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城升起一颗老教之星
——记全国优秀老干部工作者、重庆市 渝中区山城老年大学校长包海燕

2022-04-13刘利娜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渝中区山城海燕

□刘利娜

包海燕(左)与参加体验学习的军队离休干部合影

包海燕,重庆市渝中区委老干部局一级调研员,渝中区山城老年大学校长,兼任重庆市老年大学协会常务理事、副会长,重庆市老年教育学校教师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2~2021年,她担任重庆市渝中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渝中区山城老年大学校长期间,渝中区委老干部局被评为“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连续4年荣获区年度实绩考核特等奖;山城老年大学被评为“全国示范老年大学”、全国“敬老文明号”、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全国老年远程教育示范区;包海燕个人荣获“全国优秀老干部工作者”等各级各类荣誉三十多项。

积极调研探索,“办不一样的老年大学”

2013年8月30日,在山城老年大学大溪沟校区的会议室里,新学期开学工作会如期举行,新任校长包海燕就在这一天到任了。八月的山城骄阳似火,这仿佛预示着山城老年大学一段如火的岁月即将开启。

到校的第一天,包校长就树立了目标理想:“要办就要办不一样的老年大学!”“不一样”,虽然只有短短3个字,可它包含的内涵却是丰富而又深刻的。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包海燕开始了她的学习、探索之路。她钻研文件,请教同行,奔赴各地调研,日思夜想中,一个不一样的老年大学雏形渐渐显现:“不一样的管理团队”“不一样的教师队伍”“不一样的课程教学”“不一样的校园文化”……

学校的办学体制是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2013年,当组织决定让我接任老年大学校长时,我便向组织建议改变老年大学现有的管理模式,理顺管理关系。”包海燕回忆道。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此事,多次召开调研会,了解全国各地、重庆主城各区老年大学的管理体制及办学情况。2013年8月,区委常委会决定,渝中区山城老年大学由区委老干部局统一管理,实行法人负责制。随后,区编办核定了编制、岗位职数,区财政局将老年教育工作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学校结束了长期以来的“三无”状态,各项工作驶上了快车道。

老年人办老年大学,这是当时全国各地老年大学办学“理所当然”的观念。可是,“理所当然”就一定正确吗?包海燕带着团队调研,一个新发现让大家眼前一亮: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社会上的“新老人”越来越多。他们和共和国一起成长,与改革开放一起发展,又在互联网时代步入老年期。他们充满活力、品位不凡,对很多新事物的理解、接受丝毫不逊于年轻人。什么是“不一样的老年大学”?办一所“当下老年人喜爱的老年大学”,才是真正的“不一样”。而要办“当下老年人喜爱的老年大学”,就需要把年轻教职员工引进老年大学。于是,顶住各方压力,包海燕决定调整教职工队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一批80后、90后大学毕业生,管理团队中30岁以下年轻人比例达80%以上,率先在全市乃至全国实现了队伍年轻化、专业化。年轻人的新思想、新方法,让校园“活”了起来。

开设特色 课程,老人少儿兼顾

“ 老年人需要什么课程?”“老年人更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包海燕无时无刻不在琢磨如何构建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怎样才能给学员最好的终身学习服务。有一次,包海燕去参观茶博会,被一种新颖的乐器——色空鼓所吸引。“老百姓都不认识这种乐器,我们学校是否可以开设这门课程,让更多人有机会学习呢?”她拉住展位老板详细询问,终于了解清楚了关于色空鼓的基本信息。回校后,包海燕又布置老师开展问卷调查,收集需求信息,几经推敲,反复论证,“色空鼓”这门在全国少有的新课程在山城老年大学诞生了。

“课程设置不能凭想象,必须问需于民。”这是包海燕时常叮嘱年轻教职工的一句话。定期问卷调查、个人访谈,让学校对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了然于胸。就这样,满足学员需求的“智能手机”“隔代教育”“退休准备”“非遗传承”“茶与生活”等一系列特色课程被逐渐开发。2015年,“智能手机”课程还被评为“重庆市社区教育特色课程”。为顺应信息时代潮流,山城老年大学又先行先试,开设“云课堂”,推进“云管理”,建设智慧校园,将老年大学的时空界限进一步扩大,服务的范围无限延伸……

在不断革新老年教育课程体系,给辖区老年人提供优质学习服务的同时,包海燕又将视线投向了城市流动儿童。2016年3月,专注于城市困难流动儿童艺术教育的公益项目——“指尖上的梦想”启动了。丰富多元、艺文兼容的课程体系,几年如一日的不懈坚持,让城市困难家庭的孩子在课余获得了增长本领、提升素质的机会。该项目获得了全国终身学习活动品牌、全国优秀儿童之家等荣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包海燕胸怀山高水阔的仁者情怀,聚焦课程建设,打造“线上线下一体,老年少儿兼顾”的课程品牌,努力践行着“全纳、公平、有质量”的发展理念。

打通教师发展通道,让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

推进老年教育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对包海燕而言是一个艰难历程。

2013年,学校招聘了一批高校毕业的80后、90后全职教师,学校焕发出了朝气和活力。但是慢慢地,有些原来充满工作热情的年轻教师懈怠下来了,有些教师干脆离职另谋出路。学校年轻教职工频频离职的现状像一块石头压在包海燕的心里。凭着从事人事工作的职业经验和管理者的敏锐,她意识到:“要从根本上稳住年轻教师,必须要打通教师的职业发展通道。只有这样,老年教育才能可持续发展!”

