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维也纳工坊陶瓷设计的先锋开创性
2022-04-13张红霞梁文娟
张红霞 梁文娟
维也纳工坊陶瓷设计在新艺术和装饰艺术设计运动中都有卓越贡献。维也纳工坊新艺术陶瓷强调静态平衡的直线几何结构,以其理性设计理念和简洁直线几何设计语汇开创了直线几何风陶瓷设计,并以其直曲结合的形态和装饰、注重功能的结构以及与工业化大生产的结合成为有机现代主义陶瓷设计的重要先驱。维也纳工坊装饰艺术陶瓷以其融工业形式、先锋艺术和都市文化元素为一体的设计开创了都市现代风和机械立体风陶瓷设计,并以其形式松弛、色彩缤纷、凸显泥性的陶塑作品成为自发性陶艺创作的引领者。维也纳工坊陶瓷对20世纪世界陶瓷产生了极为广泛、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先锋开创性和承上启下性。
陶瓷设计;维也纳工坊;新艺术理性派;装饰艺术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影响,结合时代变化和欧洲各国的历史文化特点,新艺术运动浪潮在欧洲蔚成气候。奥地利的先锋设计组织维也纳工坊,作为新艺术理性派的重要代表和装饰艺术运动的重要先驱,以其彰显时尚前卫设计理念的陶瓷艺术设计对欧美多国陶瓷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但维也纳工坊陶瓷在20世纪世界现代陶瓷设计史上的重要先锋开创性意义和承上启下价值尚未得到充分认识,有必要对这一段历史进行重新梳理和思考。
1.新艺术理性派与维也纳工坊设计思想
1.1 新艺术理性派设计理念
欧洲新艺术运动按理念和艺术形式可以大概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感性派,强调曲线形式和运动观念,以法国、比利时新艺术运动为代表,表现为极致发展无限旋转、缠绕和蔓延的曲线形态,以此来突出对植物内在生命力和永恒动感的表现并重在装饰。第二类是理性派,强调直线形态和几何结构,发源于苏格兰而以德国和奥地利为代表,表现为主张冷静、理性、节制的直线几何构成形式。二者看似截然相反,实则同根同源,都是基于自然灵感,尤其是植物科学和生物学发展所揭示之对微观植物世界及其生长规律的新认识。但是,新艺术感性派强调基于花卉植物生长的新运动形式,认为运动是永恒和超越时间的,而二维曲线及其衍生之三维曲面最适合表现运动感和充沛的生命力。新艺术理性派则受启发于用显微镜放大观察植物生长过程的科学研究,获得对植物内在结构的深入了解,认为植物的色彩和形态是由其内在功能结构和生长需求形成,并努力达到一种相对的静力平衡,因此将对植物内在功能结构的揭示和力量平衡放在首位,从而选择了静态直线几何形态。
正因为静力平衡被科学证明是最高的实用形式,这引导形成了以实用为目的、以结构为导向的新艺术理性派。他们以线性图形符号概括植物形态和表示结构特征,形成精炼简化的线条,构成简洁的几何形体和抽象的表面图案。他们认为装饰不仅仅是装饰,还表达生命的内在结构和功能活动,这就导致对装饰之简化和对功能结构的重视。新艺术感性派以曲线韵律为主导之表面装饰风格在盛极一时之后迅速衰落,而新艺术理性派观念却在新艺术运动结束后仍然激励着现代设计师们继续讨论设计概念之简化、几何化与功能化。
1.2 维也纳工坊前卫设计思想
19世纪末的奥地利大都会维也纳,虽然还深受历史复古主义影响,但很快也感受到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带来之新思想和新美学的冲击。1897年成立的维也纳分离派,打出“为时代的艺术,为艺术的自由”之口号,明确宣告与历史主义的分离与对现代生活和艺术的拥抱。维也纳分离派主将、著名建筑师和设计师约瑟夫·霍夫曼(Josef Hoffmann,1870—1956)赴英国考察并访问了C.R.阿什比的手工艺行会后,返回维也纳与科洛曼·莫泽(Koloman Moser,1867—1918) 等 一 起 于1902年创办了基于工艺美术运动理想的设计和手工艺组织“维也纳 工 坊 ”(Wiener Werkstätte,1902—1932)。约瑟夫·霍夫曼和科洛曼·莫泽一边在维也纳艺术与工艺学校(Kunstgewerbeschule)教书,一边带着学生在维也纳工坊进行设计实践,通过教育和应用促进奥地利的设计革新。维也纳分离派大部分成员也活跃在维也纳工坊中,令之成为将分离派艺术理想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重要桥梁。
