椒锈病发生情况。

1.4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用Duncan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值的表述方法为x,n=3。

病情指数=Σ(各级病叶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叶数×最高级代表值)×100。

防治效果(%)=(对照组病情指数-处理组病情指数)/对照组病情指数×100。

花椒锈病病害严重度分级标准[5]见表2。

表2 花椒锈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农业措施对花椒锈病的防效比较

不同农业措施对花椒锈病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见表3,发现不同农业措施对花椒锈病均有一定防效,其中处理C 对花椒锈病的防效最好,与其他3 个处理差异显著,其次是处理A、处理B。这说明,加强椒园管理和加强肥水管理对花椒锈病均有一定效果,生产上应将加强椒园管理和加强肥水管理结合起来进行花椒锈病农业防治。加强椒园管理,主要是对花椒树进行科学修剪,清园,秋季落叶后及时清理落叶及树下杂草,并集中烧毁。加强肥水管理主要是增强树势,提高花椒树自身的抗病能力。

表3 不同农业措施对花椒锈病的防效比较

2.2 不同药剂对花椒锈病的田间防效比较

不同药剂对花椒锈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见表4,发现几种药剂对花椒锈病均有一定防效,各药剂的田间防效存在差异;5 种药剂对花椒锈病的防效均表现为随着用药量的增加,防效提高。其中戊唑醇、三唑酮对花椒锈病的防效最好,戊唑醇1 500 倍液、3 000倍液、三唑酮600 倍液对花椒锈病的防效均达到94%以上,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三唑酮900 倍液的防效达91.24%。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对花椒锈病的防效次之,不同浓度间防效存在差异,如丙环唑1 000 倍液、1 500 倍液的防效分别为85.41%、81.97%,苯醚甲环唑1 000 倍液、1 500 倍液的防效分别为80.91%、77.30%。枯草芽孢杆菌对花椒锈病的防效相对较差,且不同浓度间存在差异,其600倍液、9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48.98%、45.39%。因此生产中建议选用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1 500~3 000 倍液、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0~900 倍液、25%丙环唑乳油1 000 倍液进行花椒锈病防治。

表4 不同药剂对花椒锈病的田间防效比较

试验结果表明,化学防治对花椒锈病的效果优于生物防治,但生物防治对花椒锈病也有一定防效,且其对环境友好和安全的特点是化学药剂所不能比的。

2.3 花椒锈病综合防控应用

花椒锈病综合防控应用示范结果发现(见表5),花椒锈病平均发病率由项目实施前的98.41%降低至10.73%,发病率降低了87.68 个百分点,有效控制了花椒锈病为害。调查的周边农户1.6 hm2花椒园中,均采用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花椒锈病防治措施,其花椒锈病平均发病率为13.99%。表明本试验采用的综合防控措施对花椒锈病的田间防效良好,能有效降低其发病率。

表5 花椒锈病综合防控应用效果比较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加强椒园管理和加强肥水管理对花椒锈病均有一定效果,其中加强椒园管理对花椒锈病的防效为16.46%,水肥管理的防效为15.24%,两者结合起来的防效达25.40%,因此生产上应将加强椒园管理和加强肥水管理结合起来进行花椒锈病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对花椒锈病均有一定防效,其中喷施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1 500 倍液对花椒锈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发病率仅为4.14%,防效达97.79%;枯草芽孢杆菌对花椒锈病也有一定防效,发病率在45.39%~48.98%,但生物防治对椒树的生长及椒园的长期管理更安全、更有利。进一步研究发现,采用“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综合防控措施对花椒锈病的防效最好,使花椒锈病平均发病率从98.41%降低到10.73%,并在周边农户的椒园中得到验证,平均发病率为13.99%。因此,生产中建议采用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花椒锈病综合防控措施。

猜你喜欢

花椒树锈病化学防治
玉米南方锈病防控技术措施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东台市2020年小麦锈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花椒树
大理市玉米播期对锈病发生危害的影响
站在一株花椒树面前
花椒树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