2013年11月,包海燕向市职称改革办公室(下称“市职改办”)提出了“构建老年教育教师职称评审序列”的书面建议。由于老年教育机构的办学格局、从业人员情况极其复杂,又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构建老年教育教师职称评审序列的实践难度实在太大。当部分教师对推进职称评审泄气的时候,包海燕总是鼓励大家:“相关部门没有松口,说明我们的工作做得还不够,我们还可以做得再细致一些。”有一次,她凌晨3点醒来,想到这件事,怎么也睡不着,于是打开电脑,一口气撰写了一份上万字的论证材料,梳理出了老年教育教师职称评审中的难点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初,市职改办初步同意推进老年教育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并委托山城老年大学拟定相关标准。2017年8月,全市首批老年教育学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正式启动。2020年,重庆市老年教育学校教师正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成立。几年来,全市共评审通过40余人,涉及舞蹈、美术、声乐等11个专业。“创新老年教育教师职称评审的做法是对老年教育工作者的尊重和认可,为提升老年教育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前景打下了一剂强心针。”2019年5月,《中国老年报》在头版头条对重庆市的创新做法进行了报道。

建专家服务基地,创美好教育理念

老年大学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不仅教师中有不少高学历、高职称专家,学员中也有不少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如何把这些人才资源调动起来,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包海燕深知,仅仅靠个人的温暖和关怀是不够的,必须要搭建一个平台,有一个阵地,才能让这件事具有延续性。“建专家服务基地”,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她的脑海中闪现。说干就干,她马上找来几位教师写方案、做规划,几经讨论,一个专家服务基地的轮廓勾勒出来了。

2019年11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正式在山城老年大学授牌“重庆市专家服务基地”。“这可是全市唯一一个挂在区属事业单位的专家服务基地,要珍惜这块牌子,让它真正发挥作用。”包海燕对教职工嘱咐道。招募专家,建银龄英才库,培育名师工作坊,开设名师课堂,开展专家沙龙,组织专家送课、送服务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承办全国新时代老年大学研讨会,举办成渝双城经济圈新时代老年大学管理人员领导力建设高级研修班,推进渝中区老年教育“十四五”规划出台……短短两年时间,专家服务基地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它不仅是老专家继续参与社会经济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的一个好舞台,更是一所老年大学不断创新、积极回应社会新需求的价值体现。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集中体现着校长的教育智慧,又贯穿在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海燕常常说:“校园应该是美丽的,教育应该是美好的!”从“老有所教,保持晚节;老有所学,增长知识;老有所乐,延年益寿;老有所为,服务社会”到“创美好教育,育银龄英才,助银发奉献,塑美好生活”的理念变迁,折射的是学校管理者境界更高远、视野更开阔的站位,体现的是不断创新的心路历程和探索感悟。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包海燕把“创美好教育的理念”细化到了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教师节的集体宣誓活动,激发了年轻教师的无限自豪,立德树人的责任与使命越发神圣。誓言有声,育人无形。宣誓是一种形式,更是对精神的鞭策,对行为的约束,这是创美好教育的源头。

行走在校园里,每一处又都会让你感受到,这里不是单一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钢筋水泥教学楼的结合体,而是有着温馨情怀的人文校园。墙壁上的校训,课桌上的座位帖,教室里的专业拓展书,过道里的形象玩偶……太多数不清的细节彰显着这所学校的管理文化。有学员说:“我愿意舍近求远到这里来上学,就是因为这里的老师好、环境美。”

每当有来宾参观的时候,包海燕对校园的一桌一椅、一草一木总是如数家珍,许多来访者感叹:“你完全是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在打造。”是的,她早已将自己的生命融于学校的发展之中,与师生一起勤奋地耕耘,幸福地收获……■

猜你喜欢

渝中区山城海燕
渝中区将科普工作纳入全区“十四五”规划
中山城怀古
辽宁省抚顺市转水湖山城分析——兼谈信息技术在山城调查与研究中的应用
人大主动作为 助推山城教育高质量
重庆渝中区政府与区块链企业合作打造食药品追溯平台
重庆市渝中区传统风貌片区发展思路浅议
Friendship
赏春
赏春
展示观摩 借鉴创新
————参加全国十国城市第25届体育教学与科研研讨会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