维也纳工坊贡献了在当时很有价值和影响力的前卫现代设计思想:(1)反对法国和比利时涡卷式曲线形式语言,支持以查尔斯·麦金托什(Charles Mackintosh)为代表之苏格兰格拉斯哥学派的几何形式和理性实践美学,同时也融合日本主义的影响,创新现代几何装饰词汇并采用装饰的实用主义设计路线;(2)主张通过设计实现实用与优雅之结合、艺术与生活之融合,提出“生活即艺术、艺术即生活”的口号,主张要为美化现代生活设计,要为日常生活用品赋予形式美和新价值;(3)主张贯彻“整体艺术”(Total work of art)设计理念,对整体设计风格进行严格控制以实现建筑、室内以及家具家居产品之间的和谐有机统一;(4)主张所有艺术门类和艺术材料平等,应用艺术与纯艺术平等;(5)强调设计和制造质量并主张原创,强调设计应反映出所用原材料之内在品质和材料个性,且认为设计越简洁、所用材料质量就越重要。
威廉·莫里斯首倡之恢复艺术与生活整体性的“整体艺术”观在维也纳工坊设计中得到格外强化和突出。维也纳工坊将其作为设计原则贯彻到为生活设计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大到建筑外立面和室内设计之间的有机和谐,小到陶瓷实用器或陈设器与室内装饰、家具、灯饰等之间的关联都被设计师们精心关注。维也纳工坊设计师们一方面贯彻简洁和实用的功能性原则,另一方面又尽力追求风格化,试图给每一件室内作品,甚至生活自己的每一种表现形式,如装饰用的植物花卉以及与餐具搭配的食品等,都打上统一的风格烙印。
维也纳工坊的设计产品时尚前卫独特,在当时维也纳、巴黎、科隆和罗马等城市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都很引人注目且颇受欢迎。维也纳工坊陶瓷设计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艺术和装饰艺术两个设计运动中都以其前卫先锋性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
2.维也纳工坊新艺术陶瓷设计及其先锋开创性
2.1 维也纳工坊新艺术陶瓷设计
新艺术运动时期的维也纳工坊陶瓷设计一方面风格多元,体现出对设计师个性发展之鼓励和对文化之兼收并蓄。如科洛曼·莫泽的陶瓷设计多以自然花果为灵感,常采用泥片、镂空和剔划等手工技法在陶瓷上塑造肌理和质感,风格敦厚质朴,显示出奥地利民间陶瓷的重要影响。而迈克尔·波洛尼(Michael Powolny)则将小爱神这种洛可可艺术中常见的形象进行形式简化和装饰创新,令其成为维也纳工坊最受欢迎的陶瓷产品之一。波洛尼的早期丘比特陶塑形象较为写实,圆胖可爱的小爱神用力抱起像瀑布一样流淌出丰饶角之鲜花与果实,传达出自由、丰满和活泼的感觉。(图3)波洛尼也设计了很多现代时尚女性陶瓷雕塑,衣裙上多装饰以风格化、几何化的花朵且多采用红黄蓝等高纯度色彩。
另一方面,维也纳工坊成员们也共享相同设计理念,即主张以功能为指导原则、以实用为首要条件,注重良好比例,允许一定程度的装饰但服从严格的几何规则。与此同时,他们也共享相似的抽象直线几何设计语言和黑白色彩计划,以保持整体风格的一致。维也纳工坊的灵魂人物约瑟夫·霍夫曼对此类设计具有重要影响。
约瑟夫·霍夫曼的设计理念受到格拉斯哥学派、日本艺术和植物学研究成果等多重影响,强调理性之秩序和节制之韵律,注重功能和结构对形式的决定性,主张通过表面装饰来达到形式的静态平衡,并强调产品设计与现代新建筑的整体和谐性。这促使他以结构为导向对线条进行简化,并以模块化的方形符号进行统一以实现作品的形式平衡,从而创造出一种具有鲜明几何化节奏的重复图案或色块模式。如其早期设计中大量采用的由黑白方块组成的格栅形式。霍夫曼的陶瓷设计,多从自然花朵或果实形态中获得造型灵感并对之进行抽象简化,凝练出曲面柔和、优雅简洁的几何形式,再以抽象排列的点阵小方块或黑色条纹来强化其造型特点。黑白对比分明,有机与无机抽象形态自然交融,带来花瓶、餐具或咖啡具等家居产品与新建筑、新室内的形态和谐。(图1、2)
