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巡回无缝隙护理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04-13范素珍吴晓婷陈雪艳吴秀红

哈尔滨医药 2022年1期
关键词:缝隙手术室情况

范素珍 吴晓婷 陈雪艳 吴秀红

(河源市妇幼保健院手术室,广东 河源 517000)

随着医学的发展,腹腔镜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临床上得到普遍的应用,腹腔镜具有住院时间短、机体恢复快、不留瘢痕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1]。腹腔镜手术避免了传统手术需要开腹的缺点,引起术后感染概率相对减小很多,但腹腔镜手术也属于一种侵入性和破坏性操作,会对机体产生一些不良影响,诸如与气腹相关的并发症(高碳酸血症、气体栓塞)及穿刺造成的脏器损伤[2]。在腹腔镜手术中,高质量护理十分必要,尤其对于小儿这一类生理耐受性较差的特殊群体,更加需要保证手术期间的护理质量,减少不必要危害发生[3]。笔者选择本院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巡回无缝隙护理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 月至2019年3 月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手术患儿80例,所有患儿均具腹腔镜手术指征,且在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排除凝血功能障碍、脏器衰竭及手术禁忌症患儿。使用信封法将其随机分为40例对照组与40例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 29例,女 11例;年龄 1~12 岁,平均(4.58±1.86)岁;手术部位腹股沟斜疝 32例,隐睾3例,阑尾 5例;观察组男 29例,女 11例;年龄 1~10 岁,平均(4.61±1.83)岁;手术部位腹股沟斜疝 30例,隐睾5例,阑尾5例;上述手术部位、性别等基础资料在两组间相匹配(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巡回无缝隙护理:术前访视:详细收集患儿病例资料,了解患儿既往病史、过敏史、家族性疾病,并总体评估患儿情绪状态,通过讲故事、抚摸头部、观看患儿喜欢的小动画等方式消除患儿不良情绪,并对其进行鼓励;术前核查资料:在确定患儿手术时间后仔细核查相关手术准备情况,并向手术医师详细询问手术步骤、手术体位、手术方案、麻醉药物、麻醉方法以及术中可能会出现的突发情况,在进入手术室前对患儿姓名、性别、手术名称、手术部位、过敏史进行详细核查,并准备好相关手术用物,确保无差错、无遗漏;巡回记录:护理人员按照我院安全核查表要求对手术用物(器械、辅料及缝针)、患儿情况(书中出血量、心率、血压、尿量及输液量)等进行逐项填写;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对患儿腹部创口进行规范处理,并做好术后护理交接工作;术后随访:主要向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及洗手护士进行随访,了解巡回配合工作相关情况,并进行总结归纳,对于存在不足的地方做好记录,在下次手术中进行改进。患儿清醒后到病房进行探视,了解患儿术后愈合情况及精神状况,主动询问患儿家属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感受及意见。对照组在确定手术时间后到病房对患儿家属做手术简单介绍,术中进行传统护理。

1.3 观察指标:应激反应:监测两组患儿进入手术后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情绪状况: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及焦虑量表(HAMA)评价两组患儿护理前后情绪反应,HAMD、HAMA 分值越高代表患儿抑郁、焦虑情绪越严重;围手术期情况:统计两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22.0 软件完成数据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行 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及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分别行独立样本t 检验和配对样本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应激反应:观察组入手术室后HR、DBP、SBP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应激反应对比 ()

表1 两组患儿应激反应对比 ()

组别 HR(次/min) DBP(mmHg) SBP(mmHg)观察组(n=40) 81.75±4.16 76.12±2.18 117.56±11.48对照组(n=40) 93.63±4.79 85.45±3.23 131.83±14.16 t 值 11.843 13.520 4.951 P 值 <0.001 <0.001 <0.001

2.2 情绪状况:两组护理前HAMD 评分及HAMA评分均未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各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护理后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 2。

表2 两组患儿情绪状况对比 ()

表2 两组患儿情绪状况对比 ()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 HAMD HAMA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40) 11.32±2.57 5.65±0.79* 16.85±3.05 8.21±1.61*对照组(n=40) 11.38±3.54 8.13±1.55* 16.83±3.03 11.52±2.34*t 值 0.087 9.016 0.029 7.370 P 值 0.931 <0.001 0.977 <0.001

2.3 围手术期情况: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对比 ()

表3 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对比 ()

住院时长(d)观察组(n=40) 6.35±2.84 24.84±5.12 6.83±2.05 4.68±1.77对照组(n=40) 9.83±2.57 36.42±5.65 8.12±2.36 6.54±1.26 t 值 5.746 9.605 2.610 5.414 P 值 <0.001 <0.001 0.011 <0.001组别 术中出血量(mL)手术耗时(min)术后下床活动时间(h)

2.4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 12.50%(χ2=4.501,P=0.034),详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n(%)]

3 讨论

小儿因认知程度较低,通常会对腹腔镜手术产生恐惧、焦虑心理,且腹腔镜手术作为一种较为强烈的应激源,会对患儿生命体征及情绪产生影响,若应激程度较强可能会直接影响麻醉或是手术的正常进行[4]。巡回无缝隙护理是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护理方式,对常规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具有较强的改善作用,主要强调护理过程中的“无缝”式衔接,保证护理流程的连续性[5]。手术室护理工作关乎患儿生命安全,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患儿预后情况,对行腹腔镜手术患儿施以巡回无缝隙护理意义重大。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儿入手术室后HR、DBP、SBP 均低于对照组患儿,提示巡回无缝隙护理能降低患儿应激反应程度,对稳定患儿基础生命体征具有较好效果。分析其原因:无缝隙护理在术前对患儿情绪进行过安抚,通过讲故事等方法促进与患儿交流与沟通,有利于缓解患儿对手术的恐惧心理。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护理后,提示巡回无缝隙护理能有效改善患儿不良情绪,原因可能与巡回无缝隙护理中护理人员在术前对患儿情绪及病情进行总体评估,向患儿家属提供有关手术相关的信息及注意事项,借助家属力量达到健康宣传的效果。对比两组的围手术期情况发现,观察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患儿,提示巡回无缝隙护理可改善患儿围手术期情况,有利于患儿预后情况,促进患儿康复进程。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提示巡回无缝隙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例数,原因可能与巡回无缝隙护理中护理人员在术前向手术医师及麻醉医师详细询问手术期间可能会出现的突发情况,避免因临时突发状况而延误手术时间有关。无缝隙护理可通过提高护理人员与手术医师的配合度增加手术成功率,对减少手术时间,减少感染机率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施以巡回无缝隙护理可稳定患儿基础生命体征,改善其不良情绪和预后情况,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缝隙手术室情况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雨的缝隙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
一种带宽展宽的毫米波波导缝隙阵列单脉冲天线
特殊情况
从文本的缝隙挖掘弦外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