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放疗模式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对比

2022-04-13

哈尔滨医药 2022年1期
关键词:毒副靶区肺癌

凌 文

(确山县人民医院肿瘤科,河南 确山 463200)

放疗是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常用治疗手段,可通过放射线照射方法杀灭肿瘤细胞,控制疾病进展,且放射剂量越高,肿瘤清除效果越好,但高剂量也会增加对周围正常组织产生放射性损伤,增加毒副反应的发生,影响患者预后[1-2]。因此,临床需合理制定放疗方案,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放疗模式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3 月至2020年8 月收治的6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将进行三维适形放疗的3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进行调强放疗的3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中男 19例,女 12例;年龄 44~67 岁,平均(55.63±3.75)岁;临床分期:ⅢA 期 13例,ⅢB 期 18例。观察组中男 18例,女 13例;年龄 45~67 岁,平均(55.67±3.79)岁;临床分期:ⅢA 期 14例,ⅢB 期 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3]中相关标准,且经细胞学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②首次接受放疗的患者;③卡氏(Karnofsky,KPS)评分>60 分的患者;④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既往存在肺部手术史的患者;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③放疗前存在肺部感染的患者;④高度肺气肿的患者;⑤癌性空洞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接受三维适形放疗,使用正向设计方式设计放疗计划,辅助患者取仰卧位,双手抱肘置于前额,采用体部热塑料膜固定患者身体,用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对患者下颚至肝脏下缘进行扫描,将扫描获得的图像上传到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处理,大体勾画肿瘤靶区,鳞癌向外扩展6mm 勾画临床靶区,腺癌向外扩展8mm 勾画临床靶区,并对患者呼吸幅度进行测量,确定计划靶区,勾画患者正常心脏、食管、脊髓等结构,靶区平均剂量设置为相同剂量,照射野尽量避开重要重要器官,放射总剂量控制在60~66Gy,至少覆盖93%靶区体积,单次剂量2Gy,5 次/周,连续治疗6周。

1.3.2 观察组:接受调强放疗,使用逆向调强方式设计放疗计划,患者靶区勾画同对照组,照射视野采用静态3~5个固定主野,30~50个子野,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照射方向,处方剂量需对95%等剂量靶区进行有效覆盖,且受到93%处方剂量比例应在3%以下,照射总剂量60~66Gy,单次剂量2Gy,脊髓剂量设置在 45Gy 以下。5 次/周,连续治疗 6周。

1.4 评价指标:肿瘤标志物水平:分别取患者治疗前、治疗6周后空腹静脉血2mL,3000r/min,离心10min,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细胞角蛋白19 片段(Cytokeratin-19-fragment,CYFRA21-1)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糖类抗原 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水平。毒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Ⅱ级放射性肺炎、≥Ⅱ级放射性食管炎及≥Ⅱ级脊髓抑制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0.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 t 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治疗前,两组血清CEA、CYFRA21-1、CA125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血清 CEA、CYFRA21-1、CA125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 ()

表1 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 ()

时间 组别 CEA/μg·L-1 CYFRA21-1/μg·L-1 CA125/KU·L-1治疗前 观察组 42.16±7.43 38.54±5.56 57.84±8.35对照组 42.02±7.40 38.59±5.58 57.76±8.31 t 值 0.074 0.035 0.038 P 值 0.941 0.972 0.970治疗 6周 观察组 31.27±5.22 29.73±4.15 39.17±5.51对照组 34.86±5.27 32.61±4.26 42.38±5.65 t 值 2.695 2.696 2.265 P 值 0.009 0.009 0.027

2.2 毒副反应:治疗期间,观察组≥Ⅱ级放射性肺炎、≥Ⅱ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Ⅱ级脊髓抑制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对比 [n(%)]

3 讨论

相较于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生长分裂较为缓慢,扩散转移较晚,早期症状较轻,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到达中晚期,无法进行手术治疗,需采用放、化疗方式进行治疗[4]。而放疗在杀灭病灶组织的同时也会损伤机体健康组织细胞,引发放射性肺炎、脊髓抑制等诸多毒副反应,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如何优化放疗方案,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对健康组织产生的损伤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CEA 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存在于癌症细胞表面,病情越严重,其水平越高[5]。CYFRA21-1 是细胞角蛋白19 的可溶性片段,当细胞组织出现癌变后,被激活的蛋白酶会加快细胞降解,使得大量细胞角蛋白片段进入血液与两种单克隆抗体结合形成CYFRA21-1,从而提高其在血清中的水平[6]。CA125 存在于支气管膜上皮细胞内,当肿瘤对基膜产生损伤时,会使其释放入血,提高其在血清中的水平[7]。上述三者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含量均较多,当肿瘤得到有效控制时,其水平会下降。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6周后,两组血清CEA、CYFRA21-1、CA125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观察组≥Ⅱ级放射性肺炎、≥Ⅱ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较对照组低,≥Ⅱ级脊髓抑制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与三维适形放疗相比,调强放疗可降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分析原因在于,三维适形放疗通过CT 图像重建肿瘤结构,并设置不同方向的照射野,采用与病灶形状一致的挡铅进行遮挡,可使射线束形状完全适应病灶形状照射靶区杀灭肿瘤组织,控制疾病发展[8-9]。但三维适形放疗在照射野内各处的输出剂量均相同,无法使剂量强度与肿瘤聚集密度保持一致,也无法限制射野内正常组织受到的照射剂量,易对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等造成严重损伤,增加脊髓抑制、放射性肺炎等毒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欠佳。调强放疗可通过多个子野输出不同照射剂量,实现剂量强度调控,提高对肿瘤细胞的照射剂量,并降低照射野内正常组织受到的照射剂量,从而提高肿瘤细胞清除率,并降低健康组织细胞受到的损伤,进而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与三维适形放疗相比,调强放疗可降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

猜你喜欢

毒副靶区肺癌
18F-FDG PET/MR融合图像对宫颈癌大体肿瘤靶区的影响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放疗中小机头角度对MLC及多靶区患者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同步化疗治疗老年食管癌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分析
大剂量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毒副反应分析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对术后局部复发的食管癌患者进行调强放疗时用内镜下肽夹定位技术勾画其放疗靶区的效果
胃癌术后辅助放化疗毒副反应与患者营养状况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