图1 约瑟夫·霍夫曼设计,咖啡具和花瓶,瓷器,“索尼娅·尼普斯夫人之家”(House of Mrs. Sonja Knips)的室内餐厅,1919—1924,埃里希·莱辛文化与美术档案馆(Erich Lessing Culture and Fine Arts Archives)提供图片
图2 约瑟夫·霍夫曼设计,花瓶,1914,拉里·奎尔斯档案馆(Larry Qualls Archive)提供图片
图3 迈克尔·波洛尼设计,“春”,丘比特陶塑,1912,釉陶,高78.7厘米,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收藏和提供图片
迈克尔·波洛尼也常采用霍夫曼式的黑白直线格栅形式装饰简洁抽象几何造型的陶瓷器皿。(图4)其后期丘比特陶塑作品被去色彩化,仅以白胎瓷呈现丘比特形象,而用黑色填绘丘比特所抱之花果或在花果上描绘直线几何化图案,抑或以抽象几何方格装饰丘比特的丰饶角或雕塑底座,从而形成黑白和直曲对比分明之前卫现代的陶瓷雕塑风格。本托德·洛夫勒(Bertold Löffler)设计的陶瓷看似都是几何体的组合游戏,常通过简洁几何形陶瓷器造型表面上小的几何体块之凸起形成有趣的装饰性肌理或结构,具有鲜明的直线方块几何装饰风格。
图4 迈克尔·波洛尼设计,花瓶,瓷,约1906,釉陶,13厘米×7.9 厘米,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收藏和提供图片
维也纳工坊新艺术陶瓷设计,一方面从“整体艺术”设计观出发,将陶瓷设计纳入与新的建筑、室内和家具设计的和谐统一,赋予其简洁、优雅、实用之品质;另一方面从静态平衡的植物结构出发,对陶瓷造型线条和色彩进行纯化,对图案设计进行高度几何化和模块化,因此以其时尚前卫性名冠一时,在新艺术运动时期产生了重要而广泛的国际影响。
2.2 维也纳工坊新艺术陶瓷设计之先锋开创性
2.2.1 开创现代直线几何风陶瓷设计
直线几何风陶瓷设计始于新艺术运动,成熟和鼎盛于装饰艺术和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究其起源,应以维也纳工坊新艺术陶瓷为最早开创者。认识到复杂的自然力,将其应用于功能结构并结合当时的工业发展,催生了20世纪初的现代直线几何风和功能主义设计思想,即抛开外观上非理性不必要之装饰而深入内在结构和功能。因此以德国后期青年风格和维也纳分离派为代表之新艺术理性派可被视为现代抽象几何风和功能理性主义设计先驱。德国后期青年风格设计多以保持旋转动势的抽象几何形式为主,维也纳工坊设计则以静态的直线和方块几何构成形式为主。
新艺术运动之后兴起的装饰艺术设计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都采用相似的现代设计形式法则,即其设计的平面化、直线几何化与程式化。一般认为这些现代设计形式法则缘起于1910年前后由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掀起的机械美学思潮,但据上文分析可知这些形式因素其实早已出现在维也纳工坊设计之中。维也纳工坊早在1900年代就开始在陶瓷、纺织品等日用品上运用抽象直线几何装饰语汇,受到国际市场欢迎并产生了重要国际影响。如1908年在捷克布拉格城成立的前卫装饰艺术工作室“阿特尔”(Artel),其设计的建筑和陶瓷、玻璃、金属器皿等日用物品,采用简洁、流畅、有机的造型,并装饰以线性几何图案、黑白对比分明,显示出与维也纳工坊的密切关联。又如芬兰阿拉比亚陶瓷厂(the Arabia Factory)的几位重要设计师都曾在维也纳艺术和工艺学校学习或追随过约瑟夫·霍夫曼。维也纳工坊的直线几何语言被阿拉比亚瓷厂设计师学习、借鉴并与芬兰民间传统相结合,从而设计出既具有芬兰民族特色又富于现代几何形式感的植物装饰图案。相比较之下,立体派、未来主义和构成主义等前卫艺术直到1920年代中期才对所有装饰艺术媒介产生影响,直到1920年代末30年代初才因其在日常生活用品上的广泛应用而被大众所熟悉,比前者要晚得多。
由此可见,维也纳工坊新艺术理性派陶瓷以其对形式之简化、直线几何化以及对功能、结构的强调率先开创了陶瓷领域的直线几何风设计,并为向装饰艺术和现代主义设计的转变奠定了重要形式和理念基础,对其后无论是注重装饰还是功能的现代陶瓷设计都具有重要启示,因此具有关键的开创性价值和承上启下作用。
2.2.2 开创有机现代主义陶瓷设计
维也纳工坊也是有机现代主义陶瓷设计的重要开拓者。“有机现代主义”(Organic Modernism)设计是更注重物体与人之相适应性的柔和几何形式或具有生物形态特征的设计。它反对生硬刻板、冷漠疏离的机械形式和现代工业化新材料,而更喜欢运用有机形式和自然材料来对现代主义理想进行更为人性化的阐释。有机现代主义陶瓷设计通常被认为最早起源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斯堪的纳维亚,但如仔细梳理其历史渊源却发现维也纳工坊才应是其早期重要先驱。
如前所述,约瑟夫·霍夫曼和科洛曼·莫泽以植物为灵感设计的陶瓷器物呈现出有机与无机抽象形态之自然交融。尤其是霍夫曼的设计,虽然他强调静态的直线几何结构,但当其直线或格栅形式的图案与其从植物形态中凝练而出之带有精致曲面的简洁形体相结合时,就被弧线化并获得一种流动韵律感,使得霍夫曼的陶瓷设计于趋于抽象几何形式的简洁中透出有机韵味。(图1)霍夫曼和莫泽的学生们继续发展其理念,强化造型的有机感,设计出一些造型简洁、装饰与结构融为一体的实用器皿并因其前卫性在1900年巴黎世博会上获得相当关注。如朱塔·西卡(Jutta Sika,1877—1964)设计的一套工业化量产的咖啡具,其简洁的圆柱体形态上以带圆孔的大弧边三角形构成把手和盖子,以泡泡状升腾变化的多个圆形之组合为装饰图案。红色泡泡图案与洁白瓷胎形成鲜明对比,同时又与坯体上兼具装饰和实用功能的圆形孔洞相呼应,简洁、生动且实用。(图5)维也纳工坊此类陶瓷设计,既注重对有机体曲线和弧面变化进行简化和适度彰显,又立足工业化大生产、结合机械力量和手工艺进行生产制造,正反映出有机现代主义陶瓷设计在20世纪初的早期萌芽。
图5 朱塔·西卡设计,咖啡壶和杯碟,瓷,约1902,美国库珀·休伊特-史密森设计博物 馆(Cooper Hewitt, Smithsonian Design Museum)收藏和提供图片
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陶瓷设计在20世纪初崇尚的还是写实自然主义:当时瑞典最负盛名的罗斯兰瓷厂(the Rorstränd Manufactory)新艺术陶瓷采用一种忠实于自然原型的写实主义手法,在器皿上局部塑造逼真的动植物浮雕形象,并让其以富于波动节奏感的形式与器皿造型融为一体。而丹麦皇家哥本哈根瓷厂当时正以其既受日本主义影响又体现出丹麦民族文化特征、表现丹麦美丽自然风光和花卉植物鸟虫的高温釉下彩绘画闻名于世。直到1920年代左右北欧各国才转向手工与工业结合,在引入工业化、标准化的同时融入个性化和本土化,创造出一种简洁、轻巧、实用且形式柔和、富于人文情调的斯堪的纳维亚陶瓷设计,并经由1929年斯德哥尔摩的“现代派”展览才受到世界关注。
由此可见,维也纳工坊是开创“有机现代主义”陶瓷设计的重要先驱者。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虽然在有机现代主义陶瓷设计上取得了突出成就,但其对自然形体进行几何简化和有机抽象并与工业化大生产相结合,与奥地利维也纳工坊和荷兰罗森堡陶瓷相比较晚了多年,且有可能受到它们的重要影响。
3.维也纳工坊装饰艺术陶瓷设计及其先锋开创性
3.1 维也纳工坊装饰艺术陶瓷设计
新艺术运动退潮之后,维也纳工坊设计师仍然敏锐关注时代变化,很快注意到巴黎的装饰艺术发展动向并融合自身特点,以其前卫思想和设计继续引领国际时尚潮流,成为装饰艺术陶瓷设计之重要先驱和主力。
维也纳工坊后期最重要的设计师、约瑟夫·霍夫曼的优秀学生达戈波特·佩谢(Dagobert Peche,1887—1923),于1910至1920年代设计了系列展现工业化、都市化特征且精致奢华的高档陶瓷,是都市现代风和机械立体风装饰艺术陶瓷设计的重要先驱。达戈波特·佩谢于1915年加入维也纳工坊后担任纺织部的自由设计师。但他也热衷于陶瓷设计,其早期陶瓷设计像霍夫曼一样从自然植物造型中精心提炼完美曲线,再装饰以黑色几何图案。但佩谢很快摆脱新艺术理性派理性主义的束缚,认为装饰是装饰艺术的精髓并重新为维也纳工坊设计注入感性因素。融合新艺术运动、文艺复兴、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设计,佩谢喜欢以风格化、几何化的图案装饰其设计,彩色华丽、黑白神秘。其都市现代风陶瓷设计代表作为一件灵感似来自东方神庙建筑的盖罐。盖罐主体部分由弧面立方体、半球体和正方体组成,表面分层装饰以星星、大象、香蕉、都市时尚女性和条纹等黑白图案,呈现出一副带讽喻意味之现代都市的神秘面孔。其机械立体风陶瓷设计代表作为一件纯几何化元素构造的陶瓷花盆。花盆直面与曲面对比、凸面与凹面交替,新感觉的波折型黑白块面流动变化着,既具有机器的冷峻感又富于曲折变化的装饰感。(图6)
图6 达戈波特·佩切设计,装花盆的装饰盆,1922,ARTstor幻灯片画廊(ARTstor Slide Galllery),数据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1920年代维也纳工坊为女性艺术家和设计师所主导,她们热爱装饰和艺术表现,设计对象多元、设计领域广泛,融合多元文化因素并受到奥地利民间艺术重要影响。此阶段的维也纳工坊陶瓷以富于自发性的陶瓷雕塑著称,代表艺术家为玛蒂尔德·弗洛格尔(Mathilde Flogl)、苏西·辛格(Susi Singer)和瓦利·维瑟西尔(Vally Wieselthier)等。与传统具有精致造型、光滑表面和精美装饰的陶瓷雕塑产品不同,她们手工塑造的时尚人物陶塑显示出匈牙利民间陶瓷与现代都市文化的双重影响:造型故意夸张变形,表面较为随意、粗糙,体现出强烈的泥性语言和鲜明个性化特征。手绘装饰不拘一格,涂刷的笔触感强烈且色彩缤纷,整体给人以生动活泼、轻松愉快之感,在当时是突破陈规、极为大胆的艺术探索。(图7)她们也少量制作类似风格的茶具、咖啡具、灯具、花瓶和装饰性小摆件等实用性陶瓷产品,极受欢迎。(图8)维也纳工坊十位女性设计师的作品参加1925年巴黎世博会展览大获成功,标志着维也纳工坊此时已成为装饰艺术陶瓷设计的重要代表。
图7 瓦利·维瑟西尔,小雕像:“肩上扛着容器的男人”,约1920—25,釉陶,维也纳工坊制造,ARTstor幻灯片画廊,数据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图8 古德龙·鲍迪斯奇(Gudrun Baudisch),花瓶,1926—1930,有手绘装饰的釉陶,维也纳工坊制造,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The Minneapolis Institute of Arts)收藏和提供图片
图9 弗拉第斯拉夫·霍夫曼设计,花瓶,1914,釉陶,31.8厘米×19.2厘米×17.3厘米,捷克“阿特尔”工作室制造,美国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收藏和提供图片
3.2 维也纳工坊装饰艺术陶瓷设计的先锋开创性
3.2.1 装饰艺术陶瓷设计重要开拓者
维也纳工坊是装饰艺术陶瓷设计的重要先驱和代表。关于装饰艺术设计运动的起源,有观点认为其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也有观点认为其萌发于20世纪10年代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而通过对历史的爬梳,可以发现早在20世纪10年代中期奥地利维也纳工坊和受其影响的捷克阿特尔工作室等就已开始设计富于装饰艺术精神的陶瓷产品,表现出对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俄罗斯芭蕾、墨西哥印第安艺术和埃及艺术等多元文化的吸收和融合,这证明装饰艺术陶瓷设计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就已诞生。
从历史背景来看,20世纪初欧洲“第一机械时代”的到来为新艺术理性派设计的诞生及其向装饰艺术和现代主义设计的转变奠定了时代基础。20世纪初以来欧洲社会持续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新的机械化视觉景观和都市生活经验开始普及。在这一巨变的、以科学进步和实验精神为基础建立新世界观的时代,人们的感官世界开始被理性化、机械化感觉引导,相应地在美学思想和艺术设计领域内也开始发生剧烈变革。1900年代的新艺术理性派即是最早对“第一机械时代”作出迅速反应的现代设计流派。它虽然是从植物内在功能结构出发追求静力平衡形式而选择了抽象直线几何设计语汇,但在视觉形式上已具有鲜明机械几何外观。到1910年代,以立体主义、未来主义为代表的欧洲机器美学才开始兴起,它们直接从机械形式中获得形式灵感,推崇以直线抽象几何形式为主导造型语言。可见,维也纳工坊新艺术理性派对静止直线几何结构的推崇引领时代潮流,是从新艺术运动发展到装饰艺术和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重要承上启下者。
从装饰艺术运动的特点来看,装饰艺术运动继承了新艺术运动对于新形式、新风格之追求和对于异国情调的兴趣,尤其是新艺术理性派程式化、抽象化与直线几何化的装饰趣味。只是民族地域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传统替代自然成为装饰艺术设计更重要的灵感源泉,这些多元文化元素常以跨越时空杂糅的方式被几何化、风格化和对比化。在装饰艺术设计中,新艺术感性派的曲线让位于装饰艺术的直线,流畅的有机造型让位于规则的机械几何体,自然柔和的色彩让位于对比鲜明的强烈色彩,端庄典雅之美让位于玩世不恭的诙谐,而这些都可以在维也纳工坊设计中找到原型。
如前所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以达戈波特·佩谢为代表之维也纳工坊设计师就敏锐把握时代潮流,融合直线几何语言、前卫艺术、都市现代生活题材与多元历史文化影响,率先推出富于装饰艺术运动精神的陶瓷设计,并产生了广泛国际影响。如1910年代中期,捷克前卫艺术家和设计师们融汇维也纳工坊、法国立体主义与捷克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形成“捷克立体主义”设计思想,并推出以更具多元力量性、复杂性和运动感之三角形斜面为主要结构元素和造型特征、富于装饰艺术特点的捷克前卫陶瓷设计(图5)。又如1928年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学院师生与考恩陶瓷厂(the Cowan Pottery)合作推出的美国第一批直线现代主义和立体派装饰艺术陶瓷设计产品,也受到维也纳工坊设计的直接重要影响。
3.2.2 现代自发性陶艺创作引领者
维也纳工坊还开启了现代自发性陶艺创作先河,对于推动陶艺的现代艺术化和融入现代艺术主流具有先锋引领作用。
如前所述,维也纳工坊创始人科洛曼·莫泽的陶瓷设计就重视对奥地利民间陶瓷的借鉴,探索传统手工陶瓷技法的现代应用。而其学生玛蒂尔德·弗洛格尔和瓦利·维瑟西尔等,则在其作品中将匈牙利民间陶瓷影响与现代前卫艺术元素和都市文化因素融为一体,摒弃规则和理性,以轻松随意、粗糙自然却充满个性张力之泥性语言和手绘笔触,突破对于精致完美工艺陶瓷之惯性追求而张扬泥之本色和生命力,从而开启了融合民间陶瓷天真趣味、泥之自然本色特征以及都市文化谐谑调侃意味的现代自发性陶艺创作,对欧美多国陶瓷艺术产生重要影响。瓦利·维瑟西尔后带着这种全新的陶艺创作理念移民美国。而留学维也纳的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学院学生们深受维也纳工坊后期这种新鲜活泼、不拘一格使用泥料、釉料并充满自发性的陶瓷雕塑创作之启发,在归国后进行突破性的陶艺创作探索,逐渐摆脱欧洲古典美学的束缚而融入现代艺术观念。其作品通过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的展示开始受到现代艺术界关注,从而对美国现代陶艺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4.结语
综上所述,维也纳工坊陶瓷在新艺术和装饰艺术这两个著名的现代国际设计运动中都有卓越贡献。维也纳工坊陶瓷代表了新艺术理性派陶瓷设计的重要成就,表现为1900至1910年代维也纳工坊对陶瓷造型和图案装饰之简化与抽象直线几何化,对陶瓷色彩的中性化与纯化以及对陶瓷功能结构和实用性的重视与强调。维也纳工坊也是装饰艺术运动陶瓷设计的重要先驱和主力,其于1910至1930年代推出了很多富于装饰艺术精神的陶瓷设计,具有造型的机械几何化、图案的多元文化符号化以及陶瓷雕塑的自发性和松弛化等特点。
维也纳工坊以其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先锋设计思想和长达30年横贯新艺术和装饰艺术两个设计运动的前卫陶瓷设计实践,成为直线几何风和有机现代主义陶瓷设计,都市现代风和机械立体风装饰艺术陶瓷设计以及自发性陶艺创作的重要先驱和代表,对欧美多国的现代陶瓷艺术和设计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因此在20世纪世界现代陶瓷设计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先锋开创性价值和无可替代的关键性历史地位。
注释:
[1]Siegfried Wichmann.Jugendstil Art Nouveau: Floral and Functional Forms,Boston:A New York Graphic Society Book &Little,Brown and Company,1984: pp.6-7.
[2]Rossana Bossaglia.Art Nouveau: Revolution in Interior Design,New York:Crescent Books,pp.14.
[3]Gabriele Fahr-Becker.Dwienerd Werkstätte 1903-1932,Koln:Taschen GmbH,2008:pp.9-11.
[4]Gabriele Fahr-Becker.Dwienerd Werkstätte 1903-1932,Koln:Taschen GmbH,2008:pp.16-62.
[5]在生产和制作上,维也纳工坊最初是通过与维也纳一些陶瓷厂和工作室合作来实现其陶瓷设计,其陶瓷产品在1900年巴黎世博会上获得了相当关注。1906年,毕业于维也纳艺术与工艺学校的平面设计师本托德·洛夫勒和雕塑家迈克尔·波洛尼合作成立了“维也纳陶瓷”(Wiener Keramik),该陶瓷工作室介入了维也纳工坊进行之包括斯托克列宫在内的所有建筑项目。1907年维也纳工坊全面接管“维也纳陶瓷”的市场销售。1909年迈克尔·波洛尼在维也纳艺术与工艺学校开设陶瓷课。1916年之后,维也纳工坊拥有了自己的陶瓷工作室可进行陶瓷生产和制造。(参见:Gabriele Fahr-Becker. Dwienerd Werkstätte 1903-1932, Koln: Taschen GmbH, 2008: pp.135-149.)
[6]何人可:《工业设计史》(修订版),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86页。
[7]Siegfried Wichmann. Jugendstil Art Nouveau:Floral and Functional Forms. Boston:A New York Graphic Society Book &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84: pp.6-7.
[8]阿拉比亚瓷厂设计师拉斐尔·布洛姆施泰特(Rafael Blomstedt)曾在霍夫曼办公室工作,雕刻家贡纳·芬恩(Gunnar Finne)曾在霍夫曼执教的维也纳艺术和工艺学校学习。拉斐尔·布洛姆施泰特1914年设计的XN面模型,贡纳·芬恩的陶瓷雕像以及托尔·奥伯格(Thure Oberg)1919年的风格化玫瑰图案花瓶,都显示出与维也纳分离派和维也纳工坊设计的重要关联。(参见:Marianne Aav.Arabia: Ceramics/Art/Industry,Helsinki: Art-Print,2009.)
[9]Charlotte Benton和Tim Benton观点,载:Charlotte Benton,Tim Benton and Ghislaine Wood.Art Deco 1910-1939. London:V & A Publications, 2003, pp.101.
[10]乔纳森·M. 伍德姆:《20世纪的设计》,周博、沈莹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79页。
[11]何人可:《工业设计史》(修订版),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27、129页。
[12]另一有机现代主义陶瓷设计先驱应为在20世纪初享有国际盛誉的荷兰罗森堡陶瓷。1900年代,罗森堡新艺术蛋壳瓷摆脱了古典陶瓷造型之静态平衡,通过陶瓷形体各组成部分在空间中之延伸、流转和分合形成动态三维曲面造型,具有高度新颖性、有机性和流动性。罗森堡陶瓷中也有挺拔有力的直线形态,其大部分造型设计都是方形器底,由此逐渐向上过渡到饱满挺拔之方圆结合的主体部分。罗森堡新艺术陶瓷还以规模化工业生产为基础,其优雅的蛋壳瓷造型都是一次性整体注浆成型。(参见:张红霞:《流动之美:荷兰罗森堡新艺术陶瓷设计》《艺术设计研究》2020年第5期,第91-94页。)
[13]当时维也纳工坊纺织部以抽象几何图案和风格化花卉图案装饰之色彩斑斓的纺织品著称,直接影响到法国时装设计师保罗·波烈(Paul Poiret)的装饰艺术风格服装设计。(参见:Charlotte Benton,Tim Benton and Ghislaine Wood.Art Deco 1910-1939.London:V&A Publications,2003: pp.178.)
[14]王受之:《世界现代陶瓷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年12月第2版,2020年4月第12次印刷,第114页。
[15]Charlotte Benton, Tim Benton and Ghislaine Wood. Art Deco 1910-1939,London: V & A Publications,2003,pp.16.
[16]Gabriele Fahr-Becker.Dwienerd Werkstätte 1903-1932,Koln:Taschen GmbH,2008:pp.148.
[17]第一机械时代最早是随着煤气用于照明和取暖而出现的,但决定性的变化来自电网供电,这带来都市环境以及家庭技术史上最具革命性的关键改变,从而迎来第一机械时代的兴盛期。(参见:雷纳·班纳姆:《第一机械时代的理论与设计》,丁亚雷、张筱膺译,南京: 江苏美术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9年,导言:1-3.)
[18]捷克立体主义将维也纳工坊的直线几何设计语言与法国立体主义多平面并置的直线几何造型语言相融合,结合晚期哥特式的钻石拱顶、波希米亚巴洛克风格中的三角形以及对自然水晶形式的认识,形成表现可无限生长之核心结构——结晶体原型及动态平面的捷克立体主义核心思想。(参见:Alexander von Vegesack.Czech Cubism:Architecture,Furniture,and Decorative Arts 1910-1925,Laurence King Publishing,1992.English language translation,Canadian Centre for Architecture,Montreal,1992.)
[19]1920年代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学院多名学生留学维也纳,追随维也纳工坊的设计大师并深受其设计理念影响。归国后他们在美国考恩陶瓷厂展开实验,探索融合维也纳工坊和立体主义等前卫艺术设计理念的陶瓷设计新语言,并于1928年推出了美国第一批直线现代主义和立体主义陶瓷设计,适逢装饰的现代主义开始在美国流行,这些产品大受欢迎。(参见:Mark Bassett and Victoria Naumann.Cowan Pottery and The Cleveland School,Schiffer Publishing,Ltd.,1997.)